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謇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民族企业家。张謇的法制改革思想主要包括在政治上立宪法 ,在经济上建法规 ,在刑事民事上讲人道。这一思想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法制精神 ,在中国近代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即使在今天 ,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2.
为了挽回利权,贯彻其实业救国的理想,张謇提出了著名的"棉铁主义"主张.积极推动棉花种植面积的扩大和棉种的改良、引进是张謇实现其"棉铁主义"主张的重要措施.张謇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实际效果,美棉引种我国取得成功,我国棉花种植面积从此有了很大扩展,棉花品质也有了提高.棉花生产的扩张对我国农村社会经济产生了也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张謇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同时又是一位倡导"开放主义",勇于向西方学习的爱国主义者.本文拟从以下四方面论述张謇的开放思想及其对近代精神文明的影响和作用.一张謇开放思想的独特之点,首先在于他具有相当广阔的开放观念.在我国古文里,"开放"两个字本含"破启锢闭"之意.但它与现代意义的闭关(或闭关主义)相对而言,则是鸦片战争以后的事.张謇使用"开放"这个词,在他的著述中,首先出现于1913年.之后,在他关于教育实业的大量文章、演说中又加以阐发,出现了"乐于开放"、"受开放之益"一类词.他说的"开放"范围很泛.如《张季子九录》中,有以人与物的关系言开放,也  相似文献   

4.
张謇与南通近代城市化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一般的中国近代城市发展模式不同,南通既不是从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工业的发展模式,也非由外贸起因进而发展成为商业贸易中心的模式,而是以乡村家庭手工业为依托,通过直接引进国外先进机器设备的工业化发展进而实现城市化的。从“一城三镇”的田园城市格局、“以工兴城”的城市发展模式和全方位、立体形的城市建设思路等三个方面来阐述南通的近代城市化模式。  相似文献   

5.
张謇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謇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崔薇圃张謇(1853─1926年),字季直,号啬庵,江苏南通人。他不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同时,还是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张謇致力教育30年,办学之多、种类之广、时间之长、影响之深远,在我国教育史上均属罕见。...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曾说过;“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①张之洞与张謇同为中国兴办近代企业的先进,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都占有重要地位.两人有不算平泛的交往,政治观点却有同有异,办厂的方针方法更有较大差别.对两人作一点对比研究,可加深我们对中国近代化过程的了解.  相似文献   

7.
王晓玲  徐静玉 《学术探索》2013,(11):147-152
张謇对江苏教育近代化中的制度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不仅通过参与对近代学制的修订,推动了近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完善;率先成立地方教育行政机构,推动省级行政机构的改进,并以江苏教育会为依托辅助教育行政,完善了近代教育行政制度;还通过与江苏教育界人士的长期共同努力,实现了江苏教育经费的独立,初步建立了教育经费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8.
不确定性既是企业组织存在的逻辑前提,又是企业进行自身制度变革的根本动力.近代中国官督商办企业与家族公司在产权安排与政府、权威、企业家的关系及相互推动作用的异同表明,家族公司作为替代官督商办企业的制度模式之一,相对于官督商办公司制度是一种新的有生命力的企业组织形式,比较有力地克服了后者的不确定性缺陷,从而使近代中国的企业组织演进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逻辑趋势.  相似文献   

9.
张謇的棉铁主义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涉及机械制造业的发展,但由于张謇的极力鼓吹以及创办资生铁厂等实践活动,棉铁主义被泛化并最终成为近代中国机械制造业发展重要的思想资源。然而,张謇的棉铁主义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这使其直接成果收效甚微,而主要通过间接与曲折的方式对近代民族机械制造业施加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马相伯和张謇同为江苏籍士绅,自1880年代在朝鲜相识以后,相交、相知近半个世纪,在清末民初重大的政治及社会活动中,始终保持着较为一致的思想及行动,尤其是在倡导和推进新式教育、谋求政治变革方面,二人携手并肩、互相支持,不但开创了东南新政事业的新局面,而且,其交谊也成为近代社会转型时期的一段佳话。追溯二人交谊活动,既可以从一个侧面窥见近代社会转型时期各项改革之艰难及曲折,也可以反映近代有识之士为推进新式事业所做出的历史性贡献,以及他们独特的人格魅力、思想情操和理想诉求。  相似文献   

