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明初的李东阳历仕四朝,为官50年,身居宰辅之位19年,又在成化、弘治问主持文柄,确乎是当时政坛、文坛的泰斗人物。然因武宗继位之初宠信阉竖刘瑾,导致刘瑾专权四年有余,在此期问李东阳身为朝廷重臣,既未能及时铲除权奸,又未能及时急流勇退,于是有人指责他“依阿”刘瑾,有人指责他贪恋禄位,自然也有人为他呜不平。这样,关于李东阳的人品问题也就成了一桩讼案。实际上李东阳是个淡薄名利、为官清正、人品正直的士大夫。  相似文献   

2.
刘瑾被诛后,李梦阳于明武宗正德六年至九年出任江西按察使提学副使。在江西期间,他积极创立书院,为国家培养人才,但却在正德八年因身陷官司而被下广信狱,后罢官归家闲住。宁王败后,有人以为其与朱宸濠有染,又诬陷构罪二次入狱。其实,李梦阳与宁王实际并无关系,学界对于李梦阳闲住后入狱情况及与宁王之关系每有误解,根据有关文献可证之。  相似文献   

3.
谢铎交游考     
谢铎是"茶陵诗派"的重要作家,然长期以来,人们重视李东阳而忽略谢铎。谢铎三次为官,三次辞官还乡,与李东阳终生为友,同时也结交了众多的诗友,他们共同为改变"台阁体"诗风而努力。本文根据多种史料及谢铎本人的诗文集,将谢铎的交游分浙江籍同朝为官之友、翰林院诸友、其他仕宦之友、本乡隐逸及后进之友等几个部分进行考订,从一个侧面来了解"茶陵诗派"人员的组成,为学界重新评价"茶陵诗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李梦阳是明代"前七子"的代表人物,他率先提出文学复古口号,打破了明代以来雍容平和的台阁气象,对明代文学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明正德初年,太监刘瑾把持朝政,这一政治事件改变了李梦阳的人生命运,并波及到他的文学创作:李梦阳因弹劾刘瑾被贬官、入狱,诗歌创作亦从以鲜明色调为主的前期之作转变成了情感基调偏于灰暗阴森的狱中诗、感怀际遇诗。刘瑾专权对以李梦阳为首的"前七子"的文学复古运动也产生了影响:"前七子"的京师唱和被迫中断,社团成员转入他学,文学复古运动辉煌不再。研究李梦阳及其文学活动,不可不注意刘瑾事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试论李东阳     
明代中叶的首辅大学士李东阳,历经景泰、天顺、成化、弘治、正德五朝,在阁十八年,从政五十余载,是明代中叶在政治上有重大影响的阁臣之一。可是,李东阳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历代史家并没有给以足够的重视和公允的评价,特别是在身处逆境的情况下,与“搏噬臣民”的凶恶鹰犬、明代大宦官刘瑾的斗争过程中,“潜移默夺,保全善类”光灼熠熠的历史功绩,应当给以充分的肯定和正确的评价。为此,本文拟就此题,为东阳说几句公允话,不当之处,尚祈史学界同志不吝指正。  相似文献   

6.
在近二十年内,纳赛尔给埃及人、阿拉伯人和世界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纳赛尔是一个反殖民主义者,他把他的影响扩大到第三世界新近获得独立的一些国家。有人赞扬他,说他是一位民族主义的解放者,但也有人指责他,说他是个战争贩子。  相似文献   

7.
赵湘是宋初晚唐体代表诗人之一。他虽未完全隐居山林,但诗中明显表露出了隐逸情怀。这与他受宋初隐逸之风、佛教的影响,以及一生大半时间在清丽的江南生活,为官期短又多与僧人、处士交游等因素有关,也与他对清高之境的追求有极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做人的境界比做事的技巧更能促进一个人取得成功,这是采访全国青联委员、河南省华盈投资咨询公司董事长李华利时的最大感受。在中国期货的发祥地——河南郑州,李华利从事期货交易已有7年,是中国期货名副其实的最早参与者,如同大多数参与者一样,李华利也有大起大落,所不同的是,在充满诱惑与对抗的期市上,他始终能保持得之安然、失之泰然的平和心态,清醒、理性,而又充满人情味。喧嚣的期市,人来人往,风浪中,不断地有人折戟沉沙,而华盈公司却以年均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的增长速度平稳地发展着,拥有雄厚资产的李华利也以其善待对手…  相似文献   

