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学治疗的民族志——文学功能的现代遮蔽与后现代苏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为什么在所有的人类文化群体中存在?文学是怎样发挥其社会、文化功能的,这种功能是什么? 西方现代性的知识体系虽建构出文学的独立学科,形成贵族化的文学经典尺度和以书写本文为前提的文学史观,却割裂了文学发生的文化语境,遮蔽了审视问题的原生态文学视野。因此,当今的文艺学理论虽讲文学的认识作用和审美作用,却忽略了文学最初的也是最重要的作用:包括治病和救灾在内的文化整合与治疗功能——人通过法术性的语言实践获得精神的自我救援与自我确证。 文学人类学所提供的民族志材料,揭示出巫史同源和巫医不分的远古事实。其理论启示是:出自巫觋之口的祝咒招魂一类诗歌韵语,形态上属于文学,其功能却不是为了审美或欣赏,而是和萨满一巫医治疗的产物。 以人类学在20世纪的萨满教研究为契机,西方知识体系内部发生的东方转向和原始转向,给文史哲专业带来一场后现代文化寻根运动:从艾利亚德、藤野岩友、张光直到格里马迪尔,完成了从屈原、耶稣到苏格拉底的巫师还原过程。并在西方文学的起点——口传歌手荷马的家乡找出希腊关键词επωδοζ“唱咒诗治病”,给现代性的文学观带来巨变。从古印度《吠陀》的治病咒诗文本,到藏族《格萨尔》艺人的治疗术,再到台湾布农族的巫师文学治病案例、殷商甲骨卜辞的医疗观念、佛教六字真言的唱诵实践,文章列举出八种民族志材料,将“文学治疗”命题还原到现实生活的真实语境中,给出文化多样性的生动呈现。 回到文学艺术所由滋生的文化田野之中,重新体察文学的精神医学原理,也就重新理解了文学的“人学”实质。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图通过对于弗莱《文学的疗效》、黄子平《病的隐喻与文学生产》及比彻等《医学院中理想主义命题》三篇文章的解读,找出其中有所关联的“文学与医学”的部分,并以“闯入者”的命题贯穿这一话题。本文试图说明:以文学治疗社会的现代性乌托邦进步理性,如何内倾为个人的信念并规范其行为,从而使理想化的个人成为秩序的闯入者,因之与社会现实环境形成尖锐对立。而个人的必然失败命运,亦即被视为个人的社会化过程  相似文献   

3.
文化的文学表达与文学的文化呈现是文学与文化在当下历史语境中构成的一种新的表意镜像关系.作为泛审美主义的一种表征,文化的文学表达意味着文化在技术层面显现为一种审美形式,在精神层面日益生成为一种以非功利性为主要价值取向的感性存在.文学的文化呈现则指涉着文化研究语境中文学的重新历史化特征,它意味着文学实现了从纯粹审美自律存在向社会性与文化性存在的转型,重构了文学的文化身份与历史之维.作为同一个问题的不同方面,它们共同地表达着文本语境理论的意义诉求.  相似文献   

4.
网络的狂欢化本质构成了网络语境下文学治疗的精神基点和原点,并使之呈现出异于传统印刷媒介语境下文学治疗的新特点。网络语境下的文学治疗有文学阅读、文学评论和文学创作三种实现形态。与传统印刷媒介语境下的文学治疗相比,网络语境下的文学治疗规模更大,渠道更多,治疗更深,并且更方便易行。网络媒介中的文学治疗是对印刷媒介中的文学治疗的一种积极补充和大力推进。  相似文献   

5.
心理疾患的社会文化因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现象从来都不是孤立的 ,它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中国传统文化中光宗耀祖、望子成龙的亲子关系、性别角色观念和要面子的国民劣根性是影响当代人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压抑自我的内向性格使人们不敢公开求助于心理医生 ,把心理疾患当成躯体疾患 ;心理治疗必须从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入手 ,才能有的放矢 ,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心理疾患产生原因及心理保健对策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从个体的自身因素和外界因素两个方面探讨了大学生心理疾患产生的原因 ,提出了“脆弱个体”与“成熟个体”观 ,绘制了“生活事件对‘脆弱个体’和‘成熟个体’的作用图”,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初步的理论模型。最后 ,提出了高校大学生心理保健的对策 :形成高校内部全员参与机制 ,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自助、互助机制 ,实行学校、家庭共同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文学与思想的关系以及文学的“思想状况”是新世纪以来学界颇有争议的问题.任何文学文本都是作家主观参与下产生的,这种“主观思想”和文学的“思想是不是相同?文学的思想该如何理解以及文学创作中如何渗入这种思想?这种“思想”的现实的作用是什么如何表达?文章将对这些问题进行简单的梳理并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8.
白先勇是中国现代最具艺术魅力和艺术影响力的作家之一。白先勇的创作基于对人心人性、人的命运和生命意义的永恒叩问与终极关怀,在历史的沉浮和时间的洪流中,以个体和个体的命运的形式来表现人类多舛莫测的生命本然与必然;在万树花开的"心灵镜像"中,映现人生的幻变无常和挥之不去的孤独,期冀"把人类心灵中无言的痛楚表达出来",疗愈生命中难以承受的孤独之哀、情欲之痛和时间之殇,以寻求自我的救赎和对人类永恒困境的突围。  相似文献   

