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伦理学是伴随着全球性生态问题而产生于西方学术界的一门研究人和自然环境之间道德关系的交叉性应用伦理学科。对于应该如何研究人和自然环境之间的道德关系,西方“人类中心论”和“非人类中心论”的生态伦理学围绕着“走出人类中心论还是走入人类中心论”、“自然是否存在着内在的价值和权利”等问题而展开争论,这些价值争论有利于人类反思和正确  相似文献   

2.
生态社会主义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是西方生态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潮相结合的产物,是当今世界十大马克思主义流派之一。20世纪80年代,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思索超越了生态学范围,生态运动成为集环保、和平、女权为一体的全球性政治运动。生态运动所提倡的基层性民主、生产资料的共同所有、生产是为社会需要而不仅是为了市场利润、结果的平等、社会与环境公平、人与自然和谐等主张,给一些左冀学者重要启发。他们批判地吸收了环境主义、生态主义、生态伦理、后现代主义等生态理论,把生态危机的根源归结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试图用马克思主义来引导生态运动,为社会主义寻找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3.
从西方世界的情况看,20世纪50年代以前是处于性的保守传统时期;20世纪50年代开始了一轮性革命;到20世纪80年代,保守派上台和艾滋病的发现导致了性的反革命;到20世纪90年代,又开始了一轮新的性革命。在西方社会所经历的这两次性革命中,第一次更重数量,以人们平均性活动频率的大量增加为其特征;第二次重质量,以多元的性和安全的性为其特征。  相似文献   

4.
郭洁 《城市》2001,(1):56-58
西方对城市经济问题的研究起步就晚,概始于20世纪2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有较快的发展,到60年代开始以独立的学科面貌出现.及至我国开始城市经济学的研究与学科建设工作,已经是20世纪的80年代了.  相似文献   

5.
伴随伦理学的社会性别转向,20世纪60年代西方女性伦理学家基于研究主体性别的差异,在伦理思考的文化内涵上,显示了与男性伦理学家的不同。从伦理道德上看,女性伦理学家的理论内涵体现了社会性别视域中的女性关怀伦理,突出了女性关怀生命、关注个体、关心他人的文化内容。具体到女性关怀主义伦理学的理论建构,以吉利根、诺丁斯等为代表的理论家们试图挣脱男性树立的秩序/等级模式,通过塑造以关怀相联结的乌托邦世界,再现基于关怀的世俗伦理,确认女性关怀的伦理自我。  相似文献   

6.
刘媛媛  张睿智 《城市》2013,(8):75-79
一、生态城市的背景及内涵(一)生态城市的提出背景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自然资源和矿物燃料的过度消耗使人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能源危机。消耗型发展模式和呈指数增长的社会生产导致区域和全球范围内日益沉重的环境压力。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建设中  相似文献   

7.
对于以“天人合一”为基调的中国生态伦理传统在当代的价值应该如何评价,在学术界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过度推崇者有之,全盘否定者有之,以现代西方生态伦理学为标准来诠释者,更为居多。在现代知识的背景下,重新对中国生态伦理传统进行科学合理的公允评价,有助于其在人类克服全球性生态危机实践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1930年5月,《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发表了陈封怀教授的《吉敦路线间植物生态的初步观察》.根据文献学上的考证,这可能是中国首篇生态学论文.此后,中国生态文化走过了曲折的道路,曾经长期处于蛰伏状态,但最终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兴起.80年代以后,有关生态哲学、生态伦理学、生态精神的言说迅速增殖.经过此后30多年的发展,人文领域的汉语生态学已经繁衍出庞大而复杂的体系,涉及政治、城乡规划、法律、文学批评、历史、教育等众多领域,升级为引人瞩目的思潮和社会实践.它既深刻地影响着主流意识形态和政府层面的运作,也规范着各种经济-社会实体的发展,更渗透到普通公民的日常生活领域.  相似文献   

9.
"苏联社会主义的建立是人类努力的英雄史诗传奇。"但是,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逐步解体。苏联解体是20世纪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之一,十余年来,人们对苏联解体的原因、教训的探讨一直在进行之中。  相似文献   

10.
管理伦理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组织和企业界普遍重视的管理活动研究中的一个新课题。它从伦理学的角度考察管理活动及其发展过程,强调对人管理方面要把握住人性的特性和道德性。管理与伦理的有机结合可谓是管理思想的深刻变革。进入21世纪,西方发达国家已普遍意识到管理伦理的重要作用,从各方面对伦理和管理的结合开展了广泛的整合研究,使之发展成为一门正式学科。本文就我国现代企业管理中,树立和建立这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的必然性、特征和基本途径作一探索。  相似文献   

