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平 《学术交流》2007,(4):35-38
诺齐克政治哲学重申了个人权利的至上性,批判了功利主义和新自由主义政治哲学,反映了放任主义经济政策抬头和对社会福利的批判性抵制的形势需要。通过对国家起源必要性、国家功能合法性和理想国家可欲性的探讨,诺齐克以个人权利为道德边际约束,论证了只有最弱意义的国家才具有合法性。诺齐克政治哲学在捍卫并适当改造古典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同时,也因个人主义倾向、单一价值取向和普遍主义思维方式而具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诺齐克是不承认个人拥有福利权利的,但是,将对洛克的限制性条款的较弱理解当作是其历史性权利理论框架下正当获得财产的必要条件,会不会使他人的福利权利获得正当性?其履行,或者诺齐克所言的赔偿会不会是"强制"?如果结论是肯定的,这将与诺齐克所言的权利作为行为边际约束的前提不一致.如果赔偿可以使这种超越底线的占有"合法化",那么谁来负责主持赔偿?以什么方式赔偿?这恰恰为更多功能国家履行强制行为提供重要的,而且是道德上非常正当的机会,这非常容易使诺齐克的立场滑向"福利国家"的深渊.这可能是诺齐克权利理论中的最薄弱环节,但同时也为我们对诺齐克的理解提供新的视角:从这种被适用来避免"灾难的某种状况"的"适度"做法中可以推断出诺齐克应该是接受基本平等观念的,即尊重人的基本平等价值,对人给予平等的关心和尊重.  相似文献   

3.
诺齐克与罗尔斯之争的关键是权利与公平的角逐.罗尔斯坚持作为公平的正义,认为正义即平等,分配正义是扩张政府权力勾销社会差别,实现普遍原则.诺齐克强调正义理论的个人权利基础,坚持权利的神圣不可侵犯性,分配正义是持有正义.在我国社会经济转型时期,考察诺齐克与罗尔斯关于正义的角逐,正确理解分配正义理论,解决分配领域的矛盾具有重大的理 论和现实意义.社会主义社会的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权利和公平并非绝对和唯一的正义原则,尊重权利,坚持公平是影响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社会在最大限度尊重以劳动和其他合法形式为取向的收入公正的同时,也必须强调政府的服务和补偿功能,这是构建和谐社会所要求的分配原则的内在规定性.  相似文献   

4.
罗尔斯正义理论的核心是自由优先于平等,正义优先于效率。他对平等的重视,导致了西方政治哲学的主题由"自由"向"平等"转换。他对功利主义的批评,使以权利为导向的自由主义取代了功利主义。诺齐克针对罗尔斯的分配正义,提出"持有的正义",从而在自由主义内部构成对罗尔斯正义理论的批判。麦金太尔站在社群主义的立场上,提出重视共同体的正义,直接对抗自由主义的正义理论。柯亨利用分析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指出诺齐克的正义理论没有正确处理正义与自由、正义与私有财产、正义与自我所有的关系,论述罗尔斯仅将正义的主题界定为社会基本结构的不足,进而提出重视个人选择、个人风尚的正义。  相似文献   

5.
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树立理性的权利观与正义观是情势所趋。罗尔斯、诺齐克与德沃金是当代西方最具代表性的权利论者在政治哲学领域,罗尔斯将正义之权利视为制度的“首要价值”,诺齐克将自由之权利视为政治正当性的“资格”,而德沃金则视平等之权利为“理性道德”。他们基于反功利主义立场,以权利对抗功利,通过对自由与平等的不同解读,制定了分殊的正义观,他们的分歧为我们权利正义理论建设提供了有益因子。  相似文献   

6.
诺齐克的政治哲学不仅是关于自由的,也是关于平等的。诺齐克以权利为基石,以国家合法性为切入点,揭示出哲学思想中的平等观:反对实质平等,主张机会平等。机会平等只能做到形式的平等,无法实现实质的平等。  相似文献   

7.
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若干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详尽阐释了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中关于正义、权利和平等的相关理论,对罗尔斯、诺齐克、桑德尔、德沃金、科恩等人的观点作了精辟的概括和总结。  相似文献   

