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当代平面设计创意在视觉化的过程中视觉符号元素一直扮演着解读视觉信息、视觉认识、视觉表达的引导作用,展示出千姿百态的视觉符号元素的个性角色。它具有浓郁传统意义的视觉形态元素,其“形、色、神、意”无不延续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彰显着丰富的本土文化内涵,折射出华夏民族各个层面的审美观念及情趣。  相似文献   

2.
建盏是流行于宋代的黑釉茶器,其独特的釉色特征在灿烂的陶瓷文化中是不可或缺的。在现代陶艺中,世界各国的陶艺家在其创作中都在有意无意的使用建盏的釉色符号,其不施釉、渐变釉、流动釉以及放射状纹理的釉色特征,形成了独特的视觉符号,成为艺术家情感宣泄和自由表达思想的载体,对现代陶艺中如何将传统元素纳入现代创作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3.
汉字发展到今天不仅是交流信息的语言符号,更被视为有着巨大生命力和感染力的设计元素,其独特的装饰感、象征性或造型研究的价值都超越了其记录和传达语言的符号功能而成为艺术,并被广泛应用于视觉设计的诸多领域。本文的重点在于以视觉文化思维的研究视角,用汉字的造字法则"六书"来解读汉字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方式和思维,探索视觉传达设计中的汉字造型之美。  相似文献   

4.
东巴文是古老的民族文字,也是中国目前还在使用的象形文字。其特殊的艺术形态体现了东巴文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和特有的文化内涵。东巴文经过漫长的历史形成特有的视觉符号特征,这些视觉符号特征为东巴文应用于现代产品设计提供了可能。本文从分析东巴文视觉符号特征入手,在此基础上探求东巴文字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创新作用,体现其作为文字“活化石”的特有价值。东巴文应用于现代产品设计中的潜在价值具体体现为审美价值、经济价值与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5.
从区域文化的视野看四川文学,其巴蜀文化特征,体现在小说空间上的巴蜀地域化,致力于“四川蛮子”、“四川嫂子”、“四川才子”系列形象的塑造,用巴蜀乡音“讲古”“摆龙门阵”,具有四川民间文学的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化背景下,现代文化和现代传媒使得传统戏曲符号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并面临生存危机.国外通常采用将传统艺术符号与现代生活、现代传媒相结合或将传统文化进行现代化、时尚化改进的方式来应对这一危机.就中国传统戏曲视觉符号的现代设计而言,可将现代元素引入戏曲符号的设计,将传统戏曲视觉符号整体现代化、时尚化并引入现代传媒,或对之进行卡通动画演绎,将传统与时尚相结合,在传统与时尚的融合中找到发展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宗教文化传播为议题,从静态视觉符号、动态视觉符号以及动静结合视觉符号三个方面对东巴教文化传播中的视觉符号系统进行分析。认为视觉符号系统在传播历时性实现、切合受众心理、传播一致性以及传播内涵挖掘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巴文化作为与蜀文化交相呼应的古文化,作为西南地区的文化源头之一,有着悠久而漫长的历史,是内涵极其丰富和复杂的文化圈层。笔者对于巴文化的视觉符号展开了一系列的相关研究,概略性地探讨了巴国的历史、巴文化的视觉符号构成、巴文化视觉符号的探讨三个主要问题,旨在厘清巴文化的视觉符号脉络、对巴文化的视觉符号做探源性理论推导、补充现阶段的巴文化研究,为今后的巴文化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助推力。  相似文献   

9.
文章由汉字的构造与起源特征论述汉字与现代标志设计的相通性,及其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运用方法,探索汉字作为传统元素如何向现代标志演绎、演变为具有现代视觉特征和审美需求的视觉符号,在传播现代企业形象的同时具有独特的视觉愉悦和浓厚的东方文化情韵。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版画艺术的创新发展只有立足于对传统造型基础上的视觉形式元素、材质媒介进行新的创建融合,创造出一种全新的版画艺术形式的视觉符号,才能有助于在包含中国传统文化作用下的版画形式语言现代性的转换。  相似文献   

