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葛逻禄作为一古代部族,其名称在汉文文献中有不同的记载,如歌逻禄、哥逻禄、葛逻禄、割禄、割鹿等,蒙古元朝时期,汉文文献中多记为哈刺鲁、合儿鲁、哈儿鲁、匣刺鲁、柯耳鲁、哈鲁、哈刺奴、罕禄鲁等.本文所述的葛逻禄系指蒙元之前的葛逻禄部族. 从公元7世纪始此部族以"三姓葛逻禄"之名活跃于西域历史舞台,至元朝灭亡后逐渐不见于汉文史料记载当中.公元7至10世纪相关葛逻禄的史料除了汉文史料、碑铭资料外,还有部分穆斯林史料可资利用.公元10世纪至13世纪初,汉地正处于宋、辽、夏、金的分裂时期,汉文史籍中关于西域各部族的记载非常有限.值得提及的是撰于10世纪末北宋太宗时期的《西天路竞》①及王延德出使高昌后所撰的《西州使程记》②中存有"割禄"、"割鹿国"的记载.此一阶段的西域中亚地区相继受喀喇汗王朝和西辽王朝统治,相关的穆斯林史料相对丰富一些.受限于葛逻禄相关史料的匮乏,国内外学者中关于葛逻禄的专门研究并不多见.但在关涉天山地区诸突厥语部族如突厥、回纥/回鹘以及喀喇汗王朝等问题的探讨时,不可避免地要论及葛逻禄.  相似文献   

2.
《圣威平夷歌》中所见西夏与克烈和亲事小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水城出土西夏文诗歌《圣威平夷歌》描述了西夏与周边民族的和战关系,是研究西夏民族关系史的第一手资料。其中关于西夏与克烈部和亲事不见于汉籍史乘的记载,但可与波斯文文献的记载相印证,可以认定《圣威平夷歌》中的"亦延台"其实就是克烈部首领王罕之弟客列亦台,此人将幼女嫁给了西夏国王安全之子。其事发生的时间当在1209~1211年之间。  相似文献   

3.
殷周文字中多见"陟"、"降"等考其字义及用法,乃双足攀登梯阜升降于天地之间。文献多见古王者、大贤死后陟天,卜辞亦见陟降及鬼坠庭阜,《礼记》则记载招魂之复礼由虞人、狄人设阶梯。"陟"与"降"二字构形与此种观念密切相关,而"树、山、藤蔓、梯"为沟通天地之车由心的象征,文献多言殷人王庭神树"一暮大拱",实为此种古老观念及援梯登天之礼的记载。卜辞中亦有"蔑",考其形义最初为人攀于刃梯之形,后引申为善演陟蔑之礼的女戚、女蔑等人。殷人通过"蔑"这一表演,模拟登天之礼,宾见帝或祖神,亦用于求雨。  相似文献   

4.
《左传》记载了楚大夫陈公穿封戌擒拿郑将皇颉,王子围与之争功的故事,但《史记》却记载陈公为公子弃疾。由于史料不足,学界对相关传世文献中"陈公"之记载差异等问题关注不足。上博楚简《申公臣灵王》可与《左传》对读,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互相释证,为厘清相关史实提供了新的思路,《左传》"陈公"乃"申公"之误,"申""陈"二字音近互通,左氏把申公事迹混淆到了陈公身上。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蒙汉文史料.对有关朵颠卫者勒蔑家族史实进行考述,认为,朵颜卫右都督朵罗干男脱火赤就是达延汗手下大臣郭尔罗斯部托郭齐实古锡;花当次子把儿孙即扎鲁特部巴噶遗塔布囊;朵颜部众中除了有兀良哈人以外,还有郭尔罗斯、扎鲁特等部;东部蒙古诸部首领经常到影克及其长子长昂营“祭天”或“祭神”,乃是月伦太后的斡耳朵祭祀。  相似文献   

