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发展中国家金融深化发展战略的成效与启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0 年代中后期,发展中国家推行了以金融自由化为核心的金融深化战略。实施该战略的内因是落后的金融制度不能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经济自由主义思潮的复兴则是推行该战略的外在因素。推行金融深化战略,不仅改善了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制度,而且推动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与发展。但也因金融调控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导致了金融秩序动荡进而引起金融危机。我国在进行金融体制改革时应注意吸取发展中国家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2.
20世纪40年代初,英国对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主要方面——金融与贸易机制进行了规划,提出国际清算同盟和国际贸易同盟方案。英国从它战后将面临的严重经济困难出发,欲在世界范围内推动重建、发展贸易,建立对英国有利的世界经济格局。其实质是在实力不济的情况下,继续维护英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中心地位,降低或平衡美国对世界的影响。英国此举深刻影响了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面貌。  相似文献   

3.
经济全球化乃是当代全球化发展中的最为基础性的方面,它要达到的目标应该是建立统一的世界经济体制、运作机制以及市场体系,并由此确保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优化配置和公平竞争。目前,世界经济的发展正处在为实现这一本质目标而积极运作的起始点上,在这一起始点上所呈现出的世界经济体制一体化、经济组织国际化、世界贸易一体化、世界金融一体化、世界企业跨国化等众多方面的表现,不仅昭示着经济全球化的一般发展趋势,而且也显示着经济全球化的一般特点。  相似文献   

4.
金融危机重创了世界金融,也重创了世界经济。对此,我们要做到理论上清醒、策略上正确、掌控上有力。在未来的发展中,要正确处理好社会主义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关系,深化对经济与金融、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政策金融与市场金融等关系的再认识,以促进经济金融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二十一世纪: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新时代 经济全球化是一种新的国际关系体制,是对当代世界经济发展总趋势的高度概括。经济全球化包括生产、金融、科技三个方面的全球化。而生产发展决定金融、科技的发展,因此,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点是生产全球化。 从世界历史发展看,十六世纪初到二战前,世界经济是以殖民主义国家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人力和自然资源的掠夺为主要特征。二战后到冷战结束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的建立,以及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生效,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冷战结束后,以市场为导向的各国经济要求资金、技术、人员在全球范围更加自由,更大规模的流动,加快与世界经济接轨,特别是科学  相似文献   

6.
以经济周期传导机制为主线,介绍了金融经济周期理论的发展脉络、核心内容、优势与局限及政策含义。在金融市场自由化和全球化背景下,以金融为核心的虚拟经济周期波动更加显著。传统周期理论无法解释短期内经济剧烈波动并跨国扩散的现象,金融经济周期理论从借贷双方的委托—代理问题切入研究金融加速器效应。金融摩擦是影响冲击传导的重要因素,“银行信贷渠道”和“资产负债表渠道”是金融加速器的主要形成机制,经济剧烈波动是加速器效应的具体表现,而传统的宏观调控政策掩盖了金融市场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7.
【摘要】 21世纪的人类处在快速金融化的发展进程中,整个世界被锁定在风险投资领域,所有价值通过市场抽象化为符号并在杠杆化的运作机制里不断进行创意发展。《21世纪资本论》中的收入不平等与生存世界金融化密切相关,随着金融化程度的加深,不平等加剧也成为必然趋势。从现代性的视角看,金融化的生存世界是一个高度理性化、高度世俗化、高度价值通约的社会,它使经济得到了快速增长、人性得到了解放、自由得到了发展。这也是一个二律背反的生存世界,它使人遭遇了纯粹的经济理性,导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疏离,最终使人也被对象化为深度开发的衍生品。21世纪人类的主要问题在于如何借助金融化,超越金融化,进一步实现人的自由与解放。?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8.
金融生态环境是指在社会经济统筹发展过程中,金融与经济之间通过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实现经济系统与金融系统之间资金、信息的科学流动,进而促进经济与金融协调、均衡、持续的发展。 农村信用社作为支持“三农”和民营、个体私营经济的地方性金融机构,是金融生态环境中的一分子。与商业银行相比,农村信用社由于体制、机制等因素,在人才资源开发方面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人员队伍现状还不能与日新月异的金融发展趋势相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构建畅通无阻的国内大循环新格局是“十四五”时期的重要目标。马克思从三个层面阐述了经济循环理论,其关键是保障商品销售和货款顺畅回流。销售收入是实体企业内源融资的唯一来源,它直接决定了实体企业的融资结构。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实体企业的内源融资占比较低,主因在于货款回流不畅。商业信用是实体经济的横向金融机制,具有内生性、直接性和高效率等特点;与此相比,银行信用是实体经济的纵向金融机制,具有外生性、间接性和高成本等特点。以银行信用替代商业信用将引致经济金融运行中一系列扭曲现象,难以破解实体企业微循环中的诸多堵点。构建国内大循环新格局,必须加快发展以商业信用机制为基础的横向金融系统,可选择的政策举措有:突破“金融是金融机构专有权”的观念约束、规范和完善票据市场、激活实体企业间的资金借贷机制、完善公司债券市场机制、完善金融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代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金融是经济的核心,经济结构转换和提升,必须有金融的支持.山西经济结构调整的成败,与山西金融机制的创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针对山西省金融创新的现状及缺陷进行了比较分析,围绕山西金融机制创新、改革与发展问题,从战略上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为山西省在中部崛起中的金融机制创新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世界经济体系中的不平等与不平衡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经济体系中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之间的不平衡现象一直存在 ,二战以前 ,很大程度上它是由殖民主义造成的不平等而导致的。二战后 ,落后国家获得独立 ,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 ,世界经济体系也朝平等方向有了巨大的进步 ,对落后国家的发展给予了前所未有的优惠待遇。在此背景下 ,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之间日益加剧的不平衡现象 ,不是由世界经济体系的不平等造成的。应该从落后国家和发达国家内部发掘导致不平衡的深层问题 ,避免因指责、憎恨世界经济体系的不平等而与之隔绝。  相似文献   

