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土建筑就是乡村里的土生土长的古代传统建筑,即农村建筑,它是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加强对乡土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的立法。尤其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不仅要注意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还要注重保护古村落及其千百年来形成的民间民俗历史文化传统的乡村建筑,才能构建云南乡土建筑文化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2.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6,(2)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是民族文化的活化石,如何在经济文化的快速融合中加强保护是摆在研究者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本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基本理论进行了阐释,分析了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保护的特殊性,探讨了"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西北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保护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期对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的保护开发起到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彭雪涵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2(6):107-110
论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互关系,可以重新定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方向,为整合创新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王坤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567-570
年画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天津大学的参与协助下,年画正在申请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毋庸置疑,年画具有极高的人文价值和艺术价值。建设“中国木版年画数据库”对于保护、传承和发展中国年画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该数据库正由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建立开发。数据库的基础数据来自于历时10年的“中国木版年画普查保护工程”。包括该工程的全部资料以及不断获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图文资料。通过数字化方式对这些数据进行保存、梳理、归类并展示,在保证这些珍贵资料安全的同时也为研究年画的各国学者提供了全面可靠的信息,弥补了年画数字化保护领域的缺失。 相似文献
5.
保护传统节日文化遗产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HUANG Tao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1)
传统节日是一宗重大而又占有特殊地位的民族文化遗产。它是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集中展示方式,也是一种隆重举行的标志性民族文化。保护好传统节日,能促进人际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有助于达成人心与精神的和谐,从而产生社会和谐的强大文化动力。传统节日保护也有利于我国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巩固民族团结,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在社会转型和全球化背景下,传统节日文化的复兴与创新是弘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契机和有效方式。鉴于目前我国法定节假日体系的实际情况,保护传统节日文化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是给除夕、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主要传统节日增加法定假日。 相似文献
6.
针对庞杂的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保护以及保护的关键技术问题,从探讨个体非遗项目入手,剖析了基于项目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构成的两形态、三层次、三要素,旨在从根本上解决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的理论与技术问题。认为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是文化内涵和中医的生命观、疾病观、养生观、治疗观、用药观、制药观等。文化内涵以及生命疾病观等属于"道"的层面;而针对项目的具体构成要素,则属于"术"的层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本质并非只针对技术,而首先是保护理念和思想,体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宗旨和原则。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华民族成员的甘肃特有民族,其历史文化遗产是这些民族智慧、情感、个性以及凝聚力与亲和力的生动体现,是中华文化交融发展的历史见证,它的保护关系到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和外来信息传媒的冲击,加上法律的滞后、政府管理的不当、人们观念的缺失和经济的落后,这些民族的文化遗产正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由此在现代化背景下如何建立更加适合这些民族情况的依法保护长效机制已成为我们迫在眉睫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6,(2)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新的语言观正在形成,其核心是语言资源、语言生态、语言权利。语言不仅是文化资源、社会资源,也是政治和经济资源,是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的内在动力。积极的语言生态观,追求语言之间的协同发展,有利于建设双语、多语和谐的语言社会。语言权利观念的进一步强化,对新时期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语言观,是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的思想基础,也是新时期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的出发点和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9.
曾芸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10,(4):70-73
以贵州省丹寨县石桥村苗族古法造纸为例,在对资源存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遗产保护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角度,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聂蒲生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
抗日战争时期,一批著名的民族语言学家来到大后方昆明工作。他们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云南的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进行实地调查研究,从而对我国民族语言学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重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人达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3):1-5
重庆市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渝东南及长江沿岸,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我们应该在一般保护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客观实际情况,探讨开发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振兴方法。在进行保护的过程中,要首先加紧对一批土家族、苗族的濒危珍贵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相似文献
12.
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旨在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中国各县域的语言实态进行调查记录,保存建库,研发利用。辽宁省境内拥有汉语、蒙古语、朝鲜语、满语、壮语、锡伯语等多种语言和方言资源。辽宁库的建设,有利于了解辽宁的语言实情,对发掘语言资源有较大参考价值,可以为辽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开发开放沿海经济带营造良好语言文化氛围,有利于提高辽宁省的综合经济实力,有利于保存、继承和弘扬辽宁的优秀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3.
欧阳红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271-273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由于各种因素的冲击,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失传和消失的危险,图书馆有义务和责任采取措施来保护这一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提出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普查、采集、立档、保存、传播及宣传等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是一项艰巨、复杂而又十分紧迫的工作,采取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建立一个有效的保护、抢救、传承、开发的机制。 相似文献
15.
陈云霞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11,(3)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行法律框架中,国际公约、中央立法和地方立法具有不同的优势和作用.民族自治立法是我国地方立法的特殊形式,对保护和传承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珍贵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极具针对性和天然优势,易于形成利用特色立法制度调整和规范特有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特契合"的最优效果. 相似文献
16.
论土家族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对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祥贵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3(5):6-9
科学界定土家族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对象,是法律有效保护的关键。本文从比较法角度,论证了土家族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对象应包括精品物质文化遗产、一般性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7.
刘卫国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8,(3):134-136
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丰富,但其保存现状令人担忧。民族地区图书馆可以通过参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研究工作,收集、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资料,建立民族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阅览室、数据库和网站,以发挥重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民族文化现代化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何星亮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5(3):31-36
本文在厘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特征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要性,探讨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式、方法,并对传统文化保护与创新、传统文化现代化进行了哲学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民族文化遗产的客位保护与主位传承——以傣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见证,是民族文化精华的凝结与浓缩.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已成为当今我国一个重要的课题,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文化的基础以及中国各民族对人类文化多样性的贡献,其有效保护和传承已成为我国当前刻不容缓的文化战略.对已列入国家级的三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云南傣族的赞哈、泼水节和孔雀舞的保护,以及在文化遗产本体及资源开发方面,均可走一条以客位保护为手段,以主客保护为主体的民族文化遗产有效保护的路子. 相似文献
20.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转型与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祁庆富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1(6):31-34
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遗产密不可分,但不是一回事。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上创造的文化的总和,而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中传承下来的最精华部分,是各民族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值得保护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传统文化可以变异、创新、重构,但遗产却只能保护其原有形态,不能重新创造。继承少数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最重要的是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