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文学的兴盛与传统文学的沉寂相比,网络文学成为文学时代发展的显性大势。网络文学的出现与发展体现了消费性的时代特征,网络文学的内容与形式、网络文学的阅读和网络文学存在的依据都是以消费者的感官享乐为目的。网络文学的创造与传统文学不同,它是作者与读者两个主体之间平等交流与对话的结果,这一间性主体有意认同大众的身份,坚守大众立场,使网络文学呈现出复调狂欢的色彩。交互性是网络文学直接的表现形式,消费性是网络文学的本质,它体现了文学的社会性与时代性的特征,是网络文学交互性特征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2.
作为文学的传播工具,网络的性质经过三个途径内在地嵌入文学的生产和消费:文学的表述形式,文学生产模式,文学的传播模式和读者的接受。网络文学的超文本具有巨大意义,十五年来它并未在形式实验方面走多远。尽管批评家对网络文学的浅白、通俗颇有微词,它却获得了大众、利润的支持。盛行的网络文学凸显了大众的娱乐渴求,同时往往流露出粗糙简单的倾向。论文具体分析了多种谱系的"大众"理论对于网络文学评价体系的意义。作者同时指出,对于文学研究说来,网络文学仍是一个陌生的庞然大物,其"内部研究"远未展开。  相似文献   

3.
网络文学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文学主要指网上文学 ,它与传统纸质文学没有本质区别。超文本不属于文学。网络带不来文学自由。文学 ,包括网络文学已无向前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4.
贺绍俊 《东岳论丛》2011,32(2):5-11
网络文学是新世纪文学中最具新意的文学因素。网络文学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它在审美形态上、语言思维上形成了一套与传统文学迥异的系统,从本质上说体现为后现代性。网络文学采取功能提纯的方式重新分配文学的功能承担,从而具有小说的娱乐化、诗歌的率性化、散文的载道化的特点。网络文学在新世纪对传统文学构成了一种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师会敏 《天府新论》2004,(Z2):259-260
网络文学民主、自由的特征,赋予它以民间审美意识品格,高贵的文学进一步平民化.它在文学的存在方式、创作模式和价值理念等方面都给传统纸媒文学带来了强有力的冲击.同时,网络文学生产的麦当劳化,具有明显不足,需要正确引导和规范.  相似文献   

6.
网络文学“堕落”论的文艺学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文学曾经以其技术手段的先进和平民化文化生态性质得到学界的赞许,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网络文学在数量和规模上得到了极大扩张,但它并没有为文学带来预期的突破创新.技术与文学的关联是复杂的,网络文学的新技术背景并没有发展为它本身文学形态的革新.同时,大众化与文化民主的联盟也是可疑的,网络文学的大众化既不是文化民主的产物,也不是文化民主的先声.学界之前对网络文学的轻许,暴露的是学界内在的弊病,所谓的网络文学“堕落”其实是一个伪命题.  相似文献   

7.
网络文学的民间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文学的民间性是它区别于其他文学种属、立身文学世界的基本根据,也是它未来发展的文化维度,离开民间性,网络文学也就丧失了网络空间赋予的宝贵的实践空间;如果网络文学的民间立场、姿态、话语和精神得不到充分的体现,就会成为虚伪的民间写作。自我生存的纯真表达,是网络文学继承民间文学精神传统使自己成为网络时代“新”民间文学的核心语词,“新”只表现为它书写的内容和表达形式,它从来都是旧的,因为它始终生活在民间并表达民间。  相似文献   

8.
"网络文学"的特点及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文学并不是"网络技术+文学作品",传统纸面作家认为它就是"将文学搬上网络",仅是文学传播介质不同,这些观点都没有认识到网络文学的实质,随着I T业的发展,VR技术的成熟,网络文学在生产、流通、阅读和接受方面几乎完全是异质性的.  相似文献   

9.
网络文学审美导向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正不断拓展网络文学的生长空间。然而,当网络文学的媒介更新多于艺术创新、传播方式胜于传播内容、休闲娱乐消解审美意义的时候,它得到的将不会是艺术的尊重,而可能是文学审美的价值缺失和历史合理性的悬置。因此,给这一快速发展的文学样态以学理性关注和建设性审美引导就显得格外重要而紧迫。审美技术主义批判:坚守网络文学的本体论承诺用数码技术表征艺术审美,以电子文本彰显文学本性,是网络文学首先应该坚守的本体论承诺。当作为表征人类审美襟抱的文学踏上英特网(Internet)快车步入信息高速公路的时候,它该怎样去实现…  相似文献   

10.
网络文学的诞生和发展,是文学的时代特征的具体体现,给文学带来巨大影响.网络文学一方面和传统文学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它扩张了文学的话语权,丰富了文学的表现手法,创新了文学的题材体裁,客观上扩大了文学创作的多元共享空间,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天地;另一方面其特立独行的"非主流"创作状态、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创作追求,是其发展到一定阶段而集中出现的两大趋势,是网络文学在新的社会形态下对传统的有意识的逆反和消解.  相似文献   

