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左翼启蒙派作家的现实关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实关怀是指作家对自己生存于其中的时代环境与现实环境所作的主观反映,是对社会最迫切、人们最关注的现实问题的个体回应,是作家投身于社会实践的具体表现.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左翼启蒙派作家选择了不顾及自身生命而挺胸而出、迎风而上的战士姿态.他们作为一群有一定独立色彩的知识者,在民族危亡与不公平的社会格局中,力图通过自己的声音与行动来改变不合理的社会现状,并努力促进社会以及他们参与其中的革命向着更人道、更完美的方向转化,在民族与家国的危难境遇中表现出了现代知识分子的良知与勇气.  相似文献   

2.
美国作家约翰·斯坦贝克因在20世纪30年代出版了三部反映农业工人悲惨生活的小说而被当时的许多评论家简单地冠以左翼作家、自然主义作家之称号,但从斯坦贝克的各种传记和他本人生平留下的大量日记和信件等各种资料可见,斯坦贝克的作品绝非一种单一的评价所能囊括,这种单一的评价,不仅不完全符合斯坦贝克本人的真实面貌,同时也遮蔽了他作品的丰富性和深刻性。  相似文献   

3.
4.
5.
建国60年来,随着祖国的繁荣昌盛,天津的文学事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只看天津中坚作家队伍的变化,便可清晰地窥见到天津文学事业快速发展的足迹。  相似文献   

6.
20世纪30年代出现的一批左翼作家、诗人及抗战后奔赴解放区的作家、诗人,他们的作品在文学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但也留下了许多深刻教训。他们早期的作品,语言上体现出强烈的个性色彩,具有立体性和形象性;而后期(投身左翼文艺运动或到解放区后),上述特点则逐渐淡化或消失,出现一种向理念化、抽象化转型的倾向,艺术品味降低。以丁玲、何其芳、艾青三位作家为例可以看出,他们前后期的作品,就有这种明显的转型:从语言的自我个性张扬到自我个性的淡化;从语言的多色彩、多声部到不自觉的理念化、抽象化。其修辞手段也尽量向"革命化"靠拢。究其原因,这与他们的个人经历及艺术观念的变化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7.
泡沫社是后期北方左联领导的文艺团体,参加者多为中学生和流浪青年,因参加"一二·九运动"被查封。钩沉史实,讲清这个左翼文学社团的群体构成与变迁,可以比较以大中学校学生为主体的北京左翼文学运动与以知名作家为主体的上海左翼文学运动的不同展开,也可以重构革命文艺青年打破会馆与校园等城市区隔,凝聚成团体,参与左翼文学运动的历史图景。  相似文献   

8.
李新 《学术探索》2012,(11):21-24
在残酷的历史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社会化、世俗化、大众化作为仁人志士特别是先进知识分子的救国使命,决定了左翼文学突出的政治倾向。表现在三个方面:个体趋向群体、社会价值疏淡文学价值、"社会化"倾向加重。本文着眼于政治文化,通过文学与政治之关系探讨来解析左翼文学政治化倾向的因由和影响,力求真实再现其历史本貌和本质。左翼文学作家的政治化倾向客观上限制了对艺术本质探索和审美追求,以及艺术个体自我的个性发挥,但在救亡图存的时代对于贫穷落后的平民文学,左翼作家却做出了历史性的功绩,对文学的大众化、平民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在20世纪40年代之前,已经形成了关于乡土文学的题材范围、表现对象、艺术走向等问题的几种不同的理论观点,而这些理论无法满足1940年代的现实需要,因此,这个时期的左翼文坛对"乡土文学"从概念到精神内涵都进行了再选择。"乡土文学"这一概念在1940年代及其以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从理论批评话语中消失了,早期乡土文学的内在品格也逐渐从文本中流失。同时,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有关乡土文学的理论分歧以及1940年代的左翼理论也隐伏了新时期以来质疑早期"乡土文学"艺术成就的思维逻辑。  相似文献   

10.
蒋光慈与"左联"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文学与革命的现象。蒋光慈有一个"革命加恋爱"文学史创作模式的话题,更有中国左翼作家联盟革命团体的主要发起人之一的重要角色,他又是提出退党被"左联"正式开除的作家。相当长的时间里,我们很少谈蒋光慈与"左联"的关系,纪念"左联"时也都回避蒋光慈的特殊贡献。本文试图简略地厘清蒋光慈短暂的人生和革命经历及创作道路,尤其寻踪作家与"左联"同生共存的人与事点滴细节,还原历史既是社会的存在又是一种意识的存在。文学与革命的纠缠中的常态与非常态呈现了蒋光慈与"左联"之关系;无论是文学家的蒋光慈还是革命姿态阶级斗争的"左联",面对一个历史的过程都有着"是我、非我、真我"的身份认同和精神困惑。我如是观。  相似文献   

