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已经不可质疑。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大力实施的“973”计划、“863”计划等一系列科技计划及其措施,是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科技进步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下的具体体现。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也是对“科教兴国战略”的贯彻和落实。本文从科技投入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角度出发,在对国内外科技投入做出对比的前提下,阐述了现阶段我国科技投入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创新文化是创新的灵魂,是创新赖以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尤其需要以创新文化建设作支撑。因此,必须正确认识创新文化的内容、重要作用,并选择合适的建设路径,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创新精神,培育创新文化,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3.
创新型城市是知识经济时代下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文章在研究创新型城市相关理论以及政府职能定位基础上,与国内其他前沿城市创新型城市建设发展作对比,从外商直接投资额、科研教育资源和商标注册数以及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基本情况四个方面来分析重庆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基本现状,由此找出制约重庆市创新型城市建设发展的关键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公共政策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必然要求,创新型城市建设要求公共政策的主体具有创新的活力,要求公共政策的各种形式充满创新性,要求公共政策制定与运行的过程始终表现出创新的张力,要求公共政策的外部环境中形成创新的浓厚氛围。建设创新型城市要制定与实施相应的培养与提高城市各方创新能力、激励社会各方勇于创新、保障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创新张力、建设创新的文化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公共政策。要在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进程中推进公共政策的创新,不断提高公共政策主体的创新能力,促进公共政策形式的创新,使公共政策过程保持创新的张力,建设公共政策的创新文化与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5.
唐启国 《金陵瞭望》2007,(19):50-50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一项需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奋斗的事业。南京市作为一个特大型城市,是历史文化名城、工业重镇和科教之都,文化底蕴深厚,科教实力强大,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应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006年2月19日,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发出了《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意见》,提出围绕“富民强市”、“两个率先“的奋斗目标,继续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不断优化创新环境,完善创新机制,把南京建设成为特色优势明显、引领作用突出、人才名品汇集、创新氛围浓厚的创新型城市。随后,又在全市召开自主创新动员大会,掀起了自主创新的热潮,使南京的科学创新工作取得巨大进展。 2007年以来,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各项举措。自主创新不断取得新成果,正在朝着创新型城市的目标阔步前进。  相似文献   

6.
人才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根本,人才的集聚、流动、结构、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以及制度安排都将影响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宁波市目前存在人才集聚能力较弱,人才储备的后续力量不足,流动性不强,技术创新能力较弱,人才所在的部门和单位间缺乏合作等问题,应从优化城市环境、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制定人才分层政策、大力进行制度创新等方面来加强人才工作,支持创新型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7.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创新型城市建设需要优化财政科技支出绩效,实现支出方向、结构与创新发展需求相契合。选取重点财政科技支出科目,基于2014—2018年我国30个创新型城市统计数据,运用熵值法测度创新指标对创新系统的影响力,构建与支出科目相应的创新发展需求指标测量体系,以此判断支出方向与创新发展需求的契合度,通过财政科技支出结构的统计描述解析契合情况原因。研究发现,城市政府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人力资源事务、科学技术普及支出不契合创新发展需求。其原因为城市政府财政科技支出方向与结构受创新发展需求的政治属性与经济属性影响。政治属性使能力有限的城市为达成全面的科技监测指标而付出较高的科技管理支出成本;经济属性使城市政府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的财政投入程度不足。借此在明晰城市创新发展需求、优化财政科技支出方向与结构、提升科技管理效能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创新政策对国家创新系统的绩效有着极大的影响,直接决定了国家创新系统功能的发挥,两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相关的文献中对两者之间互动关系的机理缺乏系统研究.本文在对相关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提出了国家创新系统与创新政策体系之间的互动关系模型.其基本结论是:国家创新系统是创新政策体系提出的基础,创新政策体系是促进国家创新系统内部知识流动的向导和外部拉力,从而提高国家创新系统的运行绩效.  相似文献   