11.
网络文学是什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晓华 《人文杂志》2002,(1):107-111
要恰如其分地评价网络文学 ,就必须首先追问 :网络文学是什么 ?先前的大多数研究者直截了当地将网络文学理解为网络上的文学 ,但由于任何文学样式都可以在网络上存在 ,因此 ,此定义无法概括网络文学区别于传统文学的根本特征。网络文学只能被如其所是地理解为其特质仅属于网络的文学。这种文学样式有两个特征 :1、社区性 ;2、多元互生性。所以网络文学是 :1、独特的社区文学 ;2、多元互生性文学。网络文学的优势和可能存在的欠缺都蕴涵于其特性中 ,这是我们评价网络文学时必须注意的。  相似文献   

12.
《东岳论丛》2016,(1):94-100
文学经典是代表文学标高的典范,文学的发展必须走经典化的道路,无论是纸质文学还是网络文学都概莫能外,网络文学经典化是一个无可回避的问题。本文主要探讨文学经典观念、网络文学经典范式、网络文学经典化途径等问题,认为传统经典观念与当代新经典观念相辅相成、互补与融合,二者可以兼收并蓄;只有既体现网络媒体自由开放风格,又具有较大思想深度、文化蕴涵和较高艺术水准、审美品位的网络文学作品,才能成为无愧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经典之作;网络文学经典化的途径涉及网络文学的主体建构、精品诉求和生态优化等。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的蛛网覆盖和触角延伸把一种崭新的文学样式———网络文学带进了文坛 ,不仅打破了纸介印刷文学独占文坛的格局 ,也昭示着文学进入数字化时代以后自身形态与特质的变化。正如一切新生的事物一样 ,网络文学的稚嫩、粗疏和不成熟 ,使它的价值自足性和历史合理性都处于悬置状态 ;同时又由于其作品数量和读者群的迅速膨胀 ,以及辐射面和影响力的日渐扩大 ,使我们无法小觑网络文学的存在。这组笔谈文章 ,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切入网络文学的动势与反思。欧阳友权的《网络文学的媒体突围与表征悖论》是对“读屏乌托邦”现状的警示和剖析 ,认为网络文学仅有媒体嬗变尚不能建构其历史确证和文学信任 ,还必须在化解表征悖论的过程中开辟更有价值的审美生存 ;黄鸣奋的《网络文学之我见》阐释的是栖身网页的网络文学贵在鲜活、追求互动的网络根基特质 ;陈定家的《火焰战争与文化垃圾》对网络文学的存在方式及存在的问题作了认真的学理反思 ;钟友循的《网络写作的生机与困境》以辩证的眼光考察了文学面对网络时代的挑战与机遇、生机与困境问题 ;而聂庆璞的《网络文学 :未来文学的主流形态》则基于时代媒体变迁和网络的后现代文化特点 ,明确提出网络文学将成为未来文学的主流。这些现状描述和理性思考有助于引导人  相似文献   

14.
网络文学:未来文学的主流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互联网的蛛网覆盖和触角延伸把一种崭新的文学样式———网络文学带进了文坛 ,不仅打破了纸介印刷文学独占文坛的格局 ,也昭示着文学进入数字化时代以后自身形态与特质的变化。正如一切新生的事物一样 ,网络文学的稚嫩、粗疏和不成熟 ,使它的价值自足性和历史合理性都处于悬置状态 ;同时又由于其作品数量和读者群的迅速膨胀 ,以及辐射面和影响力的日渐扩大 ,使我们无法小觑网络文学的存在。这组笔谈文章 ,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切入网络文学的动势与反思。欧阳友权的《网络文学的媒体突围与表征悖论》是对“读屏乌托邦”现状的警示和剖析 ,认为网络文学仅有媒体嬗变尚不能建构其历史确证和文学信任 ,还必须在化解表征悖论的过程中开辟更有价值的审美生存 ;黄鸣奋的《网络文学之我见》阐释的是栖身网页的网络文学贵在鲜活、追求互动的网络根基特质 ;陈定家的《火焰战争与文化垃圾》对网络文学的存在方式及存在的问题作了认真的学理反思 ;钟友循的《网络写作的生机与困境》以辩证的眼光考察了文学面对网络时代的挑战与机遇、生机与困境问题 ;而聂庆璞的《网络文学 :未来文学的主流形态》则基于时代媒体变迁和网络的后现代文化特点 ,明确提出网络文学将成为未来文学的主流。这些现状描述和理性思考有助于引导人  相似文献   

