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受二元对立认识论哲学的影响,传统译论支持作者中心论和原著中心论,赋予原文与作者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它拟定了一个积极的原文和消极的译文,译文只是原文的临摹或仿拟,必须要忠实于原文,做到与原文完全的对等。女性主义的翻译解构了传统翻译忠实观,质疑原文的忠实地位,否定传统的原文高贵而译文低贱的等级观念,对"忠实"给与了重新表述,认为"忠实既不是对作者也不是对读者,而是对写作方案——一项作者与译者都参与的方案而言的",同时为女性主义译者为借翻译之名建构自我身份提供了最强大的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2.
3.
女性主义批评从女性主义角度研究《圣经》,提出了很多新见解,主要体现在《圣经》中的夏娃形象、路得形象、以斯帖形象和《雅歌》中的女主人公形象上。  相似文献   

4.
女性主义立场论力图消灭包括性别压迫在内的一切压迫和等级制度,建构一种真正解放的知识论.女性主义翻译家认为,女性生理和女性经验决定了她们特有的与男性不同的观察视角、思维方式以及写作风格,也就是说,女性作品具有明显的女性意识.众多的女性主义翻译研究者特别是女性研究者都在努力地摆脱圣经中那根"多余的肋骨"的阴影.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佛经翻译和西方的《圣经》翻译都是古代翻译活动的主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影响。通过对比发现,中国的佛经翻译和西方的《圣经》翻译都经历了直译、意译、直译意译有机结合的有关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的争执和演变。这些相似的演变历程反映了翻译的种种困难与矛盾,揭示了与语言和文化紧密联系而又超越不同语言和文化系统差别的翻译的本质问题和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6.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翻译研究与女性主义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吸收和借鉴了解构主义、新历史主义和读者反映论的理论精髓。通过对其理论基础的解读,肯定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对翻译研究的贡献,同时也指出了其局限性。在学习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批判精神,借鉴其研究方法的同时,应避免过分张扬译者的主体性,推动翻译研究领域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传统宗教观认为,女性处于附属的地位。《圣经》从人类社会的起源上就把女性放在了第二性的位置。在基督教的宗教仪式上,《圣经》把女性放在比男人低下的地位。《圣经》对于妇女的言行作了规范,把女性放在了服从、顺从男性的地位。基督教在律法上把妇女放在了从属的地位,使女性成为男性及其家族的附属品和传宗接代的工具。但女性主义者认为,圣经中上帝对女性与男性是一视同仁的。女性与男性有平等的地位,上帝赋予他们在管理世界中担负共同的责任。在家庭生活中,妇女所承担的责任非常重要。在家庭之外,女性在她们所处的民族社会中,同样巾帼不让须眉。我们认为,无论男女,都是上帝的子民,各有各的优点。尤其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的各种优势更多地在社会中体现出来,“妇女能顶半边天”。女性应挖掘自身的潜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拥有自己的幸福之路。  相似文献   

8.
王欣 《九江学院学报》2009,28(1):104-106
在异于西方社会、政治、文化环境的中国,女性主义翻译研究和翻译策略因此表现出了诸多不同.具体体现在译文的翻译手法和女性意识上.  相似文献   