11.
李刚 《兰州学刊》2009,(8):223-226
袁世凯和张謇都是中国近代史上颇具影响的人物。自从19世纪80年代在朝鲜结识后,他们的交往与合作,对中国近代政治的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搞清他俩的关系对揭示清末民初各种势力交叉、分隔、纷繁芜杂的政治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謇与中日甲午战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95年4月(清光绪二十年三月),清政府在北京举行三年一度的会试.在这次会试中,张謇一甲一名,状元及第.授修撰,供职翰林院.张謇在京供职未久,便发生了中日甲午战争.甲午战争一爆发,他立即投入反侵略的主战活动.同年10月,他因父亲去世,回籍丁忧.张謇参加反侵略战争的主战活动时间虽然不长,但影响较大.本文就此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13.
张謇是我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学术界对他的思想、实业活动、政治活动、教育活动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研究张謇经营之道的论著却不多见,这不能不说是张謇研究中的很大不足。我以为只有对张謇经营之道进行深入研究后,才能对大生资本集团的成功作出全面评价,才能对张謇的实业活动作出全面评价,才能对张謇作出全面评价,才有利于中国早期资本主义经济的研究。本文着眼于对张謇经营企业的根本指导思想、根本原则,以及在此基础上作出的一些根本性决策。至于经营管理的具体制度和方法则不在研究范围内。我以为张謇的经营之道主要包括:讲求投资环境;整顿与改良兼行;注意社会心理;重视人的素质。下面分别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4.
制度变迁与路径选择:再论张謇君主立宪思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世纪初,张謇一改其在戊戌变法时期对君主立宪主张"若即若离"的态度,转而积极提倡.这一转变的关键.源于张謇自经济实践中产生的时制度创新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深刻体认,即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只有首先进行整体制度的变迁才能实现单项制度的变革.  相似文献   

15.
所谓儒者,皆为儒家思想深化之人。一般而言,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作为"士"之儒者,其政治理想往往追求贤君圣主,鲜有民主宪政愿景焉。作为晚清进士之张謇,在民族危机与实业发展之需求下,开始探索中国式的民主宪政。这一变化,从某种意义看,标志着儒者的近代转型。  相似文献   

16.
张謇与民国初年的经济体制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国初年,在中国经济面临新转机和新困难之际,状元出身的南通大实业家张謇抵达北京,出任工商农林两部总长.在任职期间,张謇获得了推行经济改革思想和主张的机会,他提出了系列改革纲领,这些措施为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建设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发挥了继往开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謇与民初经济法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列举了张謇于民国初年就任农工商总长期间所制定和颁行的各项经济法规的内容 ,分析了这些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 ,论述了颁行这些法规的历史背景和进步意义 ,从而进一步论证了值得今人记取的张謇的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18.
张謇(1853—1926)字季直,江苏南通人,近代立宪派、资本家.光绪二年(1876)为淮军提督吴长庆幕僚,光绪二十年(1894)中进士第一名(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光绪二十一年(1895)开始创办纱厂、轮船公司、垦牧公司、银行、铁路等实业。清末又参与发起立宪运动,1906年成立预备立宪公会,1909年当选为江苏谘议局议长.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实业总长和袁世凯政府农商总长等职.他经历了清王朝、南京临时政府、北洋军闽政府等三个时代,为官五十年,对内外政策有不少看法;他的实业生涯,也有三十年之久,在经济方面有许多独到见解;他有丰富的变法思想.对当时和后来影响颇大,为此,甚有必要进行分析与探讨.张謇十分重视法,他认为,如欲天下走上轨道而达到太平,没有法是不行的,所谓“微法律末由矣”。要避免相互间的争斗和解除人民的痛  相似文献   

19.
吕安兴 《学术论坛》2003,4(4):109-112
张謇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开拓者之一。作为一位大实业家 ,却偏偏“言商仍向儒” ,走上了“教育救国”的艰辛道路 ,为发展地方教育事业无悔奋斗了一生。张謇办学的主导思想是什么 ?支撑他办学的动力是什么 ?文章从伦理视角探讨张謇的教育思想 ,旨在继承先贤的人格风范 ,发扬其对教育的无私奉献精神。  相似文献   

20.
<正> 张謇是民族资产阶级的上层人物,清末立宪运动中的骨干领导。他一生经历曲折、复杂,活动范围极为广泛。1894年中状元后,弃官投身实业。在短短的三十年中,他依仗着状元的身份,利用与清朝达官贵人的关系,建立起一个以棉纺织业为中心资本总额达几千万元的大生企业系统。成为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实业家之一。本文拟就张謇的实业活动问题作一粗浅探讨。这对于正确地评价一个历史人物,一个历史事件,还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