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 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导言》中深刻地指出;“生产不仅为需要提供材料,而且它也为材料提供需要。……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任何其他产品也都是这样。因此,生产不仅为主体生产对象,而且也为对象生产主体。……同样,消费生产出生产者的素质,因为它在生产者身上引起追求一定目的的需要。”(《马恩全集》第12卷第742——743页)这里,马克思运用生产的普遍规律,科学地揭示了艺术生产中审美对象和审美主体相互依存、相互发展的辩证关系。很长时期以来,学术理论界对马克思“生产为主体生产对象”这一观点还比较关注,但是,对马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18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刘丕坤译,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以下简称《手稿》)是一部论述经济学、哲学问题的著作,其中涉及到不少美学问题。美学界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正方兴未艾,逐步深入,已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但是,从总体思想上说,《手稿》到底给美学提供了什么?从具体论述上说,《手稿》涉及的美学问题到底应怎样理解?还有许多不明确和分歧之处,仍有待于深入研究加以解决。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前提,就是要依据《手稿》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3.
作为人类认识领域的一个独立部门的美学,在它的发展史上,是马克思第一次把人类的审美活动放在社会生活的物质基础上来进行研究和分析,因此,马克思真正科学地解决了美、美感的产生和美的规律等等前人未解之谜,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美学,宣告了旧美学的终结。对美学史上这样一次空前的变革,通过不断深入的学习研究,人们越益深刻地认识到其重大意义。下面就学习马克思的美学思想,谈谈自己的一些初步体会。  相似文献   

4.
十月革命胜利后,卢那察尔斯基向列宁提出了继承民族文化遗产的两条原则(路线):第一,人民需要精神食粮。但是除了传统文化,“我们在这个领域里一点代替的东西都没有”。第二,无产阶级的新艺术不能凭空产生,不能失掉“文化的脉胳”。列宁对此表示赞同,并进一步闸明了传统艺术与新艺术之间的辩证关系:民族文化遗产必须继承下来,“不过别忘记支持那些在革命影响下产生的新东西。即使这些新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同志不但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而且是一位举世公认的天才诗人,瑰丽多姿的毛泽东诗词,正是他审美实践的结晶。同时,毛泽东同志还是一位对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艺理论作出很大贡献的重要理论家,他的《矛盾论》、《实践论》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上的讲话》等论著,都是永久地闪耀着美学思想光辉的宝贵文献。为建立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系统地研究,深入地阐发毛泽东同志的美学思想,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康得的艺术思想包涵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可是,由于众所周知原因,我们对康德的艺术思想,特别是他的“天才论”,避而远之,没有深入研究.如果我们实事求是地把他的艺术论拿出来解剖一番,那么,由偏见造成的许多误解就会消除,他的一些宝贵的思想也可以批判地吸取,并作为我们今天艺术创造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刘丕坤译,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以下简称《手稿》),是一部论述经济学哲学问题的著作。这部著作虽然不是一部美学专著,但是马克思在书中从历史唯物论和历史辩证法的高度,提出许多重要的美学思想。因此引起美学界的广泛注意和研究。本文粗浅地谈一下自己学习《手稿》在美学方面的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8.
一、见者觉寒——美感中的感觉;二、意悦而情抒——美感中的愉悦;三、闻者莫不流涕——美感中的感动及悲;四、乐者闻之则喜——美感中的心境;五、人情之所不能免也——美感原因的探究。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的美学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和他的战友恩格斯所创立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人类以往美学实践的科学总结和理论的概括。是我们今天探讨、研究美学问题的理论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美学日益显示出其地位的重要。因此,对美学领域的开拓和发掘也在不断地扩大和深入。目前,关于“马克思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的讨论,就是对  相似文献   

10.
西方马克思主义一向注重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审美批判,但是到了后现代主义时期,美的生产愈来愈受到经济结构的种种规范,美的基本社会文化角色与功能日渐改变,当艺术彻底商品化,审美也沦为一种消费,这种批判还是否可能?美国当代著名的新马克思主义学者詹明信构想的认知图绘美学是解答这一时代难题的可贵尝试.  相似文献   

11.
当人们来到历史博物馆,进入殷商时期的文物陈列室时,心情就会被青铜艺术听呈现的那种神秘恐怖的气氛感染。只要人们稍加注意,将不难发现,在青铜器的纹饰上,有一个几乎无处不在并处于显赫位置的猙狞面孔,这就是所谓的饕餮。正是这个饕餮和其它的动物的图饰一起,构成了神秘恐怖的气氛。饕餮这个名称,自从见于春秋战国的记载之后,两千多年以来,一直被当作反面的丑恶  相似文献   