6.
关于鲁国的建国定都问题,在古籍资料中,记载不一。《史记·周本纪》载:“武王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日鲁”。这说明,开始封于鲁,并在曲阜建都的是周公旦。而早于《史记》的《左传》却又说:“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藩屏周”,“分鲁公以大路大旗……因商奄之民,命以伯禽,而封于少昊之虚”。后出的《括地志》,更进一步肯定“兖州曲阜县外城,即鲁公伯禽所筑也”。这里又明确肯定,初封于鲁,并在曲阜建都的是周公的儿子伯禽,而不是周公。那么,到底是谁初封于鲁,并在曲阜建都的呢?司马迁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又这样写道:“周公不就封,留佐武王”,“而使子伯禽代就封于鲁”。这样加以解释,好像问题就解决了,但是,在《史记·鲁世家》记载炀公的事迹时,又说:  相似文献   

7.
利用相关史料进行印证、分析,认为《中国通史》关于王昭君及汲冢书考证之记载有误,并对其进行了纠正。  相似文献   

8.
《尚书·无逸》是一篇反映西周初年社会政治生活的重要文字,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说,周公“恐成王壮,治有所淫佚,乃作《多士》,作《毋逸》。”《鲁周公世家》中还明确地指出了《无逸》的主题思想;“为人父母,为业至久长,子孙骄奢忘之,以亡其家,为人子可不慎乎!”《无逸》篇中,周公反复告诫成王说,治政之道  相似文献   

9.
史料记载,汉语中指称外语的词语始于13世纪的元代至元二十六年夏五月,忽必烈在元大都设立回回国子学,培养外语人才,教习波斯文、亦思替非文等.[1](P7-8)当时以"专名+类名"的方式指称外语.  相似文献   

10.
鸿上关是太行山东麓北段的一座古关口,史料中对其名称记载有"鸿上塞""鸿山关""鸱之塞""鸿之塞"等,通过对相关材料的对比分析,其名称应系"鸿上关",由于"鸱"与"鸿"二字在释义上相同,且结合《水经注》关于鸿山(葛洪山)、鸿上水的记载,故将其解释为滱水流经鸿山同时鸿上水由东北方向汇入,鸿上关即是其中的关口;除了鸿山与鸿上...  相似文献   

11.
元世祖至元末,以乃颜、哈丹为首,东道诸王曾起兵反叛中央政府.事态之严重,迫使世祖不得不统军亲征.但有关这次叛乱的具体情形,却多散见诸相关人物的传记里,《元史·本纪》则语焉不详.在对参与叛乱的诸王的处理上,《本纪》只简单地记载:至元二十四年八月,“谪从叛诸王赴江南诸省从军自效.”至元二十九年二月,“诏从诸王阿秃作乱者,朵罗带以付阔里吉思,脱迭出以付阿里,  相似文献   

12.
一、争论的由来与症结Chigil/igil 为突厥——重要部落,多见于突厥、波斯、阿拉伯文记载。突厥文回纥毗伽可汗碑(1)已有igil 之名,10世纪末波斯文佚名《世界境域志》(2)与11世纪阿拉伯文马合穆德·喀什噶里《突厥语大词典》(3)皆列为专章或专条,还在他处不止一次提到,伊斯兰文献中也屡出现。Chigil 不仅记载多分布范围也很广,乌古斯人甚至把居住  相似文献   

13.
13世纪,蒙古人对欧亚草原地区和东欧进行了所谓的“西征”。本文周密地考证了被蒙古军摧毁的阿兰人/阿速人(即奥赛梯人)的都城蔑怯思的方位。其主要资料来自志费尼和拉施德丁的相关记载,同时也包括其他中世纪史家的著述。本文不仅得出了“蔑怯思位于高加索山北麓主水道捷列克河之支流松佳河畔”的推论,而且还对志费尼、拉施德丁有关蒙古西征的史料作了详细考释,从而为“草原丝路”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4.
牟润孙先生曾撰文提出汉代"外戚称宗室"的观点,刘增贵先生的著作则提出了反对意见。两相比照,刘说为是,只是其论证略欠充分。通过逐条分析牟文所据史料,并参考《史记》《汉书》中外戚与宗室对举之记载,可以肯定汉代外戚不称"宗室"。  相似文献   

