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输出大省农民工返乡情况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国际金融危机加剧、国内经济增长放缓等多种因素影响,2008年下半年以来,特别是进入四季厦后,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出现了农民工回流现象.为了摸清农民工返乡的具体情况,国家统计局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调查总队对63个县、281个村、9277位返乡农民工进行了专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目前虽然尚未形成大规模的农民工回流潮,但农民工回流规模、再就业压力将对农民增收和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带来影响.因此,对农民工返乡形势应高度重视,密切关注,及时制定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刘旭 《贵州统计》2009,(2):50-53
2008年9月份以来,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等因素影响,我省冶金、建材、煤炭、电力生产呈现不同程度的下滑,企业裁减用工,大量外出省外务工人员回流,就业形势严峻。我们对清镇市和金沙县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而导致的企业停产、压产及用工情况,农民工返乡情况开展了典型调研。  相似文献   

3.
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调低为7.5%,是1999年以来的最低增速,甚至低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2009年增速(8.9%)。这引来了各界媒体纷纷猜想,是中国经济告别了高增长?还是仅在目前国际经济大背景下的暂时性的调整?中国经济发展是不是要走向停滞?今后的发展主要依靠什么支撑因素?我  相似文献   

4.
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增长速度放缓.面对复杂多交的外部环境,转型升级成为中小工业企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走出困境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通过确立金融危机时点和经济刺激政策时点,构建干预分析模型推演刻画GDP序列的变动轨迹,并测算金融危机和经济刺激政策对我国三大产业的综合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GDP负面影响最大时点处于2009年第1季度,而经济刺激政策对我国GDP拉动效应最大时点处于2009年第3季度,经济刺激政策能够有效缓和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政策时滞存在且大约为两个季度,实际GDP变动趋势仍与国际金融危机前高度拟合。  相似文献   

6.
从个体微观的角度对杭州市建筑业农民工的工作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具体考察农民工的个人基本特征、家庭特征、工作特征及地区选择特征四类情况,并利用交叉分析和二元逻辑回归模型检验四类特征对农民工职业流动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地区选择、从业时间、随同的家庭成员人数、工作中的人际关系等因素对农民工选择继续留在建筑业中工作具有显著正向作用.企业和政府等可以通过为农民工在城市创造稳定的生活和就业环境,推进农民工向城市迁移的进程,或可以加强对农民工的就业指导等多种途径来促使农民工维持稳定的职业,从而一定程度上缓解行业中“用工荒”难题.  相似文献   

7.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在持续蔓延,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日益加深,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冲击也不断显现,但是我国经济企稳回暖的态势已经初步形成.一些积极因素正在激发经济社会出现喜人变化.虽然2009年可能是我国经济发展中非常困难的一年,也是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形势极为艰巨的一年,但是在中央诸多利好政策的正确指引下,我国的经济,尤其是农村经济,正在,且将继续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  相似文献   

8.
金融危机对高校带来的不利影响 金融危机波及全球.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酿成了一场历史罕见、冲击力强、波及范围广的国际金融危机.目前,这场金融危机不仅本身尚未见底,而且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正在进一步加深,其严重后果还会进一步呈现.受国际金融危机快速蔓延和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慢的影响,加上我国经济生活中尚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今年经济下行的压力进一步加大.  相似文献   

9.
一、金融危机对内蒙古进出口的影响   相对而言,2008年是中国经济比较困难的一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的GDY从连续4年的二位数增长回落到9.5%左右.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做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预期目标是增长8%左右.由此可见.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正在逐步显现出来,特别是已经影响到我国沿边、沿海的外贸出口企业.外向刑经济为主的制造加工企业减产、转产甚至停产.……  相似文献   

10.
2008年四川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造成部分农民工失业返乡,对农民增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形成巨大压力,针对这种状况,国家统计局及时建立了农民工监测调查制度,通过定期收集农民工相关信息,反映农民工数量、流向、结构、就业、生活等情况,及时掌握农民工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相似文献   

11.
自1997年7月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国际市场持续动荡,世界经济遭受严重影响,中国经济也受到不小冲击.在这场危机中上海外贸出口状况如何?新的世界经济格局将对本市外贸出口产生怎样的影响?1999年上海应采取哪些措施保证外贸出口继续增长呢?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是嵌入城市结构,又游离于城市社会的特殊群体.调查表明,上海市农民工的就业环境、经济收入和居住状况差异较大从而融入条件不同,另外其来沪动因和未来设想等融入意愿也影响其融入城市的效果.通过调查并分析其来沪时间、方言掌握、交往对象、在沪家人和心理归属等融入迹象数据,测量出农民工对上海的整体满意率为70.7%,但城市融入的总倾向度偏低.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社会支持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农民工城市适应问题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文章在系统反思农民工现行支持系统现状的基础上认为,对农民工社会支持的不足是影响农民工城市适应的根源.因此,建立和完善含社会政策、社会组织、农民工主体和专业社会工作者等在内的农民工的社会支持网络,是提高农民工适应性的长效措施,这对于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将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社会最低保障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 (一)社会转型与弱势群体 在制度变迁与社会转型时期,我国的弱势群体呈现出新的特点:出现了新的群体--城市农民工.城市农民工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打工的人,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他们不能真正威为城市中的一员,所以称之为城市农民工.  相似文献   

15.
国际金融危机就业效应的投入产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别利用2007年非竞争型投入占用产出模型和引入非线性因子的局部非线性投入产出模型,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最为直接的出口、投资角度出发,测算了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影响。测算结果显示:在最近一年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影响是逐步加剧的;重点行业影响较为集中;由于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及时准确,刺激经济计划的有效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金融危机的影响;同时,非线性就业弹性能够更准确的反应行业产值和就业人数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将其引入投入产出经典模型能使模型更好地反映真实经济情况。  相似文献   

16.
当前,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严竣挑战,特别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世界经济增速明显放缓.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形成严重冲击,导致外部需求收缩,企业困难增多,经济增长下行压力明显加大.目前,在扩大内需、促进增长有关措施的作用下,中国部分地区和行业经济出现了企稳回升的迹象,但总体上我们面临的矛盾和困难仍然很大.面对困难,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我们统计出版人应当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7.
国际金融危机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金融危机作为宏观经济领域的一大现象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任何经济系统在其运行过程中都可能出现严重的波动甚至危机,严重破坏经济的运行.文章认为,为了防患于未然,缓和或避免经济危机的严重破坏性,有必要建立国际金融危机预警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8.
农民外出务工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给城市增加了活力,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加速了我国小城镇建设。但是大量年青农民外出务工,必然影响我国的新农村建设。政府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来吸引农民回乡就业。  相似文献   

19.
我国特有的二元户籍制度导致农民工在城市不能同等地享有劳动收入、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这些外部生存障碍是否对农民工的人格特质产生影响值得研究.文章基于广东省制造企业-员工匹配的实证调查,采用BIF大五人格量表,分析同在制造业工作的农民工和城市工的人格差异.研究发现:户籍不同的农民工和城市工在16~25岁群组人格特质相差不大,甚至农民工的尽责性要稍高于城市工;从26~35岁群组起两者之间出现人格距离,农民工五个维度的人格特质开始低于城市工,随着年龄的增长两者人格距离越来越大;56岁以上的群组,两者人格距离最为明显.这说明50后农民工在临近退休时,因各方面保障的缺乏人格特质与城市工有了显著差异.建议改革户籍制度,特别是要破除农民工在享有城市资源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无形墙.  相似文献   

20.
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了全球经济,使得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进一步显现,对工业领域的影响尤为突出,工业增速下行压力加大,部分行业、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