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夏敏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4(4):56-59
新西兰著名剧作家布鲁斯·梅森在其戏剧创作中,始终本着客观的态度以真实的笔调反映社会现实。本文通过对梅森主要作品的分析,指出他笔下的戏剧舞台便是一个浓缩的现实世界。 相似文献
3.
毕淑敏文艺思想的基础是真实,真实性是毕淑敏文艺思想和文学活动的支柱。从毕淑敏对真实性的追求、表现和局限几方面解析毕淑敏的真实观,可以深化对毕淑敏创作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5.
李莉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3):54-57
文学创作过程中作家把生活真实升华为文学真实,其关键在于创作主体的仿真创造。仿真创造就是在模仿基础上进行审美创造,使文本产生理想的审美效应。它主要表现于认识真实、想像真实和情感真实三个层面。文学的认识真实是仿真创造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审美感知和审美体验实现;想像真实是仿真创造的灵魂,赋予文学以虚拟性和假定性;情感真实是文学创作的内驱力,真情充盈是文学作品具有恒久生命力之源。 相似文献
6.
莫泊桑的重要美学论文《小说》,专门探讨了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小说创作中的情节与结构问题;语言的适用与表达;文学批评问题。莫泊桑围绕这些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完整地体现了他的现实主义文学理论观。 相似文献
7.
校园戏剧配乐是依附于校园戏剧的特殊艺术形态,它既有一般戏剧配乐的共性特征,同时由于校园这一特定环境,又有强烈的个性特征。在考察当前中国大陆地区校园戏剧配乐现状的基础上,从戏剧学和音乐学相结合的角度进行分析,总结了校园戏剧配乐的创作特征,提出了创作方法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8.
娱乐文化及其对当代中国公众话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珊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8(6):97-100,109
娱乐文化借助大众文化和文化产业在中国的兴起,影响了当代中国作为日常生活一部分的公众话语系统,使公众话语权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这种改变有其积极的一面,但随着娱乐元素的加深和人们感觉的钝化,公众话语权又会从强到弱、从有到无。娱乐文化和媒体都有其积极的一面,但二者的共谋会带来明显的负面效应,娱乐元素的不断增多会使人们感觉钝化,不再思考,甚至主动放弃话语权,将人的个性消除,变成媒体的奴隶,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觉。 相似文献
9.
尤善培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6(3)
先锋派代表作家余华的创作生涯经历了两次明显的转变,第一次是上世纪90年代从先锋创作向传统现实主义的回归,第二次则是进入新世纪后,即《兄弟》《第七天》创作时期,由现实主义向现代写实主义的逐渐过渡.余华在不同的创作阶段显示出了不同的写作风格,在他"迂回式"的创作之路中,有一条主线将他各时期所做的不同尝试一以贯之,这条主线即"接近真实"的创作原则,余华的转变、坚守和突围都是为了更加自由地接近真实. 相似文献
10.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61(1):121-125
在法国当代理论家雅克·朗西埃的话语理论中,摹仿原则的消逝与现实主义小说的诞生共同导致了话语秩序的断裂;话语的平等带来文学的民主;而对文学话语的重新书写则是话语重建并沟通感性和理性世界的重要途径。朗西埃的话语观源自其对西方传统与社会的批评与反思,他提出以生活总体性发现文学话语的复杂性,恢复文学话语的平等,并通过对文学话语的重新书写与阐释来更新和激活文学,从而实现话语的重建。 相似文献
11.
陆兴忍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5,17(4):69-73
当代女性的话语诉求不仅构成了历史的存在,还仍在构建着女性主义批评的现实状态.对当代女性在话语诉求中将女性的自我认同等同于社会角色认同而忽视男女性别差异的现象,女性将女性解放话语自觉自愿融会于民族国家话语的现象,以及中国面对西方女性主义批评话语的期待视野的深入分析,必将有益于女性主义批评反思其所资借鉴的话语资源,从而更明确其在现在的走向. 相似文献
12.
理性的沉思与心灵的体悟--论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戏剧创作中的象征主义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一些少数民族剧作家的作品,超时空、死、美、坚忍、命运、英雄主义、信仰与爱等主题,风格化的舞台演出,诗化的语言,这些可以说是象征主义戏剧的一般特征.在剧作中,它们和谐地融为了一体,创造了一个神秘的艺术世界.尤其是剧作中的反理性、反情节与反传统的戏剧艺术,更多的运用直觉、直感和象征的方法逼视人的潜意识深处,并尽力使其得到充分的体现.这种与民族传统迥异的艺术表现,使得中国当代民族戏剧艺术走向了一个更为自觉的阶段. 相似文献
13.
