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弘法大师是日本高僧空海的敕赐法号,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一位值得纪念的杰出的人物。他和阿倍仲麻吕、鉴真大师等历史上许许多多的先人们一样,为促进中日两国文化的发展,建立了不朽的业绩,是中日文化交流的先躯者之一。 弘法大师生于日本光仁天皇宝龟五年(即唐代宗大历九年,公元七七四年),三十一岁时(日本桓武天皇延历二十三年,唐德宗贞元二十年,公元八○四年),随日本第十七次遣唐使来中国,在中国留学约二年,于公元八○六年八月离开中国回日本。  相似文献   

2.
公元三世纪中叶,随着印度《佛说盂兰盆经》传入中国,目连救母故事开始在中国民间流传,并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目连文化。中国化的目连故事和目连文化至迟于公元七世纪中叶东传日本,从此便在日本广泛流传。中日两国目连故事和目连文化,虽然在诸多方面有相同或相近之处,但由于两国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民族习俗等不同,因此两国的目连文化存在着内容涵盖、艺术品类、历史走向等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中、日两国舞蹈文化艺术历史十分悠久,日本传统舞蹈,就是在吸收中国文化精华的基础上,与日本民族自身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现从中国对日本舞蹈艺术发展历史的影响、日本舞蹈动作特征以及中日两国文化交流三个方面加以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4.
从先秦濮越文化信息解日本古代国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古代国名问题的争论由来已久,对这一问题的误解必然影响到中日两国古代历史研究的进程。日本文化属于外向型文化,其古代文化主要受到中国的影响,"扶桑"、"倭奴"、"狗奴"、"邪马台"、"大和"等日本古代国名均可以从中国先秦时期濮越文化的遗传信息中得到启示,从而破解这一历史悬案。  相似文献   

5.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早在两千年前,两国人民就刳木为舟,冲破惊涛骇浪,开始了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到了唐代,我国封建社会进入了鼎盛时期,封建的经济、文化得到高度发展,以唐朝首都长安为中心,中日文化交流达到了高潮。自公元六三○年至公元八九四年,二百六十四年间,日本政府共任命遣唐使十九次,其中到达中国的有十三次。随着大批日本使臣、留学僧和留学生来华观摩学习,中日之间的文学艺术交流也出现了空前的盛况。  相似文献   

6.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近邻.中日两国人民有着两千多年友好交往的历史.但是在1894年之后的半个世纪中,日本军国主义者两次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同时也给日本人民造成了很大的祸害.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把广大日本人民同极少数军国主义分子区分开来,努力发展同日本人民的友好关系,争取早日实现邦交正常化.广大日本人民及社会各界有识之士也为此而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经过中日双方长期的努力,1972年9月中日两国政府签署《联合声明》,终于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中日关系进入全面发展的新时期.20多年来,中日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的友好合作关系有了很大发展.这是1972年以来两国关系的主流,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在两国关系中还存在着某些不利于中日友好的倾向.其中涉及如何正确对待过去那段不幸历史的有以下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日两国文化关系之深厚悠久,在人类历史上是很少见的。千百年来,我们两国人民的祖先中有不少杰出人物,经过他们的共同努力,缔结了中日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为发展中日两国文化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远在秦汉时期中日两国就有友好往来。秦始皇时代曾派徐市(市又作福)“入海求仙人”,今日本新宫有徐市墓。徐市初到日本时首先来到新宫海岸,这个地方当地把  相似文献   

8.
晚清时期,中日两国相继开始了现代化进程,但现代化的结局却大不相同.日本比较顺利地进入了现代化国家行列,而中国的现代化却一波三折.晚清时期中日两国现代化之所以有着差别巨大的结局,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两国现代化面临的历史起点(即制度和文化)不同;两国应对西方文化冲击的速度和能力不同;两国推进现代化的主导力量不同.  相似文献   

9.
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政策从长时段历史和宏观层面来看存在相似性.聚焦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从两国多元文化政策的缘起、内容特征和实施成效来看,二者之间的相异性颇为显著.加拿大多元文化政策始终围绕法裔少数民族分离主义的政治难题和国家统一维护;而澳大利亚多元文化政策则更多关注非英语背景移民的社会文化权利诉求,以促进澳大利亚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整合.  相似文献   

10.
基于家文化视角的中日家族企业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本质上看,家文化是人类社会一定的政治、经济关系在家族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同属于东亚文化圈的中日两国的家文化有着很大的区别,正是这种区别导致中日两国的家族企业在管理和发展上表现出许多不同的特征。深入探讨中日两国家文化和家族企业的相异性,可以为更好地发展中国的家族企业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1.
古代中日关系,从有文字记载的东汉算起,至清季,大约有一千八百余年的历史,若依据考古资料,则可追溯更久。在这段漫长的历史时期中,中日两国的关系,主流是友好的,但也有过三次规模大、影响深的战争。 所谓古代中日间的三次战争,是指:一、663年唐朝与朝鲜新罗的联军与日本军在朝鲜白村江口的战争;二、1274年及1281年元朝忽必烈两次发兵进犯日本;三、1592年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在日本摄取近代欧洲文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日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根深叶茂。两国对欧洲文化的摄取,也是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方面。中日两国在摄取欧洲近代文化的过程中,不仅几乎同步,而且起着互为桥梁的作用。中国通过日本传来的欧洲近代科学文化,这为大家所熟知;而中国在日本摄取欧洲近代文化过程中的作用问题,似乎在两国史学研究中有所忽视,这很有必要加以探究。从某种意义上说,日本的历史就是一部摄取外来文化的历史;外来文化影响着日本历史演进中的重大变革。十六世纪以来日本开始直接吸收欧洲文化,由传统的东方模式的东亚岛国逐渐变成西方类型的国家。因此,日本对“近代西方文化的摄取,是日本历史发展过程中最重大的转折点”。日本  相似文献   

