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乡收入差距分析和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化是一个结构变动过程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化是国民生产总值结构和劳动力结构变动的结果。在现代经济增长过程中,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份额,农业劳动力在社会总劳动力中的份额,都是随着一国人均收入水平的上升而下降的。容易理解:如果这两个份额的下降速度总是一致的,那末城乡收入差距就不会发生变化,既不会扩大,也不会缩小。但是结构变动方面的实际材料证明:这两个份额下降的速度并不是一致的;而是在有的收入水平上,农业的产值份额下降得快一些,而在另外一个收入水平上,农业劳动力的份额下降得快一些。正是这…  相似文献   

2.
二元经济理论认为,存在二元结构的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就是从落后的维持生计部门向发达的资本主义部门,或者说由农业部门向城市工业部门不断转变的过程。而实现该转变过程的必要途径,就是农业部门劳动力向非农部门的有序转移。本文将通过一简单的劳动力转移模型对此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3.
宁夏目前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工业化进程中,作为宁夏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村经济,也正经历着工业化的发展过程。改革开放20多年来,宁夏农村产值结构变动主要体现在农村工业与农业产值份额的对应变化上,农业劳动力结构变动则集中表现为农业劳动力份额的下降,说明农村工业在宁夏农村产业结构变动中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产业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不是资本的投入(积累)和劳动力的增加,而是技术进步,才是经济增长的最根本消因素”。①现代经济中,技术及其技术进步的作用和贡献很大。在西方发达经济中技术要素的贡献份额一般估计在7O%左右,相应地,劳动力与资本要素的总贡献份额不过30%左右。而我国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却只有助一3O%,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发展中国家35%左右的平均水平。我国实行经济增长方式转轨的实质就是要使目前以资本、劳动力高投入为特征的经济形态向技术密集的经济形态转化。本文拟从产业技术进步的角度谈谈实…  相似文献   

5.
“二元结构”,有时也称“双元结构”,它描述发展中国家经济现实的结构状态为:一个庞大的传统农业部门和一个弱小的现代工业部门并存;两个部门的经济有不同的运行规律,二者之间极少联系而呈封闭状态,现代工业部门拥有相对进步的生产手段,以面向市场为主,是一种多变的、开放的、不断增长的经济部门。传统农  相似文献   

6.
要素配置扭曲被认为是抑制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其中背后的机制还缺乏足够深入的研究。包含农业部门与非农业部门的两部门模型可就劳动力配置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模型的分析结构表明,劳动力在农业部门和非农业部门间的配置扭曲会抑制劳动力从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流动,并阻碍经济从农业向非农业的转型,同时通过这一作用机制也抑制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为了检验这一机制,基于1985—2015年的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使用中介效应检验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业部门与非农业部门间的劳动力配置扭曲确实抑制了经济由农业向非农业转型,并通过这一中介抑制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在考虑了变量的度量方式和解释变量的内生性之后,该研究结论依然是成立。  相似文献   

7.
文章将从实证的角度回顾这一经济发展阶段,希望对以后的研究有所启迪。首先,考察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增长特性,发现在整个转轨时期,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从增长的源泉来看,劳动力和劳动力的转移对增长贡献一直占据比较高的份额;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投资推动的作用明显,虽然投资可以吸纳技术因素,但鉴于国内的投资结构,技术还没有构成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因。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工业发展仍面临着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充分就业的矛盾。正确处理这个矛盾,不仅需要调整现行的产业政策,而且需要转变劳动力资源配置机制。它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结构调整、体制转换和长期稳定发展的焦点之一。工业总产值是劳动生产率和就业的变动函数,两者在产值增长中所贡献的份额差异成为划分经济发展类型的标准之一。比如,60%以上的产值增长归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40%以下的产值增长是靠增加就业人数取得的,一般被称为集约型经济。相反,增  相似文献   

