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伊奥尼亚学派第一次明确地把世界的本原和秩序当作问题提了出来,并且通过经验性的观察和大胆的假设给出了理性而毫不神秘的回答,从而与宗教神话区别开来,开始了自己的发展历程.文章通过介绍伊奥尼亚学派几个代表人物的本原观,从而展示了伊奥尼亚学派本原思想的历史演进.  相似文献   

2.
毕达哥拉斯是古希腊的数学家和哲学家。他在长期的数学研究和社会实践中观察到了各种事物都具有数量关系,因而在讨论宇宙万物的本原时,就提出了以“数”为万物始基的哲学思想。长期来,我国哲学史界把毕达哥拉斯的这一哲学思想看成西方哲学史上最早的唯心主义,认为毕达哥拉斯的作为万物始基的“数”是一种抽象的、非物质的东西;他把数和具体事物割裂开来,抽掉了数的物质基础,使数成了先于事物而独立存在的精神实体和世界本原。这种说法是缺乏根据的,歪曲了毕达哥拉斯关于数的原意,把我们现在对数的理解强加在古人头上了。我认为毕达哥拉斯以“数”为万物始基的宇宙观不是唯心主义,而是唯物主义的;他对世界本原的认识是在米利都学派的基础上更前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3.
本世纪初德国主要思想家之一马克斯·韦伯在社会科学系统中的地位尚未最终确定。研究者们一致认为,韦伯逐步离开了同政治经济学中的德国历史学派——他自认为是“这一学派的信徒”——接近的立场,成了一位归根到底把历史科学和社会学的联系看作次要问题的社会学家。但对韦伯的观点演变的各个阶段及其划分人们有  相似文献   

4.
有些哲学教科书和论文常常把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表述为“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并认为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其实这是旧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都是从本原去认识世界,企图寻找一个万事万物的本原。辩证唯物主义则是从世界的共同本质去认识世界,这就是恩格斯所指出的:“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这才是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的正确表述。  相似文献   

5.
实在及其本性是哲学所关心的最基本问题,也是各种哲学体系或世界观赖以存在的基础,它决定了我们关于宇宙的基本观点以及认识世界的基本纲领。在哲学思想的发展进程中,关于实在的认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由此不断加深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下面,我们通过实在观演变情况的描述来揭示我们关于实在的基本观点。古希腊爱奥尼亚学派认为,在周围世界的物、现象的多样性中,存在着统一性,存在着某种把众多的东西联合成为单一的东西的本原。亚里士多德写道:“那些最早的哲学研究者们,大都仅仅把物质性的本原当作万…  相似文献   

6.
形式主义流派是美国经济人类学中的一个重要学派 ,其突出的特点是推崇西方经济学理论和方法论 ,大胆运用形式主义观点方法研究非西方社会中人们的经济行为与经济制度。斯图尔特·普莱特纳是现阶段较有影响的一位形式主义学者 ,他致力于探索并建立一种新型的、广义上的形式主义经济人类学 ,后者吸纳了实在主义学派、新马克思学派的不少理论观点 ,以较为“综合”或“折衷”的面貌出现 ,但在研究方法上却坚定不移地向着“形式化”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7.
以洛特曼为代表的结构文艺学是苏联当代文坛的学派之一,为世界文艺理论界所瞩目。他所进行的以博采西方文艺理论界诸家之长,克服社会学派和形式主义学派片面性之短,从宏观到微观,在整体上对文艺现象的研究是一种有益的探索。这是当代文艺批评界冲破社会历史批评的一统天下,走向开放,实行多元化思辨的新趋势。作为塔尔图学派的代表人物,洛特曼继承了苏联结构类型学研究的传统,吸取了西方艺术符号学与结构主义学派的某些方法以及传统文艺学的成果,利用当代系统科学的理论,把结构文艺学的探讨向前推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8.
刘习根 《肇庆学院学报》2008,29(3):20-23,41
普罗提诺的“流溢说”中充满着浓厚的古希腊哲学精神。他将古希腊哲学中柏拉图的理念论、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说和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论等结合在其中,形成了“太一”、“理智”和“灵魂”三大本原,这三大本原都可以在古希腊哲学中找到它们的理论源头。  相似文献   

9.
古代壮族的朴素自然观及其与宗教的关系韦玖灵在关于“自然界如何形成”和“人能不能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等重大问题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那么,古代壮族人是怎样回答这些问题的呢?一、气是世界万物的本原本人曾以“气是天地万物的本原”为题,阐述了古代...  相似文献   

10.
邹衍研究     
阴阳五行学派是战国时期的主要政治思想学派之一,邹衍则是这一学派的主要代表,《汉书·艺文志》记载了邹衍和其它阴阳五行学者的著述,借皆未能保存下来。在稷下诸子中,邹衍无疑是一位显名者。战国时期,阴阳五行学说颇为盛行,认真研究这家学说的形成发展,同时,比较全面地了解邹衍的主张和他的生平,这对研究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是有意义的。本文拟作一点探讨。  相似文献   

