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岭南的词学研究在已故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詹安泰先生之后,年青学者已崭露头角。其中成就卓著的,应推汕头大学副研究员张惠民君。惠民君在发表了十数篇有影响的词学论文之后,编纂了《唐宋词集序跋汇编》(合作)、及近40万字的《宋代词学资料汇编》,近日又发表研究新著《宋代词学审美理想》(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4月版),把自己从事的宋词研究推向更高的层次。《宋代词学审美理想》一书,从词学史上最早的一篇论文(欧阳炯《(花间集)叙)})说起,深入探索了宋代词学审美批评史上的四大高潮的代表人物:高擎“自是一家”理论旗帜的…  相似文献   

2.
《四库全书总目》中的词籍批评涉及词体源流论、词谱词韵的研究、词籍史实的考辨和词家词作的审美评判等多重内容。审美批评和社会历史批评构成了词籍文学批评的主要范式。由此反映出的词学思想是恪守正统的词体观念;宗宋不分南北,且不分婉约与豪放;以雅为旨归;重视词的音律。《四库全书总目》中的词籍批评是一种极有价值的清代词学研究的文本资源。  相似文献   

3.
从本世纪30年代初刘毓盘著《词史》和王易著《词曲史》面世以来,我们已有了多种词史或断代词史之类著作;只是还不见一部写南宋词的专史。毋论词学家对南宋词或褒(如朱彝尊)、或贬(如王国维),但都承认它在中国词史上的重要地位。它不仅以存词数量之多远迈前代,而且在风格、题材及审美技艺诸方面都有长足进展。因此全面、准确和深入地总结南宋词的的艺术经验和发展规律,无疑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工作。 《南宋词史》的著者对自唐至近代的词史作了宏观考察,从而确认南宋词为词史上的巅峰。本书紧紧扣住这一论旨,对南宋词的发展,演变及其高峰形态进行了全面论述,并深层次地探讨了其审美特征和形成根由。著者还详细地分析了南宋词之所以超越唐五代词、北宋词及清词的各个方面,以图弥补近几十年来学术界对它评价偏低的缺憾。  相似文献   

4.
张仲谋 《江海学刊》2012,(1):201-207
明代的词集评点,自清代以来多受讥评。其原因一方面是明代词集评点确有浮泛率意的缺点,另一方面则在于论者之以偏概全以及对于明代学术的成见。通过对明代二十余种评点词集的系统清理,尤其是对汤显祖评《花间集》,沈际飞批点《古香岑草堂诗余四集》以及卓人月、徐士俊评点《古今词统》等的重点研究,可以见出明代词学批评特有的话语方式、思维取向与审美追求,其以曲释词或词曲互证的批评方式尤具特色。正是这些有别于宋代和清代词学的思维特点与话语方式,决定了明代词集评点不可取代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5.
郭沫若先生为李清照纪念祠楹联所题“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不愧为当代文学泰斗慧眼独具。对于这种影响与继承,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也曾说:“南唐写本书数箧,偶病中把玩,搬在卧内者,岿然独存。”从这段叙述中也可见作者对南唐文学之热衷。 玉集中对李后主继承最明显的是其词的创作。二李词有着十分相似的审美特征,明显地表现了后者对前者的艺术借鉴和审美追求。 一、李煜李清照词都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 这种概括性首先表现为拓开了词的艺术时空跨度和容量。李煜的《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词写得场景大、时间长…  相似文献   

6.
清真词概论     
清真词向有集大成之称,历代词论家把人们称颂杜甫的话,又一字不改地用在周邦彦身上,如王国维在《清真先生遗事》中就将他喻为“词中老杜”,陈匪石在《宋词举》中也说:“周邦彦集词学之大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不过,这仅指他在艺术技巧上综合前人之长而言,并不是指其词的内容像杜甫那样负海涵天,博大深厚。与他那精工的艺术技巧相比,清真词的意境与情感要显得贫乏单调得多,连王国维也惋惜他“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人间词话》)。清真词在创作方法上是北宋与南宋之间的转折点。他以前的词人,不论是豪放如苏轼还是婉约…  相似文献   

7.
本文为《词综注》之前言,分析了浙西词派的形成及其共同的审美宗趣。论述了以朱彝尊为代表的浙派词理论的三个基本要点,即在审美风格上崇尚醇雅,在源流上宗法南宋,在具体取法上推尊姜夔和张炎。以及《词综》行世后产生的较大影响,从而指出《词综注》编纂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词学研究,在20世纪的中国文学研究领域,是以“显学”著称的。然而,词学研究的重心始终是在宋词,相对来说,晚唐五代词研究要沉寂得多。这种状况,80年以来有了很大改观。一批中青年学者开始广泛采用新视角、新方法来研究唐五代词。刘尊明先生的专著《唐五代词的文化观照》(台湾文津出版社出版)站在文化发展的高度,对唐五代词的繁荣兴盛作出了全面的考察与分析,挖掘出了在唐五代这个特定历史阶段词体文学创作兴盛发展的文化涵。乔力先生的系列论文分别对花间、南唐、中唐文士词的审美特征进行了描述,探讨其各自的美学特征,杨海…  相似文献   

9.
黄畲《欧阳修词笺注》订误一则李扬《欧阳修词笺注》(黄畲注,中华书局版)是目前研读欧词颇为通行的权威注本。该书对《采桑子》(画船载酒西湖好)词之“俯仰留连”句作注时,黄笺引用晋王羲之《兰亭序》“俯仰之间,已为陈迹”以释。笔者以为,此“俯仰”之解,误。检...  相似文献   

