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一个时期以来,随着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特别.是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居高不下和人口老龄化日益显现,人口和计划生育问题逐渐成为我国各大政府和民间网站BBS上网民议论的一个社会热点话题。国内几乎所有的知名网站的BBS版,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是工业化的结果,也是农村人口伴随工业化进程向城镇迁移和集聚的结果。人口向城镇的迁移与集聚程度,直接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在我国,除工业化进程这一基本因素以外,国家政策对人口的迁移、集聚和城市化起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研究城市化问题,必须研究影响人口迁移与集聚的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尤其是农村人口占多数的国家。在我国把城市化作为社会经济新一轮发展的重要载体,走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人口城市化道路,探索实现现代化的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如何加快城市化发展步伐与如何科学地选择人口城市化战略、城市化与人口现代化问题、当前在城市化发展中人口现代化的现状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口与社会发展关系:现状、趋势与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人口转变、人口素质、人口结构、人口的社会分层及人口社会关系等方面,分析中国人口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和变革的时代,作为社会基本构成要素的人口,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日趋复杂.必须对人口与社会发展之间关系给予高度重视,应该把解决中国人口社会问题及统筹协调人口与社会发展关系,作为人口发展政策和社会发展政策的一个基本方面.  相似文献   

5.
人口老化和老年人口问题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人口学概念。在我国,人口老化现象是实施计划生育的必然结果,但老年人口规模的增大和老年人口问题产生却不是计划生育的产物。人口老化和老年人口问题的本质是一个发展的问题。人口太多仍将是21世纪我国面临的首要人口问题,其次才是人口素质和人口结构问题。人口老化是全面解决我国人口问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的社会经济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变的过程中,人口现代化是整个社会经济现代化重要且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社会经济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之一。人口现代化不仅指人口再生产类型的现代化,而且指人口质量的现代化,人口结构的现代化,人口迁移和分布的现代化,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现代化等。人口现代化更科学地表达了我国人口发展的方向,是站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看待和分析人口问题,从规律性上找出解决人口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人口问题是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也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人口增长在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诸多负面影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对人口问题越来越关注。可以说,人口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影响城市发展的重要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  相似文献   

8.
1994年,开罗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通过了《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行动纲领》,创造性地指出人口问题是一个综合问题,人口要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自此之后,中国积极接受先进发展理念,尊重公民生育权利,在生殖健康、出生性别比失调综合治理、优质服务、提高人口素质等方面做出了积极且有效的努力。新世纪我国人口与发展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人口要素之间相互交织,人口与发展各种问题更加复杂,虽然低生育水平继续稳定,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我们党一贯高度重视人口计生工作,坚持从战略高度认识和把握人口问题,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实际的人口发展道路。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人口计生工作,实行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思路、内涵和途径,人口计生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环境。回顾和总结10年来人口计生工作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对于进一步坚定信  相似文献   

10.
200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明确指出:在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之后,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将转向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如何完成这一任务,巩固来之不易的人口转变成果,是摆在广大人口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本文拟从微观人口控制的角度、并联系浙江近年来开展的“新家庭计划活动”对这一问题谈点自己的看法,与大家讨论。  相似文献   

11.
人口老龄化加快和人口总量过大的双重压力给我国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带来严峻挑战。世界人口老龄化发展规律表明,人口老龄化对人类生活各方面都会产生重大影响。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人口老龄化将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出新挑战,成为一个关系全局的重大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2.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总体思路概括起来就是“一二三四”。 坚持一条道路: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十五”以来,贵州省出生人口性别比出现失衡并持续攀升,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结果已升至127.02,形势十分严峻,成为新阶段我省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之一。为此,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及时将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列入工作重点并提出了具体目标和要求。  相似文献   

14.
西部开发进程中的人口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开发不能忽视西部人口问题,特别是西部少数民族人口问题,是关系西部大开发成效和成败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认为,在西部开发进程中必须适时地解决好:西部人口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问题;西部人口承载量问题;与西部开发进程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的开发与配置问题。西部发展最终还得依靠西部人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人口问题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但在人口转变和社会转型的同时,深圳的人口问题由过去的以数量为主,向数量、质量、结构相互交织转变,人口问题及其给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带来的影响更趋复杂,使得深圳人口管理更具挑战性。本文通过系统回顾和反思深圳市人口管理的经验和教训,吸收各界对深圳人口问题的基本观点,在借鉴国内外成功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全市人口管理体制创新进行了初步战略性思考。  相似文献   

16.
无论是经济生产还是人口生产,无论是社会管理还是行政管理,都存在一个成本问题。笔者对人口计生工作成本进行了认真研究,初步结论是:与一般的经济生产和社会发展投入相比,用于人口计生方面的投入是产出效益明显高得多且无法比拟的源头性投入;对人口计生事业的投入在财政总支出中占比越来越小,而管理和服务成本却迅速升高,各级政府加大对人口计生工作的投入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7.
气候变化涉及人口问题。把与气候变化相关的研究、政策制定和建议同人口动态结合起来,这对理解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制定和实施应变措施,以及在全球和国家层面努力应对这种威胁,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过去的15年里,气候变化已经上升为全球环境问题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但人口问题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却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常常被忽视。2009年6月24~25日,联合国人口基金、国际环境和发展研究所联袂联合国人居署、联合国人口司,共同主办了一个人口动态与气候变化专家小组会议。在这次会议上,著名的人口和气候变化专家从方法论和实际情况上介绍目前该领域的一些相关知识,如人口增长、人口规模以及气体排放、人口的脆弱性和适应性、移民和城市化等,回答了人们的诸多疑问,如是气候决定了人类的命运,还是人类活动引发了地球危机?等,阐述了决策者在全球、区域和国家的层面,都需要将人口动态纳入其应对气候变化的反应之中。这次会议的发言通过遴选后被编辑成《你与全球气候变化》一书,为了帮助广大读者扩大和加深对各种人口与气候变化关系的理解,本刊从2011年第一期开始将陆续刊登该书的摘要。  相似文献   

18.
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现状、特征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持人:2009年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9.45,虽然比2008年有所下降,但依然是全世界出生人口性别结构失衡最严重的国家。出生人口性别比长期严重偏高不仅是一个重大的人口问题,而且也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直接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近年来,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得到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采取了一系列举措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虽然初见成效,但要想从根本上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继续升高的态势,还需要做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  相似文献   

19.
引导人口有序流动,促进城市化健康发展,对于促进人口与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人口计生工作进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新阶段之后,开展人口空间分布与合理布局问题研究已成为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要立足国家中长期发展,尽快组织开展人口空间布局战略研究,抓紧编制人口发展空间规划,以期为引导人口有序流动、促进人口合理布局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20.
面对中国人口发展呈现出的转折性变化态势,关于人口形式和人口问题众说纷纭,即将到来的人口负增长,以及少儿和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老龄人口总量快速攀升、人口抚养负担加重等人口结构挑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关于人口数据的争论既是焦点之一,也是对人口问题认识不一致的根本原因。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