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论雍正、乾隆时期汛塘制度在云南的发展及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雍正、乾隆时期对兵防的二次调整,云南的汛塘制度有了较大变化:分布于汛塘的绿营兵成为整个绿营兵的主要部分,汛塘、汛塘兵丁都由清初的以云南腹里发达地区为分布中心,向着腹里发达地区、腹里欠发达地区、边疆地区均衡分布的方向发展,并最终形成了乾隆三十五年后以边疆地区为分布重心的态势。这一变化,标志着清王朝对云南的统治已深入到了边疆和山区,极大地促进了云南,尤其是边疆和山区的经济开发、民族融合。  相似文献   

2.
明清时期云南边疆民族教育得到了很大发展。作为封建社会的最后两个王朝,明清统治者吸收了以往历代统治经验,十分重视教育在治理云南边疆民族地区过程中的作用,将教育视为治边重要方略。适应于边疆与内地联系愈加紧密的历史趋势,清朝在云南边疆举办教育的力度超过明代,各类学校的设置范围更广,尤其是在边疆民族地区大量开办义学,成为清朝云南边疆民族教育的显著特点。明清云南教育的发展,在传播中原儒家文化,推动边疆民族社会发展,促进边疆社会内地化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明清时期土族地区的宗教僧纲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土族地区的宗教僧纲制度李向德宗教僧纲制度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中央封建王朝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采取的一种特殊的政治统治形式。明清时期,随着藏传佛教的发展,宗教僧纲制也以不同的形式传入土族地区,并很快被统治者所采用,影响着该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  相似文献   

4.
王莽时期州制的变化兼论都督制的滥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州制变化表现出一个相对独立的周期。在这一周期中 ,州由最初较为单纯的监察区域演变为颇具行政等因素的政治单元 ,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州刺史的越权行为引起的。王莽统治时期是州制变化的重要时期 ,州制的行政化倾向被固化 ,而监察职能被削弱甚至被剥离 ;王莽“保”区制的设立 ,使州受到更多军事因素的渗入 ,州呈现了军政合一的性质。“保”区制与魏晋南北朝时期普遍存在的都督制有许多相同或类似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唐代不仅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盛世,而且也是边疆少数民族重新组合、分化、迅速发展的时期。唐初,在祖国西南边疆云南崛起的南诏地方政权,它历时253年,几与唐代相终始。这一政权的建立,不仅结束了云南部落豪酋长期纷争的割据局面,为中华民族整体的团结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而且促进了政权统治中心——大理地区各民族的迅速形成和各民族之间的亲密关系,从而奠定了大理地区在今天的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6.
颇罗鼐总理藏政的实质是藏王制,这在当时西藏地方政府的职官设置、权力体系以及日常行政等方面都有鲜明的体现。颇罗鼐统治时期的藏王制运作是很成功的,颇罗鼐藉此建立了稳固的政治统治,并在军事、宗教、经济、对外交往等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政绩。颇罗鼐的藏王统治是高度极权的,但这并非是对西藏早已形成的与中国的领土主权隶属关系的否定,相反许多有力的事实充分证明藏王制只是清朝前期治藏的一种地方政府管理体制,颇罗鼐的藏王统治的成功运作也为清朝逐步加强对西藏的直接影响与控制创造了一个有利的政治环境。  相似文献   

7.
清代婚制沿袭明代 ,但由于统治阶层的民族特殊性 ,导致清代婚制融合了民族习惯法与汉族成文法。从婚俗到婚制都体现出了民族特质 ,本文探讨清代婚制民族性的表现及特点 ,满、蒙、汉婚俗与婚制的融合统一。  相似文献   

8.
九品中正制为曹魏政权的巩固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进入两晋南北朝时期已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北齐政权对原有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进行了调整改革,采取举荐与考试相结合的选官制度。这种改革是因为东魏北齐统治区域由于文化发达,士族阶层以外的人们也以习读儒家经典为荣,进而要求仕进,并且一部分人已进入统治核心;同时,士族在北齐政权统治核心中的势力逐渐削弱。北齐选官制度的变革,不仅为废除九品中正制奠定了基础,也开了隋唐科举制度之先河。  相似文献   

9.
马来西亚的一党独大制发端于马来亚独立前。在独立初期,马来西亚曾出现过竞争性较高的政党政治时期,但却以1969年严重的种族骚乱事件而中止。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以巫统为主导的一党独大制逐渐形成,马来西亚也逐渐确立起与之相适应的准威权主义统治体制。纵览自独立前夕至70年代这一历史时期,对政治稳定的取向成为马来西亚一党独大制形成并长期存在的最为直接的历史合法性来源。  相似文献   