8.
梁文韬 《浙江学刊》2007,(3):115-125
自然权利自由主义可以说是西方现代自由主义的重要流派,亦深深影响了西方的宪政发展,当中最主要的人物乃洛克与当代的诺齐克。本文探讨作为此流派的政治道德基础,即自然权利,主要的探讨对象为洛克及诺齐克的自然权利论。文章主要研究自由的自然权利及财产的自然权利,并提出我们有各式各样的自由权、财产权甚至可能有福利权,但这些权利都不是所谓的自然权利。文章重申,反对自然权利并不意味反对权利本身,反对自然权利更完善的做法是发展出合理的权利论,而这有赖能否建构合理的价值论。  相似文献   

9.
当代西方自由主义公正理论是很多国家社会政策制定的学理依据。诺齐克、罗尔斯和德沃金可视为西方公正理论的代表,但他们的理论重点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诺齐克强调自由至上,罗尔斯追求结果的平等,德沃金的荒岛理论则致力于平等基础上的个人责任原则。虽则他们的理论看似互不兼容,我国高等教育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却可以参照罗尔斯所说的辞典式的排序,把自由原则、公正原则、平等原则和差异原则次序性地规定为第一原则、第二原则、第三原则和第四原则,从而实现自由基础上的公正,平等基础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解读"持有的正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持有的正义”是诺齐克的有关财产权的理论 ,是其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一块基石。诺齐克将“持有的正义”划分为“获取的正义”和“转让的正义” ,他认为只要财产的最初的获取是符合正义原则的 (即起点的正义 ) ,而且财产的转让也是符合正义原则的 (即过程的正义 ) ,那么最终的财产就是符合正义原则的 (即持有的正义 ) ,由此所产生的财产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诺齐克的这一理论在世界范围内有很大的影响 ,也引起了众多的争论。本文通过解读“持有的正义” ,与诺齐克平等对话 ,说明其这一理论基石并非是那么牢靠的 ,并非是无懈可击的。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后期最具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哈佛大学教授罗伯特·诺齐克 (RobertNozick)于 2 0 0 2年 1月 2 3日因胃癌病逝 ,享年 63岁。作为作家和教师 ,罗伯特·诺齐克以其广博的知识和引人入胜的写作风格而受到世人瞩目。他的最后一部主要著作《恒常 :客观世界的结构》(Invariances:TheStructureoftheObjectiveWorld)于2 0 0 1年 1 0月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据其生前好友、哈佛大学法学教授艾伦·德肖威茨 (AlanDershowitz)回忆 ,罗伯特·诺齐克在逝世前的一个星期仍…  相似文献   

12.
从古典自由主义到新自由主义,自由主义的发展经历了多次转变,相应地,西方权利理论也经历了多次嬗变.古典自由主义以自然法和社会契约论为基础,论证了自然权利的正当性和先在性.功利主义认为社会功利是个人权利的依据,具有作为权利理论的坚实基础.而新自由主认理论则认为权利应该具有优先性,权利原则是自由主义的理论基础.自由主义理论形态的更迭只不过是支撑权利的自由主义理论基础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动所体现的是对权利进行更进一步的理论解说,为自由主义及其权利理论提供不同于传统的证明.  相似文献   

13.
论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超越”一般有以下几点含义:一是指超感觉的、无形的东西,与感觉、有形、个体相对;二是指无限的东西,与有限相对;三是指在先,这一点需详加说明。通常把“在先”分为逻辑上在先与时间上在先。逻辑上在先指作为逻辑基础的东西,即理由或根据,这种意义下的超越者是超时空的,但它是时空中现实具体物的逻辑基础。时间上在先指按时间顺序而言是在先的东西,它不是现实的东西的逻辑基础,仅仅从时间上说,它先在于后面的东西,它本身也在时间之中,而不是超时间的。试举几  相似文献   

14.
官宇 《社科纵横》2013,(1):257-258
《罗莎》是20世纪美国著名犹太女作家辛西娅·奥齐克的优秀短篇小说之一。本文从创伤理论来解读这篇小说,论述了创伤对罗莎心理的伤害并阐述了罗莎伤痛的不可弥补性。辛西娅·奥齐克在文中不仅描写了罗莎的个人心理创伤还对整个犹太民族的集体心理创伤的进行了描述。在这篇小说中,尽管心理创伤的描写是浓墨重彩,但文化创伤却也并未被眼光犀利独到的奥齐克所遗漏。  相似文献   

