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仲闻先生《李清照集校注》是目前研读李清照作品最完善、最权威的本子 ,被誉为“古籍整理之典范” ;笔者在拜读过程中 ,偶有愚见 ,聊缀于次 ,就正于高明。李清照《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辑自南宋曾《乐府雅词》 ,《乐府雅词》今存四库全书本、四部丛刊本、丛书集成初编本。四库全书本卷三作“莫讶 [杯深琥珀浓 ]” ;四部丛刊本卷下作“莫许 [杯深琥珀浓 ]” ,丛书集成初编本卷六作“莫许 [杯深琥珀浓 ]”。王仲闻先生采用四部丛刊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作“莫许” ;唐圭璋先生《全宋词》也采用“莫许”。王仲闻先生对“莫许”未提出…  相似文献   

2.
李清照,可以说是半掩于历史尘埃中的一颗珍珠,惜未见其全部光辉。对于李清照,实事求是地讲,我们还是知之甚少。《宋史》未列其传,我们不能不责怪史家的疏失。 李清照作品的散佚,尤使人分外遗憾。明代嘉靖年间杨慎在其《词品》中曾有“其词名《(水敕)玉集》,寻之未得”的叹惋。后经收集,李清照的词才有一定数量的“劫余”之作显见于世,并且成为人们认识、评价这位著  相似文献   

3.
<正> 《点绛唇》“蹴罢秋千”一词,是否出自李清照的手笔,历来看法不一。《词林万选》等七种古本认为是李清照作,《古今词统》等七种古本认为是无名氏作,明人杨金刊本《草堂诗余》认为是苏轼作,明人茅暎撰本《词的》认为是周邦彦作,近人赵万里辑本《漱玉词》批云:“词意浅薄,不似他作”。19S9年版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认定是李作,评价颇高。1962年上海中华书局辑本《李清照集》和同年脱稿的王学初先生《李清照集校注》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李清照《词论》创作背景及内容的分析 ,阐述了我们应以辩证公允的态度去看待李清照的“词别是一家”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尚故以为新点铁亦成金──谈李清照《点绎唇》对韩偓诗《偶见》化用之成功李晓婉在词人如林、名家辈出的文坛上,宋代女词人李清照,自成一体,成为一代大家。李清照为什么能取得如此高的文学成就呢?有些研究者认为,“她能不依傍古人,自出机杼” ̄①,“无所依傍,……...  相似文献   

6.
李清照二个室名“归来堂”、“静治堂”一个自号“易安居士”都出自于陶渊明的作品;李清照爱喝酒,喜赏菊也与陶渊明如出一辙。在李清照的生活和作品中常常可见陶渊明的痕迹与影响。本文从室名自号与作品两个方面论述李清照对陶渊明的接受。  相似文献   

7.
李清照《词论》所说“词别是一家”,系针对苏轼等人而发。其实,早在她之前,苏轼同时代人陈师道、晁补之和张耒诸人便指出过“子瞻以诗为词”、“先生(东坡)词似诗”、“东坡词,人谓多不谐音律”;李清照正是根据这种流行的议论提出自己的命题。“词别是一家”,即词有别于诗,其论点如下:  相似文献   

8.
李清照酒词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荣森 《东岳论丛》2003,24(1):118-120
李清照词 45首 ,竟有 2 3首涉及饮酒 ,居一半还多。在古代女性诗人 (词人 )之中 ,反反复复写到酒词的 ,恐怕惟李清照一人而已。从内容上来看 ,李词中“酒”和“愁”是一对孪生姐妹 ,李清照的酒词恰好反映了她所遭遇的个人及家国之愁 ;从艺术上来看 ,李清照的酒词具有“情感真”、“蕴意善”、“表现美”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对李清照的《词论》和其中的“别是一家”说,无论是褒者还是贬者,在两点上存在着共识。一是认为《词论》所阐释的都是词“别是一家”的特质;二是认为同“别是一家”主要是指内容风格方面,反对“以诗为词”。其实,这些都不符合《词论》的本意,也未俗易安的“词心”。贬之者以真承森先生为代表。他在(评李清照的铜论)——同史札丛之一卜文(载《光明日川1959年5月24日)中说:“吉就宋词发展规律来考察,她这篇文字是对宋词的发展起阻碍作用的。”其理由是:“李清照词论里一个主要问题,是北宋末年词和诗分合的问题,这是同史上一个…  相似文献   

10.
<正> 在李清照的研究工作中,长时期以来存在着两个问题:一是《金石录后序》的作年问题;一是“改嫁”问题。知人论世,李清照是否改嫁,既涉及研究她的生平,又和评价她的作品有关,特别与考辨《金石录后序》的真伪有关。南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述李清照于绍兴二年改嫁张汝舟;南宋洪迈《容斋四笔》又记述李清照于绍兴四年作《金石录后序》(下简称《后序》)。《后序》这篇文字,是李清照以赵明诚妻室的名分写的,如果清照于绍兴二年改嫁张汝舟,不能设想,她又作如此内容的《后序》,二者之间,必有一事是谬传误载的。  相似文献   

11.
郭纹 《晋阳学刊》2005,(6):123-124
生活在跨越北宋末年的南宋初年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李清照,出生在一个书香味极浓的士大夫家庭。其父李格非曾受知于苏轼,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其母王氏,出身相门,“亦善文”,“工词翰”。这样家庭对李清照文学素养的影响自不待言,更重要的是,它使李清照有了博览群书的可能,所以,李清照的词作比之男性作家多了几许柔情,比之女性作家又多了几分理性的思考,因此,李词是情与理的完善结合。一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因此,抒发情感应是文学作品的根本。有人说李清照是“情圣”,此话不假。诵读李清照的50多首词作,我们不难发现,…  相似文献   

