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技术批判之批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  技术批判理论在分析技术的负面价值时,无论是社会学的技术批判还是生态学的技术批判,几乎都认为是技术异化的结果。社会学的技术批判更看重技术的社会异化,而生态学的技术批判则更看重技术的自然异化。换言之,就是技术的反自然性和反人性。他们认为,正是技术的这种反自然  相似文献   

2.
陈佳  陈凡 《北方论丛》2014,(2):123-127
以技术与社会外部系统的关系为线索论述了技术系统论的三种演进形态。其中,早期技术系统论认为,技术系统内部的逻辑是技术发展的自主规律,导致了决定论的技术系统论,受到社会建构论的批评;第二类技术系统论将社会组分纳入到技术系统中来考察技术,导致了社会建构的技术系统论。社会-技术系统论将社会价值因素纳入到技术系统,是对社会建构的技术系统论的修正。  相似文献   

3.
技术哲学的研究经历了工程学技术哲学和人文主义技术哲学的传统,目前正在向技术解释的新进路发展。与技术哲学研究的传统相对应,技术哲学研究纲领也经历了从无纲领到弱纲领的发展阶段,并表现出向强纲领发展的趋势。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涵括技术本体论、技术价值论、技术认识论、技术进化论四个方面为主要内容的技术哲学研究纲领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4.
技术转移是发展中国家从跨国公司获取先进技术的主要渠道。跨国公司通常以两种方式进行技术转移:其一是在产权和控制权范围内对海外子公司的内部化技术转移;其二是向其它企业的外部化技术转移。跨国公司采取内部化或外部化技术转移方式,主要取决于被转移技术的性质、跨国公司的技术策略、接受方的技术能力和东道国的技术政策。  相似文献   

5.
《江西社会科学》2016,(6):40-46
技术与文化的关系并非一成不变。海德格尔和埃吕尔指出了现代技术与传统技术的本质区别,揭示了技术与文化关系的历史性转变。波斯曼和芒福德具体分析了技术与文化关系的转变是如何形成的。斯蒂格勒对人与技术关系的考察,从根本上揭示了技术具有的文化重构力量,回答了技术与文化关系的变迁何以可能。认识技术与文化关系的现代转变及其力量根源,对技术哲学、技术人类学及文化研究无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技术扩散是强化国际经济与创新联系的有效途径,是构建高质量开放创新体系的重要方式。国际技术扩散作为两个主体间的技术扩散活动具有方向性,不同国家的创新政策和技术发展战略侧重点不同,在技术扩散能力和技术吸收能力上均有差异。因而国家间需要构建高效、稳定的技术扩散网络,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补齐技术短板,进一步加大技术流动和增强创新能力。本研究基于技术扩散理论,运用专利引证数据构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间技术扩散网络,分时段纵向分析共建国家技术扩散网络的演化,分技术领域横向分析共建国家间技术扩散的特征,探索中国与共建国家间技术扩散的内容和路径。研究认为:中国在共建国家技术扩散网络中的核心地位逐步确立,且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的核心位置更加明显、技术扩散范围更加广泛;但整体技术扩散网络密度低,除中国外的其他国家间技术扩散关系构建较少;不同技术领域的技术扩散网络形态各有不同,其中化学技术领域的技术扩散最活跃、网络复杂度最高;俄罗斯在化学、机械工程、仪器、其他技术领域具有一定技术优势,并且对中国的技术扩散强度很大,而中国在电气工程技术领域更有技术扩散优势。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中国1999—2018年31个省份面板数据,设计技术势差和技术相似度关联权重矩阵,检验技术流动形成创新效应的存在性及其技术属性偏好。研究发现,技术流动具有显著的创新效应,存在技术势差的地区相对于技术相似的地区,技术流动的创新效应更强。技术流动的创新效应存在最优技术属性区间,当技术势差为0%—0.5%和技术相似度为86.25%—87.5%时,技术流动对关联地区的创新效应最大。不同流动方式和流动区域的创新效应迥异,技术流动也会通过研发人员再配置和提高市场化程度强化创新效应。因此,政府部门应积极搭建技术转移与交易平台,通过引导技术在地区间有效流动推动创新。  相似文献   

8.
在技术风险社会,技术主体在履行责任时往往会遇到伦理困境,所以技术主体伦理成为技术伦理的重要话题,它是对技术研发、运用以及运用后果等一系列技术过程中技术主体作用的伦理反思。文章分析了技术主体伦理构建的必要性:人与技术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增强技术主体道德责任的重要途径、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在此基础上,认为明确、可行、合理的技术主体伦理原则对于指导技术主体走出伦理困境极为重要。为此,提出几条原则:“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自律与他律相结合”、“主体愿用(受用)”、“技术风险即命令”等,以期实现技术价值认同、技术灾难教育素质化及技术德性“经营”的目标,而构建技术主体伦理是真正有效解决技术伦理问题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9.
技术的发展与人类的实践活动是密不可分的。 2 0世纪以来 ,技术与科学相互渗透的趋势日益突出。而技术功能的实现既包括对人类社会的实际效用 ,也包括对大自然造成的各种影响 ,因而必须把技术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子系统来考察 ,以至从自然界大系统这个更高层次来认识技术变化发展的趋势。一、技术系统发展的科学化2 0世纪以来 ,科学与技术相互依赖和相互促进 ,导致了科学技术化与技术科学化的发展趋势。科学已渗透到技术的各个领域 ,成为技术发展的关键。而且技术实践活动愈来愈具有实验科学的特点 ,技术真正成了“科学的”技术。技术科学化…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发展外向型经济必须以技术转移的良性循环为可靠后盾。技术转移实现良性循环离不开技术转移法的保障。技术转移法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技术转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转移法》尚未出台。广义的技术转移法存在缺撼,对中国技术转移不良态势的形成有一定因果关系。中国的立法机关应尽早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转移法》和完善广义的技术转移法,从而为中国技术转移的良性循环及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  相似文献   