12.
以中国为主要参战国的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伟大的正义战争,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20世纪世界历史上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和平与发展的战后时代。二战摧毁了法西斯战争势力,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促进了殖民体系的崩溃、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和发展中国家的兴起,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革命与改革,为战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开辟了道路,使人类社会出现了以平等与依存求发展的新模式,取代了以征服与掠夺求发展的旧模式,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战后人类社会经济的空前进步与繁荣。  相似文献   

13.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战后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第三世界在战后迅速崛起和发展,世界和平与地区冲突并存,发展经济和军事安全在国际事务中的综合作用上升,世界经济一体化长足发展,区域经济日益集团化,两极格局向多极格局过渡,科学技术对世界政治经济也产生了双重影响,两种制度在世界上将长期并存发展。  相似文献   

14.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美国财政部提出了一道关于战时财政的经典命题:政府应该在多大程度上依赖于税收、发行债券或者增加货币持有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使收入满足开支的需要,美国联邦政府做了大量的努力。税收是美国战时财政收入的来源之一,但是,尽管在一战中税收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却远远达不到支出的需要。所以财政部不得不通过发行五次公债来提供大部分的战争支出,即著名的自由公债。本文主要从一战中美国的战时税收和公债政策方面进行综合考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明代西南地区各地土司兵参加中央王朝组织的军事战争活动,不仅维护了封建中央王朝的统治,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政治的稳定,而且促进了西南地区经济文化方面的发展。但在政治制度、财政经济、社会危害等方面的消极影响严重影响了西南地区的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世界体系研究历经形成和发展阶段,进入后冷战时期的分化和论战阶段。早期对非洲不发达原因的调查以及对拉美社会依附性特点的解释,推动了世界体系研究理论结构的形成。对中心和外围互动关系以及世界体系起源及资本积累周期问题的认识分歧,导致世界体系理论分化和研究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国内农民战争的冲击使绿营兵制几近崩溃。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决心整顿绿营,其整军措施有二:一是补充兵额,充实编制;二是实力整顿,提高战力。总之以维持绿营经制军地位于不坠为归宿。然而绿营的强化在相当程度上并非“上(朝廷)下(督抚)同欲”之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转变为“裁兵以练兵,节饷以裕饷”的整军路径,部分绿营军队虽然提高了待遇,改善了装备,却是通过裁减兵额而实现的,实际上是绿营内部资源的腾挪和挹注。清政府整顿绿营的行动最终演化成一场裁兵潮。  相似文献   

18.
世界经济的相互依存导致共同的经济利益,增大了战争的代价,也提供了用和平方式实现国家利益的现实工具;冷战后,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市场化,国际关系重点由政治、军事转向政治、经济,经济相互依存对世界和平的积极作用更为显著;但经济是国际关系中的决定因素而非唯一因素,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世界想象的"高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关于碉楼的起源和功能,在学术界既有的研究中,目前占主导地位的是战争论派,他们认为是战争导致这种建筑的出现,其主要功能是防御敌人的进攻;而综合论者试图将宗教信仰和古典功能主义糅进战争论中,进而认为,是战争和宗教信仰这两者的结合,产生出碉楼的审美意义。本文踵继并发挥另一个一直处于微弱的或者隐藏状态的传统观点认为,碉楼的产生不是战争,也不是生物机体的需要,而是基于当地族群的文化象征系统关于世界的观念和具体历史场域互动的结果;它是当地人想象和创造世界的方式。  相似文献   

20.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格局的发展具有既导向多极化 ,又导向单极化的双重效应 ,但主导作用是推动世界格局的多极化。从 2 0世纪 90年代到 2 1世纪前期 ,是世界格局从两极走向多极的过渡时期。在漫长的过渡时期中 ,摆在人们面前的严峻任务是保证世界格局的和平转移。格局和平转移的热和平方式应综合考虑国力、制度和认同三大因素在格局转移中的作用。西方大国的国力竞争主要表现为权力竞争。过于专注权力竞争 ,冲突与战争爆发的可能性就增大。如果把注意力引向制度竞争与认同竞争 ,就会大大削弱大国对国力竞争的过度关注 ,即使不会消除也会大大减少对立大国间的威胁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