9.
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将农业经济增长分解成三个方面,即区域份额增长、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以川中丘陵区及所包含的广安市等6个地区为研究对象,选取这些地区的农林牧渔总产值及农业部门产值为样本数据,考察了川中丘陵区2003-2010年间农业经济增长差异,分析了农业部门的结构效益和竞争力,发现川中丘陵区农业经济发展较快,农业结构较合理,但缺乏竞争力;同时比较区内6个地区农业经济发展过程,发现遂宁市发展最慢,农业结构效益较高,缺乏区域竞争力;内江市发展速度最快,区域竞争力较强,但农业结构效益略低;并针对分析结果提出了川中丘陵区调整农业结构、增强农业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劳动力结构调整滞后情况下,厘清农业部门劳动力转移现状是破解农业与非农业部门长期保持劳动生产率差距之疑问的关键.笔者通过建立一个包括现代农业部门在内的托达罗扩展模型,将二元土地制度和农村信贷约束纳入其中,从理论上构建符合中国特征化事实的逻辑分析框架,重新考察刘易斯转折的现状、区间及拐点,并运用倾向得分匹配(PSM)和中介效应分析对理论模型的结论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当前土地制度安排和资本要素均对劳动力转移有较为显著的直接作用,并通过该路径影响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同的是,前者对劳动力转移表现为抑制效应,后者则可显著促进劳动力转移,但该间接效应仅占总效应的7.7%.因此,引入现代农业部门实现土地、资本要素优化配置进而促进劳动力在部门间的合理配置是实现经济结构收敛的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11.
农民工对中国经济的贡献测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的农民工阶层是改革开放以后才出现的。根据公开的统计数据,近年来,农民工流动的规模每年已经超过1亿人。农民工占城市第二、第三产业劳动力的比重很多地方已经超过50%。可以说,农民工已经成为城市第二、第三产业劳动力大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工对中国国民经济的贡献功不可没。文章利用农业部农村固定观察点的数据,测算了农民工对全国第二、第三产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1995年至2005年,如果假设农民工劳动生产率与城市产业工人一样,则农民工对中国第二、第三产业产值贡献占到这些产业产值的14.77%~24.35%,平均每年为19.98%;如果假设农民工劳动生产率低于城市产业工人,则农民工对中国第二、第三产业产值贡献占到这些产业产值的1.67%~4.71%,平均每年为3.26%,而且贡献份额有逐年增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在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流动是一个普遍的经济现象。剩余劳动力由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的流动,就能提高了两部门的生产规模,促进了两部门的经济增长。对劳动力流动的经济分析,能够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部门在产业结构中的地位迅速上升.目前,在主要发达国家中,信息部门的产值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50%左右,就业人口占到全社会就业人口的40%左右.信息部门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部门,经济发展进入信息化阶段.  相似文献   

14.
随着资本投入的增长和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增长将大量未充分就业的农业劳动力向高生产率部门转移而导致就业结构变化,就业结构的变动又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的增长.试图从生产函数出发,将就业结构变动从全要素生产率中分离出来,得出就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推动效应及第一产业就业人口向第二三产业的流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农村产业结构变动是一个客观经济过程,具有其内在规律和基本趋势。通过纵向分析和横向比较可使我们对安徽省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动状况、水平和趋势作出切合实际的判断。 一、安徽省农村产业结构的现状判断 (一)纵向分析:把握安徽省农村产业结构变动的轨迹 1.在农业与农村非农业的相互关系中,农村非农业比重逐步上升。在农村劳动力结构中,1985—1993年,农村非农业所占用的劳动力资源由1985年的12.5%上升到1993年的22.7%,年均递增1.275个百分点;在农村社会总产值结构中,1984—1992年,农村非农业所占比重从27.2%上升到55.3%,年均递增3.51个百分点。无论是从农村劳动力资源在农业与农村非农业上分配的比例,还是从农业与农村非农业所提  相似文献   

16.
云南经济增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柯布—道格拉斯(C—D)生产函数和索洛增长速度方程,对云南省1986~2001年经济增长中的资本、劳动力投入与技术进步作用进行了定量测算。结果表明:劳动力投入增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与资本、技术进步相比最小,资本的贡献份额最高;技术进步的贡献份额呈现出明显的起伏发展趋势,平均水平偏低,小于全国平均贡献率,与中西部较发达地区相比有较大差距;云南省依赖于资本的高投入维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是一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此外,还分析了影响云南技术进步的因素,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制造业内部结构的升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是一个正在进行工业化的国家。文章通过对1980—1995年制造业内部结构变动的实证研究,揭示了90年代初以来的重化工业发展带动了经济增长,表明随着人均收入的上升,制造业内部结构向技术更加密集的部门转变,资本品制造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比重的上升表明我国正在进行制造业的深化过程,将为21世纪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农村劳动人口从农业生产中转移到非农业部门,是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自1978年以来,中国农村非农部门的发展已引起国内外普遍的关注。本文试就非农部门的发展和目前农业劳动人口的转移和就业问题作一探讨。一、1949—1987年中国就业增长及其原因的历史回顾1.1949—1979年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发展缓慢(1)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异常缓慢。1949—1979年,长达30年的时间里,中国农村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从89.4%降到81.0%,年均下降1.65%;农村劳动力占社会总劳动力的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产业关联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在运用投入产出表分析各产业关联关系的基础上,对偏离份额模型进行改进,建立动态部门偏离份额模型,提出从产业间相互作用的视角研究经济增长的方法。该模型将经济增长分解为部门国家分量、部门结构分量和部门竞争力分量,从产业关联的视角有效地分析经济增长或衰退的原因。利用2007—2014年江苏省8类行业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动态部门偏离份额模型对各行业和地区经济增长的分析是合理的,各行业受其他行业的影响程度具有动态变化并呈现不稳定特征。  相似文献   

20.
对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劳动力价值量的变动趋势,国内外学术界都存在争论,主要有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是呈上升趋势(“上升说”),一种观点认为是呈下降趋势(“下降说”).我认为,要正确认识战后劳动力价值量的变动趋势,首先必须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概括的劳动力价值的构成因素出发,看看这些因素在战后发生了什么变化.但是,马克思的概括毕竟是根据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经济条件作出的,而现代资本主义给劳动力价值的构成注入了新的因素.因此,仅仅局限在劳动力价值的传统构成内考察劳动力价值量的变动趋势是很不够的,必须结合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探讨劳动力价值的传统构成发生了什么变化.只有综合这两方面的变化及其对劳动力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