10.
词与乐之关系及其嬗变周学明同和音乐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刘熙载指出的“词,声学也”(《艺概·词曲江》),很恰当地说明了这种关系。词和音乐的关系,不能仅仅把词看作一种“乐田”,是能够歌唱的。古代的诗歌,有的也是能够被之管弦、咏之歌喉的,如《诗经》、乐府等...  相似文献   

11.
李欣 《人文杂志》2003,(1):61-64
吾国学者颇能注意稼轩词之道德伦理方面的价值 ,可以增益其文学之审美价值 ,但未能加以解析。本文试图引用康德之理论 ,对此问题予以阐释。康德视人之道德意识为实践理性 ,本文先释解康德《实践理性批判》之相关原理 ,复依此等原理述评稼轩词 ,以求达致揭示此一问题本质之目的。  相似文献   

12.
晚期常州词派词人们对周济所示四家之学词路径多有沿袭,在以清真词为绝诣的基础上,将自身词学理论的宣扬与梦窗词的阐释很好地结合起来,着力打造一个审美典范,指示学词路径。同时,他们又兼学东坡,取之清雄,变革周济的"退苏进辛"为"退辛进苏",实现以疏济密。在路径的建构过程中,晚期常州词派的词人们经历了树立梦窗为典范、全面体认东坡以及博采众长的发展过程,体现出词兼重大、疏密相间的文化取向和审美选择,反映了晚近词坛"疏密并收""清婉兼具"相融互济的状貌。  相似文献   

13.
《全金元词》校补一则赵永源元好问《朝中措》(添丁名字入新收)词下片云:遗山野客,求田问舍,梦想南州。说甚河东三凤,安排老□班彪。(唐圭璋编《全金元词》上册第112页)按,词前小序云:“小儿子生,适有遗羽阳宫瓦者,因以羽阳字之。”可知词为举子而作,当写...  相似文献   

14.
唐宋渔父词的文人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人化是唐宋词发展、演变的重要方式,《渔父》词更是如此。其文人化主要表现在:一、自唐代张志和首作《渔父》以来,凡赋此调者,皆以渔隐为词旨、以清逸为词风,而这正契合唐宋文人以雅为尚的生活、审美情趣,故受到了上至皇帝、下至文士的接受与创作群体的喜爱与追捧;二、《渔父》原为民间渔歌,经由文人之手,才转为稳定的词调以供"依调填词"。之后,为了歌唱或内容上的需要,文人藉由檃括类曲内容、变非类曲为类曲或扩大类曲范围等方式打破该调的稳定性,完成了改造与变奏;三、该调突破了词体本身,同符合文人意趣的书画、歌舞相结合,实现了艺术互通。张志和的画,苏轼、黄庭坚等人的书以及史浩的《渔父舞》都与渔父词密切相关,便是证明。  相似文献   

15.
沈雄在《古今词话》中说:“蔡伯世曰:‘子野词胜乎情,耆卿情胜乎词。情词相称者,少游一人而已。’”《四库全书提要》评论淮海词:“观诗格不及苏黄,而词则情韵兼胜,在苏黄之上;流传虽少,要为倚声家一作手。”或说“情词相称”,或说“情韵兼胜”,都肯定了秦观词的情,而且把他的词推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究竟如何评价秦观所抒发的情感呢?我们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对秦观词中的情感体验及其表现作具体的历史的分析,从而进一步正确评价其审美价值。一、审美主体的悲伤情感的特征 《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陆机在《文赋》中明确提出了“诗缘情”的观点。我国  相似文献   

16.
比较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词与冯延巳词、苏轼词及柳永词 ,映照出欧阳修词深婉、疏隽、谐俗之三大审美特色 ,可证欧阳修词并非承袭了花间词派之风格 ,因而 ,应予肯定欧阳修词在宋词史上的承前启后之地位与功绩。  相似文献   

17.
(四)、抒怀咏物之词。这类词大约有二十一首左右,十六个词调. 在陆游的词中,纯粹的咏物之作并不多见,往往是借咏物以抒怀。但直接抒怀的作品却不少。在这些词中,有一些是写性情的。《宋史》本传说他恃酒“颓放”,“不  相似文献   

18.
顾贞观是清初的重要词人,与陈维崧、朱彝尊有“三绝”之称。光绪四年(1878),秦赓彤在《重刻弹指词序》中指出,“唐宋以来,词格凡几变矣,先生之词,穷其变而会其通,而极其至,神明变化,开前人未开之境,洵乎为一代之词宗”①,对顾氏之评价不可谓不高。但总的来说,经过近三百年的历史积淀,顾氏在词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实远逊于陈维崧、朱彝尊。顾贞观曾无限感慨地说:“古今名迹,显晦有数存焉。”(《水龙吟》词序)由其生前自视己词“可信必传”的信念与身后己词颇受冷落的现实之间的反差,我们完全可以顺着他的话说:古今名人…  相似文献   

19.
在南宋词坛,以辛弃疾为一代领袖,发扬苏轼开创的豪放词风,汇聚时代的风云,形成了以抗战爱国为宗旨的新流派.在气宇轩昂的辛派词家中,陈亮以其雄壮的《龙川词》,高举北伐之旗,鼓吹恢复之歌,与同调山呼响应,在中国文学史上谱写了璀灿的篇章.  相似文献   

20.
浙西词派是清词坛坫之上影响巨大的一个流派,其形成与《浙西六家词》的刊刻有着重要关联。《浙西六家词》是朱彝尊等人相与交游唱和的阶段性总结,六家词的结集为词派作出定名。六家词序标举姜张,推尊南宋的共同倾向,奠定了浙西词派之理论基础。而其长于咏物的创作实践更对词派之形成与发展等问题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浙西六家词》的刊刻标志着浙西词派作为一个词人群体从此正式登上清词坛坫之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