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文献研究基础上,对美国Agribusiness学科发展背景、研究内容、学科发展历程以及学科课程设置进行了全面回顾,结合中国农业产业发展状况,提出了未来中国Agribusiness学科发展方向和研究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中国政治学学科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也可谓之"发展中的中国政治学"。但是,从学科发展的角度来看,当代中国政治学在研究范式、学科主题、指导理念、学科效应、研究方法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这就迫切需要在学术范式上达致应有的自觉,克服学科研究的学术缺陷,确立学科研究的学术本位。  相似文献   

3.
我国大学学科评价研究大致经过理论探索、实践尝试、快速成长和内涵式发展四个阶段。当前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关于学科评价内涵、功能、问题及建议和学科评价的比较研究。通过梳理并反思我国大学学科评价研究成果,发现我国大学学科评价需重视同行评议指标的研究、加强对学科评价体系元评价的研究、注重中国特色和国际惯例指标的创新研究。旨在构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学科评价体系,促进学科评价实践活动有效开展,推动学科建设与发展,推进一流学科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在充分研究国内外城市规划学科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中南大学实际,对城市规划学科特色、教学模式培育的紧迫性展开研究,提出城市规划学科特色、教学模式培育的紧迫性是由学科发展、就业市场的选择压力和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要求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5.
文章就二十一世纪我国公共卫生学院学科课程发展策略问题进行了宏观思考。认为 :今后公共卫生学院应从拓展预防医学外延的其它公共卫生学科领域、加强传统学科以外其它预防医学学科的研究及深化预防医学传统学科的改革等三个层面推进公共卫生学院学科课程的研究、建设与发展。这是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要求 ,也是公共卫生学院学科课程建设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6.
知识全息是知识系统本质的必然体现,学科全息机制是知识生产的内部运行机制。学科全息机制主要包括:学科研究对象、原理的全息、学科研究方法的全息、学科研究队伍的全息。但是,高校在现实发展过程中的种种不恰当做法,背离了知识系统本身的自组织发展规律,造成了学科的现实发展与知识系统全息发展的矛盾,需要我们通过改革高校不当的组织管理方式、打破以学科分界为基础的院系设置、改变教师落后封闭的思想观念和单一老化的知识结构及改变高校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来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7.
研究学科专业建设,首先要研究学校的定位:研究国家高等教育宏以发展战略;研究学校的办学层次;研究学校的类型;研究学校的服务面向。根据学校的定位,确定学科专业建设目标:重点建设优势学科,稳定巩固特色学科,大力发展应用学科。坚持在同类学科中比较竞争优势,在专业方向上适应社会需求。对优势学科在政策机制上重点扶持,相应扩大规模并加大领军人物的培养、引进力度。逐步形成重点学科优势明显、特色学科稳步向前、应用学科健康发展的局面  相似文献   

8.
科学技术哲学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学科,目前学界对其研究方兴未艾。本文就近年来有关科学技术哲学的产生渊源、学科定位、发展历程、学科板快、当前关注问题、未来趋势以及科学技术哲学发展面临问题的研究情况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9.
我国旅游学科经过四十多年的探索和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我国旅游学科诞生背景的多元化,学科逻辑与框架不鲜明、基础理论缺乏、知识外溢与原创性不明显等问题始终困扰着旅游学科地位的提升,加上最近几年新冠疫情的影响,在招生、就业等多重困境下,旅游学者的学科认同危机愈发严峻,身份焦虑问题愈发突出。“旅游一代”(Tourism Generation)是伴随着我国旅游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发展而形成的学者群体。相较于由传统学科介入旅游研究的学者,“旅游一代”以旅游学科为核心来思考研究问题,既习惯于用独特学科视角来研究与分析旅游现象,又能根据研究需求,采用不同学科的研究范式与方法阐释研究问题。这种研究方式具有更好的研究连贯性,但由于缺乏传统学科的系统训练,常常被学界所诟病。而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旅游一代”已经是我国旅游学科和专业建设的主力军。“旅游一代”的学科归属和学科认同,对旅游学科的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而旅游学科的发展与建设又影响学者的学科归属和学科认同。基于这种判断,2022年10月下旬~11月中旬,《旅游论坛》编辑部发起主题为“‘旅游一代’与旅游学科发展”的专题学者对话活动,邀请了5位本科...  相似文献   

