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王蒙是新时期中国意识流小说的重要的实践者。在他的作品中能发现很多具有意识流特征的写作手法,如:以心理时间来结构作品;自由联想手法的运用;丰富的感官印象描写等等。可贵的是,王蒙对意识流手法的借鉴并非简单的"移植",而是植根于中国本土文化,在很多方面呈现出东方化的特征。与西方意识流小说相比,王蒙的意识流小说主要宣扬积极向上的精神,对人物的意识描写没有完全退缩到人的潜意识之中,而是与外部世界有或多或少的关联。而且,王蒙笔下人物的意识流动受到一定逻辑关系的制约,不似西方意识流那样随意跳跃。王蒙对意识流手法的创造性实践推动了意识流文学的东方化进程,是意识流文学东方化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2.
因为对笔下人物的刻画细腻、真实 ,注重从人物心理和精神的原因来描写事件 ,亨利·詹姆斯被人们冠以“心理现实主义大师”的称号。本文以亨利·詹姆斯的创作手法为切入点 ,指出心理现实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内在关联 ,以及与意识流小说在创作技巧、表现等方面的不同 ,从而明确亨利·詹姆斯的小说与意识流小说的区别  相似文献   

3.
20世纪英国著名女性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夫以成功地运用意识流而闻名于世,其小说《达洛卫夫人》以人物的意识活动为结构中心,叙事模仿人物持续流动的意识过程,运用意识流手法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然而,以意识流著称的《达洛卫夫人》并不缺少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作者运用真实的故事情节安排、现实主义的小说时间地点要素,真实地再现了现实世界中的人物,体现出现实主义的题材与主旨,因此,《达洛卫夫人》的文学现实性不应被忽视,也很值得学习与研究。  相似文献   

4.
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在运用意识流技巧方面,继承前人,又有所创新,开辟了意识流叙事的新途径,《喧哗与骚动》和《我弥留之际》两部作品是其典型范本。今以叙事学原理揭示其作家多层次叙事、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等创作手法,以此管窥作家在展现人物精神世界、细致刻画人物意识话动方面的独特技巧,以帮助读者理解其意识流作品的深层意义。  相似文献   

5.
因为对笔下人物的刻画细腻、真实,注重从人物心理和精神的原因来描写事件,亨利.詹姆斯被人们冠以"心理现实主义大师”的称号.本文以亨利.詹姆斯的创作手法为切入点,指出心理现实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内在关联,以及与意识流小说在创作技巧、表现等方面的不同,从而明确亨利.  相似文献   

6.
王蒙在20世纪80年代发表的一系列带有东方意识流色彩的小说,是他自觉对新时期文学进行的有益尝试,这种"东方意识流"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作品所表现的意识流有着明显的区别和自己的特色:基本不涉及"泛性欲"的心理描写,始终围绕在东方伦理道德范围之内;人物的意识流动是按照心理时间来进行的,少有西方的"无意识""潜意识"描写,且通常有秩序、轨迹可循,显得更为"理性";东方意识流扎根于中国历史与现实,反映人物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区别于西方意识流对于现实的抗拒与脱离;东方的意识流描写渗透着中国传统美学和传统叙事模式,区别于西方意识流对于传统和古典的极端反叛。同时,王蒙的意识流小说突破了传统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将其置于汉语新文学这一概念中,更能发掘其作品广阔和深刻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在《尤利西斯》中,乔伊斯运用了意识流手法,将现实主义的描写与对角色最隐秘的杂乱无章的思想记录融为一体。小说的故事是在几个意义不同的层次上展开,缺乏连贯的情节;主人公的思想任意流动,读者几乎看不到人物的行为而只是在读人物的思想,窥测人物瞬息万变的内心。文章从自由联想与内心独白出发来分析作者如何采用意识流手法,挖掘人物心灵深处的情感潜流,以一种彻底革新的艺术方式表现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人们的精神失落和价值危机。  相似文献   

8.
<达罗卫夫人>是伍尔夫意识流小说的经典之作.在这部小说中,人物的意识流动、汇合不仅成为作品的表现主体,而且还改变了作品的结构.该作品偏重于心理时间的结构方式十分精巧,作者还成功地采用了内心独自、蒙太奇和自由联想等意识流技巧表现人物心理.  相似文献   

9.
在《尤利西斯》中,乔伊斯运用了意识流手法,将现实主义的描写与对角色最隐秘的杂乱无章的思想记录融为一体。小说的故事是在几个意义不同的层次上展开,缺乏连贯的情节;主人公的思想任意流动,读者几乎看不到人物的行为而只是在读人物的思想,窥测人物瞬息万变的内心。文章从自由联想与内心独自出发来分析作者如何采用意识流手法,挖掘人物心灵深处的情感潜流,以一种彻底革新的艺术方式表现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人们的精神失落和价值危机。  相似文献   