10.
明朝建国之初,西南边疆的云南、川西等地还控制在蒙古王公的统治之下,为了稳定边疆,朱元璋派兵南征,统一了云南,此后又在在川西北实施了隔绝蒙番和绥抚土司的政策,从而稳定了该地区的统治。明代中期以后,随着朝廷内部政局变化,西北防务松弛,蒙古军队重新突破了川北屏障,再次威胁明朝的西南边疆,如何防范,成了明朝西部边防之急务。面对如此之局面,时任驿丞的王阳明在贵州实施了绥服土司、教化苗民之策,维护了湖广经黔入滇道的畅达,为明朝西南边防稳定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1.
释“滚做”     
制义修辞形态受到命题方式、经学观点的直接影响,也与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思潮和文章风尚息息相关。明清时期,乡、会试制义文的命题方式经历了一个从冠冕正大、语意完整到逐渐出现语意不完整的小题的变化过程;而经学思潮方面则出现了对朱熹集注持审慎态度的经学观点,这些都对制义修辞产生直接影响。“滚做”是一个制义修辞术语。它既是对文章学传统的继承,也是对晚明科场命题方式的回应。它初现于嘉靖时期,盛行于万历时期,并在清代制义写作上得到了广泛的实践和理论上的深入概括。它以独特的方式塑造着晚明以来制义文的美学形态,也呼应着时代的审美思潮。  相似文献   

12.
东吴九品中正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国时期,建国于江左的东吴政权曾经仿效魏制,建立了九品中正制度.东吴的九品中正制虽然在组织设置、中正职权及其选任方面均是因袭魏制,但在某些地方也略有变异.东吴将九品中正制移植于江南,既和魏、吴两个分立的政权有着相同的历史渊源和历史条件有关,同时也是东吴政权在实现其全面江东化过程中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东吴九品中正制的实行,不仅确保了江东大族特别是吴四姓的仕宦特权,而且也兼顾到淮泗集团和流寓大族的利益,从而对巩固东吴政权及其统治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从汉武帝时期经略西南夷地,在洱海区域设置统治机构,初设数县,分隶益州郡和越嶲郡,后汉以此数县属永昌郡,到蜀汉就成立云南郡,领八县。此所谓洱海区域,主要是指蜀汉、西晋时期的云南郡地。当汉、晋时期,洱海区域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比其他区域落后,王朝统治势力也比其他区域逊色,而该地人民反抗统治的斗争则最为强烈。但是屡次反抗都  相似文献   

14.
发端于魏晋的九品中正制由于其对巩固统治的作用而被十六国时期的一些统治者沿袭,并在北魏时期得到恢复和发展,出现了中央和地方两个中正系统分张运作的新变化。其后的北朝各政权虽然在中正选任、执掌和作为方面出现了新的特点,但大体上仍沿袭北魏之制。九品中正制与流内流外制度、门阀制度等相互作用和影响,在北朝的选举制度中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5.
世袭领兵制是孙吴统治政治中一种特别的政治现象 ,指统兵的将领死后 ,其子或兄弟、部属等袭领其生前所辖的军队 ,并担任军中将领。孙吴通过世袭领兵制扩大了军队 ,培养了领兵将领 ,巩固了孙吴对地方的统治。世袭领兵制对孙吴政治产生了深刻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明代是中国西南边疆和云南民族社会发生划时代变迁的重要历史时期。明朝中后期,中央政府统治不力,边地土司纷争不断,缅甸洞吾王朝趁机北扩,侵占了明初设置的老挝、八百、木邦、孟密、蛮莫、孟艮、古剌、底马撒等土司地区。明代中缅边疆的变迁,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今天中缅边疆的基本雏形。同时,长期的战乱,对当地经济社会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并使包括百夷、峨昌、蒲人等在内的部分边疆民族成为缅甸控制下的居民,逐渐演化成今天意义上的跨境民族。  相似文献   

17.
高氏家族是云南历史上的一个名门望族。大理国时期,高氏家族世袭宰相,分封高氏子弟统治大理国的八府四郡。元明清时期,高氏土司长期统治鹤庆、永胜、姚安三地。高氏家族长期统治云南各地,对云南的佛教文化、文化教育、社会公益事业、民族关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高氏家族的人格魅力也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8.
用鼎制和棺椁制是周王朝确定身份尊贵卑贱的重要依据,在西周时期是很严格的。可是,到了东周,恰处在奴隶制与封建制的交替过程中,旧的礼乐制一方面还在延用,影响依然存在,另一方面它又不断被僭越,遭到破坏而趋于瓦解。因此,这个时期的墓葬,在丧葬制度上变化比较快,反映的情况也就比较复杂。本文通过对用鼎制和棺椁制演变的分析,结合鲁国礼乐制衰落过程,在与其它地区同类墓葬的比较中,推断出郭家泉东周墓墓主身份。这对了解东周礼乐制的衰落过程,研究当时阶级关系的变化情况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秦始皇统治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其中政府组织大规模移民活动成为这一时期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秦始皇广泛推行的移民活动对秦王朝统治的建立和巩固、国家统一、政治制度确立和边疆的开发有积极作用.移民政策成为秦始皇维护政治统治和消除内部矛盾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公元前2世纪张骞出使西域,中央集权国家开始正式开辟、经营丝绸之路,并将其逐步纳入大一统的国家统治体系。丝绸之路战略地位特殊,是历史上中原王朝与北方势力长期对峙,激烈争夺的对象,为确保边疆安全、政权稳定,实现中央与边疆的良性互动,经营丝绸之路,就成为关乎国家和边疆安全稳定的战略国策。文章以丝绸之路开辟、巩固时期的汉代为研究对象,从边疆安全的视角出发,探讨了汉在丝路地区的布局、丝路安全防御、后勤保障等军事措施,以期为边疆安全治理模式的探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域新疆的安全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