11.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广东高潭区苏维埃政府何时成立 ,多年来学术界一直存在各种不同看法。本文作者依据所掌握历史资料和调查材料 ,对此问题进行考证 ,认为成立于1 92 7年 1 1月间应较确切。  相似文献   

12.
师陀与京派文学及北方左翼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俊江 《河北学刊》2003,23(1):113-117
师陀早期作品既有左翼文化的革命题材和现实主义品格,又有贪恋风景、关注生命主题的京派文学特征。本文认为,他虽游离于京派作家群,但其小说创作深受京派文学的影响,足可视为京派作家。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时间观和价值观,线性时间意识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逐渐取代中国传统的循环时间观而对中国社会文化生活产生深刻影响。从中国现代作家对线性时间意识的接受与不接受(包括存疑态度)的二元划分出发,探讨线性时间意识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文学品格和美学理想的形成和塑造存在着的深刻影响,并认为这种影响已经内化为民族心理结构而将对当代文学继续产生作用。   相似文献   

14.
张娟  孙爱琪 《学术探索》2012,(1):136-138
对于左翼叙事,研究者往往更多地关注其激进的革命主题与红色意义,但不可忽视的是,在上海二三十年代现代都市发展与市民文化背景下,茅盾、丁玲等左翼作家的某些文表现出一种写作意图与实际流露情感的断裂。这种断裂反映了他们的左翼革命价值观与内心真实的价值取向之间的错位。本文试图对他们在革命叙事下潜隐的市民情感和形成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邮票是官方发行记录当年或过往大事的实物证据.纪念邮票具有较强的时间性,与历史事件发生时间基本一致.在晚清民国时期,由于国力赢弱和战祸频仍,中国红十字会虽屡次尝试,但未能发行成功一枚红十字纪念邮票.伪满洲国发行的赤十字社纪念邮票则成为了日本侵华的有力物证.新中国成立后,邮政部门先后发行了三套红十字纪念邮票,分别纪念中国红十字会成立50周年、80周年及100周年.但发行时间各不相同,考证得知第一套设计较晚、因印刷错误及币值改革而延误发行,第二、三套则是依据中国红十字会成立日期的不同标准发行.因此,后两套纪念邮票反映了官方对中国红十字会成立时间的态度.这一时间变更也从侧面折射出了中国邮电事业发展的不断进步历程.  相似文献   

16.
王永涛 《理论界》2013,(8):135-136
延安炮校是我军成立的第一所兵种学校,为我军炮兵培养了大批优秀指挥人才,在我军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这样一所有着近70年历史的军校,其成立时间学术界说法不一,没有定论,本文想谈谈自己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7.
孙爱霞 《理论界》2010,(7):152-154
明代天津文学有两股创作力量,即流寓文人与本土作家。明洪武至嘉靖,天津文学的创作主体是流寓文人,他们的作品或描摹津门风光,或抒一时一地之感怀,文学样式涉及诗、文两种。嘉靖至明末,天津本土作家开始出现,并创作出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其成就集中于诗歌。由流寓文人、本土作家的创作可知,明代天津文学的发展受到了中国文学主流思潮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明代中国文学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8.
肖胜云 《船山学刊》2013,(1):161-162
关于李清照的出生时间,历来颇有争议。根据《金石录后序》所记载,建中靖国辛巳年间,赵明诚二十一岁,是年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这一年后,李清照家庭遭遇变故,其父李格非被编入元祜党籍,被贬象郡,据此推测《后序》所说的十八岁后经历忧患得失的一年当为清照与明诚结婚的这一年,也因为这一年两人结为秦晋之好,以后共同经历了很多磨难,所以清照记忆尤深。据此推测,李清照生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起始时间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抗日战争”的起始时间,学界目前的看法并不一致。本文认为,抗日战争还是应该从“9.18事件”的爆发算起。因为从“9.18事件”到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中日之间所发生的一切战事都是具有相对连续性的一个事件,即中国人民民族解放的“抗日战争”,“卢沟桥事件”不过是整个抗日战争的一个环节和步骤。如果将“卢沟桥事件”视为抗日战争的起点,那么,不仅缩小了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所犯下的罪行,而且还会给日本右翼势力留下诡辩的口实;不仅小视了中国人民抗日救国的历史功绩,而且还会割断作为一个整体的抗日战争发展变化的内在联系,给抗日战争史的研究带来诸多不便。如果将抗日战争从“甲午战争”算起,也有一点牵强附会,因为在“甲午战争”和“9.18事件”之间,日本在中国领土上所进行的各个战事和后来的抗日战争不具有内在的本质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20年代,我国的学者曾在北京成立了“敦煌经籍辑存会”。80年后的今天,“辑存会”的成立时间仍然众说纷纭。作者运用新发现的史料,证明了“辑存会”的成立时间,既非1921年11月1日,也非1924年夏,而是1925年9月1日。首次纠正了学术界数十年来的讹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