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从实践唯物主义作为一种异质于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读模式产生以来,辩证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性质与地位即遭到严峻的挑战。在这种严峻的挑战中,辩证唯物主义不仅没有能够坚守住作为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理论阵地,反而造成辩证唯物主义正统地位与人们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信念的严重动摇。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在于辩证唯物主义历史逻辑研究的缺失。因此,加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逻辑研究是目前我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2.
实践美学重视以物质生产为中心的实践活动,而后实践美学则采取了一种“去实践化”的举动。实践美学和后实践美学共享着同一种有关实践的理念,即都对实践作了一种非哲学的、社会学化的、历史科学化的理解。20世纪西方的实践哲学和美学转向提出了“审美在何种意义上是一种实践”这个大问题。审美可以是一种实践,但不是实践美学和后实践美学眼中的实践,而是一种奠基在源初的生活世界中的前反思性的现象学意义上的实践。“超实践”不是不要实践,而是回到一种带有原发性的、主客未分状态下的前反思性实践。超实践美学建立在一种崭新的“超实践”观的基础上,是后理论时代中国当代美学建构中出现的一种新的美学形态,是中国当代美学研究的第三条道路。  相似文献   

3.
卢卡奇是20世纪的一位富于理论素养和实践经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的思想在另一种路径上与列宁主义相辅相成而殊途同归地发展着马克思主义。卢卡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主要有:1、循着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思路,试图以社会历史辩证法为基础,将哲学的各个部分融为一个整体。2、与第二国际思想家们不同,他紧密结合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着重开掘和发挥马克思哲学思想中实践性和主体性原则。3、在揭示马克思哲学的理论来源以及哲学与时代、与社会历史、与科学的关系上,创造性地提出方法论原则。他的从社会历史的作用上评价哲学派别的理论是非的思想,至今仍富于理论意义。4、继承马克思的美学观点,提出“主客观在历史中的同一”的论点,推动了现实主义美学研究。他晚年撰写的《宙美特征》被誉为第一部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美学巨著。  相似文献   

4.
美学是研究人类审美活动的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实现传统美学向当代美学的转变,必须摆脱旧唯物主义自然本体论的束缚,使美学学科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本体论基础之上。为此,必须批判美的“预成论”,批判由此派生的审美关系决定论;必须把属于实践范畴的审美“活动”作为美学的基本范畴,并以此为美学探讨的逻辑起点。当代形态的美学理论应该是探索、研究人类审美活动各个方面及其普遍规律的科学学科。唯此,才不致于使美学理论失去感性的、实证的亦即实践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我的马克思主义美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美学将如何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求得发展?或者更扩大开来说,今天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将出现怎样的一种态势?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将会涉及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从最基本的态势来看,大致上将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美学、"超越"美学、消费美学三者的共生与发展。从思想的谱系说,它们分别属于马克思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我们当然不可否认"超越"美学及消费美学存在与发展的意义,因为"超越"美学可能对市场经济发展中,在审美与艺术方面出现的某些消极的、坏的现象提出某种批判的见解,消费美学也可能在研究消费与美的关系上作出某种贡献,但要现实地、历史地、科学地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系列美学问题(扩大开来说,也是当代世界美学面临的问题,包含消费与美的关系问题),既不堕入到各种非现实、非历史的玄想中去,也不为一时的泡沫、幻象所迷惑,仍然要依靠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美学在当代的发展。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美学要寻求发展,首先要对西方当代的各种美学进行比过去更深入细致的研究,弄清所有理论的根据与实质,其次还要对市场经济发展所引起的美与艺术的变化进行全面的分析思考,作出科学的说明与回答。而这两方面的任务的完成都不是轻而易举,可以一蹴而就的。它实质上是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发展史上一次新的飞跃,因此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哲学本真精神的当代表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真精神的当代表述问题的讨论,主要集中于三个论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真精神取决于它的历史回归抑或当代重建;它对传统形而上学的颠覆是一种纯理性反思还是批判性解构;它应紧紧附着于生活的表面而为生存谋划还是应立足于对象性的实践活动而为当代人张扬一种现代生存理念。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有挺立时代潮头,打通各种研究视界,积极参与当代实践并在实践活动中经过逐步中国化才能显现它的当代旨趣。  相似文献   

7.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实践美学用于理论建构的重要元典性著作,也是影响中国当代美学传统形成的一部重要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因此,在当前进一步加强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研究,不论是对超越实践美学的理论诉求,还是中国当代美学获得新的突破而言,都具有十分突出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具有公认成就的理论学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无疑是一种范式.文章以当前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论文和成熟的教科书为主要样本,讨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观问题,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科学观上的先验性来自其实践范畴的本体预设和承托,当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此认识不足,形成了"实践范式"下以"科学"为表象的种种理论扩张和困境.因此,我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道路上并没有走出多远,在谨慎地反省、回溯其双重历史文化背景的过程中,应对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是以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作为哲学基础,还是以存在论、实践本体论作为哲学基础,这关系到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性质。"实践存在论美学"以海德格尔的存在论作为思想基础,在方法论上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0.
7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出现了巨大发展的趋势,并呈现一系列新特点:各国内外经济关系经历着战后最大变革与调整;经济生活国际化和区域性集团正在加速发展;世界经济大开放新格局已基本形成;科学技术成为国际间经济竞争的焦点。经济发展的新态势、新特点为哲学发展提供了新时空、新材料,同时又急需哲学提供科学的方法论指导。经济哲学作为一门具有现代学科前沿、学科交叉特征的哲学应用学科,有其特殊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并以其中介性、联系性的特点,承担了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广泛应用于当代复杂多变的经济实践活动和经济理论研究的历史重任。它的产生与发展,将对哲学的广泛应用和经济的健康发展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1993—2005年中国当代美学界的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展开的一场争论,是一个转折性的历史事件,对于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的争论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大好形势下,中国当代美学界在西方后现代美学思潮的直接影响下所产生的,它有力地推动了实践美学主导流派的发展,把实践美学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出现了新实践美学流派。在争论中,新实践美学从许多方面引用、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美学著作,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美学奠基之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观点、立场、方法,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美学的开放性和生命力。在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争论中,新实践美学非常注意把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原理与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优秀遗产结合起来,争论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化。  相似文献   

