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后现代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善明 《东南学术》2003,(2):122-125
“后现代性”(postmodernity)是一个和“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 )联系紧密的概念 ,它的复杂程度决不亚于“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一词在20世纪30、40年代开始使用 ,当代意义上的后现代术语产生于50、60年代 ,并在70、80年代得到深入阐释 ,后现代主义研究者们展开了激烈的论战。“后现代性”正是在70年代后现代思潮风起云涌之后逐渐被提出来的。利奥塔早在1979年《后现代状况》一书中就提出了“后现代”概念。该书还在很多地方用“后现代主义”指涉“后现代性”。他认为后现代性是终结技术理性和工具理性的思想趋向 ,它通过解合…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思维方式的后现代哲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后现代哲学,我认为从本质上看,它是一种思维方式。将哲学上的后现代主义视为一种思维方式,一方面有助于透过后现代思想家之间的理论纷争,从整体上把握这一分支众多、内容复杂的思想运动;另一方面有助于与“时代化”的理解划清界线。 所谓“时代化”的理解,就是把后现代主义所讲的“后现代”仅仅看作一个时间概念,看作一个历史时期,一个继现代之后的时期,而在这个时期发生的一切事情都必然是后现代的。这种“时代化”的理解本身就是现代主义的产物。因为对后现代主义所进行的“时代化”的理解,是建立在现代主义的“时代”概念基础之上的,现代主义的“时代”概念假定“时代”是自我包含的统一体或前后一致的整体。后现代思想家拒斥这样一种传统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主义是当今西方文化领域中出现的一股最新思潮。它的出现,意味着旧观念的彻底崩溃。然而,由于我国理论界刚刚进入研究后现代主义的初期,对后现代主义的若干概念不乏模糊、错误、甚至相互混淆的理解.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些概念稍加澄清。一、后现代状况“后现代状况”一词.最初是李欧塔的PostmodernCondition一书的书名。此书名在我国的译法有“后现代环境”、“后现代状况”、“后现代条件”等。后现代状况是指现代社会后期出现的酿育后现代主义的社会文化状况。李欧塔在提出“后现代状况”时,主要考虑的是后现代的知识状况。未…  相似文献   

4.
西方后现代主义与中国儒家哲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后现代性与后现代主义1、何谓“后现代”当前欧洲思潮环绕着一个重要名辞讨论,就是所谓“后现代”的争论和界定,卡平灵(kaplam)在其书《后现代主义的“非内容”理论及实践》中指出,后现代的观念是从现代发展出来而对现代文明的“文化突破”(culture break或译作对现代文明的“文化中断”),也可说是对启蒙运动塑造的科学和理性文明加以全面反叛.“后现代”一辞有两方面的应用.一是社会科学角度所谓的“后工业社会”,指现代以后的“后现代性(postmodernity),另一是哲学、艺术与文化角度所谓的“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指对现代文化加以批判和“解构”的文化运动.  相似文献   

