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唐飞孙冲武 《职业》2018,(18):120-121
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2017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2018年2月国家六部委联合发布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形成了政策"组合拳",表明了国家非常重视推进产教融合。但是目前,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表现出"学校热、企业冷"的状态,企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不高,校企协同的人才培养局面尚未全面形成。本文以广东地区高职院校为例,就企业在产教融合中参与积极性不高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2.
石林 《公关世界》2024,(5):172-174
随着新时代数据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教育数字化会全面赋能教学和学习模式,教师会不断提高数字素养。为培养应用型人才,高校不断探索产教融合育人模式,以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本文探讨了教育数字化和产教融合课程建设现状,分析了教育数字化背景下产教融合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优化产教融合培养机制,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和成果导向的“线上+线下多”方位评价体系等措施。  相似文献   

3.
《职业》2018,(32):130-130
股份制办学引企入校校办企业企业办学企业新型学徒制校企集团化办学1共创培养模式共同招生招工2共商专业规划共议课程开发3共组师资队伍共建实训基地4共评培养质量共搭管理平台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新时代职业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提出"加快发展技工教育,支持技师学院建设"。《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 95号)对加强职业教育校企  相似文献   

4.
单文周 《职业》2021,(2):90-92
产教融合型企业是我国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型企业发展形式.全面推进产教融合型企业培育,是破解我国深化产教融合实践难题的重要举措.基于此,本文对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培育动因进行了深入分析,从政策文本及学界两个视角全面阐释产教融合型企业之内涵,提出产教融合型企业培育的基本思路:校企合作是基本前提,政府引导是根...  相似文献   

5.
乔启成 《职业》2022,(21):46-49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在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南通科技职业学院为例,分析了高职环保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介绍了建立产教融合长效机制、创新产教融合育人模式、健全产教融合育人标准、打造产教融合育人平台、建立产教融合评价体系等主要改革举措,总结了改革的主要经验和特色,分享了取得的主要成效。  相似文献   

6.
《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本保障,企业挂职成为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重要途径。文章阐述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以及企业挂职对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重要意义,并结合燕京理工学院开展的暑期挂职锻炼加以论证,根据现存的一些问题提出对于工科类专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梁文侠 《职业》2020,(12):100-102
随着我国产教融合相关政策的进一步完善,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提高。然而,在产教融合过程中,企业却遭遇到学校协作不力、教学与生产对接不紧、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认知差异明显等尴尬。本文拟通过对微观层面企业尴尬境遇的分析,提出针对性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刘春艳  付悦 《职业》2024,(7):68-70
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培养模式是技工院校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政府、产业、企业、技工院校合力推进该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才能解决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效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情况是检验技工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成效的重要指标,本文就技工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培养模式的构建,从现状分析、问题剖析、构建路径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物流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大批创新人才,"产教融合,协同创新"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本文提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要抓实产教融合,建设物流管理专业文化,营造创新人才培养氛围,打造多样化物流产教融合基地,提供更多的优质创新载体,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10.
青海交职信息工程学院锐捷班是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与中锐网络·锐捷网络共同进行产教融合、联合培养符合行业企业用人需求的现代学徒制试点班。培养模式采用企业派遣企业导师常驻合作院校,与学校教师共同对学生进行培养的模式。通过对研究背景、研究内容和实施过程的分析,并根据课题的研究提出了有效的考核方式,有可推广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支宝 《职业》2020,(13):56-57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推动校企合作,需要有合作机制保障,需要融入学校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共建实习实训和产学研基地。而真正落实好校企合作,一方面需要政府部门加大宣传力度,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另一方面需要学校主动承接企业生产任务"订单"和学生培养"订单"。  相似文献   

12.
邵峰 《职业》2014,(3):22-23
淄博市技师学院近几年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作中取得了许多创新性的突破,校企之间、产教之间已经达到了"文化"层面的深度融合。本文主要从"文化"角度入手,对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专业人才需求旺盛,传统教育培育的学生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面对此现状,加强校企合作实现产教融合是解决人才紧缺的重要途径。基于校企深度合作实现产教融合的重要性,分析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的现实背景,提出推进深化产教融合的校企深度合作策略,实现高校、企业、社会互利共赢和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产教融合是职教领域一项重要的改革举措,也是职教面向未来的基本思路。产教融合是舞台艺术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将改变传统舞美的教学观念、管理机制、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同时推动表演艺术专业群的联动改革。在推动与行业标准相衔接的专业标准体系、产教融合型的课堂生态和专兼结合"双师型"教学团队中,实现产教融合视域的专业教学改革施行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新时代背景下,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现深化产教融合发展面临诸多挑战。研究表明,要善于分析总结学校、企业及政府这三个影响产教融合发展的主要因素,并重点结合解决新发展中的融合数字化与融通岗课赛证的两个关键性问题,努力探索实现深化产教融合的路径,引导学生不断提升实践动手能力,促使该专业发展更加成熟完善,培养高质量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技能人才,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产教融合是当前高职院校新的发展道路,职业教育需要调整发展方向,加强产教融合平台构建研究。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职业教育可以带动经济发展,高职院校被要求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专业型人才。但当前产教融合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需要深化校企合作,加强产教融合平台建设,探索构建"四位一体"的产教融合平台。  相似文献   

17.
国清  周海平 《公关世界》2022,(14):22-23
走好产教融合之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是高校面临的时代课题。本文以河北工程技术学院为例,分析产教融合在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中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促使高校在知识传授、产学研用上下功夫,为企业输送一批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应用型人才,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18.
李玉玲 《公关世界》2023,(22):111-113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一些高校工科学生就业期望值偏高、就业能力与企业需求脱节,甚至出现了“慢就业”“懒就业”现象。本文试图从产教融合为切入点,实践完善产教深度融合的“N+1+N”人才培养新模式,构建基于企业认知学习、校企协作订制班、企业实习就业三位一体的就业能力培养体系,为推动学生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周泳  吴聪毅  向平 《职业》2022,(6):21-24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时期,技工院校应发挥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优势,肩负起培养大国工匠的使命。本文通过分析技工院校办学特点,剖析产教融合育人体系的构建,从技工院校产教融合的体系机制、顶层设计、创新管理、考评机制等方面阐述新时代产教深度融合的挑战与对策措施,以期为技工院校实施产教深度融合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20.
杨炳祥 《职业》2017,(17):26-28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技术工人培养模式,推行企业学徒制.人社部在技工院校推广的一体化教学改革正契合了这一目标的实施,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正是一体化教学的精髓.校企合作是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改变教学模式的机械单一、双师型教师严重匮乏、教学基地建设的残缺不全、课程开发严重不足等现状,是做好一体化教学改革、顺利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当务之急.本文就如何搞好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改革,从法律体系、基地建设、双师型教师培养等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