13.
中日友谊有着悠久的历史。两千多年来,两国人民在文化上和经济上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的影响,医学交流即其重要内容之一。 据说,在汉代,中国医学已传入日本,所以日本称中医为汉医。公元五○○年,日本旅华学者把晋朝医学家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的一部分带回日本,经汉学家和药师们整理校补后,定名为《肘后百一方》,深受人们喜爱,奉为医家南针。公元五五○年,针灸术传入日本,两年后我国赠给日本钦明天皇《针经》一部。公元五六二年,知聪携带《明堂图》及其它医书一百六十卷到日本,为发展日本医疗事业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与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早在两千多年前,两国就有了友好往来。公元589年,精统一中国,日本与隋朝往来更加频繁。到唐朝,两国之间的关系远远超过前代,整个唐代日本曾先后派19次遣唐使“。唐天宝三年(744年),鉴真和尚与日本僧人荣壑、普照等人曾派人到福州买船以东渡日本。唐贞元二十年(804年)七月,日本派出遣唐使团学问增空海、格逸与大使藤原葛野麻吕等人所乘第一艘船因遇风暴,在海上漂流多日,于八月十五日到达福州长溪县(今霞浦县赤岸镇),这是福州境内首次接待日本遣唐使船舶。当年十一月三日,在福建观察使兼福州刺…  相似文献   

15.
张小敏 《晋阳学刊》2012,(2):142-143
据信史为证,《诗经》传入日本的时间最晚不超过公元5世纪,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17世纪以前,《诗经》普遍流行于日本朝廷贵族狭小的领域,深刻地影响着其国政治文化的建设,这一点我们可以从现存政治纲领、文学作品中征引的《诗经》材料得以证实.  相似文献   

16.
中琉两国在长达500年的交往中,明清两朝的册封使臣、闽人三十六姓及其后裔与琉球的贡使、留学生等穿梭于两国之间,把中国文化传播到琉球,对琉球民族文化的形成以及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影响。这从文化传承来说,琉球应该是属于中华儒家文化,而不是属于日本文化,它是琉球不归属于日本的重要证据之一。  相似文献   

17.
<正> 徐福东渡是我省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中日两国广泛流传的徐福东渡日本的传说,体现了中日两国已有二千二百多年的友好关系和文化交流历史.徐福是齐郡徐乡县(今山东黄县)人,为避秦患而东渡日本.加强徐福研究,对促进中日之间,特别是山东与日本之间的友好交往无疑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 (一) 中日两国的交往从什么时候开始,史学界的认识不尽相同.《后汉书·东夷传》记载:  相似文献   

18.
日僧圆仁大师在中日文化交流趋于衰退的晚唐时期,于唐文宗开成三年(838)随日本第十八次遣唐使团入唐求法,在中国度过了近10年的请益僧生活,先后在扬州、五台山、长安等地向中国佛教界高僧请益,由于唐朝政府规定所限,未能如愿去台州请益。圆仁将在华所见所闻,写成日记体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一书,对后人研究晚唐时期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社会风俗、佛教活动及唐、日、新罗关系等提供了丰富翔实的史料。此书比《马可波罗游记》早400年,被日本学界誉为“东洋学界至宝”.圆仁大师对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至今仍为人们所追念。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中日两国经历了从敌对到恢复邦交再到建立战略互惠的不同阶段.关系是一步步深入,是近代以来中日关系最好的时期.六十年来,国际形势、中日力量对比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中日两国关系也在发生着变化.民间交流始终是中日关系发展的推动力.中日两国的杰出政治家在历史的重大转折时期,都很好地把握住了历史机遇,把中日关系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进入2l世纪以后,中日逐渐形成一种竞争、合作、发展的态势.中日两国共同努力,发展这种良好的态势.不仅对中日两国,而且对东亚乃至世界的和平发展也是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与日本一衣带水之隔,二千多年前,中日两国就有了友好往来。福建地处祖国东南沿海,与日本经济文化交流更显频繁。(一)据《文献通考》卷324说:日本人“初通中国也,实自辽东而来,”“至六朝及宋,则多从南道。”日本与中国南朝约60年间往来共有八次。我国劳动人民因避乱或谋生大量移居朝鲜,也有不少东渡日本,有的自东冶(福州)出海,经夷洲之北,过琉球到达日本。他们为中日两国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