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金水 《江海学刊》2012,(5):215-220
当前,网络以其传播速度的快捷性、传递内容的庞杂性以及参与的便捷性成为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载体。网络参与所蕴含的强大聚合功能为各种政治、社会力量在网络上集聚、组织和动员提供了便利,因而网络政治参与带来的网络风险与政治稳定息息相关,关系到国家的政治安全和政权安全。政治发展过程中政治主体需要控制适度的社会动员,逐步推进有序的网络政治参与。治理网络风险需要从单一国家政府层面走向国家与社会和公民个人的合作共治,实现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实现治理资源、技术和机制的有效整合。  相似文献   

2.
网络参与已成为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手段,并因其鲜明的特性而对社会政治发展具有双重效用.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政治参与将是公民政治参与的一个普遍手段与形式,政府必需采取积极的措施予以规约完善.要继续推动社会信息化建设,加强网络立法和监管,加强主流网站建设,加强对网民的教育、引导和管理,以使网络政治参与为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健康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3.
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参与:现实与网络两种方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参与包括现实政治参与和网络政治参与两个维度,本研究通过对南京市336位大学生现实政治参与和网络政治参与实证调查和比较分析发现,网络虽然拓展了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内涵,但并没有预期的热度,且与现实政治参与具有不同的内在逻辑和动力机制。同时,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行为与认知脱节,现实政治参与仍然表现出很强的功利性,而网络政治参与稍具理想主义色彩。因此,在网络政治参与已经得到认可与尊重的前提下,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仍然有待培育与发展,同时还需要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主义教育,提升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品质,保持主流文化的繁盛。  相似文献   

4.
李珊珊 《理论界》2015,(2):35-38
我国网络政治参与处于起步阶段,参与主体理性精神不够,政府应对网络政治参与能力落后,网络政治参与渠道混乱,导致了网络政治参与的无序性,具体表现为网络政治参与的非理性、无规则性、去中心化。造成网络政治参与无序性的原因有少数网民的积极参与与多数网民消极观望的矛盾、政府高层的积极开放与基层的消极保守之间的矛盾、体制外网络政治参与渠道的多样性便捷性与体制内参与渠道的不多不畅之间的矛盾。因而,政府应当在保护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热情的前提下,通过各种有效的措施提高网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和网民的政治参与能力,制定和完善网络政治参与规则,改善网民政治参与渠道,维护公民政治参与的网络环境等措施来规范网络政治参与秩序。  相似文献   

5.
网络政治参与已成为当前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国外学者重点分析了网络对政治参与的影响,网络政治参与的方式和影响因素,以及线上线下、传统政治参与与网络政治参与的融合;国内学者系统研究了网络政治参与的基本理论,不同群体网络政治参与的状况,以及网络政治参与的双重影响和规范化对策。国内外网络政治参与研究都已取得重要进展,但尚未形成一套能够促进公民政治参与有效、有序发展的成熟、完善的理论体系。国内学者应进一步加强网络政治参与应然状态的研究,设计出关于网络政治参与方式的可操作性指南。  相似文献   

6.
郭琰 《天府新论》2008,(6):22-25
互联网技术推进了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发展,但数字鸿沟与无序性网络参与的存在,也对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提出了新的挑战.要努力实现、扩大公民有序网络政治参与,可以考虑:努力缩小数字鸿沟,扩大参与主体;加快网络立法,规范网络政治参与秩序.加强公民意识教育,促进网络政治参与文明化;实现政府与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7.
公民网络政治参与作为一种新型政治参与方式在我国的兴起,主要是由于目前政治生态条件下公民自发表达的无效,以及渊源于匿名性和平等性的网络参与在规避可能遭遇的实然表达所带来的政治风险方面的优势。但是网络政治参与在推动新型政治输入的情况下,也带来了一些诸如极端自由、网络话语强权等可能冲击社会稳定的新问题。目前,网络方面的技术困境和网民分散化,以及政府自身的网络规范缺失、决策封闭性等,都成为政府应对这些新问题的障碍。所以,政府维稳应着重于完善网络参与规范、推动网民理性化和实现政务公开。  相似文献   

8.
中国网络政治的兴起与政治文化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互联网一直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网络政治随之获得了迅速发展。中国网络政治的发展不仅直接影响着中国政治发展的进程,而且促进了中国政治文化的变迁。从目前情况看,网络政治参与、网络结社、网络政务和网络政治社会化等形式都对中国政治文化变迁产生着深刻而显著的影响。中国网络政治的兴起推动着中国政治文化向参与型政治文化和现代公民文化转变,推动着中国政治文化更加倾向于理性、温和与客观,更加倾向于民主、公平与透明。  相似文献   

9.
网民政治参与和政府回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平  董珏 《理论界》2010,(2):24-26
在中国,近年来网络政治参与的广度不断扩展、深度不断深化、宽度不断拓宽,其影响力日益增强。政府能否对网络政治参与作出及时、恰当、有效的回应,成为影响政府形象、制约公共管理效率、涉及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以广度、深度和宽度三个维度为衡量标准,当前网络政治参与不但具有政治参与的一般属性,而且相比于传统政治参与模式,具有更加能够提升政治参与水平的特点。这就要求政府必须迅速、有效地作出回应。政府对网络政治参与的反应速度、处理效率和处理结果等三个指标,则反映出政府回应的水平。政府对于网络事件的回应属于被动型回应,而政府主动和网民进行互动,则属于积极的主动回应,后者是政府回应网络政治参与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0.
刘佳 《中文信息》2013,(8):145-145
政治参与是指公民通过合法手段参与国家公共政治生活的行为。政治参与的形式与方式有很多种,网络政治参与便是其中的一种。网络政治参与是公民利用网络以虚拟的身份发表政治意愿,影响和监督政策决策,实施过程,监督行政管理活动,是一种间接或直接的地参政行为。  相似文献   

