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小议副词“真”和“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的"真"和"很"都是副词,都能够修饰形容词和动词作状语,曾经也都被认为是程度副词.文章从传信范畴的角度,通过与典型的程度副词"很"的比较,阐述了"真"并不是一个程度副词,而是一个表示传信的语气副词.  相似文献   

2.
副词是限制、修饰动词或形容词性词语,表示时间、频率、范围、语气、程度等意义.芮城方言的副词有不少在读音上或用法上与普通话存在差异.本文将从程度副词、时间副词、范围副词、语气副词、否定副词等方面研究芮城方言的副词,列举并描写一些普通话中没有或读音不同、用法不同的一些常用副词.  相似文献   

3.
形容词"简直"始见于唐宋时期,到清末民初有"箭直""剪直"等写法,并从修饰言说类动词的用法中演变出表达夸张和强调语气的副词"简直"。"简直""箭直"的形容词用法在今天北京、河北、东北等北方方言中残留。  相似文献   

4.
程度副词"不胜"来自状中短语"不胜",词汇化演变机制为:节奏的双音化、紧临语境的取消分界和重新分析,此过程也伴随着语法化,只能修饰心理动词或形容词时"不胜"才确定程度副词的性质,其间也表现出一些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流行语中“各种”的新用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种"的常规用法是修饰名词性成分,在网络流行语"‘各种’+动词/形容词"结构中,"各种"由词组凝缩为程度副词,语用色彩由客观陈述演变为主观评价。  相似文献   

6.
程度范畴的形式化手段分属于词汇、语法和语用等不同的语言层面,而现代汉语性质量程度范畴的表达方式之一———词汇手段,其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程度副词是程度范畴形式化的词汇手段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语言运用中,程度副词表达程度范畴时主要是通过三种形式来体现的:第一种形式是程度副词与量级序列类形容词组合,这又分为两种情况:非"量差程度副词"与量级序列类形容词组合、量差程度副词与量级序列类形容词组合;第二种形式是"最"与极限类形容词组合;第三种形式是程度副词与状态形容词组合。  相似文献   

7.
现有的语法著作及教材在谈到程度副词的语法功能时,都笼统地指出日语程度副词可修饰动词、形容词(形容动词)以及一部分名词和副词。但实际上可受程度副词修饰的动词、形容词(形容动词)、名词、副词是受一定限制的。本文通过分析日本近代小说中的具体用例,对程度副词的用法进行分类阐述,分析了可受程度副词修饰的词类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副词新论     
副词经常用来修饰和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否定、语气或补充等;有些副词,有时也用在数量词、代同或名词前面,直接修饰它们;它有时也用来表示两种行为动作或状态性质间的相互关系。从副词用法明显、比较常见、比较稳定的角度看,副词的数量是有限的;但从副词与兼类词的关系和“副词的护展”形式看,副词的数量又是无限的。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程度副词“好”可以修饰形容词、心理动词、某些其他动词和数量词.“好”表达的是一种现实的(realis)情态,其主观化程度介乎“太”和“很”之间;“好不+形”的解读涉及说话人心理上的正负期待.程度副词“好”来源于并列式“好+形”的重新分析,其动因是转喻;通过类推机制,“好”从最初修饰形容词扩展到修饰心理动词、某些其他动词和数量词.  相似文献   

10.
"精"是北方方言特有的一个程度副词,它由名词演变为动词、形容词、副词,体现出了典型的语法化特征。本文在充分调研汉语语料的基础上,从历时角度,分析"精"由实词到虚词的语法化过程及路径,并从句法、语义、语用、认知等视域对其语法化的形成机制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社会出现了一股"新民族主义"思潮,它不断地推动着日本的政策走向右倾.究其产生的原因不外乎四点独特的日本文化是其产生的历史根源;长期的泡沫经济、日趋右倾的政党政治、国际形势的变化是其形成的现实原因.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抑制其泛滥,警防日本偏离"和平与发展"的航向,向前越走越远.  相似文献   

12.
先秦“小说”一语是临时组合的词组 ,“小说”的客观涵义只能在“说”上面得到理解 ,“说”就是游说达意的材料构件 ;汉代“小说”已经演变成固定的复合词 ,指称诸子末流浅薄不中义理的话语 ;“小说”脱胎于“说” ,实质上就是“说”的民间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秃头歌女>是荒诞派戏剧的滥殇之作,本文试从语言这一角度切入对其予以关照.该剧从语言着手,使之逐步与意义、逻辑分离,最后将语言自身分解,在这一过程中揭示出荒诞的意义并将之推向极致,实现了对荒诞的超凡表达.  相似文献   

14.
中国“渐进改革”路径选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0年来中国"渐进改革"路径选择具有客观必然性。"渐进改革"路径下,权力主导下的改革,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蕴涵着较大的问题和矛盾:"渐进改革"具有不彻底性;"渐进改革"缺乏可持续性;"渐进改革"导致利益分配不公;"渐进改革"缺乏动力机制;"渐进改革"在利益调整上存在内在冲突性。在评价渐进改革路径选择时,需要从多方面进行重新审视,需要从更长远、更深层次去评价中国改革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为了解决当前中国改革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必须深化制度变革,必须对渐进改革路径进行必要修正,"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是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间转轨时期中国可供选择的理性路径。  相似文献   

15.
"左翼"文学精神与底层写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左翼"文学是绵延在当代文学发展历程中最基本、最有价值的文学精神.随着学术实践的逐步积累以及学术视野的不断拓展,"左翼"文学运动不仅呈现出一种全新的、更为复杂的时代、文化背景,而且"左翼"文学中一种不容忽视的精神价值传统在新世纪以来的众多的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再现和延续,并以其"异类"的声音,对现实的关注和犀利的批判,对底层民众的生存和生活的深切同情和奔走疾呼等等,提醒研究者来注意它的独特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德国是大陆法系的代表国家,我国法律高等教育曾经深受德国的影响。考察德国独特的“两阶段”法律教育制度,研究其高等学校法学专业训练严格、循序渐进、注重实务等特点,对于我国高校法学院系的法律教育模式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鲁迅小说中出现的叙述者"我"的主要功能在于使小说叙事形式具有多变性,构成超叙述层和主叙述层在阅读时的多元化趋向.这一叙述者在从《呐喊》向《彷徨》的写作过程中逐渐由"现身"转向"隐身"显示了鲁迅现实主义写作风格有一个渐趋成熟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何立入冥"故事发轫于宋人笔记,繁盛于清代文学,经历了由简至繁、由微而著的文学化进程。其演变过程中所彰显的独特的道德意义、出世之思,作为游历地狱故事主题之外的变调,与"胡迪骂阎"故事相辅相成,共同构筑了秦桧冥报故事的多样形态。  相似文献   

19.
"中心村庄"--西北民族地区城乡协调发展的突破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小城镇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西北民族地区实际,提出了"中心村庄"发展假说.把中心村庄发展看成是西北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城乡一体化和实现现代化的突破口,寻求"中心村庄-小城镇-中小城市-大城市"内源发展的新模式,为政府的制度安排提供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20.
乔治.卢卡斯是在经典好莱坞衰败之际、伴随着新好莱坞运动而出现的“好莱坞小子”创作群体的代表人物。电影体制在既为创作者限定规范的同时也提供了支撑和保障。卢卡斯的成长过程,伴随着新好莱坞体制的逐步确立,也是从体制的颠覆、反抗者成为同盟共生者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