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传统严苛的家庭暴力证明标准和立法改革中过于宽松的家庭暴力证明标准尚有缺失存在,而要在家庭暴力民事认定上实现"受害人"与"施暴人"在利益上的衡平,建议采用二元家暴证明标准。依据二元家暴证明标准,对于作为离婚理由的家庭暴力认定采用相对宽松的证明标准,而对于作为离婚损害赔偿理由的家庭暴力认定则采用相对严格的证明标准。  相似文献   

2.
女院学术沙龙针对疯狂英语培训师李阳对其妻Kim Lee实施家庭暴力的事件,邀请了各界学者进行深入的探讨。"李阳家暴事件"使我们看到我国家庭暴力干预工作的制度缺陷和干预模式的效能问题。沙龙讨论使大家认识到:公权力介入家暴干预非常重要,但也不可忽视媒体舆论导向和社会文化对反家暴工作的客观影响,同时也应谨慎看待心理咨询在家暴干预工作中的作用。从世界各国的实践经验来看,以公权力为主导的多机构联动干预模式是防治家庭暴力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以妇女为被害对象的家暴行为严重侵犯了女性的人身健康权利,加速了社会的不稳定.如今我国家庭暴力犯罪案件的被害率更是逐年增加,这也反应了我国在法制、社会保护层面的不足.主要从以妇女为被害对象的家暴背景出发,分析妇女的被害原因及被害后果,进而提出法制、社会机制与妇女个体相结合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4.
家庭暴力现已成为影响婚姻家庭稳定和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因素,防治家庭暴力迫在眉睫。以重庆市某区法院为例,对该院近三年受理的家庭暴力案件进行了实地调研,考察其防治家庭暴力的实践状况。基于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该区法院近三年防治家庭暴力的一些成功经验,并针对防治措施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防治家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调动全社会的力量,不仅要依靠法律救济,还要有不同服务部门和机构共同参与的机制,对探索新形势下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新举措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增权理论视阈下针对妇女家庭暴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增权理论是社会工作研究中一个重要的领域.增权已成为我国港台地区及欧美国家一些社工服务机构的重要工作理念,同时也是服务于弱势群体的一个新视角.家庭暴力中的受虐女性作为受害者,在婚姻关系中有着强烈的无能感、无助感.她们或考虑到孩子,或是经济缺乏独立性等因素仍然生活在"家暴"这种不幸的婚姻生活中.而增权是她们摆脱家庭暴力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的家暴事件为例,采取内容分析法分析报纸媒体在此次报道中的特点以及问题.研究发现,报道中存在将家暴 “私领域化”和女性“失声”现象,议题设置在家庭暴力报道中的特殊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7.
《反家庭暴力法》有诸多创新之处,为我国反家庭暴力实践提供了重要依据。但现行的法条中将受暴妇女设想为积极的行动者,认为她们会利用各种手段直至离婚改变受害状态。这一隐藏假设体现在反家暴法中过于将婚姻暴力的起诉权、监护人资格的撤销申请权和人身安全保护令申请权交给受害者。解构受暴妇女的积极行动假象后,发现受暴妇女受到多种结构性限制,很难离开施暴者。应当修订完善反家暴法,赋予家暴公益诉讼权,同时放宽监护人资格和人身安全保护令的申请资格,以真正维护受暴妇女的权益。  相似文献   

8.
涉家庭暴力的案件是否适用调解?这一直是家事调解领域中的重要议题。女性主义者质疑和反对对涉家庭暴力案件进行调解的理由主要是:在安全性上存在风险,双方当事人之间权力严重不对等,调解员的训练、中立性的原则与保密规则等不利于保证调解过程和结果的公正性。调解的支持者面对这些批判,进行了进一步的论证与回应,认为一个更有用的讨论框架应该是"如何调解"而不是"能不能调解"。通过有效的筛查程序的构建、特殊的调解模式的设计、充分的调解知情教育和对调解员进行与家暴相关的特殊的、充分的训练,能够发展出一套适用于涉家庭暴力案件的调解程序;一些国家关于涉家庭暴力案件适用调解的讨论、反思及其有针对性的调解实务模式在某些方面值得思考与学习。  相似文献   

9.
苏毅 《新天地》2016,(4):8-9
什么是家庭暴力?在很多人的概念里,家庭暴力就是丈夫打老婆、父母打孩子.事实上,老人、儿童、病残者、孕产妇等都是家庭暴力的主要受害者,据全国妇联公布的统计数据,我国2.7亿家庭中,24.7%存在家暴,其中90%的受害者为妇女、老人和儿童等弱者.  相似文献   

10.
家庭暴力日益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从冲突论的角度分析家庭暴力产生的原因 ,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解决家庭暴力问题 ,社会、家庭、个人三者应共同努力消除家庭暴力  相似文献   