11.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国宗教研究从起步到繁荣虽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一些长期困惑学人的根本性问题仍未获得令人信服的解释。回答类似问题,需要加强宗教实践技术的研究。宗教实践技术包括仪式技术、营造技术、时间技术、叙事技术、记忆技术、关爱技术、组织技术种种。加强宗教实践技术的研究既是宗教本身给定的一项重大课题,也是中国建立和谐多元社会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12.
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技术转移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技术转移并辅之以当地的技术积累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通过分析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技术转移的发展趋势 ,以及国际技术转移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提出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技术转移的策略 ,它包括拓宽国际技术转移渠道 ,重视组织变迁在国际技术转移中的地位 ,降低参与国际技术转移的交易成本。最终提高参与国际技术转移的收益。  相似文献   

13.
杜凌云 《理论界》2005,(2):65-65
当人类生存在技术包围的世界中,如何实现生态纪元对于人类来讲并非是放弃技术,或造成技术灾难只是给使用并支配技术提供了一个新方向。实现生态纪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而生态纪元中的技术主体在应用技术方面与技术纪元中的技术主体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4.
网络技术价值负荷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的价值负荷是对技术中性论观点的否定。网络是一种技术的产物,因此,网络技术的价值负荷问题就成为人们研究、探寻网络技术发展的一个新视角。探寻网络技术价值负荷的内涵,为发挥网络技术的正向价值,克服网络技术的负面效果,提供认识与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背景下的企业技术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技术已经成为企业的一种重要资源,获得和利用技术是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企业的技术战略是影响和决定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技术获取和技术竞争的范围扩大到了国外,企业技术战略的含义和任务也出现了新的变化。企业技术战略的任务包括三方面,即技术获取、技术利用和技术管理,其展开范围和实行方式,都受到全球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产业技术具有多样性特征。在国际技术转移中,并不存在对于技术输出方的产业技术的完全照搬,任何技术转移的实现都是一项新的产业技术的建构,因此,对于技术引进方而言,技术引进的目标应是产业技术的合理建构。  相似文献   

17.
技术的创新必将带来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然而,技术价值异化伴有客体必然性和主体偶然性的统一,实然客观性和应然影射性的耦合,复杂性和隐蔽性等特质。技术价值本身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技术价值主体的漂流性以及技术价值主体的功利性是技术价值异化的主要成因。为此,倡导低碳技术,施行低碳生活;倡导绿色技术观,促进绿色生态发展;倡导商谈伦理,建立和完善技术主体责任观将成为技术发展的重要指向。  相似文献   

18.
尚东涛 《齐鲁学刊》2004,2(4):59-63
歧见纷呈的发展中的技术哲学,形成了不同的学派,但在"本体"维度无不指向"技术"。对"技术是什么"之设问作应答的"技术是……",作为经验命题仅仅限定于"现象界",谓词"什么"无法企及作为"本体"的主词之"技术"本身。只有排除谓词后的"技术是",才彰显着"技术"本身。旨在充分展示其全面内涵的"技术是"命题,经"技术是技术"达于"技术如何是技术",实现对经验命题主词作前提追问的"自行展开"的命题转换。作为主体的"现实的人",以人的"生命活动"为现实性基础,经"思"与"反思"及其交融,在"技术"是起来"的途中,推进着作为技术哲学"本体"的"技术"的思维建构,为技术哲学奠定着历史展开之基。  相似文献   

19.
对技术本质的研究是技术哲学的一个基本而且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研究技术哲学的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但是长久以来,人们对技术的概念、技术的构成要素、技术的本质特征以及技术的本质的认识存在模糊的界限。认识技术的本质是困难的,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技术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我们很难说哪一种观点是正确的或是不正确,但是我们可以从这些不同的见解中得到启发,从而推进我们对技术本质的更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一、技术市场形成的背景及其重要作用技术市场的蓬勃兴起,是处于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的中国的一个特有的现象。我国技术市场的形成有其特殊的背景,这就是技术开发者和技术使用者的长期分离。在旧体制下,我国主要科技力量配置在独立干企业之外的科技机构和大学,技术拥有者和技术使用者处于几乎完全隔绝状态。随着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的改革,改变了过去那种技术无偿使用的作法,技术的商品特性开始显露出来。这时,技术市场便应运而生,充当起联系技术拥有者和技术使用者的桥梁和纽带。随着改革的深入,最终必将建立起一种新的目标体制。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