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三农”问题视野下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主要包括安全问题、学习问题、品行问题和心理问题。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是留守儿童亲子教育缺位、学校教育管理不善、社会支持力度不够等,但根苓原因是我国长期存在的“三农”问题。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关键是解决好“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2.
“三农”问题与农民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问题的中心问题是“三农”问题,而“三农”问题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中心问题是教育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只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民教育问题,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3.
“三农”问题的成因与解决思路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三农”问题是在进入现代化进程后产生的,由于特殊的制度安排和特殊国情使其在中国这样的社会特别突出。我国“三农”的根本性问题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当前,必须以现代化为取向,以农村工业化特别是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等“三化”带动“三农”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4.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党在现阶段提出的新任务。完成这一任务,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没有农村的和谐,就不可能有城乡的和谐,也不可能有中国的和谐。因此,加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力度,积极推动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不仅成为化解“三农”问题的现实要求,也是通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李大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将“三农”问题作为整体来分析,在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中具有代表性。他根据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分析,揭示了“三农”问题的表现,剖析了“三农”问题严重化的基本成因,依据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路提出“三农”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案,为推进当时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提供借鉴。李大钊是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中关注和研究“三农”问题的重要代表,他提出的基本思想对于研究现今的“三农”问题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三农”问题在于现行农地产权制度不清。因此,必须要实行农地产权制度创新,建构合理的农地产权制度。农地产权制度创新就是将现有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转化为农户个人所有制,即把各农户所经营的土地量化到每个农户手中。这一清晰的农地产权制度必将对我国“三农”问题的彻底解决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前半叶,在革命与变革的年代里,山西从民国初期的全国村治模范省到红色革命的中心,无不显示出其独特的重要地位,而山西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勤劳朴实与村治的独树一帜,构成了它向外炫耀其独尊角色的资本。然而建国以后,山西在全国的地位一直在下降,如今在改革开放迎来其30华诞的时候,始终制约山西经济发展的三农问题再次引起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本文拟对民国时期的山西三农问题进行梳理,以图找到解决山西三农问题的真正出路。  相似文献   

8.
十六大以来,党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新观点、新思路,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确立了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制定了"多予少取放活"的指导方针,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构想。党对"三农"问题的伟大探索,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实践基础和重大现实背景,同时又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三农”问题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农村市场化水平低,农民特别是中西部农民尚未成为独立自主的市场主体从事经济活动。用行政手段推行工业化和城市化,不可能解决“三农”问题。实行政府改革,确立农村劳动者和生产者市场主体的地位和权益,政府切实按照维护市场主体的权益和市场经济有序发展的客观要求转换职能,着力于发展市场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之举。  相似文献   

10.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它是我国原有的体制积淀与新体制存在的矛盾短期难以消除的表现。面对日益严重的"三农"问题,江泽民从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根据当时国家发展的实际状况,切实维护农民利益,为"三农"问题的缓解寻找突破口,逐步提出了许多富有成效的包括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农村经营体制再创新、推进农村小城镇建设和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等指导性思想。在改革开放30年之际,深入研究江泽民的"三农"问题指导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三农"问题的形成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其本质是一个法律问题,即如何全面有效地保障农民权利的问题.为此,解决"三农"问题必须从法律制度的构建入手,通过全面推进农村法治建设,确保农民的基本国民权利实现,从根本上消除权利的贫困,实现农村的富裕.  相似文献   

12.
“三农”问题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一个难点问题。本文对当前“三农”问题的严重性表现、“三农”问题的复杂性和解决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加快“三农”问题解决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3.
信息网络传播权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信息网络传播具有全球性、易复制性、自助性、互动性等特点,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法律保护面临挑战。出版者、广播组织和信息网络传播者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以及网络汇编作品尚未得到应有的法律保护。我国立法应明确界定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概念,规定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合理使用及法定许可,明确界定网络传媒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14.
在农民工的权益保障问题上,尽管国家和政府已相继颁布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文件,但对农民工的权利伤害还是禁而不止。十多年来,“农民工”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他们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等方面的权益却得不到应有的保障,这是社会的极大不公平现象。现阶段农民工的生存状况、遭遇的不平等境遇及其原因是什么,建立和完善农民工权益保障制度应从哪些方面入手,是本文重点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理论“自治权”问题展开探讨 ,认为民族“自决权”和“自治权”有根本的区别 ,并指出对“自治权”和“少数民族人权”的理解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现行法律制度以个体行为为起点,以个体的权利义务为工具,最终以个体责任为依归,属于典型的个体行为主义范式构造。但中国的“三农”问题却具有鲜明的结构主义特征,对法律调整有着特殊的需求。因此,中国“三农”问题的破解需要法律构造遵循个体行为主义与整体结构主义相结合的逻辑思路。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大革命时期农民协会与当今村民自治制度及村民委员会在制度层面上进行比较研究,系统分析二者在产生背景、组织机构、人员构成及具体职能等方面的异同,试图为我国村民自治的发展探寻更好的范式和摹本。研究发现二者在"对民主化的解读、社会化基础、组织层次、历史作用"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党的领导在农村基层治理中至关重要;农民在治理过程中的政治参与意义重大;治理须与相应时期的政治任务紧密结合。这些经验教训能够使我们更加深入地认清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如何进一步做好村级治理工作,更好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8.
大学自治历来是大学发展遵循的重要原则,但在现代法治社会中,大学自治权与受教育自由权之间的冲突在大学校园越来越多,二者的冲突主要体现在教学自由权与学习自由权,以及行政管理权与基本的受教育权之间。对此应加强大学内部规则的深化,设立学术仲裁委员会,解决、完善大学各项管理制度,以法律手段平衡权力与权利,以实现和谐大学校园。  相似文献   

19.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 ,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邓小平在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 ,借签历史的经验 ,从中国国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 ,为正确解决新时期关于“三农”问题的重大课题提供了理论基础。邓小平关于农村改革、农业发展与农民问题的一系列论述 ,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我们党治国安邦必须遵守的信条。  相似文献   

20.
法律援助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平、正义、尊重人权和实现和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经过深入研究发现,新农村法律援助制度面临着机构建设不足、从事法律援助人员和经费缺乏、受案范围不能适应新需求等问题,应通过完善立法工作、加强宣传工作、建立覆盖全面的网格化法律援助网点和建立新农村法律援助基金等完善新农村法律援助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