15.
李玉洁 《中州学刊》2015,(2):122-125
司马迁在《史记·吴起列传》中记载吴起贪图功名,"杀妻求将",是一个不仁不义的恶人。但根据先秦史料《韩非子·外储说右上》的记载,吴起并没有杀妻求将,而是出妻,即休妻。但是吴起"修德亲民"的治国思想,使其不会有"杀妻"的思想基础。吴起军令的严苛,则有可能使其有"出妻"之举,先秦文献记载也认为吴起没有杀妻,而是出妻。司马迁是西汉人,距离吴起在世已经200余年,他的史料当是听说来的。相对《史记》,先秦史料《韩非子·外储说右上》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16.
1368年惠宗撤离大都,北迁蒙古本土。他所拥有的统治机构,史称“北元”。关于这个问题,目前史学界已取得一致意见。但在北迁后蒙古内部的斗争问题上存在分歧。 日本学者本田实信在《早期北元世系》一文中(载《蒙古学资料与情报》1986年第二期),利用了目前在我国鲜为人知的波斯文史料,作者在前人利用蒙汉文史料长期未能澄清的问题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本文根据本田先生提供的波斯文史料和他的研究成果,(但在个别汗系问题上与先生不同),探讨了十四世纪末至十五世纪初蒙古上层的内部斗争问题,提出个人管见。  相似文献   

17.
黄威 《船山学刊》2007,(4):63-64
《淮南子·修务训》高诱注文涉及到《庄子》篇数的记载,且不同版本中有"三十三篇"、"廿三篇"两种异文.后世多以此作为《庄子》在汉代已有不同版本流传的依据,但通过对〈庄子》成书过程及《吕氏春秋》高诱注文相关记栽的考察可知,异文均为"五十二篇"之讹.汉代流传的《庄子》当为五十二篇系统之本,在没有其它证据的情况下,不能以《淮南子》高诱注文为依据来说明《庄子》在汉代已有不同版本的流传.  相似文献   

18.
自来对张献忠这支农民军及其后来建立的大西国的活动,是较少注意的。原因之一是史料的缺乏。晚近发现的重要史料《纪事略》,在记载大西国史事方面,颇可补《蜀碧》等原有材料之不足。此书为上海图书馆发现和收藏,由中华书局作为《晚明史料丛刊》之一种,与《甲申纪事》、《恸余杂记》、《南忠记》合为一册,于1959年出版。  相似文献   

19.
《中华文史论丛》一九七九年第二辑刊载了杨志玖先生一九四三年四月的一篇旧作《定宗征拔都》。该文对岑仲勉先生一九三五年写的《蒙古史札记》“(五)定宗征把秃”。一节的论点提出异议。岑文将袁桷《拜住元帅出使事实》中之“把秃”一词释为阿巴斯朝哈里发所居之“报达”城。杨先生认为,“把秃”应该是术赤之子拔,都。杨先生的文章写出后,岑先生提出几点反驳。为此,杨先生一九四三年又写了《与岑先生之商榷》一文,对岑先生的论点逐点辩驳,分析得十分透切。我很赞成杨先生的意见。此外,我注意到岑仲勉先生怀疑历史上是否确有“定宗征拔都”一事。在  相似文献   

20.
在研究元末农民战争史的过程中,有关大夏国明玉珍的史料甚是稀少,因此,1982年3月在重庆江北区发掘明玉珍衣冠墓时出土的《玄宫之碑》,非常值得重视.《玄宫之碑》虽然文字不多,但记载有徐寿辉政权和明玉珍政权的一些史料,可资纠正旧史书的错误记载以及为着当时某派私利的需要而被有意纂改的史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