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崇文 《老友》2011,(6):57-57
书是人们的精神食粮,读书与养生有密切的关系。西汉文学家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所谓"医愚",不仅医治愚笨,增长知识,而且使人在理性指导下,获得精彩的人生,使英年不至早衰,有延年益寿之效。老年人读书更是益寿之方。  相似文献   

2.
郑燮 (1693— 1765 ) ,号板桥 ,以号行世 ,江苏兴化人 ,清代“扬州八怪”之首 ,有“三绝诗书画”之称。从养生的新视角来解读板桥 ,选择读书养生、“三绝”养生、交游养生、饮食养生、养生先养性、养性须乐生、仁者寿 7个方面逐一论述 ,认为板桥“狂”、“怪”的深层是“慧”与“静” ,奋进与恬愉 ,其养生思想具有鲜明特色和积极意义 ,值得研究借鉴  相似文献   

3.
偷偷读书     
于艾香 《社区》2012,(23):5-5
每个人的读书都与自己的独特经历有关。我读书就有令我自己都不解的特殊情结。我喜欢偷着读书。越是偷着读,我的兴趣越高。何谓偷着读?简言之,背着人读。不让人知道,悄悄地读,装作是没有读书地偷着读。这个偷字.真是涵盖了我读书的全部心态。为什么要偷着读呢?追溯起来.与我小时候的经历有关。  相似文献   

4.
有些老师对我说.现在许多学生对作文都没有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从不会自觉主动地学习,布置的作文大都是马虎应付,日记也不愿意写。向我询问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我对他们说: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方法有很多,但最首要的一条是先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  相似文献   

5.
<正>武侠小说泰斗金庸先生如今已经93岁高龄了,虽然头发花白,但金老先生身板硬朗、思维敏捷,看上去神采奕奕。他的养生秘诀不仅仅是"身"的保养,更重要的是养心怡神。养生贵在护心1.睡眠养心护健康。睡眠是最好的养心术。为此金庸有自己一套"睡眠大法"——鸣天鼓法。做法:睡前静坐闭目,左掌掩左耳,右掌掩右耳,用食指和中指轻轻敲击后脑,使之听到咚咚的响声,敲击到自觉  相似文献   

6.
读书如品茗,初入口时微苦,只觉舌尖有生涩之感。再呷上一口,却又觉得有一股清香萦绕齿间,原先的苦味被这愈久弥香的清新所冲淡。再仔细回味,方知这馨香与怡人中映透着一丝微苦,才是读书的真滋味。  相似文献   

7.
王涛 《中国农村》2007,(11):43-43
读书人必定读书,读书的人却不一定能称为“读书人”。这话不是我的发明,但我深有同感深信其理,而且觉得有再说一说之必要。 我曾经打过一个比方,好比职业足球与业余足球的关系。后来想想不妥。职业足球有明星与球员之分,职业读书人也有教师与教育大师、码字匠与文学大师之别。那么,以读书、写书(或教书)为职业的人中的佼佼者,便可以称为“读书人”了?好像也不妥。  相似文献   

8.
养生二十言     
我认为人类养生虽是从年轻时开始,但主要的是人到老年或退休以后。这时养生得当,才能长寿。退休的老年人,会有一种失落感,给精神上增加顾虑和忧郁感,破坏了多年的、紧张的、一贯性的生活规律。如果此时不注重锻炼,填补其空虚,人就会衰老加快,或发生疾病。我对来诊的退休病人,劝他们在身体条件  相似文献   

9.
恋书     
《北方人》2006,(5)
平生爱好无多,唯将读书、品书当做怡情乐事,日久恋书渐深,与之结下不解之缘。八小时以外,总有了些时光难以打发。古人云:有闲还是读书好。不想在单调的业余生活中蹉跎光阴,便选择了读书。谈不上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只不过闲暇时读读;谈不上做学问,只不过凭兴趣随便翻翻。岁月流逝,我与书的感情日久弥深。片片书页,连接着一个个日子,蜿蜒于春夏秋冬,构筑成人生的一个侧面,丰富、充实着我的业余生活。  相似文献   

10.
读书三乐     
我一不喝酒,二不抽烟,惟好读书。退休后,生活有了保障,自己成了时间的主人,于是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知识的海洋中,真正领略到"至乐无如读书"的最佳境界。我的读书之乐可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日藏书之乐。古人认为藏书为人生第一要事。藏书是通读之  相似文献   