11.
刘鹏 《社区》2014,(18):5-5
广州市妇联发布了《广州市反家庭暴力情况研究报告》。报告显示,近四年来,广州家暴案例占信访总量的比例逐年减少,但社会公众对家暴的危害性认识仍有不足。超过四成被访者认为偶尔发生的暴力不属于家暴,超六成人认为打孩子不是家暴。(《新快报》5月14日)  相似文献   

12.
家庭暴力的存在严重侵扰家庭的安宁和社会的稳定,并使弱势家庭成员成为首当其冲的受害者。与此同时,本文就如何看待家庭暴力的现状、类型、危害性、产生原因以及如何控制家庭暴力的对策方面为众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作出法律思考。进而倡导建立平等、文明、和谐、稳定、幸福的美好家庭。  相似文献   

13.
家庭暴力是由封建文化的影响、社会变革引起的失衡、夫妻感情不和,以及社会控制乏力等原因引起的,不仅严重危害妇女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稳定,而且可能给孩童起到不良示范作用,助长其暴力倾向.必须加大制裁力度,加强社会控制,增加家庭暴力的实施成本.此外,应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消除家庭暴力的文化土壤;提高妇女的自身素质,培养其拒绝家庭暴力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社区》2012,(13):34-34
去年全国妇联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在整个婚姻生活中曾遭受过配偶侮辱谩骂、殴打、限制人身自由、经济控制、强迫性生活等不同形式家庭暴力的女性占24.7%,其中,明确表示遭受过配偶殴打的比例为5.5%。为此,不少城市社区纷纷建立名称各异的家暴庇护所。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大约有家暴庇护所四五百家,但是绝大部分都冷冷清清,无人人住。在北京西三旗街道的清缘里社区中,就有一家成立了8年的家暴庇护所,但是这里8年来没有一位受到家暴的妇女人住。  相似文献   

15.
中国法学会反对家庭暴力网络(研究中心)主持编写的"反对家庭暴力系列丛书"及"家庭暴力干预培训系列教材"最近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 家庭暴力,特别是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的热门话题。目前世界上40多个国家或地区颁布了禁止家庭暴力的专门法律,并对家庭暴力理论与干预对策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我  相似文献   

16.
基于性别平等考虑,一般都认为妇女是遭受家庭暴力最多的人群,似乎儿童比妇女更少受到家庭暴力侵犯。但据调查,童年时期受暴经历可能是青少年心理和社会问题的重要潜在原因,而童年时遭受的身体伤害26%来自父母。针对儿童家庭暴力的司空见惯、普遍、合理的存在,我们有必要对家庭自治正当性和针对儿童家庭暴力的原因进行思考。司法是家庭暴力受害人保护的最后屏障,而国家进行必要和适度的司法干预是禁止针对儿童家庭暴力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关于家庭暴力产生原因的社会性别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暴力的产生不仅仅是因为特定个人、特定家庭的原因,而是有其深厚的社会文化传统的原因,这个原因从社会性别视角来看,就是一个由男权文化和夫权思想所制造出来的不平等的社会性别关系的存在。如果把家庭暴力的深层原因,停留在社会变迁、社会宽容、人的素质低下和女性自身的软弱,而不去进行更深层次的反省,反而会遮蔽家庭暴力产生的根源,不利于彻底去除家庭暴力这一破坏家庭平安、社会和谐的毒瘤。  相似文献   

18.
家庭暴力,对家庭和社会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许多国家都运用法律手段予以禁止。防治家庭暴力已成为国际共识,针对家庭暴力立法已成为国际趋势,司法介入、社会救助作为我国防治家庭暴力的基本手段.日渐获得举国上下的普遍认同。在我国,防治家庭暴力已成为立法者、法学研究者乃至整个社会广大民众关注的重要现实问题之一。以社会救助作为防治家庭暴力的坚强后盾,在尊重当事人隐私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9.
丈夫对妻子施暴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丈夫对妻子施暴这一类家庭暴力问题的现状 ,探讨了此类家庭暴力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传统封建思想遗毒、男权文化、社会的宽容、某些男人素质太低、一些妇女太软弱是家庭暴力问题的内在原因。提出了建立防范家庭暴力的社会预防体系的几点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在当下社会中存在着大量的家庭暴力现象以及由此引发的伤害、致死案件。家暴受害者为了防止即将发生的家暴而实施的非对峙性反击行为,入罪结论不符合社会情感和民众期待,出罪结论则面临法解释论上的难题, 即此种情形不符合正当防卫的时间要件。紧急权制度能够保障紧急时刻公民的私力救济权, 维护婚姻家庭内部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平衡“家暴情形”中夫妻双方的权利关系。防御性紧急避险理论为家暴中非对峙性反击致死行为提供了出罪的解释穴间及现实可能,但并非所有处于不法侵害尚末发生的危险状态都符合防御性紧急避险对于危险程度的要求, 应当将“正在发生的危险”理解为紧急的危险, 而紧急性应根据隐蔽性危险与可视化危险的不同类别结合实际案情具体认定。实践中,只有符合“紧急的危险” “不得已” “必要限度” “补充性”等要件的类型行为,才可以适用防御性紧急避险予以出罪化认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