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活方式文明,它是现实的、历史既得的两个文明成果在个人、社会群体、国家民族生活行为上的总积淀。对生活方式是否文明的考察,不仅注视人的衣食住行、文化娱乐等方面的直观的复述,更应从这些行为中透视它所蕴含着怎样的物质关系和精神关系;这些关系是否符合个人与社会和谐的发展.是否映现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进步的要求。生活方式是个复合概念。人们怎样生活,是同人的生活目的、思想动机、价值观、伦理观、审美观、人生观、世界观密切联系的。人的生活方式是否文明.需要从社会物质生产方式中寻找根据。(一)物质生产方式的决定性与…  相似文献   

2.
人们生活在社会中,无不对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及自已和他人的行为方式持有一定的看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生活价值观,人们的任何社会活动,总是在一定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指导和支配下进行的.生活价值观对生活方式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生活价值观影响生活方式的建立或选择.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的不同特征之一,就在于前者带有一定程度的主观成分。人们选择这种而不是那种生活方式,主要原因就在于生活价值观的差异。生活价值观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指导人们建立或选择某种生活方式。任何一种生活方式的形成或被人们接受,无不有赖于主体自身,它同主体的生活价值观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3.
消费生活方式,是指人在日常生活中为满足物质上、精神文化上的需要,进行消费各种消费资料和劳务的活动方式的总和。消费生活方式在人的生活方式的多元整体系统中,是一个重要的分支系统,它与劳动方式共同构成整个生活方式的基础。研究消费生活方式,对于我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人们的消费生活方式面临着发展与变革。过去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十分薄弱、落后,因此,深入地科学地探讨消费生活方式,成为当前一个具有迫切性的理论任务。本文仅就消费生活方式中的两个问题作点探讨。  相似文献   

4.
价值是主体需要和客体属性之间的一种基本关系,价值的存在形态或表现形式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主体和客体两个方面。生活方式是主体的存在和活动方式,反过来,它又是主体满足自身需要的方法或手段。换言之,生活方式既是主体自身的外现.又是主体认识观照的对象;既是主体自身的内在形态,又是满足主体内在需要的外在客体。可见,生活方式是一个主体性范畴,同时也是一个客体性范畴。在主体和作为客体的生活方式之间,客观存在着一种价值关系。  相似文献   

5.
类哲学:哲学维度的思考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思想维度有不同的引发层面、不同的指向、不同的洞察视角.哲学维度的思考方式是人的反思的方式,这种思考方式不同于关于对象的意识的思考方式,其运思指向与维度是将对象意识与对象意识的意义加以区别,进而将对象意识作为反思的对象加以把握.从这一意义上说,哲学维度的思考方式表现在超越对象意识的限定,进而完成其反思过程.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生活方式是与一定的生产方式相联系的。乡村进行经济改革产生了新的生产方式以后,也必然会出现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决定生产方式变革的是生产力,而在乡村生产力发展中起骨干作用的是占乡村总劳力48.2%的青年人。他们年轻,精力旺盛,有文化,物质文化生活需求量大,对新生事物敏感。所以,他们不仅是先进生产力的推动者,而且也是新生活方式的倡导者和实行者。现在我们透过农村青年生活方式的变化来看乡村生活方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7.
在关于生活方式的讨论中,要不要提出现代化生活方式这个范畴,已引起了人们的不同认识。我们认为,生活方式现代化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是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广大群众的迫切需要。因此,提倡现代化生活方式是完全必要的,正确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江泽民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在原则问题上要旗帜鲜明,要注意分清一些基本界限。其中之一,就是要分清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同消极颓废生活方式的界限。一、要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认识和对待生活方式问题什么是生活方式?学界有各种不同的表述。简单地说,生活方式是讲人们怎样生活,采取什么方式过日子。它包括怎样消费,怎样处理婚姻家庭问题,怎样进行社会交往,怎样使用闲暇时间,等等。影响生活方式形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同民族和国家,由于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状况、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不同,…  相似文献   

9.
"现实生活"是中国传统哲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维度。在致思路径上,它植根于现实的人与人的生活世界,遵循从生活中找寻和践行真理的方式和原则;在存在形式上,它表征为中国先贤哲人的生命活动和生活方式,体现着他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品位;而在功能价值上,它强调修身养性,旨在通过提升人的自身修为和精神境界而达到"天人合一"目的。哲学必须敞开它的生活维度,始终把自身扎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中,并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融。  相似文献   

10.
时间与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生活方式作为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方式必然存在于一定的时空结构之中。因此,时间与空间是构成生活方式的基本条件,这是生产方式的共性方面。但是当我们深入一步剖析各个具体领域生活方式的时候,就会发现,各个具体领域的生活方式中时空因素对生活活动的影响又不尽相同,表现出各自不同的个性。在闲暇生活方式中,时间与空间因素对闲暇生活活动的关系更为直接,因为闲暇生活方式就是生活主体  相似文献   

