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受教育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为了使公民平等地行使、享受受教育权,实现教育公平,是社会平等价值观的重要体现。但教育公平的实现,受到外部因素的严重制约,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在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推进教育公平,必须树立科学的教育公平发展观。本文从科学的教育公平发展观应符合何种要求的角度出发做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受教育权作为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其社会权属性要求国家积极建立教育制度,完善教育法规,提供教育设施以保障其实现。我国宪法规定的国家对教育的发展扶持义务,不仅可作为补充受教育权的宪法论述,而且可被视为国家追求的目标和责任,因此具有最高位阶的客观法效力,能够对国家权力产生法律约束,有助于平衡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之间的紧张关系,是宪法保障公民权利的中庸之道。宪法的国家教育目标务款要求立法机关积极作为,完善教育立法,充分保障公民平等受教育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受教育权是公民的宪法基本权利,国家负有保障民族地区公民受教育权实现的责任。受教育权目前还不是民事权利,但平等地位的第三人侵害民族地区公民受教育权构成违反保护他人为目的的法律的民事侵权,受害人有权获得民法救济,具体的救济方式包括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赔偿经济损失、精神损害赔偿、更换监护人等。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社会分化的加剧,教育公平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2001年。山东青岛三名女高中生状告教育部以制定招生计划的形式,使得各地录取分数不一,造成了全国不同地域考生之间受教育权的不平等,违反了宪法中关于公民应享有平等受教育权的规定。告状引起了国人对“教育不公”的关注。2004年10月在北京理工大学举行了我国第一次以教育公平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此后《,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用最权威的数据揭露了教育领域当前存在的教育机会不均加剧的现状。  相似文献   

5.
近期发生在我国珠海市的自闭症少年被学校劝退一事,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窥斑见豹,现行法律政策下的残疾儿童受教育状况不容乐观。平等的受教育权是残疾儿童的一项基本人权。我国法律明确保护残疾儿童的受教育权,并且通过"随班就读"让残疾儿童在普通学校接受教育。2006年联合国通过了《残疾人权利公约》,提出为实现残疾儿童平等的受教育权,缔约国应实施融合教育,把残疾儿童纳入普通教育系统。我国现行的随班就读政策还存在许多问题,残疾儿童平等的受教育权未能得到全面保障。作为该《公约》的缔约国,我国应当采纳《公约》的理念和原则,完善相关法律、政策,保证实施效果,促进残疾儿童受教育权得到充分实现,并最终实现社会融合。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社会分化的加剧,教育公平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2001年.山东青岛三名女高中生状告教育部以制定招生计划的形式,使得各地录取分数不一,造成了全国不同地域考生之间受教育权的不平等,违反了宪法中关于公民应享有平等受教育权的规定.告状引起了国人对"教育不公"的关注.2004年10月在北京理工大学举行了我国第一次以教育公平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此后,<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用最权威的数据揭露了教育领域当前存在的教育机会不均加剧的现状.  相似文献   

