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东北地区节约型社会的建设现状进行评价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城镇化水平的相关数据,对其城镇化建设与节约型社会建设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度做一尝试性的分析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节约型城市是节约型社会的最重要主体,节约型城市建设的成功与否,是我国节约型社会能否建成的关键。文章通过对国内外节约型城市建设经验的分析,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构建了以支撑体系、保障体系和评价体系三位一体为核心的节约型城市建设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3.
资源节约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一套比较完整的资源节约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对于建立节约型社会有重要意义。根据构建指标体系的原则,运用“节约水平”和“协调发展水平”二类指标,建立通用矩阵55综合评价方格图,实时评价特定地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4.
高校节约型校园是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日前,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主要围绕着节水、节电、可再生能源利用、自动化控制技术等几个方向开展。但是,科学的、系统的、完整的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评价体系的欠缺成为制约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科学发展的瓶颈。鉴于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评价的整体系、综合性以及信息收集的不完整性等特点,本文认为,随着灰色系统理论在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中的应用,有利于促进科学有效的灰色评价体系的构建,有利于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的有序化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在新形势下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在构建节约型社会的过程中,我国现行法律制度尚存在一定的滞后和不足。为此,应制定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逐步完善与节约型社会相适应法律制度和政策体系,同时强化对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执法监督。  相似文献   

6.
工业文明以来,石油危机、海啸等一系列生态危机就人类对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问题敲响了警钟。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2004年初,我国政府正式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使资源得到节约使用,环境得到保护,人民生活更加文明、健康、科学,经济与社会持续发展。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可持续发展不可分割的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是中国现代化的根本出路,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与长期发展,也关系到全人类的幸福与明天。本文主要研究节约型社会作为节约系统工程的评价及体系构建,以期更好地建设节约型社会。  相似文献   

7.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我国现阶段建设生态文明必须着力抓好的两项战略任务之一,构建节约型高校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力量和组成部分,生态文明观念为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高校提供精神动力。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浪费现象,从学校和学生两个层面看,存在许多与节约型校园相悖离的现象。因此,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构建节约型高校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的资源约束矛盾日益凸显,所以构建节约型社会势在必行。构建节约型社会,要依靠科技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科技进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构建节约型社会,不仅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构建节约型校园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高校校园建设的方向。建设节约型校园,必须加强大学生节约观教育,注重探索大学生节约观教育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0.
我们当前积极倡导的家庭理性消费模式可称为节约型家庭消费模式,这是一种以主动节约、可持续发展为主导思想的新型家庭消费模式。构建节约型家庭消费模式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内容,其评价体系的构建,应建立在科学选取有效指标的基础之上。通过建立健全节约型家庭消费模式评价体系,推动节约的消费理念、适度的消费水平、优化的消费结构、科学的消费方式、理性的消费行为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