9.
短信文学脱胎于被称为“第五媒介”的手机短信。它的迅猛发展引发了学界对“短信文学”这一概念及其“文学性”的思考与论争。短信文学的“文学”名分是否合法,应综合以下两方面加以判定:首先看它是否应用了文学修辞技法;其次看它否具有文学审美功效。在确认文学合法性的前提下,方可进一步探讨短信文学的独特新质。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文艺界响亮地提出“草原文学”的口语以后,人们相继地提出草原文学究竟与蒙古族文学和内蒙古文学是什么关系的问题。笔者觉得草原文学、蒙古族文学、内蒙古文学是三个性质不同,内涵不同的文学概念。这三个概念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即有相同的一面,又有相异的一面。科学地阐释和对待这三个文学概念,对澄清人们在实际工作和研究活动中造成的一些不必要的误解,推动草原文学的繁荣和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文学批评的变革发展 ,初步构建了多维视野的批评格局 ,形成了多重价值选择的运行机制。其中 ,批评对任何一种价值形态的阐释与评价 ,都主要指向文学所探寻和表现的人生意义 ,并总是从多重审美价值的比照中突出崇高美的基本价值取向。正是这种主导与多元辩证统一的价值系统 ,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批评追求高尚境界和人格魅力的理想 ,显示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观点的理论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文学语言的特征与表现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从文学创作中语言的运用方式、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的不同特点、意象(语词)的创新与继承等方面对文学创作中语言运用的独特性作了简略分析,并结合具体的文学作品对文学与语言的关系问题进行了讨论,以期引导读者对文学作品有更准确的理解,能更好地欣赏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3.
当下的部分文学理论家认为文学性思维在后现代语境下对其它人文学科领域进行了全面的渗透,因此文学研究应该转向.实际上,文学性思维只是众多艺术性思维的一种,文学性思维的弥漫本质只不过是一种意识形态话语的自我赋予意义的表达,是文学研究在后现代语境下的一种焦虑症的表征.  相似文献   

14.
从古代文论的“气感说”看文艺的生命激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感说"是中国古代文论的重要学说。它从天人一体、互相感应的角度去看待文艺与宇宙的关系,主张在人与自然界的亲和与感应中去吸取文艺的生命精神。"气感说"是从中华古老的原始思维中生发出来的,具有很深的文化蕴涵,对于中国古代文论的生命精神与创作原则有着直接的影响,在今天也不乏其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学翻译作为翻译的一个类型,在质量标准上有其特殊性,而译者对于源语文本的理解和目的语文本的创造使文学翻译的全过程被置于文学理论的制约之中.基于文学翻译的固有特性,以及文学翻译过程中译者与文本的关系及其创造性作用,文学翻译同样需要文学理论.  相似文献   

16.
进化文学史观与文学史研究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史观之于文学史研究至关重要,而进化文学史观则是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不可或缺的;它承续了我国古文论中之进化思想因素,又自觉借鉴了西方现代进化文学史观,在五四文学革命时期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进化文学史观,以胡适、茅盾为代表的新文学先驱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尝试运用进化文学史观研究并书写了外国或中国文学史,显示出进化文学史观的主要功能特点与突出缺欠;进化文学史观用于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与阶级论文学史观相比异大于同得小于失,同现代性文学史观相比同大于异失小于得,惟有现代国家文学史观取其所长避其所短,方可视为科学的文学史观。  相似文献   

17.
文学流派的文学史意义,这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执守·反拨·超越———七月派史论》对七月派的发生过程、理论基础、作为流派的风格特征以及流派在文学创作上的总体贡献和突出成就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总结,对于我们反思文学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长期的文学实践中,文学语境常常被等同于历史语境。从实践主体与现实环境的构成关系看,文学语境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为文学活动提供条件与可能性,同时发生制约作用的相对独立的具体场所,它与历史语境存在着重要的差别。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论话语并非全部消亡,有一部分仍然存活在中国现当代的文学理论和批评中。这些传统文论话语的存活反映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强盛的生命力。这种强盛的生命力来源于它们对中国人民以及整个人类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某一范畴的本质反映和表述,在于它们对客观规律的揭示。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文论的体系性问题是深入研究马克思文论的重要问题,随之而来的马克思文论的文学基点.问题就成为确认马克思文论体系的基点问题。当下仍被坚持的在体系性及方法论上用马克思学说体系推认马克思文论体系的简单化做法,导致马克思文论的文学基点的疏忽,更导致马克恩文论的误读,这尤其见于对马克思文论构成核心的现实主义的误读。马克思文论的文学基点在于与现实生活具有相似关系的文学作品中的关系具体,从创作与批评说,这是见于文学作品的关系具体表象。它.-j-~成为观念批判的对象,但它本身是非观念的。这使得对于真实性的历史必然性的要求及对于典型的个别与一般等的阐释并不符合马克思的文学批评实际。马克思的批评的文论体系建构于对文学作品关系具体的批评,辩证唯物论的方法是对文学作品中关系具体的基本分析方法,关系具体的真实性分析则既是批评的重点又体现为批评的具体运作。关系具体分析贯穿于马克思的文学批评选样及文学批评过程,批评中马克思对于关系具体的深入,则实现着他的渊博知识、批评个性及人生经验的综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