7.
公民受教育权既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基本权利,也是大多数国家宪法规定的宪法权利。然而,在实践中,受教育权还远远没有实现,而且宪法权利理论和人权理论对受教育权的研究也相当薄弱和混乱,很有必要对作为基本人权的受教育权的宪法内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作为基本权利的受教育权主要具备受益功能和客观价值秩序功能,对应于国家的绝对给付义务和型塑客观价值秩序的国家义务。受教育权的实现现实与国家义务的尴尬境地的有效化解在于强化国家给付义务并强调国家对客观价值秩序的维护,鼓励、引导、监督社会主体参与公民受教育权实现过程。国家主导与社会共同推进路径的选择,需要厘清受教育权中"教育"的内涵和外延,树立"大教育观念",受教育权立法应重视社会主体的作用,建立社会教育评估机制等,促进受教育权优质实现。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中,农民工作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教育机会不平等和教育途径的限制,其子女的平等受教育问题遇到了很大困难。因此,对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权应有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0.
高长富 《南方论刊》2008,(1):22-23,57
受教育权是一项重要的人权,无论是国内法还是国际法都对其作了规定,但我国由于政治和经济的制约,在某些方面仍然没有充分实现平等的受教育权。平等的受教育权作为建立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其实现依赖于我国法律法规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受教育权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庆云 《学术探索》2003,1(4):52-54
受教育权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虽然有关这方面的立法已为数不少,但近年来日益增多的受教育权纠纷表明,受教育权的法学理论研究仍然滞后于实践的需要.本文对受教育权领域的几个热点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旨在对受教育权的法学理论研究作些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作为公民基本权利的受教育权作为一种权利形态进入宪法视线是在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它与近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发展息息相关,是人类历史进步的结果.公民受教育权是自由权和社会权的属性兼而有之.作为自由权的受教育权,要求国家不得制定侵犯公民自由权利的法律和要求国家不得非法干预教育自由,尊重教育发展规律.受教育权主要是以社会权的形态表现出来,作为社会权的受教育权,其实现需要国家积极的作为,为教育的实施准备充分的外部条件,同时也要进行干预及控制.干预和控制的正当性在于受教育权这一基本权利不仅仅只是对国家的总体目标具有工具性价值,其内在的和根本的价值在于促进公民个体的自我提升和自我实现.还应从基本权利的性质中体会国家干预和控制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13.
虽然《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儿童权利公约》等国际条约并未明文提及学前教育,但是,依据条约解释规则,仍然可以证明这些国际条约确立了学前儿童受教育权。国际法上的学前儿童受教育权在本质上具有多重属性,包括接受教育的权利、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受教育自由的权利以及免受不人道惩戒的权利等内容。依据国际法的规定,我国有义务将相关国际法原则与规则纳入即将制定的《学前教育法》,促进和保护学前儿童受教育权。  相似文献   

14.
受教育权行政法上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松元 《兰州学刊》2009,(7):140-143
受教育权经历了自然权利、自由权利、社会权利的演化阶段。自“福利国家”诞生以来,向公民提供教育服务,变成了国家的法定义务。受“穷尽法律救济”原则的约束,行政法更多地承担起了保护公民受教育权的责任。行政法保护有多种方式,但需要完善。  相似文献   

15.
公民受教育权及其法律保护浅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受教育权是公民依法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一项重要的权利。公民受教育权不仅为法律所确认,也为法律所保护。要全面认识和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就必须认识和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  相似文献   

16.
受教育权的法律救济是指公民享有接受教育的合法权利遭到国家机关、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不法侵害时,依法请求国家有关机关或组织予以补救的制度和活动.它是受教育权得以实现的最终保障.受教育权法律救济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在于其有助于培养受教育者的权利义务意识、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权利冲突以及有助于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7.
论蔡元培的女子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元培反对“男尊女卑”的传统观点,提出了女子受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必然性以及女子受教育的终极目的,他的女子教育思想根植于他的男女有平等的受教育权思想。  相似文献   

18.
生存教育权是指公民应当享有的在突发性事件状态下获取自救或互救应急处置措施知识的权利。目前,我国公民生存教育无论是教育内容还是教育模式方面都存在着严重不足,不利于公民在突发事件来临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以使公民的生命财产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为此,应借鉴其他国家经验,建立健全公民生存教育权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实施公民生存教育的体制、机制,以提升我国公民的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19.
《理论界》2016,(3)
受教育权作为法律概念,在实在法上表现为一项重要的公民基本权利,探究其属性与局限性的意义不言而喻。一方面通过分析可知"受教育"可以同时作为宪法权利与法律义务并存;受教育权兼具消极自由权、积极自由权以及机会平等权之特性。另一方面通过审视可知受教育权概念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并且其与学习权概念联系运用可以更好地涵摄人类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20.
袁新涛 《理论界》2008,(8):164-166
我国的宪法和法律规定受教育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造成农民受教育权益保障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在于入学升学机会和受教育条件的不公平、高招政策的不公平。加大受教育权益保障的宣传力度、改进农村教育管理体制与投资体制、统筹城乡教育发展、推进农村教育创新和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是摆脱受教育权益保障困境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