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由自然概念的词源学解释出发,主要从哲学和历史观视角审视了本体论自然观、认识论自然观、价值学自然观和实践论自然观。通过分析西方思想史上自然观的两次转向阐明生态伦理学视野中的自然观是自然观的第三次转向即价值观的转向, 并对其内容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人与自然之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核心内容,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也曾明确指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同时,要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1〕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要努力专研科学文化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健康、文明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生态观,从而使自身在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指导下,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林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又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林业在加强生态建设中发挥着主体性作用.马克思、恩格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无不彰显出他们对生态问题有着独到的见解,包含着深刻的生态自然观思想.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当前形势、基本涵义,进而推论出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启示.本文亮点之处在于挖掘马克思经典著作中关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分析当今人类与林业自然的相处之道.  相似文献   

4.
泰戈尔关于自然的生命体观念及其所倡导的亲善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等思想与生态哲学思想具有相当大的一致性。从以泰戈尔为代表的东方民族的思想智慧中可以汲取有利于解决当前现实问题的有益成分。  相似文献   

5.
我国已进入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正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但在现代化进程中正面临生态环境问题的考验,怎样应对、何去何从,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树立“天人和谐”的现代生态自然观,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是确保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态安全、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哲学前提,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环境问题、生态问题的凸显,国内外不少批评者把责任全都推给20世纪的社会主义实践,认定社会主义就是反自然的。更有甚者,以为马克思恩格斯秉承的就是控制自然的人类中心主义,进而断定马克思主义本身具有"反生态性",从而掀起了生态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过时论"。"过时论"混淆了马克思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把原本属于资本主义的生产主义、消费主义的经济决定论、科技决定论强加于马克思主义,从而否定了马克思主义批判资本主义的彻底革命性。因而,考证马克思主义的自然向度,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彰显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对于当代生态伦理学的首要意义,澄明马克思主义生态学批判对于资本主义批判的根本性,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作为彻底的自然主义者,斯宾诺莎在批判基督教传统与笛卡尔实体论的前提下,确立了上帝、实体与自然的"三位一体"自然观,建构了本体论-认识论-伦理学组成的完整的形而上学体系。斯宾诺莎的自然观是广延与思想的统一,这表明自然界本身就是自己存在的原因,自然界的一切事物无论有着什么样的质的差异,都存在于统一的自然界中。在伦理学探究中,从上帝、实体与自然"三位一体"自然观基础出发,为了使人心臻于完善,必须充分了解自然,走出人心对财富、荣誉和感官快乐等外在善的追求,仅在正当、合理的限度内才是获得幸福的手段,而不是幸福本身。只有"人的心灵与整个自然相一致的知识",才能获得最高的幸福。对斯宾诺莎自然观的伦理探析,不只是还原理论本身及其阐释,更是为了促进当代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和谐。目前生态伦理探究处于人类中心主义与自然中心主义对立的"两难选择"胶着状态,使自身理论的整体性无法显现。如何从"两难选择"的僵持状态走向生态伦理观的整合,是自然环境保护理论与实践的内在要求。斯宾诺莎的自然实体论及其幸福伦理观探讨从人与自然主客二分状态走向统一的和谐思想,启发人们重新发现并尊重自然的生态价值,限定人的知性的能力范围,唤醒人们的生态道德意识,规范生态道德行为,因而对关于自然环境保护的生态伦理观研究乃至生态文明建设有某种思想启示。  相似文献   

