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河流概念的演进经历了从国际河流强调“自由航行”一国际水道强调“可通航”和“有商业价值”一国际流域强调跨国水资源的全面开发和综合利用的过程。跨国水资源利用的学说经历了从“绝对领土主权论”和“绝对领土完整论”时代一限制领土主权论一沿岸国共同体论的演进过程。淡化主权的迹象明显。国际水法理论的发展培育了国际合作精神,有助于实体法律规则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论国际经济法的公平原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公平的概念有不同层次的解释。法律上的公平理念着重强调各主体的最终利益的实现 ;国际经济法上的公平是指国际经济交往中国家主体地位的平等性和交往结果的合理性。但对于公平原则是否已构成国际经济法基本原则的问题 ,法学界尚存在分歧。通过对国际经济法基本原则的条件的理论分析和对国际经济关系及其法律秩序的实践考察 ,可以认为公平原则应发展成为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国际社会应为之不断努力  相似文献   

3.
“国际理解”即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的各国人民,要超越国界互相理解,在互相尊重与信任的前提下共同努力实现和维护世界和平.基于此理念的教育即为“国际理解教育”.“国际理解教育”具体的实施方案通常是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成长经历来拟定的,而之于学校的“国际理解教育”的形式又是大同小异的.  相似文献   

4.
跨界河流的上游国家在利用跨界河流时,负有不对下游国家造成重大损害的义务。如何判断是否造成了"重大损害",上游国家和下游国家及学者间经常有非常不同的看法。2013年国际常设仲裁法院裁决的印度和巴基斯坦间的基申甘加水电工程案对这一原则的内涵进行了重要的阐释,为我们适用这一原则提供了权威的参考。上游国家不对下游国家造成重大损害的义务在时间上不是永存的,在范围上不限于环境损害。仲裁庭的这些结论,对于作为中印跨界河流上游的我国有重要的启示,我们应该在自己的跨界河流利用中予以认真考虑。  相似文献   

5.
国际合同管辖权是一个需要加强研究的问题。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是合同管辖权确定的首要原则,特殊地域管辖规则是确定合同管辖权的一般规则,基于某些合同的特殊性,也可以确立诸如“有利于保护权益”原则等特殊管辖规则。“适当—和谐论”要求在解决合同管辖权问题上,以尊重当事人双方的意愿、有利于保护和实现当事人的正当权益、促进合同关系经济及社会功能的发挥、促进国家间经济交往与司法合作为基本取向。  相似文献   

6.
里海沿岸五国为维护各自的国家利益,在里海的法律地位和水域划分、油气勘探开采权、油气输出管道走向等三个问题上展开激烈的斗争,各国间利益冲突难以平衡。围绕里海能源之争,美俄之间的斗争也将进一步加剧。里海油气问题日益成为国际政治中的一个热点,中国与里海地区有关国家进行能源合作是互利、双赢之举。  相似文献   

7.
论普遍管辖原则的确立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遍管辖原则的理论依据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直接理论依据———“连带理论”;第二层次是其观念基础。现代国际法背景下连带性理论的观念基础主要有两个,一是人类“共同利益”或“整体利益”观念的加强;二是有限主权观念的强化。与其他相关学说相比,我国学者所主张的“国家意志协调说”在解释国际法效力上相对较为合理。国际法效力的关键在于“国家意志”,但并不是指个别国家的意志,也不是各国之间的“共同意志”,而应当是各国意志之间的协调。国际犯罪的猖獗为普遍管辖原则的兴起提供了现实可能性;国际刑事司法体系的先天缺陷使国际社会不得不倚重国家法院管辖这种国际刑法的间接执行方式,这就为普遍管辖原则的发展提供了契机;而传统管辖原则的管辖漏洞又直接体现着普遍管辖原则存在的价值。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普遍管辖原则的应时而兴成为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8.
国际商法是国际商事交往的结果,并随着国际商事交往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国际商法基本原则是国际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国际商法基本原则不是对传统商法基本原则的简单继承,也不是对国际经济法基本原则的复制,而是基于国际商事交往自身性质和特点的必然要求与产物。国际商法基本原则应包括全球性原则、国家经济主权原则、平等双赢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安全原则、发展原则。  相似文献   

9.
周宏  黄建民 《理论界》2002,(5):29-29
经济全球化的运行需要税收的国际协调,税收国际协调有助于经济全球化的顺利发展.税收国际协调是在各国现有税制基础和不平等经济格局条件下进行的,其目的不是简单地实施全球税收一体化,而是将税收国际协调的重点放在修正旧的国际经济秩序方面,在公平前提下,消除各国的贫富差别.税收国际协调是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过程中如何有效地促进国际经贸关系的发展,保护本国的合理权益,是我国参与税收国际协调的宗旨.  相似文献   

10.
王毅 《晋阳学刊》2007,(5):13-18
国际合作理论更多地强调权力、收益和国家身份等因素,现实的国际合作中,国家权力表现为话语霸权,国家收益也依赖于话语交流,而建构主义所强调的共享观念也同样需要有话语交流的基础。基于对话语因素在国际合作中之作用的分析可见,潜藏在国际合作背后的话语矛盾是导致国际合作难以持久的内在原因。因此,只有"归还"话语权,建立平等对话、平等协商的话语伦理,才是构建国际合作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11.
“国际河流水权”之于国际水法理论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河流水权概念的提出深受国内水权理论研究的影响。水权问题在经济学产权与法学物权双重理论语境下的交替展开,直接导致了水权概念内涵的不确定性。国际河流水权概念的先天不足,决定了以其为核心范畴构建国际水法理论面临重重困境。套用国内水权理论研究国际河流开发利用问题的现象背后暗合的是国际水法超越国家主权界限的沿岸共同体论。现实的国际水法理论基础仍然是有限主权论,其核心范畴应当是水资源主权,而非国际河流水权。  相似文献   

