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媒体时代带来全新的媒介格局,高校的形象传播机遇与挑战并存。在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形象传播不能因为新兴媒体的强势发展而忽略了传统媒体的优势,要让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各自发挥优势的同时又将二者有机结合,形成优势互补的局面,打造高校形象传播的全方位深层次格局。本文通过阐释新媒体时代的概念和特征,分析新媒体对于高校形象传播产生的具体影响,进而探寻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形象传播的新思路。高校形象传播的新思路是高校形象建设顺时应势的结果,是新媒体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2.
现在再去谈电视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如何进行发展似乎已经是一个过时了的、没有多大意义的话题,毕竟,实际上冲突最为严重的阶段已经过去,业内吵吵闹闹忧心忡忡了这么久,结果传统媒体没有消失,新媒体也没有完全取代传统媒体.一方面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现在的处在一个同生的时代,两者并非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反而是产生了一系列的融合,在这个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更应当探讨的可能是以一个怎样的方式融合才更加合适,从而满足受众日益增长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面对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报业面临生存危机,"报纸消亡论"似乎预示着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当今时代,新的媒介的诞生改变了人们以往的传播模式和阅读模式,大宗报纸的迅速消亡和破产揭示了传统报业发展面临困境。为更好地理解这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博弈,本文从对"报纸消亡论"的理解出发,阐述报纸消亡论的真正内涵,探讨报纸在媒体变局中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并为报业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广播电视媒体的外部生态环境和内部生态环境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原有的界限逐渐因为传播技术的融合而互通共享。本文主要分析了新媒体背景下广播电视媒介内部生态和外部生态的变化及互动关系,并结合当下广播电视新媒体传播的现实状况,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志丹县短信案"中新媒体舆论监督的分析,论述了公共权力由于对新媒体特性的陌生,产生了应对中的恐慌,指出在面对突发事件时传统媒体失语、草根阶层的边缘化、舆论监督的制度性缺失等问题.认为政务公开是一种积极的疏导,让言论自由在承担社会责任的情况下积极健康的发展;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一起,可以构建多元化的监督格局;而对新媒体也要加强监控机制,对于恶意的信息传播,要依法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制止.  相似文献   

6.
伴随Web2.0时代日新月异的发展,新媒体技术革新和传播平台的兴盛,势必改变全球传播形态。面对新媒体市场的发展迅猛,单一媒介很难单凭自身优势在传媒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媒介与媒介的融合成为传播领域的焦点。与微博这种即时、快速、互动的社交网络融合是诸如报纸、杂志、电视等传统媒体的主要战略。春晚吐槽热议是这一融合现象的集中体现,"不看春晚就看不懂微博"的说法令人们对电视和微博融合进行深入的思考。双方融合背后是新舆论场的成功构建,还是微博占领了公共话语权,亦或是全民共同陷入新"议程设置"的漩涡。采用案例分析法,以2014年马年春晚微博吐槽热潮为例,分析自媒体时代以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和微博这类社交平台之间的融合之道。  相似文献   

7.
微博,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信息传播裁体,以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相结合的方式传播信息.这种新媒体普及之后,给当今的媒介传播形势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传统媒体感受到了无穷的压力.然而,这种压力也不失为一种动力,城市电视台的节目在微博语境下实现了媒介融合,呈现出发展的新特点,走出了一条拥有时代特色的跨媒体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舞蹈艺术的传播,在舞台剧场、传统媒体、新媒体等情境中都有不同的呈现。从媒介融合情境视角下,探讨舞蹈艺术在新媒体时代中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手机新媒体的功能承载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新媒体,手机在传播方式上取代了传统的直线型传播模式,使传播者与受众的界限不再清晰;在传播空间上,它实现了移动状态下的传播,使时间和空间的分离不复存在;在媒介功能上,它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功能于一身,满足了语音、文本、视觉等多方面的需求。手机承载着社会意义,象征着身份、时尚,对使用者心理、交流习惯等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伴随着科技的进步,手机将迎来更美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一种新媒体形式能否取代旧的媒体形式,应从它的内在品质、技术因素、经济因素和受众因素等方面来考察.以声音、影像和图文三种信息符号传播信息的网络媒体涵盖了传统媒体的优点,并且具有传统媒体所不具有的优点.网络媒体的技术已具雏形,并处于高速发展之中,其强大的魅力使越来越多的人疏远传统媒体而投入它的怀抱.支撑传统媒体的经济效益优势和受众接受习惯优势目前仍然较大,但会逐渐减弱.当传统媒体的受众规模不足以支持其盈利,而网络媒体的技术高度成熟、其受众规模达到商业化运作所需水平之日,就是网络媒体取代传统媒体之时.  相似文献   