15.
发展权历经三十余年的论证和实践.现已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和关注.根据发展权的主体不同,可以把发展权划分为国家发展权、区域发展权和个人发展权.在这三者当中,个人发展权是发展权的最终目的性权利.无论是强调国家发展权,还是强调区域发展权,都不能以克减、损害个人发展权为代价.发展权的成型是人权发展逻辑演进的结果.其体现了各代人权的不可分割性、相互依存性与动态性.发展权的实现依赖于发展,但发展并不必然带来发展权的实现.所谓发展权的实现,就是要在充分享有参与发展进程的权利的同时,能够公正享受发展进程带来的成果,最终充分实现各种人权.  相似文献   

16.
人类社会的道德原则是由普遍道德与特殊道德结合而成。试图阐述建立在道德基础之上的人权亦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在人权理论与实践中 ,应当重视道德所起的作用 ,即道德具有逻辑的优先性 ,人权在本质上是道德权利而非法定权利。人权的差异性是由人权的道德基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7.
当代西方宪法人权理论以美国的“个人主义”与德国的“人格主义”人权论为两大典型,前者通过“自由的镜头”观察人、后者则以“尊严的镜头”观察人,并在宪法上塑造出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的形象”.“个人主义”人权论以个人自由为其至高价值,在“个人自治”与“自我决定”、隐私权、行为自由与表达自由等权利保障领域,呈现更为注重防御政府的单一维度;而“人格主义”人权论则以人性尊严与人格自由发展为核心价值,在上述权利保障领域以人格关系为框架建构权利的具体内涵,强调在实现人的固有价值的同时,以社会责任与义务约束个人的自由,寻求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融合性.两种人权理论体现了西方宪法上关于自由主义和个人价值两种不同的诠释进路.就中国宪法而言,德国的“人格主义”权利论或许更具“亲和力”和借鉴意义.但由于缺乏个体和权利观念,我国的宪政法律文化若不经过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的“创造性转化”,为其注入个人权利本位之内核,与人格主义权利论并不具有天然的契合性.  相似文献   

18.
陶庆 《求是学刊》2007,34(5):78-83
宪法财产权是指公民创造的全部财产不受任何侵犯的自然法权,它由公法上的纳税人权利与民法上的私有财产权两个部分组成。依照与国家之间在先的契约原则,公民须向国家交纳自己创造的一部分财产作为国家赋税,并由此成为纳税人;宪法赋予国家与公民之间对于公民创造的全部财产的分割程序与原则,公民由此享有对国家赋税征收列支等经济政治社会诸事务的广泛参与权,这种由公民财产分割程序与原则延伸出来的政治参与权就是纳税人权利。保障宪法财产权基础上的纳税人权利,是宪政治理逻辑与历史的双重起点。  相似文献   

19.
杨秀香  李辉 《唐都学刊》2013,29(3):12-16
个人权利价值取向的普遍化是社会的道德现状,道德建设要帮助人们认识在现代社会个人权利属于公民权,以平等为基础,同公民义务相联系,逻辑地蕴含着对公共利益的尊重。自我中心、否定公共利益并不是个人权利的必然走向,而是其被抛弃了平等基础、公民义务后将自我利益膨胀到了极端的表现,是极其有害的;为了克服个人权利膨胀为自我中心、损人利己,要引导公民不仅要追求个人利益同时也要认同公共利益。因此,第一,引导人们认识利益相关性对公民权利的限定从而能够关注公共利益,避免极端个人主义。第二,提高人们对公民认同之于个人权利实现的价值的认识,以激励公民对公共利益的认同。第三,打造有利于公民认同的制度环境,用制度保障公民认同。  相似文献   

20.
邓振军 《浙江学刊》2007,2(3):126-130
格林批判了把财产权看作个人权利的理论,主张把其理解为一种社会权利,并以此为19世纪英国社会改革辩护。他的财产权理论,把个人财产权和社会共同福利结合起来,推进了对财产权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