9.
10.
西方浓重的基督教根源是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中主人/厶\悲惨命运的宗教根源,而基督教的圣典《圣经》中耶稣救赎世间,追求美好家园的主题也同样是美国黑人女性文学所揭示的一个主题。在美国黑人女作家笔下,主人公们克服自身的劫难,最终成就完美的自我。文章从宗教根源出发,结合《圣经》对西方文学的深刻影响,探寻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创作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西方女性主义与翻译研究的结合在20世纪后30年给传统翻译理论与实践观点带来了强烈的冲击,成为译学界的一股新生力量。文章着重探究了女性主义翻译观对翻译研究与实践及中国文学翻译的启示,并对其局限性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2.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历史渊源来自美国的女权运动,随后在加拿大得到确立和发展。本文将选取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Alice Walker)的妇女主义①小说《紫色》(The Color Purple)两中译文进行对比,以考察我国语境中译者性别意识与翻译实践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翻译的性别化为翻译研究提供了隐喻性的思维框架。本文将从女性主义与翻译研究的关系、女性主义翻译的理论目标及女性主义的翻译观等三个方面对女性主义翻译研究进行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14.
伍尔夫的小说《到灯塔去》的翻译,使用了“增补”“劫持”和其他一些体现女性主义翻译思想的翻译策略,这一方面是对原文女性主义思想的刻意表现,另一方面也是译者女性意识的体现。这样的翻译实践,基本代表了大部分中国具有女性主义意识的译者的做法,他们有表现女性主义思想的想法和努力,但使用的策略和表达方式相对传统、含蓄和温和,不像西方女性主义译者那么激进。  相似文献   

15.
后现代翻译研究将女性视为创造精神与自由精神的化身。女性主义同翻译研究的结合诞生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为翻译研究拓展了新领域。尽管后现代翻译理论各派别在立论上不尽相同,但他们有着共同的后现代思维方式。作为后现代翻译思潮重要流派的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倡导的是一种差异哲学,强调译者的文化态度和文化语境对文本阐释和翻译策略的影响。女性主义翻译研究将带动女性翻译实践的快速发展,引发翻译思想和翻译观念的变革。  相似文献   

16.
西方古代翻译家、翻译理论家哲罗姆使拉丁文读者有了第一部“标准“的《圣经》译本,结束了拉丁语中《圣经》翻译的混乱现象,并使《圣经》在后来成为了罗马天主教承认的唯一文本,该教在1546年宣布其为教堂认可的版本。在《圣经》的翻译过程中,哲罗姆提出了翻译要“活译“、“要区别对待文学翻译和宗教翻译“、“翻译必须依靠正确的理解“等理论。而这些理论的提出实际上反应了其本人为了顺应读者、宗教权威及其自身翻译风格的需要。本论文旨在对其《圣经》翻译中顺应倾向做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从唐朝到1919年《圣经》和合本的出版,传教士译者一直在为顺应中国的文化语境而寻找恰当的《圣经》汉译经典化途径,其翻译策略经历了全盘汉化、话语独立化和适度“道儒化”三个阶段。作为《圣经》汉译的权威译本,《圣经》和合本是传教士译者们经典化努力的结果,其成功的关键在于译者权威化、文化和合化和译本文学化三个方面的合力。  相似文献   

18.
作为当下文化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走向,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对文本的干涉主要有增补、加写前言与脚注、劫持3种方式。文章从文化翻译层面探索了兰斯顿·修斯短篇小说代表作《初秋》汉译本中的女性主义倾向,对译者张白桦所采取的增译法、自序副文本、换序加增减的“创造性叛逆”3种文本干涉方式,结合实例进行了深入探索,认为译者通过上述文本干涉方式,再现了《初秋》中的女性形象,强化了女性的性别身份认同,为当代女性主义翻译实践提供了个案参考。  相似文献   

19.
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述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西方女性主义与翻译研究的结合在上世纪 70年代开始便给传统翻译理论和实践观念带来了强烈的冲击 ,产生了丰硕的理论成果。然而与国内文艺理论界对女性主义理论的广泛介绍和深入研究相比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介绍明显滞后 ,与当前国内深入讨论的后殖民翻译研究的情形也无法相提并论 ,实质性的深入研究更是罕见。尝试对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研究进行全面地介绍 ,以便能引起国内译学界的重视 ,促进这一方面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中西方文学中都有女妖形象的原型,其共同点是既充满诱惑又让人恐惧。《聊斋志异》的女妖形象与《三言》故事中的女妖形象都被称为“中国妖姬”。这些形象形态各异,暗示了一种有别于以被动和服从为特征的新儒学典型的反抗模式,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女性主义的特点。对这些女妖形象进行英译时。也自然带有女性主义翻译的特点。具体体现于三个方面:场景解读、心理细节和诗性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