12.
李清照《词论》篇幅不长,但聚讼不少。其词“别是一家”之说,虽经众多学者致力探究,但细察之下,其内涵仍有缺失。本文追溯了“故实”一词的历史渊源,总结出其有“故事之是者”、“旧物之善者”及一般意义上的典故三种意思,而唐宋时期使用“故实”多侧重前二意。李清照是从讲究情感厚度的角度来要求运用“故实”的。而“富贵态”不仅强调表现盛世之音,更强调表达上的雍容自如。在补充了这一层理论内涵的“别是一家”之说,对于推测《词论》的写作年代,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清照《词论》的核心观点,是词“别是一家”。在这个核心观点之下,她谈了词三个方面的特点,即协音律、尚典雅、重铺叙。词之音律,是词有别于诗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对音律的追求,以及音律的逐渐严整,是词这种文学形式凸显自身特点、逐渐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李清照正是在词的音律形式得到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提出了她“协音律”的理论。李清照强调的典雅,不是雍容华丽、雕琢精工的那种雅,而是注重作品内在的文化底蕴、具有高雅情致和秀美神韵的雅。雅的是格调,雅的是品位。李清照所说的“铺叙”,不同于唐诗的主要是叙事的“铺叙”,而有所特指。这种以叙述情节故事、描写动作表情为具体内容的“铺叙”,具有了以后元曲中更突出表现出来的某种戏剧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评述了李清照在词的创作上的成就与缺憾,然后考察她的创作与她的主要词学主张——“词须协律”之间的内在关系,并试图从这个角度入手评价李清照《词论》中的这一主要词学见解的得失。  相似文献   

15.
<正> 新中国成立以来,对李清照生平及作品的研究,表面看来轰轰烈烈,据不完全统计论文有一百余篇,是比较多的。但如从实质考察,对李清照的研究是清代与近代研究的反复。九百年前,李清照这位杰出的古代女文学家,因为爱国,明大义,正直敢言,宋室南渡在建康时,作诗抨击不图恢复中原、屈辱逃跑的高宗小朝廷君臣,致使当时的权奸小人恨之入骨。他们利用封建礼教道德观念,诬枉她五十二岁的老妪犹改嫁;谣言赵明诚“颁金通敌”,恶毒进行陷害。不想今天还有人也同样利用封建残余意识,来对李清照进行贬低和谤伤。一九五七年《文学研究》第三期,刊登了黄盛璋先生长达万字以上的《李清照事迹考  相似文献   

16.
李清照《蝶恋花·上巳召亲族》词云: “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数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莫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其中“醉莫插花”二句,诸家注释多忽其深意,使人不能无憾。如徐培均《李清照》说:“词人最后还是抑制不住满腔的感慨,提醒自己‘醉莫插花花莫笑’,不要纵情欢乐。为什么?因为‘可怜春似人将老’了。上巳是在暮春之初,容易勾起诗人的伤春怀抱。”刘忆萱《李清照诗词选注》说:“春似人将老,春天如人一样,即将逝去。人,作者自己。”就都存在着不妥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正> 《齐鲁学刊》一九八四年第二期发表荣斌同志《“清照改嫁”难以否认——从俞正燮的“辨诬”说到黄墨谷的再辨诬》,对笔者几篇辨诬文章进行驳难。值此李清照诞生九百周年之际,有再辨诬的必要,现答辩如下; 首先要说明,荣斌同志文章的观点采撷自黄盛章《李清照事迹考辨》(以下简称《新考》),并直接维护黄说,因此,答辩中不能不涉及到过去与黄文的争辩。其次,关于《谢启》问题我仍然同意俞正燮《易安居士事辑》的论断,认为那是“改窜  相似文献   

18.
在一部中国妇女文学史上,我所崇敬的女作家首推蔡文姬、李清照、秋瑾三人。三人中又以李清照居最。这大概不只是个人的偏好。因此当我读到陈祖美同志著《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李清照评传》(下简称《评传》)时,其兴奋和喜悦的心情便不言可喻了。关于李清照的传记,或评或略,自宋迄今何止数百种(仅王仲闻《李清照集校注》所附录已近四十种)。我大致读过一些。如清人俞正燮的《易安居士事辑》和今人黄盛璋的《李清照事迹考辨》以及王仲闻的《李清照事迹编年》等,其中某些论点容或有可商榷之处,但对李清照的研究均有所增益。这些均不失…  相似文献   

19.
《声声慢》(“寻寻觅觅”)是李清照《漱玉词》的名篇,最能体现“易安体”之风格。古今评论家们大多只赞赏它的技巧,至于它“深妙稳雅”的内容,也多认为只反映她个人的不幸。近年来,有说它“越出了单薄的女儿家事”,有说它“增加了  相似文献   

20.
郭沫若先生为李清照纪念祠楹联所题“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不愧为当代文学泰斗慧眼独具。对于这种影响与继承,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也曾说:“南唐写本书数箧,偶病中把玩,搬在卧内者,岿然独存。”从这段叙述中也可见作者对南唐文学之热衷。 玉集中对李后主继承最明显的是其词的创作。二李词有着十分相似的审美特征,明显地表现了后者对前者的艺术借鉴和审美追求。 一、李煜李清照词都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 这种概括性首先表现为拓开了词的艺术时空跨度和容量。李煜的《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词写得场景大、时间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