11.
数字技术的发展促成传统媒体向数字媒体转型以及综合性新媒体的诞生,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媒体在完善个性化生存的同时实现多媒体传播和兼容,由此导致超媒体时代的到来和对新闻传播应用型人才的新需求.当代数字媒介推崇效益、创意和专业的运营理念,昭示了新闻传播人才的内涵变化和调整.为了保证新闻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应采用突出应用性、强化实战性、重视探索性的培养模式和教学理念,为新闻学人才培养积极探寻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2.
博客诞生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从起初的个人日记作用已经发展为新闻传播的载体,由于博客自身所具有的突发性、参与性、开放性等特点,在新闻传播中,传统媒体正日益受到挑战.但又由于博客公信力、导向力不足的缺陷,博客不可能取代传统媒体和新闻组织.它所能做的,是给传统媒体提供有价值的补充,并且促使其进行积极的变革.  相似文献   

13.
作为国际传播中的新生力量及媒体外交的一种新手段,新媒体的话语优势通过社交网站、微博、新闻网站等多种形式脱颖而出.在传播策略上,它与传统媒体一样能够围绕某个媒介事件,聚集舆论,通过“意见领袖”或借助群体压力等进行议程设置,或进行文字、图片等的符号互动.与此同时,以微谣言为代表的新媒体谣言所产生的负面效应也能影响人们关于他国形象的认知.  相似文献   

14.
作为大众传播活动"界面人物"的节目主持人在新媒体时代语境中活跃在多介质、多渠道的传播平台上,其群体构成、话语角色、传播方式既有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基本特征,也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互动中形成的创新与突破.其中,伴随网站原创视频节目的发展,网络视频节目主持人对受众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与日俱增,其言语行为在大众传播活动中呈现出与新媒体语境的语用共变.网络视频节目主持人语用与新媒体时代的共变,是主持传播中传播主体的变化,也是语用观念的转变,网络视频节目主持人把握语言传播行为的关键是要有自觉意识和引导意识.  相似文献   

15.
苏日娜 《国际公关》2023,(16):167-169
广播电视台属于传统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完善的采编作业流程、科学严格的审核机制以及权威的发布规则。新媒体时代,为更快适应信息传播碎片化、数据化以及海量化的特点,电视新闻短视频产生,这是广播电视台推进自身转型发展与媒介融合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工作实践,从电视新闻短视频的传播优势和发展现状出发,提出广播电视台电视新闻短视频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6.
网络的出现提供了一种新的媒介形态,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的话语霸权地位,其双向、互动性的传播模式,开放、自由的传播平台,对公共领域的建构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旨在以网络论坛为例透析新媒体在公共领域建构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大多陷入发行量骤减、广告业务急剧下滑等行业困境.传统媒体的衰退源于新媒体,出路也同样只在于与新媒体的融合.作为美国传统媒介代表之一的《华尔街日报》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逆势而上,自2009年成为美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其骄人业绩源自于能顺应时势,勇于迎接新媒体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探索报业媒介融合之道.《华尔街日报》的成功媒介融合战略向我们启示,新媒体时代的传统媒介应该立足于与新媒体的内容融合、终端融合和经营渠道融合.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发展势头锐不可当,它们以自己独特的优势和强大的功能克服了传统媒体的某些短处,推动社会加快了文化的传播和信息交流.四川西部藏区地理环境险恶,传统媒体的功能受到一定的制约,跟不上当今世界形势发展的要求,新媒体正好可以消解传统媒体的某些掣肘.新媒体对民族文化的传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四川西部藏区应顺势而为,加快新媒体的发展步伐,促进藏区文化的繁荣.  相似文献   

19.
随着数字媒介技术的发展,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不断融合,产生了一种全新的媒介生产和传播平台,即全媒体。全媒体环境下,媒介内容的生产、传播、消费等传统形式已经被改造甚至被颠覆,传统新闻教育也因此需要作出重新的调整和规划。在全媒体环境下,新闻教育应该在重视社会学、哲学等人文综合素养培养的基础上,强化媒体技能培养和训练,同时又要适时调整,促使新闻教育向综合化、网络化、移动化和数字化方向发展,以培养出适应媒介融合需要的跨学科复合型新闻人才。  相似文献   

20.
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宁波传媒事业的发展也面临着转型升级、增量提质的现实困境。传统媒体影响力逐渐减弱、报纸同质化竞争日益加剧、新媒体规模尚需进一步扩大等问题严重阻碍了的宁波传媒事业快速发展。加快媒介融合进程,实现全媒体传播;提升新闻传播质量,扩大媒体影响力;建立灵活的影视创作机制,提高城市文化软实力,是宁波传媒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