12.
目前在众多已生效的国际条约中均包含着在特定情况下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条款。在国际法中,至少在跨界环境影响方面,优先跨界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已被广泛承认和接受,其实践已经形成了国际法惯例。因而,在一些国际争端中,国家已经依据现有的一般要求执行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也被运用到跨界水道利用领域,双边和多边协议规定了一些形式的跨界环境影响评价。在实践中,对跨界水道利用的投资项目也以执行环境影响评价为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李涛  邓泽军 《江淮论坛》2012,(1):169-175
全球化时代的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是当今大多数国家在进行宏观教育政策设计时所必须面对和回应的核心困惑,由此所催生的以城乡二元融合为焦点的教育公平政策设计问题事实上已成为了制约国际社会人力资本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要突围这些历史性与制度性藩篱,就必须从“世界教育公平史”与“全球化教育公共治理”的政治哲学路径出发,厘清国际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的整体历史嬗迁脉络,探索处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治理结构中的不同国家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同治理模式与特征,进而为总体处于治理低态阶段的中国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提供必要的国际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4.
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仅应依靠实体性资源,同时也需依靠各种非实体性社会资源.国际社会资本是一国存在于国际社会关系网络之中,以共享国际规范、信任为特征的国际社会资源,它能够使提升国家的国际影响力,维护国家利益.中国应争取加入更多的国际组织,加强与国际民间组织和大国的关系,争取创设、主导国际组织的权力,承担更多的国际义务,以此增加国际社会的期望和信任.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在国际海洋划界中一直存在着"公平原则"与"等距离/特殊情况"之间的分歧。系统考察国际海洋法的发展过程,我们不难发现在国际海洋划界中"公平原则"是法律原则,而"等距离/特殊情况"、"中间线"以及"成比例"等都只能被称为规则或者划界方法,采取这些规则进行划界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实现公平。适用"公平原则"对解决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海洋划界争端较为有利。中国也一贯主张在国际海洋划界中应当适用"公平原则",坚持"公平原则",在此基础上再考虑适用具体规则来解决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划界问题,无论采取哪种规则都不应导致划界结果实质上的"不公平"。  相似文献   

16.
杜宪苗 《东岳论丛》2008,29(1):187-190
在制度构建中理念的弘扬是必需的,在我国现阶段构建系统的矿工权益保障制度已刻不容缓,而在这一制度的构建中正义的理念应当是最为基础性的理念。矿工权益保障的正义应当是社会本位基础上的公平与正义,它要求在社会分配中实现社会公平,即实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结果公平",为保障社会公平所建立的国家调控下的社会分配制度也应当以实现正义为基本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7.
生产共享、全球价值链与“低端锁定”的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价值链是一种自顶向下的制度设计,通过将核心价值以外的工序不断剥离,外围企业只能簇拥在领航企业周围,难以形成自身的核心优势.基于生产共享的国际生产网络,以强调契约合作、生产片段再融合为核心.与全球价值链的线性攀升不同,国际生产网络突出了当代国际贸易分工的层次性和协作性,在生产共享的基础之上,国际生产网络进一步向非线性、扁平化的形态发展.生产共享的内涵与特征有助于后发工业国实现战略赶超和“低端锁定”突破.  相似文献   

18.
友好仲裁在国际商事仲裁的实践中发展起来,逐渐为各国承认,但相关理论尚不成熟。公平善意原则作为其法律依据,首先是国内民法上的概念,而后适用于国际争端的解决,最后才在国际商事仲裁中得到普遍适用。与依法仲裁相比,友好仲裁方式有许多独特之处,在许多国家的国内法和有关国际商事仲裁的国际公约以及示范法中有所体现,并有倾向性地体现着国际商事仲裁的双重属性。友好仲裁适用的前提条件是当事人的授权,应有相关立法规范当事人的此类协议,以限制友好仲裁的滥用。我国相关立法亟待完善,以适应国际商事仲裁理论和实践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基于LexisNexis全球新闻在线数据库的样本计算分析,呈现近十年来“一带一路”合作国家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规模倾向、议题框架、产业分布和全球共现。针对合作国家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图景,结合“文化影响力”这一接轨国际的国家评价指标,从中发现中华文化影响力在“一带一路”合作国家的国际传播现状,进而探讨“一带一路”作为经济合作框架为激活文化地理扩散链路、发挥文化在地对话效力、担当文化市场参与驱动和拓宽全球文化共享空间所带来的文化影响力提升契机。因此,应主张将中华文化影响力的提升愿景融入“一带一路”经济合作平台,接轨全球文化市场趋势,将文化影响力的切实提升与文化经济的细分开源通盘布局,在文化生产对话、文化扩散传播、文化贸易合作和文化消费共享等路径中生成、赋能、承载和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20年休战期间,现实主义学者同理想主义学派围绕着国际道德问题展开了激烈论战.论战主要涉及权力与道德的主从关系和国家能否与个人遵守相同的道德标准问题.以爱德华·卡尔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观点在开始时占了上风,它标志着国际政治理论研究方向趋向现实主义.这场论战只是贯穿整个20世纪国际道德论战的起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