10.
伍尔夫《到灯塔去》以“灯塔”取代传统小说的情节,让人物围绕这一道具展开感知、流动意识,不同人物的感知相互错位、对比,从而刻画出不同心理逻辑、塑造出不同人物形象。这些相互差异的心理逻辑,又因道具的统一,而在小说主题上实现深化统一。这部小说围绕灯塔还派生出窗口等众多次要道具,使人物心理错位进一步细腻、人物情感逻辑更加饱满充分,小说主题得到深化。小说中道具同时参与表层及深层文本的建构,这种道具手法近乎完美的运用,开辟了小说形式新的可能性,极大地拓宽了现代小说的审美域度。但这种意识流文本的优势对普通读者来说,却是一种阅读挑战。普通读者难以解读出人物意识逻辑的自洽性。伍尔夫的后期创作,在传统小说手法与道具手法间摇摆,也表明了意识流文本结构的困境。  相似文献   

11.
《离骚》与意识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到"意识流",人们总是把它与小说创作联系在一起.其实"意识流"与诗歌有着更密切的渊源关系.我国最早最长的抒情诗<离骚>就是一部典型的意识流诗歌.<离骚>中的意识流手法表现为意识过程的全知叙述或者内心独白;意识流的婉转起伏和瞬息万变;波澜壮阔的心理激流展示了诗人丰富复杂的心路历程.潜入到<离骚>意识流世界的深层,我们会发现另一番神奇瑰丽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12.
意识流小说流派是西方20世纪现代派文学流派中最重要的流派之一.英国著名作家雏吉尼亚@伍尔芙凭其独特的意识流小说理论和意识流小说文本,成为了这一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本文具体分析了伍尔芙的意识流小说理论及其意识流小说,即不同于其它意识流小说家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新感觉派小说的都市背景、理论渊源以及所反映的都市人的意识和艺术表现手法入手,展示作为20世纪30年代海派文学的重要代表,他们如何以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较为前卫的现代主义意识,运用新感觉主义、新心理主义以及意识流等手法,捕捉都市人的日常生活体验,显示30年代上海这个繁华而又畸形的表象,写出都市人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4.
意识流作为西方现代文学小说流派,曾引起世界文坛的广泛争议,而作为一种文学创作技巧又深深地影响着现代文学其它流派。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代表作《尤利西斯》正是通过这种意识流小说叙述形式的创新和变异,揭示挖掘了所要表现的人物深层心理稍纵即逝的意识活动。  相似文献   

15.
意识流标志着西方的小说技巧、文学观念、哲学思维从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转化。乔伊斯最大的成就是为意识流小说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早期创作过程中,他运用精神顿悟不带成见、不加评论地描写生活,使读者在《都柏林人》中感受到他与书中描写的生活有着直接的联系。在《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中,感官印象、自由联想和内心独白等意识流技巧得到更广泛地运用,人物的思想和行为好像被一个无形的、冷漠超然的创造者创造出来。文章重点探究的是意识流艺术形式与文本主题之间的联系,阐释艺术形式对主题的演绎和深化。  相似文献   

16.
意识流手法是描写人物心理的一种有力的表现方式,在当今小说创作中仍被广泛应用着。但是,任何表现手法,只能适应特定的生活内容;如果违背这一原则,就会陷入滥用与玩弄技巧的歧途。文章试就应用意识流的艺术尺度加以界定,以便更恰当地对其运用。  相似文献   

17.
“意识流”是西方现代文学中被广泛采用的一种写作技巧。美国作家凯瑟琳·安·波特在他的短篇小说《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中采用意识流的表现手法和技巧描述了韦瑟罗尔奶奶临终前一天的心理活动 ,展现了奶奶一生 80年的坎坷经历 ,塑造了一位善良、宽容、吃苦耐劳、倔强的老妇人。波特通过意识流手法 ,栩栩如生地展示了奶奶纷乱繁杂的意识活动 ,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了奶奶的性格 ,充分体现了她作为“一流艺术家”的卓越才能。  相似文献   

18.
论叙事文学中的时间意识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间意识并不是随着文学的诞生而进入文学创作的,但是没有时间意识文学便无法生存。从人类的生存经验来看,时间分为过去、现在和将来三个维度。而叙事文学作为一种叙事艺术,必然与这三种时间维度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国内学术界一般把外来思潮影响下的新时期"东方意识流文学"看成是"东方的狡黠"的产物,强调此乃"以我为主"的理性选择之结果,这是无可厚非的。但问题在于:人们却不寻思"选择"的过程中对业已得到"接受"的对象("他者"的文学事物)的认识是否切实到位背后的意义;关于主要由以上所述及的"选择结果"而显示出来的新时期文学整体创作倾向、所引发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文学转向之论争,理论批评界也没有进行过相应的理性评断。在布洛姆"误读"说启悟下,可以断言:新时期文坛对意识流小说诗学之接受实属"误读"。它掌控"接受"之水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