12.
茅盾美学思想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茅盾的美学思想有没有体系?回答应是肯定的。那么,茅盾美学思想的基础、特征及发展演变规律,又是什么呢?本文当然不可能对茅盾整个美学思想囊括无余并作出精辟的论断,只是试图从总体上对茅盾美学思想的特质作理论性的描述,从中探讨茅盾美学思想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关于交通运输的思想有着丰富的内容。笔者在学习过程中撷取了几个片断,作为初探。一交通运输业的性质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的经济部门。它的职能是实现对象(人或物)在空间位置上的变化,这一职能也被包括在人类生产活动的一般规定——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之中。因此,运输并不是某一社会生产特有的现象,而是生产本身所固有的环节。马克思说:“在每一个生产过程中,劳动对象的位置变化,以及这种变化所必需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生产力低下,社会分工尚未出现的“印加国,虽然社  相似文献   

14.
艺术与时代、艺术与自我,即艺术创作过程中客体与主体关系问题,是每个艺术家必然遇到的,也是历来文艺理论家长期争论的一个重要问题。革命导师列宁在马恩创建的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基础上,结合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现实,创造性地提出了反映论原理,并将它运用于文艺创作和文艺评论的实际,透彻地、辩证地论述了作为精神生产的艺术同现实的关系,作为艺术家的个体同社会的关系,特别是提出了艺术反映变革时代,表现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思想,从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宝库。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货币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一理论,是在《资本论》中完成的,恩格斯曾称之为“第一个详尽无遗的货币理论”。这一理论的许多方面,已为人们所熟知。但也有许多问题,有待于深入研究,本文仅对其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卡尔·马克思,离开我们已经整整一百周了。他一生致力于无产阶级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为实现全人类的彻底解放,留下了最宝贵的精神遗产。纵观马克思的鸿篇巨著,虽没有专题的美学论述,但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特别是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等著作中,却间接的或比较明确的论述了人的本质和劳动实践同美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在文艺与政治关系的讨论中,关于文艺批评标准问题也是有争议的。为了全面地理解这个问题,我们不妨从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史的角度,首先来看一下马克思恩格斯是怎样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的。本文试图结合马克思恩格斯对拉萨尔的《弗兰茨·冯·济金根》的评论,谈一些不成熟的意见。文艺批评是否需要一定的标准?对此,资产阶级美学家曾经有过争论。但文艺批评史的实践却告诉我们,任何性质的文艺批评,都有一定的标准。鲁迅说得好:“我们曾经在文艺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英国新黑格尔主义美学家鲍山葵在《美学三讲》中关于情感与对象关系的论述,并从哲学基本问题的高度,分析了鲍山葵对情感与感觉、主体与客体、艺术的物质媒介作用和认识在艺术中的地位等问题的观点,指出了鲍山葵“使情成体”这一美学思想的唯心主义性质。  相似文献   

19.
翻译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单纯的语言层面的文字转换,而是在思想层面对源语的理解和传递。尤其是在引进翻译心理学及翻译美学之后,翻译的最终方向提升至美的角度,译文不仅要体现出源语的语言美和思想美,还要通过译语为目的语为读者服务,呈献给读者一篇属于适合本民族文化风格的美文,这些在对源语的审美以及译语的对比鉴赏中均可体现,从而培养出在中英文之间传情达意的翻译人才。  相似文献   

20.
尊重与要求相统一是苏联早期著名教育家安·谢·马卡连柯教育思想体系中的基本原则之一。其理论基础是对于人的科学理解和正确态度。尊重与要求实现统一的过程就是作为教育对象的人逐步成长、发展的过程,用“价值论”的观点来看,也就是人的价值逐步得到提高的过程。 马卡连柯在《我的第一位导师》这篇纪念高尔基的文章中,回顾了他在十月革命后开始探寻建立新的苏维埃教育学的道路时在思想和感情上所受到的高尔基的深刻教诲。他说:“肯定人的价值,洗清资本主义制度在人的身上遗留下的污秽,帮助人站立起来——这就是高尔基的作品所教导我们的一切。”笔者认为,这显然也是马卡连柯教育理论实践所追求的目标。肯定人的价值,通过教育提高人的价值,帮助人站立起来,这就是他的尊重与要求相统一原则的实质内容。为了深刻理解这一原则,有必要运用“价值论”的观点对教育过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