11.
陶蕴芳 《中州学刊》2012,(1):207-210
网络社会已逐渐成为相对独立的政治认同系统,在政治认同主体、政治认同环境、政治认同心理等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特征。网络政治认同问题的发生是现实政治诉求与政治参与受到抑制条件下的一种替代途径。网络政治认同系统同时具有良性与消极的双重效果,需要通过突出问题的归因解决、传播路径、信息发布机制、政治参与等方式对网络社会的政治认同进行引导,促进网络政治诉求与政治参与的良性发展,提高我国政治现代化程度与政治认同水平。  相似文献   

12.
作为网络政治的最新发展形态,热搜政治具有以下本质特征:数字媒体时代的网络传播是前提条件;移动互联网平台的热搜榜单是表现形式;热点话题的政治影响是内在功能。信息筛选、热度传导和议程设置等系列机制的共同配合与相互作用促成了热搜政治的生成与发展。热搜政治反映了数字媒体时代公民、领导层和政治系统之间的动态联结。基于群体效应的公民政治参与、基于网络舆情的领导注意力分配、基于民众期待的政治系统反馈构成了热搜政治的运作逻辑。展望未来,数字技术嵌入热搜政治的程度会更深,广大民众参与热搜政治的热情会更高,政治系统应对热搜政治的挑战会更大。为了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需要正视热搜政治的发展趋向,遵循热搜政治的发展规律,规范热搜政治的发展秩序,并将其纳入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3.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公民网络参与社会政治事务越来越普遍,网络也成为政府问政于民、问计于民的重要平台,成为推动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此从网络政治参与的利弊进行分析,提出关于网络政治参与的一些规范性和政策性措施。  相似文献   

14.
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政治现代化的过程,既是政治民主化的过程,也是政治参与不断扩大的过程。在通常情况下,政治参与对政治稳定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之间并不存在完全的正相关关系,有时政治参与也会导致政治不稳定。因此,在我国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如何既能够不断提高政治参与的水平,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又能够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为社会现代化发展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已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齐乐  任春雷 《理论界》2014,(5):28-31
善治是良好的治理,是国家和公民间的最佳状态;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是公民通过网络平台影响和推动政府决策过程的活动,是公民政治参与的新形式。两者作为我国政治研究和政治建设中方兴未艾的课题和实践,因与民主政治息息相关,所以不可避免地具有某种内在联系。善治视角下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具有正面和负面双重效应。我们应该从政府与公民两方面着手,为发挥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正面效应,实现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有效性和有序性的统一,搭建起政府与社会公众网络合作共治的互动平台,最终实现政府善治而努力。  相似文献   

16.
资本主义国家虽然具有较为完善的政治参与机制,但这种存在并不必然意味着政治民主也是存在的,事实上政治参与和政治民主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否则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存在政治参与的条件下,就不可能形成政治冷漠现象了。对于政治民主与政治参与的互动关系,可以从民主的政治基础辨析、政治参与是政治民主的表现形态、冲突系统与政治冷漠三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杨福忠 《河北学刊》2012,32(3):136-140
公民有效网络政治参与对提高公民的政治功效意识和政府决策的正当性都具有重要意义。有效网络政治参与是公民和政府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不是单向的,而是处于循环状态。公民有效网络政治参与的实现受政治功效意识、参与广度、参与深度等多种因素影响。实现公民有效网络政治参与,需要通过立法规范国家机关的行为。  相似文献   

18.
社会资本理论视角下的政治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康适度的政治参与对于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稳定与政治发展尤为重要。以信任、互惠规范和关系网络等形式存在的社会资本能够增强公民的政治认同感,为公民政治参与提供良好的社会规范秩序以及公众参与网络,这就要求我们重视社会资本在政治参与中的作用,培育社会资本,加强政府与公众的信任与合作;塑造参与型政治文化;培育公民政治参与的载体——第三部门,从而形成政治参与中的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公众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9.
网络政治参与概念厘定是进行网络政治研究的基本前提和重要基础。网络政治参与中的“网络”侧重指互联网,“政治参与”是指普通公民以一定的方式和手段进行的旨在影响政治过程的政治行动。文章对当前学术界一些似是而非、富有争议的定义进行了科学辨析,并对网络政治参与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分析了网络政治参与的要件和要素,以期为网络政治研究奠定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网络发展对政治参与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网络在中国的迅猛发展 ,深刻地影响了公民的政治参与现状。网络扩大了信息受众 ,实现公民与政治体系的双向交流 ,拓宽了公民政治参与的孔道 ,培育了参与的公民文化 ,并使公民在网络生活中培养了政治责任感 ,在利益表达自由中铸造出独立的政治人格。同时 ,网络给政治参与也带来了一定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