11.
我今年85岁,已是耄耋之年了。朋友们说,老肖退休后身体越来越好,脸色红润,精神焕发,头脑清醒,步履轻盈,不像一个80多岁的老人。这大概得益于我坚持自我养生。老年人都有自己的养生之道。我的养生之道是以养心为主。心是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七情六欲的主导。心健一切健,心好一切畅。我的养生法是寄情于三个方面:一是看画,二是听乐,三是读书。这本是情趣  相似文献   

12.
读书的境界     
肖云军 《社区》2012,(5):4-4
孔子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读书,兴趣至关重要。只有好奇热爱,才会潜心钻研,以它为乐。  相似文献   

13.
品味读书     
在职期间,由于忙于工作,我很少有时间读书,写作更是偶尔为之,每每叹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退休后,时间充裕了,读书写作成为我晚年生活的重要内容。我每天坚持读书看报,一般不少于3小时,书架上数百册或厚或薄、或大或小的藏书,我几乎都读了一遍。  相似文献   

14.
我的养生经     
离退休是人生旅途中的重大转折。如何适应这一巨大变化,对老同志来说十分重要。笔者就自身的体会,总结出几条养生法则,供老年朋友参考。安居之乐离休以来,享受着党和政府对离休人员的从优政策待遇,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正如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的那样,得以“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既不为名利所困扰,也不为发财所诱惑,清心寡欲、神清气平地抒发晚年情趣。诸葛亮的名言“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始终是我晚年生活的座右铭。读书之乐我国民间有句格言:“点灯求亮,读书求理。”藏书、读书,一直是我几十年…  相似文献   

15.
保健养生,重在行动,贵在坚持,持之以恒。这是我的一点体会。首先要更新观念,与时俱进,科学养生。早先的"不干不净,吃了没病"是错误的。"病从口入",饮食卫生,非常重要!为了丰富医疗保健、养生知识,我买了不少"宝书",如:《家庭医疗手册》、《健康快车》、《家庭医疗保健处方百科》等等,还订了些这方面的报刊。读书,要学以致用。比如,心脑血管病专家洪昭光教授讲的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  相似文献   

16.
闻华 《老友》2013,(10):67-67
我今年69岁,20多年前我的头发就白了。以前,我每月要染1次发,不仅费钱,而且对身体健康存在隐患(有患皮肤癌的风险)。3年前,我开始坚持每天挠头,不再染发。现在,我头顶的黑发逐渐增多,而且面色红润,步履有力,打麻将、看电视也不用戴老花镜了。今年4月,我与老伴去四川峨眉山旅游,我一口气登上峨眉山顶,毫无疲劳之感。同行游客惊奇地问我:"你的身体这么健壮,有什么养生妙法呀?"我笑着回答说:"常挠头!"  相似文献   

17.
去年十二月,同窗挚友成远镜先生将自己新著的《意境美学》赠于我,并希望我能谈点体会。近日粗略地看了一遍。谁知不读则已,一读则大吃一惊,真所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也。记得在湖南师院读书期间,他就特别喜好攻研文艺理论;毕业后也常在一些刊物上看到他的文艺理论研究论文,且几乎篇篇都有独到见解,甚为羡慕和佩服。遗憾的是本人由于对文艺理论的研究已荒废多年,如今谈此博识灼见之作,不禁有不敢妄加议论之感。好在远镜的导师李春青教授已在该书的序言中对其学术意义与价值作了中肯的阐析和高度的评价,故而我这个普通读  相似文献   

18.
我们经常会听见一些词例如“刻苦学习”、“苦读”等来形容读书之苦。其实我认为应该是“读书之苦是源.读书之乐是泉”。  相似文献   

19.
李贽论读书     
李贽是中国明代中后期杰出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对于读书,他有许多独到的见解,不仅主张读书要有益于真性情的保持,强调读书须力求实用并要"有证验",而且认为读书必须有见识力和思维独立性,读书必须学思结合、手脑并用。李贽的这些思想,对于今人读书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保健养生是全世界的热门话题。目前国内外正兴起一些新奇的保健养生疗法,主要有:1、书籍疗法:德国一所医院开设了专门的图书室,引导患者沉湎于书山学海之中、聚精会神读书,因而使病人的情志得到调整,体内的阴阳气血趋向平衡,加快了康复过程。而且由于勤奋读书,知识增加,有效地延缓了大脑的老化。2、遐想疗法:冥思遐想具有松弛神经、解除疲劳、提高脑力、健身防病的特殊作用。具体操作是端坐在靠背椅上,全身放松,闭目静思。所想的内容是,经历过的最愉快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