8.
论马克思的自然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马克思的哲学自然观任何单义的解释,都是在总体上对马克思的哲学自然观的内容实质作了某种片面的不正确的理解。因为,马克思的自然概念是多义性的:本体论维度的“物质的自然”观;认识论维度的“人化的自然”观;价值论维度的“生态的自然”观。马克思的哲学自然观的整体性质,就是“实践的唯物主义”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论马克思的自然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马克思的哲学自然观任何单义的解释,都是在总体上对马克思的哲学自然观的内容实质作了某种片面的不正确的理解。因为,马克思的自然概念是多义性的:本体论维度的“物质的自然”观;认识论维度的“人化的自然”观;价值论维度的“生态的自然”观。马克思的哲学自然观的整体性质,就是“实践的唯物主义”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简述生态运动和生态批评,指出自然观是维系浪漫主义与生态批评渊源关系的纽带。论述继启蒙运动之后的浪漫主义诗人和批评家不仅对以理性主义为核心的启蒙运动进行深刻揭示,而且对人们企图征服自然的行为发出严厉警告。这种浪漫主义自然观体现了尊重自然和现实关怀的生态思想。最后指出生态批评是浪漫主义的继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人类社会进入到生态文明阶段的显著标志,也是解决当今环境问题的生态伦理基础。从用火观念、饮食文化、丧葬习俗、建筑风格、命名习俗、宗教观念、游牧方式、法制观念8个方面论述蒙古族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的有关内容,重点探讨蒙古族生态文化中与森林文化有关的内容,系统地挖掘民族文化中合理、有价值的成分,以期保存和发扬优良的传统文化,丰富森林文化研究的内容,为当今的森林环境保护与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代中国应对宗教复杂形势和制定宗教政策的基本原则。对于宗教观问题的认识和处理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民族关系、统一战线和国际关系。部分人混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当前国家宗教政策的区别,对于宗教可能带来的社会隐患认识不足。如何激发宗教爱国人士的爱国积极性,正确处理好宗教中若干重大关系,分类指导、凝练特色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民族宗教工作和统战干部队伍,是创新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在中国运用与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传统诚信观与社会主义义利观有着新的时代内涵,二者的辩证统一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固有价值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代要求。构建“公平正义、诚信友爱”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传统诚信观与社会主义义利观的辩证统一,必须将以“以人为本”的理念注入到传统诚信观之中、注入到义利统一的社会主义义利观之中。  相似文献   

14.
宗教生态旅游:西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宗教生态旅游是一种具有宗教旅游、生态旅游之特色, 但又不同于二者的新型文化旅游,它是人类寻求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发展, 人类完善自身、创建新文明的产物。宗教生态伦理思想,必将成为旅游观念中起先导作用的新思想,21世纪人类文明中最令人瞩目的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15.
美国生态学家福斯特运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系统科学地论证了生态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辩证统一性关系,并以新陈代谢断裂理论为批判武器,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展开了鞭辟入里的生态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与生态的冲突本性、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不可调和性,决定了生态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自然历史过程。在对马克思生态唯物主义与生态辩证法的科学运用中,福斯特揭示了社会主义革命与生态革命的同源性与同旨性,即二者同源于对资本主义不合理生产方式的批判和超越,同旨于生态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与自然的双重解放。  相似文献   

16.
宗教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难题。立足于宗教文化的定义及长期性、群体性、政治性、民族性、文化性的特征,具体分析目前我国宗教的具体特征,结合高校中宗教信仰的现实传播途径,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宗教现象是一种语言现象,宗教思维的运行主要依赖语言的导向来实现。以宗教语言的体认观为视角,积极探索引领大学生宗教信仰的路径:从宗教语言的概念功能层面把握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哲学范式,引领大学生的宗教信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适应;从宗教语言的人际功能层面调试大学生宗教信仰的认知心理,引领其寻求实在替代依恋对象;从宗教语言的语篇功能层面疏导大学生宗教信仰的认知手段,引领其隐喻思维走向实在客体。  相似文献   

18.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形成过程的两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是一个时间较长的过程,经历了“根本观点的产生”和“理论体系的确立”这样两个阶段。二者在自然科学基础的厚度、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自然科学及自然哲学的研究深度、相关理论观点的广度和精度、理论本身的逻辑性和体系化程度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区别。正视这一点,对我们准确把握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根本不同于机械决定论和宿命论,它是历史必然性与历史偶然性的有机统一, 是单义决定论的线性相互作用与或然决定论的非线性相互作用的有机统一, 是客体性与主体性的有机统一,我们要在实践的基础上从主客体的双向运动来理解和把握它。  相似文献   

20.
生态意识的觉醒与生态化意识形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障。生态化意识形态是一种运用生态意识来改造世界的思维方式或政治理念,生态化意识形态凸显包括人类在内的整个生态群体的生态利益;意识形态生态化是政治理念对生态的干预,实质是借生态言政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