9.
大学发展与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互动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所具有的创新优势对创新型城市建设具有支撑作用,而创新型城市建设又能够推动大学的发展,提升大学的基本功能,推动大学结构的升级。大学与创新型城市互动作用的机理在于创新型城市建设中存在"大学——社会——政府"三螺旋关系。政府应十分重视发挥大学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国家创新体系企业研发中心试点建设的目的,就是通过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迅速提升试点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把企业主导的研发体系建设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突破口,将国家意志与企业利益相结合,通过市场和计划对企业研发体系的合力干预,使其尽快成长,帮助我国企业实现赶超国际一流研发中心的目标.本文以海尔为例探讨了国家创新体系企业研发中心试点产生的背景、发展现状及对我国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在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和重点工程建设方面成效显著,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实现;能源资源节约与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新进展。但成就的背后也面临着一些困难与挑战,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当代大学生要努力学习,要为建设创新型的国家作出自己应用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13.
生态文明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国内外形势和今后的发展目标后提出的新的文明形态,也是我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又一次升华。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意义重大,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选择,是小康社会建设的客观需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所在。生态文明建设还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保障、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有力举措。  相似文献   

14.
1985年以来,我国已经逐步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科技法律体系。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现行的科技法律体系已明显不能满足推进科技创新活动的现实需要。我国应尽快完善、修订《科学技术进步法》,创新科技立法机制和程序,整合各类科技法律资源,加强科技立法的前瞻性研究,为实现创新型国家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撑。  相似文献   

15.
采用共享投入型两阶段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并构建多环节的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对长三角地区创新型城市的创新效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未来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过程中,相关城市不仅要考虑科技创新,还应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在资金投入方面,需要构建金融创新体系,深化资本市场的建设,提升对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强化科技金融服务能力;在创新型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应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鼓励自主创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加快推进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6.
论建设创新型国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指明了创新型国家的三个基本定性特征:创新意识成为民族文化的基本成分,形成国家创新意志,国家体制能够自动促进创新;接着从国情、历史、文化和全球化趋势多方面考察了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最后论证了创新型国家是他组织与自组织的有机统一,应防止他组织垄断创新。  相似文献   

17.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低碳经济与数字经济交叉融合,低碳转型与数字转型相辅相成。以此为出发点,将2010年开始的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08—2020年上市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使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探究该政策对企业数字化关注度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表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显著提高了企业数字化关注度;位于低碳试点城市的企业比不在低碳试点城市的企业对企业数字化关注度平均上升8.5%。该政策通过企业层面的风险以及企业产出这两种机制促进了企业数字化关注度。在异质性分析中,该政策对企业数字化关注度的影响,在不同所有制、不同年龄企业中存在显著差异。为中国上市制造业在低碳转型中加强对企业数字化转型注意力提供了重要的实证检验,为政策效果提供进一步数字效应研究,为未来研究低碳化与数字化交叉前景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武育香 《中南论坛》2010,5(1):60-62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探讨建设创新型国家理论的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意义,了解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具体措施,积极推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有助于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在实处。  相似文献   

19.
科技创新政策是塑造创新环境、激发创新活力的重要保障。重庆市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是推动重庆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基于科学技术部组织编写的《中国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报告》分析框架,选取“十三五”时期重庆、浙江、天津、广东4省市共计170份科技创新政策进行文本分析,开展纵向和横向比较。结果发现:重庆市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建设重心在要素及主体政策;问题为人才流动管理政策有待优化,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建设力度不够,区域创新政策与区域重大发展战略协同度有待提升,科技创新军民融合发展存在政策空白,专利促进政策建设不足等。基于以上分析,结合重庆实际,从整体规划与政策优化两个方面提出了推进重庆市“十四五”期间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建设建议。  相似文献   

20.
胡锦涛准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思想,其思想的形成大致经历了逐步酝酿和顺势提出、系统阐发和整体部署、丰富完善和实践升华三个阶段。其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环境,培养造就创新型人才;发展创新文化,努力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胡锦涛建设创新型国家思想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推进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巨大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