11.
汉代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宇宙观,它们在回答哲学的最高问题:什么是本原的,是精神,还是自然界?也就是说,“世界是神创造的呢,还是从来就有的?”的时候,可以明显地看出,分为两大阵营。凡是认为物质性的天地或元气是宇宙的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凡是认为物质性的天地或元气不是从来就有的,在它们产生之前还有一个非物质性的本原的,就组成了唯心主义阵营。  相似文献   

12.
世界本原说是旧哲学的哲学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世界无本原可言;恩格斯使用“本原”一词的视角及含义与旧哲学的世界本原说有着本质的区别,“世界本原”的提法不符合恩格斯的本意;“世界本原是物质”这一命题在理论上存在着一些困境,这一命题只能是一个旧唯物主义的命题。  相似文献   

13.
维也纳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卡尔纳普在他20世纪20年代出版的《哲学与逻辑句法》中,用非技术性的语言以概要形式全面阐述了维也纳学派关于逻辑句法学的,作为哲学方法的句法分析的,以及利用句法分析拒斥形而上学的观点。这一工作是对逻辑经验主义对洛克与康德以来的分析性概念的发展的准确表达。  相似文献   

14.
传统观点认为,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学派是否认死后世界存在的,或者说对死后世界采取存而不论的态度。通过对大量文献分析表明,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学派本意并不在于否认死后世界的存在,而是强调处理丧事的理性化,对待人事的重要性。孔子对鬼神信仰和死亡问题的理智态度、谨慎的方法对于我们今天处理所谓的"封建迷信"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孤立主义的历史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历史上的孤立主义问题,是目前史学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长期以来,美国史学界对这一问题就存在着尖锐的争论。“正统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弗罗里达大学教授约翰·斯伯纳尔认为:美国外交史就是孤立主义——干预世界事务——孤立主义,循环往复,并以孤立主义为主的历史;而“修正学派”(新左派)的代表人物威廉·阿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芝家哥学派观点在公用事业规制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这对美国乃至全世界这一领域的公共政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简要叙述了芝家哥学派的一些代表性观点,并对其观点和政策处方作出了相应的评论.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法领域兴起了一股国际宪政主义思潮,其核心思想是对以联合国宪章为核心的现代国际法体系再次反思,主张重视国际社会的民主化、组织化趋势,对国际法的本质和功能进行重新定位.这一思潮从观点上可分为理想主义学派、民主主义学派以及组织学派.三个学派虽然关注重点不同,观点各异,但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代表了当今国际法的最新发展.国际宪政主义思潮也为中国参与国际社会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8.
<正> “一”与“多”思想是古希腊哲学家在探究世界本原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阐明了世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问题,集中体现了古代哲学家对世界的根本看法,因而它是理解古希腊哲学的钥匙。我们从各个哲学家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中可以看到,在古希腊哲学史上存在着两条既对立又联系的螺旋式上升的思想发展曲线。其中每个哲学家都是某一曲线上的一个环节,几个著名的哲学家或学派就连成了哲学史上的一个个大小圆圈,整个古希腊哲学史就是由这些思想圆圈所组成的。本文试图以“一”与“多”的思想为核心,用哲学家思想发展的圆圈去勾画古希腊哲学史的螺旋曲线。  相似文献   

19.
清季社会转型期,民间传统儒家学派太谷学派领袖周太谷、张积中等人在坚持理学客观唯心认识论的基础上,结合道教哲学因素,进行发挥与创造,构建了独特的太谷学派客观唯心认识论.周太谷以理本体论的“(理)→无极→太极→气→万物”模式为基础,并掺入道教的“炁”概念,形成了自己的宇宙本原生成万物模式.张积中在继承其师观点的基础上,结合管子的精气论及张载的气本体论,建立了太谷学派对于世界本源及发展的认识观.客观唯心认识论在太谷学派学说中具有法典性地位,也为太谷学派其他哲学命题奠定了认识论基础.太谷学派的这些继承与创造源于社会转型期的客观影响,这是他们的哲学贡献,也是在当时转型期社会下传统文人回避现实社会,找寻自我安慰与价值实现的自我救赎.  相似文献   

20.
法律经济学(又称经济分析法学)源自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其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大致三个阶段,其产生有着特殊的时代和社会背景,“效益”是这一学派的核心思想。法律经济学的著名代表人物当首推波斯纳,他撰写的《法律的经济分析》一书被公认为是法律经济学的经典之作,代表了这一学派的最高成就。本文拟从几个方面对波斯纳法律经济学的主要观点和内容、理论价值、地位和作用等予以介绍和评析,以期借鉴其分析和解决法律乃至社会问题的思维角度和方式方法,服务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