9.
论李东阳的仕宦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东阳的仕宦意识经历了一个由强烈到淡薄的发展过程.弘治十四年以前,他的仕宦意识比较强烈,这主要与其少年教育、仕途经历、君臣关系有关.之后,这种意识逐渐淡化;至正德间,已非常淡薄.导致这一现象的重要因素主要有三点:功成身退思想之影响;体弱多病,痛失爱子;朝政昏暗,对国事彻底失望.正德间,东阳不能去位,并非迷恋相位,而是不得已而为之,但他并没有真正达到能屈能伸,舍弃一已私利之境界.无论如何,这对国家是有利的.正确把握李东阳仕宦意识之变化,有助于对其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李东阳诗歌创作既有台阁体面貌,也展现出其诗歌创作的转向,其诗风渐趋沉郁、硬瘦,宗杜是他重要的诗歌主张。李东阳诗歌创作中还有一种倾向,即欣赏、学习宋代诗人,其诗学主张兼顾宋诗,他作于不同年代的两批集句诗则印证了其宗宋的诗学观念,说明其诗歌创作转向宗宋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1.
"吏隐"是李东阳调和其仕宦与隐逸的折衷之举,是其为自己寻找的一身处台阁的"山林"精神家园,折射出了其思想深处"吏"与"隐"的矛盾.其"吏隐",虽招致了时人的非议,付出了沉重代价,但对其文学思想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2.
作为明代重要的巴蜀文人张佳胤,诗与王世贞、谢榛等人齐名,被王世贞称为"后五子"。张佳胤终身与其师重庆太守刘绘交谊深厚,少时受刘绘的知遇之恩,喜兵法,仕宦通达;尽管刘绘"磊落负奇气",张佳胤"神敏而精藏",但二人意气相投,多有诗文唱和;且刘绘固以古文辞名,亦影响张佳胤咀萼掇实先秦两汉文,魏晋盛唐诗,屈宋杨马赋;刘绘诗风"铿鍧宏丽",张佳胤"词气纵横而乏深致"。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康海在散曲、散文、诗歌方面的创作思想及其作品分析,认为康海是明代中期文坛的重要人物,在明代中期是可以与李梦阳相提并论的文学家,他们共同领导了文学的复古运动,对明代中期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尽管由于其性格耿介直率,张扬凌厉,受到"刘瑾事件"影响,罢黜回乡后又过度的放浪形骸,纵情恣肆,引起了后人对其品格误解,但这并不能影响其文学成就及文学地位。  相似文献   

14.
刘福是明代前期重庆籍官员,因用兵之误,于弘治时被害于盘江之乱。有明一代官方史料对其事迹多语焉不详。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所藏刘福之妻余氏墓志,为研究刘福提供了极为难得的真实史料依据。同时,该墓志也为考察明初川东地区士人家族的崛起轨迹提供了鲜活的史料素材。  相似文献   

15.
槟榔作为南方风物较早在西晋代已出现在文学作品中,但槟榔真正在文学作品中产生影响则主要依托于晋宋之际的刘穆之求食槟榔一事。唐代诗人李白率先将此事写入诗中,为槟榔典故在古典文学中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宋代文人则在创作中从多个角度去阐发刘穆之求食槟榔这一历史事件,将槟榔与人生观、功名观和亲情观等联系起来,从而使得槟榔这一概念在文学作品中的蕴藉更为丰富。在唐宋文人的作品中,槟榔开始了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从植物学意义到文学意义上的转型,这一转型过程在明代基本完成。  相似文献   

16.
李纲,南宋抗金领袖。其短暂一生,却有两次闲居期,共计达12年。其时,南渡政坛和、战之争激烈,“绍兴和议”正在酝酿。与在朝相比,其闲居心态发生变化:由“舍我其谁”的自信转为谨慎得体的关注国事。心态的差异使其闲居词呈现出与在朝词不同的风格,且呈阶段性变化。他乐天知命,“任真”,词风冲淡平和,乃苏轼之后又一位成功的学陶者。  相似文献   

17.
明自英宗以后 ,王朝每况愈下。独有弘治一世 ,政治清明 ,百姓安居 ,堪称“中兴之世”。是时涌现一大批良臣贤相 ,刘健便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个。他为内阁首辅当朝八年 ,辅佐弘治皇帝革除弊政 ,励精图治。其为人正直 ,敢于犯颜直谏 ,被弘治视为心腹临终托孤。作为顾命大臣 ,刘健对荒戏的武宗极力匡扶 ,屡次上疏极谏。最后去权阉不成 ,忿然请辞  相似文献   

18.
骆兵 《南都学坛》2006,26(6):61-65
明清之际学术转变对李渔产生了重要影响,表现为李渔具有不定于一尊的怀疑精神、疏狂和倨傲的性格以及鲜明的创作个性。王阳明的心学和明清之际的实学两方面的影响交织在一起,使李渔的文学理论与创作具有心学为体、实学为用的性质。李渔热心治史,说明他受实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对他建立经世致用的文学观念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9.
元好问是金代散文创作的集大成者。他的杂记类散文,从风格上看极具特色,既顺应赵秉文、王若虚等人宗法欧、苏的倾向,也借鉴李纯甫、雷渊等人宗法韩、柳的趣味,同时还能从史家角度汲取北朝郦道元、杨炫之的实录品格,最终形成了集考证与抒情、质朴与灵动、典雅与明达、知性与审美于一身的成熟文风。  相似文献   

20.
李东阳是明代茶陵诗派的代表人物,对李白十分推崇和景仰。他提出诗学汉唐的复古主张,通过对以李白为代表的唐宋大家的接受和继承,以“轶宋窥唐”为明诗确立了发展方向,对明代诗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