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党中央在理论战线的崇高任务,就是领导、教育全党和全国人民历史地、科学地认识毛泽东同志的伟大功绩,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普遍原理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如何历史地、科学地认识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弄清这个问题,可以帮助我们看清林彪、“四人帮”在这个问题上制造的混乱,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可以激励我们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更自觉地拥护党的领袖,保卫党的领袖;可以推动我们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更紧密地团结在以华国锋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周围,真正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去夺取四个现代化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2.
周一农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1,21(3):99-103
鲁迅,依然是二十一世纪中国人回避不开的一个存在,恐怕谁都无法忽略他.如果光是把握的艰难,我们还可以通过坚持来不断接近他;但种种误读的偏离神化式、八股式、商品化、解构式,却让我们离他越来越远,也使其形象受到很大伤害.这一切都是功利欲太强所致.因此,走近鲁迅,首先当有一颗平常之心,平静之心和平淡之心. 相似文献
3.
费多益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
文章从“宇宙设计”的观念入手,引申出科学家探究自然的深层信念,这种信念为人们寻求自然界的规律提供了形而上学的依据,并以一种巧妙的方式将认识世界的活动与自然本身的存在方式联系起来。作为人类精神一种内在的必然趋向,形而上学的合法性就在于:它是科学知识的概念基础。追求形而上学是人类心灵的自然本性。形而上学和反形而上学永远交织在一起,其深层原因归根到底是人性的矛盾缠结。 相似文献
4.
形而上学的历史命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德生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1)
形而上学这门学问,在古代曾经荣耀一时,似乎它就是智慧的代名词。在近代,又一落千丈,不少人把它当成了反科学的代名词。直到现在,形而上学在不同的学者之间,仍然毁誉不一。甚至到底有没有这门学问,应不应该有这门学问,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虽然已经争论了几百年,很可能还要争论几百年。这种情况是非常奇特的。自从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来,还没有发现第二门学科有过这种遭遇。达是为什么呢?这里有些什么经验教训可记取呢? 相似文献
5.
历史地评价鸳鸯蝴蝶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国清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6,(1)
半个多世纪以来,鸳鸯蝴蝶派一直受批判贬斥,能对其给予公正评论的不多。木文从鸳鸯蝴蝶派创作的历史渊源,作家的创作活动及作品的思想取向等方面,进行客观的分析评价,认为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应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6.
要科学地理解、认真地贯彻民主集中制杨思基,阎卷月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决定对党和国家根本性组织领导制度民主集中制作了科学全面而深刻的阐述,学习领会其精神,认真而严格地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和制度,是搞好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所必需,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 相似文献
7.
钱仲联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8,(2)
毛主席教导我们说:“马克思主义者看问题,不但要看到部分,而且要看到全体。”(《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一四四页《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又说:“其实,中国的东西也好,外国的东西也好,都是可以分析的,有好的,有不好的。”(《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三三○页《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对待历史人物,列宁说过:“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 相似文献
8.
董玉滨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3)
<正> 商品采购权限下放以后,一些商业企业反而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库存增大,有问题商品增多,资金周转缓慢等问题,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注意。出现问题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而企业自身对进货工作管理不善、进货工作质量不高,不能说不是一个主要原因。而对新形势,要从以下几方面加强进货管理,提高进货工作质量。这对搞活企业是十分必要的。 一、加强市场研究 相似文献
9.
周文玖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7(1):15-17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是20世纪中国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和评价20世纪中国史学,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近20年来,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研究受到重视,出版了相当多的论文和专著,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相信在新的世纪,还会产生更多高质量的学术成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毋庸讳言,也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现在提出来,与同仁共勉. 相似文献
10.