10.
第四届全国艺术学学科建设与发展学术年会是一次学术层次较高、创新意识浓郁的会议。与会专家、学者从艺术学学科体系建设、艺术学基本理论研究、艺术学研究方法与艺术学学科教学方法研究、当代艺术批评研究以及关于艺术学在应用领域的发展等方面展开研讨,获得丰富的成果,对于促进艺术学学科发展、服务社会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学学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Aspen Plus在《分离工程》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Aspen Plus化工流程模拟软件的学习方法,探讨了Aspen Plus软件在《分离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中的运用。教改结果表明,教学中软件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同时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使课程教学更接近工程实际,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基于分析非热门专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与学生就业的严峻性,探索如何确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研究方向,如何制定教学计划;研究如何设置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验和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总结本专业的发展历程和分析国内本科生就业市场的发展趋势,在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中开辟出另一个方向--工业自动化方向,使学生具备化学工程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等多学科的基础知识,从而拓宽本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逐步提高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S油田勘探、开发、炼化、机械、公用工程等多个部门和全局的非线性多级目标优化规划模型,应用关联分析、改进灰色预测、回归分析求取规划模型的约束方程并线性化;编制了相应的计算软件,使之快速预测和优化油田各部门“九五”各年的投资和产值;并将优化结果与油田过去或计划值加以对比,给油田规划决策带来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化学工程学的历史演变与逻辑行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化学工程学发展历史的详细考察 ,获得以下 4点结论 :( 1 )生产实践是孕育化学工程学的温床 ,社会需要是造就化学工程师的动力 ;( 2 )独立的研究对象是新学科存在的根据 ,合理的基本范畴是新理论发展的基础 ;( 3)唯象分类是工程技术学科奠基的必要开端 ,探索本质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 ;( 4)分析与综合的辩证统一 ,推动化学工程学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5.
探索实践教学培养创新意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近代化工学科发展的趋势和人才培养的需要 ,对化工类专业实践性教学作整体优化设计 ,革新教学内容和实施方法 ,通过开发多功能实验、典型错误实验、化工机械设备解剖实验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通过建立化工实习基地 ,化工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真题真做等 ,来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6.
化工技术开发项目的投资 ,主要包括有形资产投资和无形资产投资 .在作项目的经济评价时 ,要涉及从技术研究和开发阶段开始 ,直到项目建设实施阶段的全部资产价值 ,即从技术研究开发的成本和有形资产的成本两方面来考虑 .综合对项目资产和技术进行估价 ,以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 .本文将从理论上探讨化工技术开发项目的估价方法 ,包括项目的技术估价和资产估价 .  相似文献   

17.
资本深化和中国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工业化的快速推进中,我国经济出现了资本过早深化的现象.近年我国的"资本-劳动比率""资本-产出"比率变化情况表明,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经济中出现了资本密度加速上升现象.资本的过早深化开始影响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增长,经济中投资效率加剧恶化,经济增长过分依赖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资本更加集中于钢铁、建材、化工等资本密集型行业,经济向效率缺失的方向发展.中国特有的投资体制是形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快改善我国的投资体制,降低资本增长率或消化提前增长的资本存量,并提高劳动增长率或就业率,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中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回归分析在实验数据处理中的应用,通过化学工程实例,介绍如何将非线性问题转化为线性问题的处理过程,给出建立经验公式与检验所建公式可用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将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创新型国家,因此近年来国家研招政策从以培养学术型为主向培养专业型为主的战略性过度,以适应社会经济市场发展的需要,大力发展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势在必行。在工程硕士的培养上要以结合工程特色、强化工程意识、增加工程实践、增强工程能力为指导思想,积极探索一条不同于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的创新培养模式。首先,结合工程需要,以创新性、开放式培养为理念,设置专业方向;其次,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建立宽口径、创新性的课程体系;第三,结合工程需要,探索以教师为主导、  相似文献   

20.
针对工科高校办学特点,运用"大工程观"的综合性、系统性、实践性和创新性构建化学工程与工艺课程体系。实践表明,"大工程观"课程体系对该专业的专业建设、科研发展、学生就业发挥着核心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