11.
巴蜀哲学作为巴蜀文化各发展时期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具有蜀学之魂,长于思辨;多元会通,兼容开放;释经创新,超越前说;沟通道欲,情理结合;躬行践履,注重事功,批判专制等主要特点。并作为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和巴蜀地域文化精神的体现,不可分割地与中国经学联系在一起,从而在中国哲学史和中国经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为促进中国哲学与经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宋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峰时代,也是蜀学发展的极盛时期.此一阶段,巴蜀大地社会安宁,经济富庶,加之本地的尊儒重教传统,带来了巴蜀文化的发展和蜀学的繁荣.本文系统总结了宋代四川地区在家族文化、经学传承、史学创新和小学研究等方面的成就,系统展示了此期巴蜀文化的面貌和蜀学繁荣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巴蜀文化自古孕育了许多杰出的人才,在经济文化尤其发达的唐宋时期还吸引了一批非蜀籍的文人墨客流寓于此,出现了自古词人多入蜀的高峰盛况。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多种因素促成的:巴蜀地区的经济繁荣及其城市文化的丰富多彩;唐宋文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巴蜀文化的兼容并包、汇纳百川。  相似文献   

14.
试论战国后期秦对巴蜀的统一及社会经济改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古代的巴蜀由于农耕条件的优越性,其农业经济发展很快,春秋、战国时期其农业、手工业、林业、渔业进一步提高。战国后期,泰国为统一天下首先对富饶的巴蜀发动了战争,想使其成为自己的后方基地而着力经营。公元前316年秦统一巴蜀,统一后秦政府大举移民巴蜀、修建城市,兴修水利,巩固在巴蜀的封建统治。秦对巴蜀的吞并战争及社会经济改革主观上看破坏了巴蜀人民的生活现状,客观上看它的一系列政策,使闭塞的巴蜀迅速融合到中原文化之中,直至西汉中期,已不再具有原有的民族特征。正是秦在巴蜀成功的经济政策,使巴蜀经济在原来的基础上又上了一个新台阶,不仅在后来有效地支援了秦对六国的统一战争,而且使巴蜀在自身的经济发展中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5.
得汉城是巴蜀地区典型的古城堡遗址之一,因地制宜的山城防御体系,其城墙附近的摩崖题刻以其自有的叙事方式展示了独特的美学风格。论文梳理其叙事系统为:内容上,题刻叙事与得汉城地理、历史人文构成互文性叙事;形式上,题刻叙事反映了古代诗歌的审美性和汉字独有的视觉艺术效果。得汉城题刻与城墙相互辉映,其内容和形式上的独特性构成了巴蜀地区古城堡独有的时间与空间交织、实用与审美并存、官方与民间协奏的审美特点。  相似文献   

16.
唐宋巴蜀诗不仅多方面反映了巴蜀地区的经济、军事、社会、风俗,而且也留下了有关对巴蜀地域富于时代特色的地理感知,特别是其中所折射的感觉地理认识,对于巴蜀文化地理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从唐宋诗歌中所反映的山川奇异感、蜀道诗的文化内涵、“山南”诗中古典农业地理景观的玩味三个方面对唐宋诗歌中的“巴蜀意象”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文化研究视域中的视觉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觉文化作为一个新兴的学术研究领域,其学术起点是对视觉经验的重构;其发展轨迹是对"文化转向"的加入和反思,试图把视像化、视觉性作为理解后现代文化性质的钥匙;其知识体系的基础是跨学科研究。在这三个方面,视觉文化都得益于文化研究的理念和方法。与此同时,视觉文化也发展了文化研究欠缺的理论维度,对后者形成补充。  相似文献   

18.
西藏当代绘画艺术具有鲜明的地域色彩和强烈的时代特性。从美学风格和文化内涵视角来看,其关学特征主要通过画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材料技法、造型程式和创作理念等方面加以表现,文化特征主要通过绘画作品对高原游牧文化、藏传佛教文化以及社会主义文化的视觉表述得到呈现。西藏当代绘画艺术以其浓郁的地方性特色,吸引了世界的目光,成为文化全球化过程中彰显文化多样性的例证。  相似文献   

19.
基于徽州版画的地域文化特色,综合研究其视觉语言的审美特征及其对现代视觉设计的审美启示。徽州版画的造型之美体现在装饰细腻的线条、繁简适宜的构图、虚实相生的空间等几方面;同时,徽州版画具有视觉色彩及肌理之美、视觉意境之美、地域文化之美和设计应用之美等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20.
论宋代文化中的"眉山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代文化发达,而西南小州眉山又是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我们称之为"眉山现象".这与唐五代及宋"靖康之难"后的移民运动密切相关.据研究,眉山是当时接受移民最多的地区,大量的北方"衣冠之族"带来了黄河流域的先进文化,它与巴蜀本土文化相融合,由家族文化发展为文化家族,通过教育与科举,部分人成为各个领域的精英.所谓"眉山现象",是南北文化融合的硕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