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废都》中的女性人物身上表现出一种复杂矛盾的女性意识:一方面她们在与庄之蝶的性爱关系中追求女性补益策略丧失了主体性,另一方面她们又主动追求性爱、迎合男性欲望,这既显示出其革命性的一面,又显示出女性解放所陷入的尴尬境地,揭示出在市场经济下女性以身体叙事进行的革命由于失去现实的依托而陷入悖谬,最终成为男性叙事的虚构。  相似文献   

2.
《南都学坛》2019,(3):53-58
《红心》对女性独立生活的叙事,表现了女性摆脱经济依附地位而在社会中谋求生存的乐观与自信。对逃离北京和奔赴上海的叙事,表现了女性对传统或现代文化范式和生活样式的背离与批判或认同与接纳。对一见钟情和心心相印纯真与炙热爱情的叙事,表现了女性情爱的大胆与开放。对女性以笔代言打破沉默开口说话和行走漂泊寻求精神高地与生存价值的叙事,表现了女性抉择的自信和行动的自由。  相似文献   

3.
用后经典叙事学理论考察麦家小说,可见其叙事话语中体现出较鲜明的男性性别模式,主要表现在:一,塑造男性威权形象,强化男性叙事权威;二,将女性叙事设置为男性主体叙事的补充,使女性叙事边缘化,弱化女性叙事权威;三,用男性叙事解构女性叙事,降低女性叙事的可靠性。另外,麦家小说中女性的叙事声音总是表现出情绪化、非理性、个人性、私密性的特征;而男性叙事声音则更多与宏大叙事相关联,体现出社会性、公共性色彩,并且对与男权社会规范不相符的女性进行批判。通过这种男性中心的叙事策略,麦家小说中的男性形象多沉稳、理性、智慧、伟岸,而女性形象则基本与之相反,从而或隐或显地传达出麦家男性至上的性别观念。  相似文献   

4.
玛格丽特,劳伦斯的《占卜者》主要讲述了女主人公莫拉格追求独立和女性自我属性的成长历程.小说中,作者所代表的第三人称与女主人公所代表的第一人称叙述声音交替出现,这种复线式叙事模式为该小说提供了一种质疑性别差异的女性声音和女性视角.女主人公在运用第一人称叙述的过程中被赋予了女性话语权,并能够自主构建女性的成长历程,言说生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安忆《天香》叙事的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小说中显示出的女性视角和女性意识,表现了作家对于女性独立、自尊、自强精神的表达;小说对民间视角的关注和倚重,显示了作家对宏大历史的别样书写和对于民间文化、世俗精神的彰显;文本所蕴含的理性节制的审美方式,体现了典雅、精致的叙事风格和厚重、博大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随着时代的发展,台湾影视作品也表现出新的面貌。在21世纪的台湾影视作品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女性形象具有鲜明的女性意识。这些女性更为迫切地意识到自我的存在,追求自我的独特价值,在实际生活和心理上自觉摆脱对男性的依赖,表现出独立自信的特质,并不断追求自我完善。文章从如许方面入手,具体阐释21世纪台湾影视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7.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对英国短篇小说史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尤其是她对女性地位、生活、孤独状况的关注使她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然而对她的小说进行女性主义的分析却起步较晚,短篇小说《启示》更是备受争议。即使有学者指出这部作品显示了曼斯菲尔德对女性幸福和孤独的关注,却没有抓住曼氏向读者传达的重要的潜信息——女性应该重新审视并定位自己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地位,追求真实自我。通过分析《启示》中叙事角度的转变、多重象征意义以及文本置换等叙事手法,揭示出曼斯菲尔德对父权制社会本质的无情揭露,对备受压抑和扭曲的中产阶级妇女的深切同情,并赞美和鼓励女性同胞们追求自我意识觉醒和独立人格。尽管她没有为最终解决女性的困境找到有效的途径,但这也是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在妇女解放道路上所做出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8.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一直在其小说作品中表现出对"死亡"的关注与思考.通过运用各种死亡意象变形,渲染黑色幽默的死亡氛围,探索女性的死亡言说和死亡书写,阿特伍德在其多部小说中编织出纵横捭阖的庞大死亡叙事,其目的不仅仅是启发读者对死亡问题本身的思考,而是引领人们对生命价值、道德意义的深度关怀.阿特伍德笔下的女性们通过感受死亡、体验死亡,获得与死者协商的机会,完成了海德格尔"向死而在"的人生逆袭,体现出阿特伍德对女性的生存状态、自我追求、命运轨迹的人文主义观照.  相似文献   

9.
《现代》城市小说中的叙述多为男性视角,其中的女性只是被叙述被评判,并没有发出自己的声音。即便偶有微弱的女性声音,也隐身或主动站在男性话语权威阵线内,仍然认同男性的权威价值判断,从而显示了一种现代性叙事的断裂———五四时期女性追求独立解放的要求在此已告一个段落。女性叙事并未建立一套对女性进行现代性启蒙的叙述机制,最终导致了现代性话语的缺席。  相似文献   

10.
自传体小说由于兼容小说和自传的语调,成为20世纪中国女性写作一种较普遍方式,女性小说家们通过自己的自传体文本,不仅用自己的个体经验表现了时代生活,而且也展示了对独立人格精神的追求。通过对中国女性自传体小说主要创作的考察,发掘出女性独立人格精神从确立、构建到迷失重建的复杂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