5.
杨章钦 《东南学术》2002,(6):154-157
“后现代主义”含义是相对确定的 ,我们把握后现代意蕴与后现代主义之间还是有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后现代意蕴 ,意味着它的不断发展获得更加充分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性的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果真切体会后现代主义哲学所蕴含的精神意蕴,就会发现:后现代主义哲学不仅不会与中国现代性建构相矛盾,相反,它将为中国现代性建构提供丰富的精神资源。具体来说,“后现代精神”是中国现代性建构的题中应有之义;“后现代意识”是中国高起点的现代性战略的必要内涵:“后现代向度”是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7.
碎片与游戏--布什亚的后现代社会学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什亚是当今颇具影响力的社会学家和思想家.虽然他很少使用"后现代"这个术语,而且有时还讨厌别人用这个术语来描述他的理论取向,他甚至认为后现代主义是种"无聊的"东西,然而,他又被认为是一个确定无误的后现代主义者,因为他的思想在一系列领域中对后现代社会理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对于符号、消费、模拟等方面的独到理论见解,使他成为名副其实的后现代主义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状态”与历史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启能 《东岳论丛》2004,25(2):6-11
对后现代主义的看法 ,一般可分为两种 ,即阶段说和反省说。两者不能截然分开。阶段说强调 :“后现代”是“现代”之后的一个新时代 (后工业时代、信息社会等等 ) ,后现代主义是适应新时代的新变化而应运而生的理论。反省说强调 :后现代主义根本是为了批判当代西方的发达社会 ,特别是它的文化状态 ,以及对自启蒙运动以来形成的西方的认知范式和理论概念的反省和批判。在众多后现代主义学者中 ,法国学者利奥塔的“后现代状态”论对历史学的挑战最为明显 ,因为他认为自启蒙运动以来的“宏大叙述”已失去可信性 ,出现了“后现代状态”。在这种状态下 ,历史学的“元叙述”发生了危机 ,亦即有关完整的历史概念的说明、完整的历史知识都发生了危机。历史研究出现了“原子化”、“微观化”等变化。“后现代状态”论以及一般后现代主义的启示之一是 ,西方长期形成的历史一线进步的普遍观念和西方中心论遭到了极大冲击。西方学界的风向有了变化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精神的演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后现代主义或后现代精神是在复杂的现代西方思想文化漩涡中浮现出来的,是西方传统浪漫主义精神在20世纪的新形式。后现代主义主要表现为两种不同的发展趋向,一是“自我解构主义”,具有虚无主义色彩;一是“参与的后现代主义”,具有多元协调色彩。二者共同之处在于,都把“想像力”作为人的创造性的基础和力量。后现代精神是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困境作出的精神反应,是对现代资本主义的“合法性”的否定。面向21世纪,“参与的后现代主义”更具有挑战性,值得对之进行追踪研究。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视野的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文明是在“意义危机”与“生态危机”等现代性危机的约束条件下,在生态经济的先进基础上形成的“重叠共识”;从文化哲学思潮的学理传统看,后现代主义揭示了现代性危机,其中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流派,实际上提出了后现代生态文明的世界观;在西方政治学研究传统和政治思潮中,出现了“政治生态学”和绿色政治思潮,实际上阐释了后现代“生态文明”中的政治哲学;新兴治理理论蕴含着一种崭新的后现代社会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1.
“文化研究”继后现代主义之后于 2 0世纪晚期在理论界异军突起 ,它将后现代主义理论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和思想资源。本文认为 ,后现代理论主要包括福柯的知识和权力理论、德勒兹等的欲望的微观政治学、德里达的语言学 (或称解构理论 )和鲍德里亚的后现代文化理论、利奥塔的公正与差异理论等。后现代主义哲学从根本上说是关于差异的理论。正是因为主张差异和多元、反对同一性所构成的权力话语 ,使得后现代理论成为“文化研究”的思想法宝。“文化研究”在将后现代理论作为理论基石的同时 ,又有所超越和建树 ,从而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2.
后现代女权主义的主要理论流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权主义植根于人类解放自身的运动 ,涉及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极为广阔的领域和方面。随着西方国家进入后工业化社会以及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 ,女权主义出现了一个崭新的理论流派 ,这就是后现代女权主义流派。后现代女权主义颇具颠覆性、挑战性 ,且理论观点众多、庞大松散 ,有时歧义百出 ,并不是一个完整严密的思想体系。本文拟对后现代女权主义的主要理论流派进行初步的概括和分析。一、建设性后现代女权主义建设性后现代女权主义流派是女权主义吸纳了以美国“后现代世界研究中心”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的理论…  相似文献   

13.
后现代话语播撒与中国文化过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在西方出现了半个世纪,进入中国已经20年了。如今,这一思潮的发展已经从哲学美学和文化领域进入经济法律、日常生活领域,甚至进入了国际政治和科学领域,从而使上世纪诸多争论不休的问题,变得更为复杂。面对这些深层次和表层次问题,需要从根源上弄清问题的实质,厘清不同思想家的后现代精神走向,从而给人一种较为清晰的后现代谱系学脉络。一、后现代主义的源起与文化意向“后现代主义”这些年在学界热了起来,不管是强烈的批判者,还是积极的支持者,对“是不是有后现代”,“什么是后现代”这类常识问题已经不再感兴趣,而是面…  相似文献   