11.
在哲学家把不同的伦理学传统应用于环境问题时,他们要问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人类应该给予生物怎样的道德身份?那么何为生物的道德身份呢?本文从中西方的传统伦理学的角度对生物的道德身份做了简单的分析,人类与生物是密不可分,互相依存的。  相似文献   

12.
摩天楼的出现与人类历史发展的都市化进程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并且它在城市的选址与垂直生长都对城市空间发展与土地利用影响深远。随着19世纪美国都市化进程加快,大批摩天楼的快速建造引发了严重的都市环境问题。文章讨论了从19世纪90年代的纽约至20世纪30年代上海公共租界出台的高度控制法规对摩天楼设计的影响,包括控制法规的出台过程、具体细则以及对摩天楼设计的高度、体量及形态上的影响,在历史的比较中发现上海公共租界在城市建设法规制订过程中向西方的学习,以及在实践中的努力尝试。  相似文献   

13.
国家主义把国家看作是人类的最高群体,坚持国家和国家利益至上,主张国家的统一、稳定与秩序优先于民主和自由,认为个人必须绝对服从于国家,甚至为了国家利益应当作出无条件的牺牲。国家主义学说的大致轮廓谈到国家主义,大家并不感到陌生。因为在20世纪20年代,兴起于近代西方的国家主义思潮即已传入中国,并被作为救国救民的一种学说而  相似文献   

14.
《社会学家茶座》2007,(4):154-154
《第一财经日报》最近发表郭宇宽采访美国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陈志武的对话。陈志武认为,中国这些年的经济增长绝不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举例来说,美国20世纪30年代左右开始经济大萧条,西方社会在20世纪30年代也普遍出现经济危机,而苏联  相似文献   

15.
在人类历史上,独身是一种普遍现象,有非自愿与自愿两类。其中,非自愿独身中来自外力因素的强迫独身在历史上占大多数,而自愿独身与宗教有密切关系,基督教、印度教、佛教都强烈地主张独身,并形成了强大的独身团体。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国家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独身运动,并有  相似文献   

16.
丁桂馨 《公关世界》2022,(23):47-49
源于对大自然整体有机性特质的深刻把握,中华民族有着崇尚世界“和合共生”的传统价值观。21世纪日趋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昭示了西方主导的现代性文明形态有着内在的生态缺陷。人类必须以生态文明开创永续发展的现代性文明新形态。新时代中国在构建生态文明建设领域“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探索中,深刻把握“和合共生”传统价值观及其生态文明意蕴,采取系列举措推动地球村成员的“绿色”共在,以此保障人类文明的永续发展。从学理层面揭示新时代中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实践的文化基因,有利于从思维模式及其文化价值观的深度破除西方污名化“人类命运共同体”外交思想的立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勃发于20世纪90年代的生态工业园,是根据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理而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组织形态,它既是实现工业生态学的一种具体体现,又是发展生态工业的一种重要实践。  相似文献   

18.
中国和印度在很多方面都有着相似的经历和可比性。近代以来,中印两国都遭受了西方殖民主义的侵略和奴役。到20世纪中叶,两国先后获得独立,并以各自的方式谋求国家的发展。 自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印两国经济与科技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成为亚洲新崛起的大国。21世纪  相似文献   

19.
自彼得大帝改革以来,俄罗斯就面临一个“向何处去”的问题,而这源于“俄罗斯属于东方还是属于西方”这一古老而新鲜的话题,反映出俄罗斯文化身份认同的困境。“东方与西方两股世界历史之说在俄罗斯发生碰撞……在俄罗斯精神中,东西方两种因素永远任相互角力”。基于对这一问题的不同阐释,在19世纪中期产生了西方派和斯拉夫派,20世纪20年代又出现了欧亚派。早期的争论因斯大林的掌权而告一段落,由于苏共在各个方面包  相似文献   

20.
张亚云 《现代妇女》2014,(1):147-148
在西方兴起的保护运动中,产生了关于动物保护的伦理学探究,形成了一种新兴的伦理思潮——动物伦理,构成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的重要理论。鉴于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上重要日程,而我国动物伦理发展又较缓慢,所以此文通过对西方动物保护的发展以及动物权利的探究,以期增加人们保护动物的意识,促进人、动物、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