15.
网络文学的媒体突围与表征悖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互联网的蛛网覆盖和触角延伸把一种崭新的文学样式———网络文学带进了文坛 ,不仅打破了纸介印刷文学独占文坛的格局 ,也昭示着文学进入数字化时代以后自身形态与特质的变化。正如一切新生的事物一样 ,网络文学的稚嫩、粗疏和不成熟 ,使它的价值自足性和历史合理性都处于悬置状态 ;同时又由于其作品数量和读者群的迅速膨胀 ,以及辐射面和影响力的日渐扩大 ,使我们无法小觑网络文学的存在。这组笔谈文章 ,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切入网络文学的动势与反思。欧阳友权的《网络文学的媒体突围与表征悖论》是对“读屏乌托邦”现状的警示和剖析 ,认为网络文学仅有媒体嬗变尚不能建构其历史确证和文学信任 ,还必须在化解表征悖论的过程中开辟更有价值的审美生存 ;黄鸣奋的《网络文学之我见》阐释的是栖身网页的网络文学贵在鲜活、追求互动的网络根基特质 ;陈定家的《火焰战争与文化垃圾》对网络文学的存在方式及存在的问题作了认真的学理反思 ;钟友循的《网络写作的生机与困境》以辩证的眼光考察了文学面对网络时代的挑战与机遇、生机与困境问题 ;而聂庆璞的《网络文学 :未来文学的主流形态》则基于时代媒体变迁和网络的后现代文化特点 ,明确提出网络文学将成为未来文学的主流。这些现状描述和理性思考有助于引导人  相似文献   

16.
网络文学之我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互联网的蛛网覆盖和触角延伸把一种崭新的文学样式———网络文学带进了文坛 ,不仅打破了纸介印刷文学独占文坛的格局 ,也昭示着文学进入数字化时代以后自身形态与特质的变化。正如一切新生的事物一样 ,网络文学的稚嫩、粗疏和不成熟 ,使它的价值自足性和历史合理性都处于悬置状态 ;同时又由于其作品数量和读者群的迅速膨胀 ,以及辐射面和影响力的日渐扩大 ,使我们无法小觑网络文学的存在。这组笔谈文章 ,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切入网络文学的动势与反思。欧阳友权的《网络文学的媒体突围与表征悖论》是对“读屏乌托邦”现状的警示和剖析 ,认为网络文学仅有媒体嬗变尚不能建构其历史确证和文学信任 ,还必须在化解表征悖论的过程中开辟更有价值的审美生存 ;黄鸣奋的《网络文学之我见》阐释的是栖身网页的网络文学贵在鲜活、追求互动的网络根基特质 ;陈定家的《火焰战争与文化垃圾》对网络文学的存在方式及存在的问题作了认真的学理反思 ;钟友循的《网络写作的生机与困境》以辩证的眼光考察了文学面对网络时代的挑战与机遇、生机与困境问题 ;而聂庆璞的《网络文学 :未来文学的主流形态》则基于时代媒体变迁和网络的后现代文化特点 ,明确提出网络文学将成为未来文学的主流。这些现状描述和理性思考有助于引导人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的蛛网覆盖和触角延伸把一种崭新的文学样式———网络文学带进了文坛 ,不仅打破了纸介印刷文学独占文坛的格局 ,也昭示着文学进入数字化时代以后自身形态与特质的变化。正如一切新生的事物一样 ,网络文学的稚嫩、粗疏和不成熟 ,使它的价值自足性和历史合理性都处于悬置状态 ;同时又由于其作品数量和读者群的迅速膨胀 ,以及辐射面和影响力的日渐扩大 ,使我们无法小觑网络文学的存在。这组笔谈文章 ,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切入网络文学的动势与反思。欧阳友权的《网络文学的媒体突围与表征悖论》是对“读屏乌托邦”现状的警示和剖析 ,认为网络文学仅有媒体嬗变尚不能建构其历史确证和文学信任 ,还必须在化解表征悖论的过程中开辟更有价值的审美生存 ;黄鸣奋的《网络文学之我见》阐释的是栖身网页的网络文学贵在鲜活、追求互动的网络根基特质 ;陈定家的《火焰战争与文化垃圾》对网络文学的存在方式及存在的问题作了认真的学理反思 ;钟友循的《网络写作的生机与困境》以辩证的眼光考察了文学面对网络时代的挑战与机遇、生机与困境问题 ;而聂庆璞的《网络文学 :未来文学的主流形态》则基于时代媒体变迁和网络的后现代文化特点 ,明确提出网络文学将成为未来文学的主流。这些现状描述和理性思考有助于引导人  相似文献   

18.
李炜 《云梦学刊》2009,30(1):160-160
在网络文学风起云涌之时,人们对网络文学也生出诸多疑惑,譬如,什么是网络文学?网络文学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它与传统文学究竟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点?它有何长处又有何局限?它从何处来又将去何方?……这些疑问都期待着我们去研究、去解答。然而,基于数字媒介变革而诞生的网络文学就像是一棵在旷野上自由生长的小草,风生水起而不受羁勒,草长莺飞却无从规范,  相似文献   

19.
网络文学写作是当代文化中一种时尚而又颇具争议性的文学形式。从网络文学的定义到特征及未来都体现着后现代性的特征。它在存在方式、创作模式、价值理念等方面给传统文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用“人民文学”的旗语为网络文学指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倡导用“人民文学”的旗语引领网络文学,一方面固然是因为网络文学还不是“人民文学”,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网络文学可以成为“人民文学”.但“人民文学”是新世纪文论语境中颇有异议的一个概念,争议诱因集中在思维定势、运思方式、生产方式.基于此,向网络文学亮出“人民文学”的旗语,必须构建生成性的“人民文学”观,从媒介维度探索网络“人民文学”的生产方式,提炼网络文学中孕育的人民性精神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