石凌鹤于1932年起撰写、导演了大量形式丰富、内容饱满的戏剧,并对民间地方小戏和中国古典戏曲进行了贴合时代要求和人民需求的改编。通过对石凌鹤抗战时期的戏剧创作进行研究,整体把握分析他的戏剧观念与具体实践,并以此透视抗战戏剧的整体风貌。 相似文献
14.
奥尼尔戏剧的身份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界通常采用静态方法,忽视从话语实践与身份的动态关系这一视角研究奥尼尔戏剧的身份主题。事实上,奥尼尔对身份问题的关注源于作家爱尔兰移民后裔所处的种族主义的政治环境、父亲演艺生涯造成其童年漂泊的家庭环境及疯狂工业文明导致信仰缺失的社会语境。奥尼尔戏剧涉及与此相关的三方面的身份主题,表达了奥尼尔重构新身份的社会理想与人文追求:以爱尔兰人为原型创作少数族裔戏剧,真实再现边缘族裔的身份流浪和解构其负面形象;以其家庭生活为原型进行身份投射和自传虚构,书写家庭相处新模式;以工业社会为原型创作底层人戏剧,描写其身份危机和探讨重写身份话语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文革”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与浩然创作的演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尧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
“文革文学”按照主流意识形态的设计 ,形成了自己的话语系统。在主流文学由为极左政治服务发展成为“阴谋文艺”的过程中 ,浩然的《金光大道》是一个重要的过渡 ;由《艳阳天》到《金光大道》,再到《百花川》、《西沙儿女》,浩然完成了他在当代文学史中一个独特角色的塑造 ,典型地反映了文学创作由“文革前”到“文革”演变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6.
曹禺抗战戏剧观的形成是抗战全面爆发后,身为知识分子的强烈时代责任感以及作为杰出戏剧家丰富的编剧、导剧与演剧经历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既有因时制宜的新变,也有一贯以来的坚守,更有坚守基础上的发展。他的抗战戏剧观在强调戏剧时代性与宣传性的同时,亦重视艺术性,并努力追求戏剧表达的大众化。曹禺的抗战戏剧观及其创作实践激励和鼓舞了广大民众的抗战意志,为民族抗战的最终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成为以文艺服务于抗战的戏剧家的重要典范。 相似文献
17.
熊婷婷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6(5):130-134
本文梳理了巴斯奈特前后矛盾的戏剧翻译观。1985年之前她受到戏剧符号学研究的影响,重新审视戏剧翻译,认为戏剧翻译的评价标准是“可表演性”。然而,1985年之后,她又推翻了自己的观点,认为戏剧翻译者应该着重研究戏剧文本中的语言和副语言成份,而不是空洞的、缺乏定义的“可表演性”。对此,作者提出了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8.
内心之"戏剧"——论布朗宁的戏剧独白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虹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8(4):83-85
罗伯特.布朗宁是维多利亚时代的伟大诗人,他对英国诗歌最具独创性的成就在于他成功地发展了"戏剧独白"体裁。本文着重探讨了布朗宁如何巧妙运用戏剧场景、独白的形式、多种诗歌技巧和独特的诗歌语言来完成主人公对自我灵魂状态的揭示,从而展示布朗宁戏剧独白诗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论班固创作的个性色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亭玉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
班固是御用文人 ,他的创作可分为前、后两期。在前期他以文章才学为明帝、章帝所宠 ,因而忠于汉朝 ;到了后期他为文名所累 ,被外戚所用 ,忠于汉朝的思想感情受到了影响。虽然这样 ,他的作品都追求真实。他的代表作品 ,在前期有《汉书》、《两都》、《典引》这些“述叙汉德”的典型文字。到了后期 ,写出了《封燕然山铭》。政治局面的变化对班固创作的影响最深刻 相似文献
20.
冉红音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7(3):142-144
现代报刊出版制度促成了现代文化鲜明的公众话语立场。在科学的大旗下,这一立场与宗教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对立。所以,在现代文学的整体格局内,宗教处于一种微妙的状态:一方面,现代作家面对公众努力回避着宗教,另一方面,宗教对他们的影响不能说不深。这一微妙状态对现代文学的形态、接受和传播都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