12.
当代传播美学纲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传媒是人类发展史上迄今为止最宏大而潜力无限的一种传播大系统。研究当代传播美学,必须以整个人类文明发展里程为历史大视野,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为指导的大生命审美观为主视角,对当代传播活动的审美特征、审美生成、审美运作、审美功能等进行综合研究。当代传播美学整体上是由回归生命、审美生成、审美综合思维三组范畴互补互动共同构成的一个开放的和富于动态生成性的学科体系。“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在本体论与方法论、目的论与战略论上的有机结合,组成了中国当代传播美学的建构方略。  相似文献   

13.
新实践美学和实践美学的审美发生理论都是以哲学方法取代科学实证方法,消解了哲学作为方法论的指导意义;都违反了辩证唯物主义立场,以意识性的哲学概念为物质性的审美发生的原点;都将现代人类的知觉混同于动物的知觉,不能解释为审美所必需的形式知觉力的发生和作用.认知科学美学认为:审美发生要以人类智能的高水平发展为物质基础;以现代人类特有的形式知觉力的形成为决定性的主体条件.审美情感、审美价值、审美属性都依据这一条件而发生.  相似文献   

14.
审美启蒙理论既是一个老话题,也是一个负有时代特点的新话题。作为现代审美理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等理论,为审美启蒙理论提供了其哲学基础,美学基础及方法论。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美学以否定西方经典美学思想为开端,致使美学学科失去自身的知识依据,完全受制于哲学的主客观问题而不能就美本身的问题展开,因而出现“非美化”现象。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后,“新实践美学”和“后实践美学”在试图消除“实践论美学”偏颇时,又以存在、生命、自由为本体,把美放大成生命的全部,呈现出“泛美化”倾向。当代中国美学只有回到美自身的领域,科学地传承美学固有的经典思想,尊重美的边界及审美事实,才能真正建构起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美学体系。  相似文献   

16.
也论生态美学的哲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美学是哲学美学的一个具体分支学科.哲学美学是以艺术为中心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科学,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包括三个方面:人对自然的审美关系,人对社会(他人)的审美关系,人对自我的审美关系,而生态美学就是研究人对自然的审美关系的科学.因此,不同的哲学美学产生不同的生态美学,不能强求一律,但是“主体间性”不能作为生态美学的哲学基础,因为“主体间性”只是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一种方法论策略,不具有哲学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的意义,同时,人与自然的关系,包括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不可能仅仅是“主体间性”的.所以,以实践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的实践美学,才真正完整地以实践本体论、实践认识论、实践价值论、实践辩证法为生态美学所研究的人对自然的审美关系提供了主体性的、客体性的、主客体间性的、主体间性的全方位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如何运用于实践,即怎样正确发挥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方法论功能,对我们是一个极其重要又难度很大的课题。对该课题的系统研究,可建构一门内容宏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理论体系。关于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原则的探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研究内容的重要构成部分。本文深入研讨了作为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基本原则之一——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内容,如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和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审美是人类自由的生存方式,是对存在意义的体验与理解.审美的本质是人的自由和超越.审美超越何以可能,则是理性的哲学追问.后实践美学以生存一存在论为哲学基础,以审美体验、理解和解释为方法论,系统地探讨了审美超越何以可能的问题,体现了理论的思辨性、体系性和创造性特征.它以“接着讲”学术态度,克服了中国文论面对西方话语的“失语症”状态;它冲击了实践美学的权威地位,推动了与新实践美学和存在论实践美学的多元论争;它接续了中国现代美学哲学形上学的研究进路,使当代美学中断已久的哲学思维重现于审美领域.  相似文献   

19.
文艺批评是一种“行动的美学”。马克思主义对文艺批评有重大的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随着实践和认识的发展而发展,文艺批评也是在不断的发展中。最近几年,不少同志把系统论、心理学、接受美学等引进当前文艺评论之中,出现了研究文艺学方法论及文艺批评方法的热潮。同时,文艺界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方法论的研究也开始兴盛起来。如何评价新方法论的研究,允许有各自的看法。本文旨在探讨马克思恩格斯的美学的历史的批评方法,以及如何理解他们以这种批评方法为指导,吸收、改造其他批评方法的原则,这对当前新方法论的探讨具有童大的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实践美学从实践本体出发研究审美发生、审美本质等问题,克服了主客观论美学的某些局限,推动了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实践美学混淆了哲学本体与美学本体的区别,说不清实践到审美之间的发展行程,实践创造不出"美本身"和全部审美对象."实践自由"说是一种新的形而上学的美学理论模式,无法说明审美的本质.实践美学缺失"形而下美学理论品格"和"形而下美学理论形态",并不是功能齐全和形态完整的美学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