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该文以汉英语序对比为例说明对外汉语教学中应有的语言和文化的融合与渗透,论述了汉英文化中,人们的思维方式反映在句法上的主要差异,即整体思维和分析思维.并以此为出发点,介绍一种以语言文化对比和语言文化平行点为主的文化导入模式.  相似文献   

2.
隐喻不仅是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类生存和认知的基本方式之一,它植根于语言、思维和文化中。隐喻的主要表现形式还是语言,英汉两种语言作为不同文化的载体,反映了人们不同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文化模式。文章从自然现象的联想不同、宗教信仰的联想不同、颜色词联想不同等方面对英汉两种语言中隐喻的生成和理解上存在差异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道孚语作为道孚藏族思维的媒介,其语言结构类型上的特点必然与民族文化思维方式的特征具有某种关联。一方面,它是民族文化思维方式特征的体现,受民族文化思维方式的制约;另一方面又构成思维框架,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因此,从道孚语的词源结构来分析研究道孚藏族的思维方式,有助于我们了解民族深层意识,掌握道孚语语言使用群体的语言思维的特点以及语言思维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中西思维方式与语言逻辑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思维是人脑的一种功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能力。语言是人们思维和认识的组织者。思维和语言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思维方式影响着人们说话和行文的遣词造句。英汉思维差异决定了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特点,只有正视这些个性差异,才能消除文化传播领域中出现的翻译障碍,促进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5.
思维是人脑的一种功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能力。语言是人们思维和认识的组织者。思维和语言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思维方式影响着人们说话和行文的遣词造句。英汉思维差异决定了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特点,只有正视这些个性差异,才能消除文化传播领域中出现的翻译障碍,促进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6.
不同的民族不仅有不同的文化,而且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而不同民族间思维方式的差异反映了某种语言民族群体一定的语言心理倾向.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和表现形式,思维差异是造成语言差异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导致中国学生英语语用失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从语言与思维的角度再论萨丕尔-沃尔夫假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这一角度再次对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进行了论述。一方面,弱式“假说”所提出的语言反映思维、信念、态度等,或者语言并不完全决定思维,但的确影响认知和记忆方式,影响人们从事思维的难易程度,这一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正确阐述了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而另一方面,由于强式“假说”认为语言结构决定语言使用者对客观世界的看法,过分强调了语言对人的思维方式和文化的决定和制约作用,甚至认为人类实际上是受制于语言的,而忽视了思维对语言的影响作用,因而也具有许多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中隐喻概念运用的分析比较,发现隐喻作为人类基本的认知活动具有普遍性和共性.但是隐喻的主要表现形式还是语言,英汉两种语言作为不同文化的载体,反映了人们不同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不同的文化模式.由于两种思维和文化模式的不同,在隐喻的生成和理解上都存在着不可忽视的一些差异.在此,我们将对由于生活环境、生活经验、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不同所导致的英汉两种语言中隐喻的生成和理解上存在的这些差异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译者总是在一定的文化语境中从事翻译,其翻译活动总是受到本民族文化的影响。以盛行于清朝末年的侦探小说的翻译为例,详尽阐释了翻译实践与社会文化语境互动作用的关系:翻译实践的内容是社会现状的一种写照,同时也是社会价值取向的一钟反映,和人们的思维方式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0.
概念隐喻作为一种认知模式,体现在人们的语言、思想和行动之中。不同民族的隐喻概念体系又植根于具体的社会文化之中。英汉两种语言里都具有较为系统的味觉词汇。其中四种基本味觉的词汇范畴中的概念隐喻投射具有较大的同一性,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从整体上表现出一种"大同小异"的关系,反映了英汉两个民族在思维层面上存在的共性与个性。  相似文献   

11.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也是人类思维的重要手段,它直接参与人类的认知过程。语言中的隐喻是人类认知活动的结果。从隐喻的认知性看动物习语会发现,动物习语也是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一种人类的认知方式,它一方面体现了人类认知的共性特征,另一方面折射出不同社会文化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12.
日本人在社会交往过程中的"沉默寡言”现象深刻地反映了日本的历史文化背景,表现出日本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强烈的"集团主义”思想,体现了日本人独特的语言心理、思维方式以及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13.
语言与思维关系密切。语言的差异是思维方式差异的表现形式。另一方面,语言又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中西文化差异必然导致文化语义大不相同。文章从“语言相对论”的角度探讨了汉、英两种语言之间的符号与文化语义的巨大差异。指出,文化语义其实是语言背后的语言。  相似文献   

14.
青色与中国传统民族审美心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民族审美心理在色彩审美方面有趋于青色等冷色的倾向,这既与民族生理特点、色彩心理效应的潜在影响有关,更是民族生产方式、文化传统和民族性格、思维方式的直观反映;同时,这种色彩审美选择也强化了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中阴柔、含蓄的风格.  相似文献   

15.
网络媒介在带给人们极大便利的同时也有利于人的理性思维的发展。网络媒介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方式方面优于传统媒体。网络不仅没有使人变成懒于思索的"平面人",反而更有利于培养勤于思索、主动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  相似文献   

16.
谚语主要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谚语的本质、谚语的主流是劳动人民创造的语言财富。它深深植根于民族文化的沃土之中,自然而真实地反映历史变迁和社会现实,具有深厚的社会文化的历史沉积与印记。本文用文化语言学的观点,对傣族谚语的文化内涵进行了剖析,目的是让人们对傣族现存的或曾经存在过的文化现象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7.
合作原则是语言交际中人们普遍遵守的规则,但不同民族的人们在遵守这些规则时体现出各自的文化差异。英汉祈使句话语结构有明显不同,反映出汉民族在传达祈使意义时更重视合作原则中的方式准则。文章运用合作原则的有关理论,探讨了英汉祈使句在使用中的异同。通过英汉祈使句的对比研究,可以提高我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减少跨文化语用失误,对中外语言翻译和教学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人们在文化取向、价值观念、社会规范、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会导致其编译码过程、语言和语篇使用规律、语篇组织结构等的差异。语言的意义离不开语言环境,要理解话语,归根结底要懂得语话人的整个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因此,学习英语的过程,就是通过英语这一语言工具了解、导入英语文化的过程。介绍目的语的文化知识,揭示潜在于语言结构中的文化内涵以及语言使用的文化规则应当成为语言教学的一个组织部分。  相似文献   

19.
1934年的大众语论争,非常具有历史的戏剧性。文言复古派攻击欧化的白话文深奥难解、异化青年;大众语的提倡者采取迂回的战术,指责白话文不够白,借此化解文言复古势头,进而推进大众语建设;而五四新文学传统的维护者则在白话、文言、大众语三者之间来回求证。在论争中,如何对待语体文的大众化与欧化的关系问题是分歧的焦点所在。论争已超越了简单的新与旧、精英与大众、启蒙与救亡、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对立和分野,反映了自五四以来社会与文学领域所积累的症结和冲突。  相似文献   

20.
浅谈英语习语中的动物名称及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习语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出现频率都很高。英汉民族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不同 ,同一动物所承载的喻义可能是不相同的。一方面 ,指称意义相同的动物形象 ,其喻文 ,即它在原语和译语中的语用含义可能相去甚远 ,甚至完全相悖。另一方面 ,有些动物形象 ,在原语中含有丰富的语用意义 ,而在译语中却没有 ,因而在译语中不能产生等值的意象联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