11.
论活动方式     
<正> (1)人的活动是人作为一种特定的物质存在的运动.“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的.”人只是活动着,才表明自身的现实存在——“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活动方式,就是人的存在方式,因而也是人展现其本质的方式.如马克思所说,现实的人的本质特征,“不是人的胡子、血液、抽象的肉体性,而是人的社会物质的存在和活动方式”.人怎样生存,怎样生活,怎样展现其生命,是人的活动方式的基本含义,它包括活动的外显样态、内在模式或格局.在活动的要素、活动的目标、活动的程式、活动的结果等方面,它获得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2.
<正> 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理论范畴的生活方式,80年代以来,已成为我国理论界乃至整个社会思考的热点.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已发表了数以千计的论文.综观这一研究的进程,结合最近全国生活方式学术讨论会的成果,可以看出,以了几个方面的研究尤为人们注目.一、生活方式的涵义和构成我国理论界对生活方式的定义的争论,主要有三种意见.第一种是狭义的解释,认为生活方式就是人们生活的具体样式.第二种意见认为生活方式就是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而进行的全部活动的总体模式.第三种意见认为生活方式是由一定的生产方式所决定,为一定的自然环境所制约,在一定  相似文献   

13.
泸州市委党校何秋良在《探索》1986年第1活撰文说,个人生活方式发展变化的内因在于生活能力和生活关系的矛盾运动。生活能力是个人获取和利用物质生活资料与调节生活的能力。它主要包括个人的经济地位、劳动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等三方面的要素,它们在一定的结构中体现了个人获取生活资料和消费生活资料的性质和水平;生活关系是指整个生活实践活动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生活关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的基本内容包括个人获取生活资料的形式、社会交往的形式、利用生活资料的形式。生活关系直接表现出生活方式的现实状况,体现着个人的社会本质,体现着个人  相似文献   

14.
生活方式,是指人们在一定的生活条件和生括观念的制约下满足其生活需要的活动方式。从最基本的意义上来说,生活方式就是人的本质力量即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自身的能力和成果在人们生活中的体现。而人的本质力量的发挥和实现总是要受到一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制约的。换句话说,人的本质力量的发挥和实现的过程,也就是人们逐步认识自然力和社会关系的发展规律,并从中争得解放和自由的过程。因此,生活方式的发展,也就意味着人们从自然力和社会关系这两方面获得越来越多的解放和自由。与此相应,生活方式的质也分别体现为两个不同的方面——自然性质和社会性质,是由这两个方面所构成的矛盾统一体。  相似文献   

15.
王茜 《学术论坛》2015,(2):96-101
“生活世界”是现象学对人的生存世界的描绘,它既是先验本体论层面上以感知觉为基础的存在结构,又同时指向实存维度中具体的历史文化世界。文学作为生活世界的显现,开启了一个与日常生活层面的现实世界相平行的时空。文学中描绘的自然事物隶属于作品所展现的生活世界,与现实中的自然事物并没有直接对应的指涉关系,在不同的生活世界中作为文化反思建构整体的“自然”也有不同的意涵。生态批评的任务就在于引导读者进入作品的生活世界,进而理解自然事物在不同生活世界中的不同存在方式,从而超越物理学和生物学意义上的现代自然观,探寻人与自然发生存在关联的多重方式。  相似文献   

16.
冯溪屏 《北方论丛》2007,1(3):116-119
马克思从人类与自然界的区别和联系中,把人的类本质或人类的本质规定为劳动,人类和能被人所理解的自然,都在劳动中生成,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也在劳动的基础上得到说明。由此,马克思创建了一种回归生活世界的存在论,实现了哲学上的根本性变革。人的类本质是马克思存在论的初始范畴,它以生产力为表现形式,通过区域生产力和民族生产力两个阶段的发展,在人类生产力那里获得了完备的形态;而它内蕴于自身中的自由规定性,显现为人类生产力的自由维度;这一维度是人类实现自由解放的客观根据。  相似文献   

17.
社会转型期现代生活方式的建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活是人形成自身的根基和寓所,生活方式应成为我们把握生活进而把握社会、历史的重要视角.社会转型既带来了生活方式新特点的生长,又引发了诸多内在冲突.建构现代生活方式是一项艰巨、繁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给予应有的关注与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时间和空间是文学作品拥有的两个维度,都市流行歌曲作为都市文化的一种存在形态,也体现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本文以上海早期流行歌曲为例,分析上海早期都市流行歌曲的叙事方式、叙事特色以及它们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并进一步探究早期都市流行歌曲的叙事方式对当代流行歌曲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原理"的疑问和修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学界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曾提出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原理.这里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在宏观层面如何认识这个原理;二是对社会生产力、社会生产方式、社会关系如何解释.生产方式有多种类别.一定条件下资源配置方式可以和生产方式作为同义词来使用.对资源配置的概念使用要有区分,广义上称资源配置,狭义上不妨称要素配置.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是两个概念,既存在"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社会关系"这个关系式;又存在"管理方式→生产关系→生产力"这个关系式.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原理需要修正,结论为:科技生产力(硬技术、既定、静态)→生产方式(抽象)→生产关系(抽象)→管理方式(具体)→生产关系(具体)→合力生产力(动态).  相似文献   

20.
<正> 人类社会是由一系列的人类活动所构成的一个极其复杂的运动系统。虽然每一时代、每一民族、甚至每一个人的活动都会存在着自己的特性,但是,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却是人类社会的三种基本活动方式。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形式上,这三种活动方式有着很大的差异。本文拟从动态角度来探讨一下人类社会这三种基本活动方式的关系。一、思维方式的内容及其形式思维方式是人类的主要活动方式之一。思维方式是思维的内容和其形式的统一。思维的内容是对于客体的反映,是客体信息采取了主体化的形式的存在,它主要表现为两种类型的知识形态: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知识是高级形态的信息。由于思维是对信息的加工,所以,思维的内容除了知识以外,还应包括智力。智力是对于信息的加工能力。包括获取知识的能力,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