本世纪初德国主要思想家之一马克斯·韦伯在社会科学系统中的地位尚未最终确定。研究者们一致认为,韦伯逐步离开了同政治经济学中的德国历史学派——他自认为是“这一学派的信徒”——接近的立场,成了一位归根到底把历史科学和社会学的联系看作次要问题的社会学家。但对韦伯的观点演变的各个阶段及其划分人们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和恩格斯阐述的革命理论是一种以历史规律为基础的理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符合于从历史的角度来认识人类社会,包括我们当代的社会。这些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不断地得到创新。在为社会主义斗争的历史发展的每个重要时期,这些基本概念都不断地得到充实和发展。列宁强调资本主义世界的具体矛盾,强调帝国主义与附庸国家之间的对抗。在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工人斗争进行研究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张桂权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4)
形而上学在康德哲学中占据什么样的地位?康德是否承认有科学的形而上学?这些问题涉及到对整个康德哲学的评价。本文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以求教于专家和读者。 一、康德的“形而上学”的基本涵义 对康德的“形而上学”的不同看法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其涵义的不同理解而引起的,因此有必要弄清其基本涵义。康德的“形而上学”的基本涵义有两种:第一种是“先天的”意义,即指形而上学是关于一切先天知识的原理、范围、界限的学问。这是在《纯粹理性批判》的“先验感性论”和“先验分析论”中论述的。康德说:“形而上学知识这一概念本身就说明它不能是经验的。形而上学知识的原理(不仅包括公理、也包括基本概念)因而一定 相似文献
13.
14.
夏从亚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3)
当我们站在现代文明的高度去回顾人类思想发展史和哲学发展史的时候,我们不能忽略近代形而上学自然现对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影响,不能忽略它的历史进步性。一、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出现是民史的必然,体现了历史的进步思格斯说过,“每一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想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在不同的时代具有非常不同的形式,并因而具有非常不同的内容”。①在人类初期,由于生产力水平很低,人们改造自然的深度和广度非常有限,因而人们的思维能力也较为低下。他们对自然界只能进行感性直观,对自然界的认识是幼稚肤浅的。他们看到… 相似文献
15.
周丽昀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4):6-10
一直以来,科学实在论和社会建构论被认为是两种相互竞争的科学观,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两者的区别上,忽视了对两者的共同点的研究。实际上,科学实在论与社会建构论具有一些共同的形而上学根基:他们都源于对知识的有效性的追求,都认可意志自由的形而上学;都有某种预设主义和本质主义的倾向;都从表象走向了实践,等等。 相似文献
16.
罗洪钊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5)
康德论认识和科学形而上学所以可能的条件罗洪钊一、认识可能的条件是感性直观与悟性范畴的结合人是有理性的社会主体,关于理性,康德依从传统分为思辨理性和实践理性。有思辨理性,所以人类有认识活动,有科学知识;有实践理性,所以人类有道德行为,按"应当"作的去作... 相似文献
17.
应当全面地历史地评价改良、让步和改良、让步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研究人类社会的过程中,历来重视社会发展和阶级斗争的各种形式,以及对抗阶级双方的斗争策略问题,对于社会革命、社会进化、改良或让步,对于不同阶级在不同时期所执行的革命政策、改良或让步政策,以及革命的或反革命的两面政策,都作了许多精辟的论述,为我们进一步具体研究中外历史上的这类问题指明了方向。在我国史学界,关于“让步政策”曾经有过广泛而激烈的争论,从许多方面探讨了上述问题,取得了一些成果。应该承认,六十年代中期以前,在涉及“让步政策”的许多著述中,的确存在一些缺点或错误。例如,强调农民战争对历史的推动作用要通过地主阶级的“让步政策”体现出来,忽视了农民战争在经济、政治等多方面为历史发展直接开辟道路的作用;将生产的发展直接归因于“让步致策”和阶级矛盾的缓和,不注意阐明“让步政策” 相似文献
18.
史苏苑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3)
今天我们所说的历史,在中国古代一直简称之为“史”。考史字的原义,本为官名,而非书名。所有甲骨文、钟鼎文以及《周书》、《周礼》中的史字,都是指官而言的。周代史官制度确立,史官名目详备。计有太史,如《国语·晋语》载胥臣曰:“文王访于辛、 相似文献
19.
王正平 《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1)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对欧洲文艺复兴,发表了不少很有见地的论著.他们详细论述了文艺复兴的成就与历史意义,批判“四人帮”散布的历史虚无主义,不但有利于继承人类文化遗产,而且赞扬了文艺复兴活动家们冲击封建神学网罗,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相似文献
20.
对科学的道德评价,是指从道德角度对科学的发展引起的社会变化影响的评价;对科学的历史评价,则是从历史角度对科学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的客观地位的评价。前者是对科学的善恶评价,后者是对科学发展的必然性评价。从道德角度看,科学的发展确实既有利也有弊,人们不应盲目乐观;从历史角度看,科学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伴生现象,是一个充满客观必然性的、不可避免的历史过程。认识到这一点,有助于提高人们对科学的理性认识,增强发展科学的目的性和自觉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