14.
张国清 《东南学术》2002,(2):122-132
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的转变不仅是话题本身的转变,而且是语境的变迁。本文试图从现代性话语转向和语境变迁的角度探讨和评价后现代主义思潮产生的社会背景。本文首先探讨了后现代主义和“现代性”的一般语境,接着讨论了后现代主义在经济、文化、政治、科技、意识形态等领域的不同表现,认为反形而上学传统、怀疑论和不可知论、反基础主义、反本质主义、结构主义等诸多不同“主义”和“观念”的嫁接、挪用、篡改和拼凑导致了后现代主义。最后本文对后现代性作了基本规定:后现代是知识化时代、文化化时代、泛游戏时代、全球化时代,也是政治斗争得到缓和和传统意识形态得到终结的时代。  相似文献   

15.
庄子的批判精神与后现代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树人 《文史哲》2001,(5):55-61
庄子破“待”追求“无待”的批判精神 ,曾被贬为阿Q主义和虚无主义。但庄子所解构的“待” ,作为“礼乐文化”的异化 ,不仅实实在在 ,而且极为深刻 ,醒世千古。庄子解构性的批判具有“后现代性” ,但又不能归结为“后现代性”。因为庄子并未从解构走向虚无主义 ,而有更高的追求。庄子所追求的“无待” ,乃是精神上的理想境界。后现代主义是在“现代性”发生异化时出现的批判思潮。“后现代性”的合理限度 ,只在解构“现代性”异化和引导创新 ,超出这个限度 ,就必然导致虚无主义  相似文献   

16.
否定性后现代主义集中体现了“现代性危机”,即德性传统失落所造成的精神分裂和意义危机。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揭示了还原论科学世界观是现代性危机的症结 ,主张建立“返魅”的有机论的后现代科学世界观 ,是对现代性的辩证否定。中华传统道学智慧与后现代科学世界观具有同构性与互补性 ,可以导后现代健康趋势于博大精深境界 ;只有它才是遏制巫术邪教流行的良药 ,才是解决中华民族的安身立命之本。按照“道德原则”与“治理原则”的不同历史组合态势 ,社会发展从总趋势上呈现为德治、宗治、法制、理治、道治五个阶段的“s”螺旋式的发展态势。中华民族有可能率先进入具有情理圆融、中道智慧的后现代“理治”社会  相似文献   

17.
杨耕 《文史哲》2003,3(4):80-85
后现代主义的崛起在现实性上有两大根源 :一是两次世界大战 ,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二是科技领域所发生的巨大变革。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是并蒂共生的统一体。后现代主义是从现代主义派生出来的。利奥塔和哈贝马斯认为 ,后现代主义就其实质而言 ,就是“重写”、“重振”现代性。某些西方哲学家认为 ,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有着紧密的关联 ,因此 ,有“解构的马克思主义”和“后现代的马克思主义”。实际上 ,马克思主义不是一种后结构主义或后现代主义 ,也不存在所谓的“解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后现代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但二者的关系的确是一个有待于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8.
“多样化”被后现代主义认定为“后现代性”的一个主要表征。如最早使用“后现代主义”这一概念的巴黎第八大学教授李约塔尔认为,后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社会,不需要用一普遍性原则对其统贯论证,各领域自有其游戏规则(参见《The Postmod-er Condition:A Report on Knowled-ge》1984英译)。近年来国内一些颇有影响的关于当代人类经济、社会生活方式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颠覆与狂欢:西方后现代主义的文学景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后现代主义不仅是当今中国大陆时髦的文化现象,也是当代西方世界的流行话语。本文从后现代主义、后现代文学的特点、后现代文学的话语、后现代文学的创作及文本实验几方面,以非道德批判的视角,客观地透视了西方后现代的文学景观,以期对当有的中国文学尤其是文学创作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20.
后现代主义文学是后现代工业社会的产物。尽管后现代主义文学难以梳理,但概括而论,仍能分辨出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以下若干特征,如不确定性;“反历史”、“反文代”性;把文学当作游戏;消解历时维度,走向现实性等。对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历史价值和美学意义的求解过程可能是漫长的,唯有经过时间岁月的冲刷,才能对此作出完整的定位和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