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房颤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严重的社会负担,心衰和房颤常同时存在并形成恶性循环。BNP/NT-proBNP是目前广泛应用于心力衰竭诊断和预后的生物标志物,用于判断血流动力学性心脏应激和心衰的存在及其严重程度。近年来对心衰合并房颤患者血清BNP/NT-proBNP水平变化与患者病情发展、治疗及转归之间相关性研究逐渐增多,本文主要对心衰合并房颤患者中BNP/NT-proBNP的水平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诊断和预后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短期使用米力农联合小剂量多巴胺治疗难治性心衰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难治性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n=50)与对照组(n=50),对照组给予小剂量多巴胺治疗,联合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短期使用米力农治疗,全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6分钟步行距离、心功能指标。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 00%,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0. 00%(P 0. 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CO,LVEF,LVEDD及BNP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短期使用米力农联合小剂量多巴胺治疗难治性心衰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明显临床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在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中存在的问题。方法观察48例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服用β受体阻滞剂情况及停药原因。结果观察48人中有25人自行停药,占52.08%。结论导致患者自行停药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是患者对服药的认识不足,如何让患者规范用药,有待于临床医生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提出和改进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的措施和建议,为今后做更深层次的调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现况调查方法,应用心衰生命质量、家庭支持和综合自护能力评估量表,对心内科住院治疗的204名慢性心衰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所得有效数据应用 SPSS 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影响因素的分析用 Pearson's 相关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80.9%心衰患者生命质量处于中、低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使生命质量呈下降趋势的因素有:年龄>65岁的住院心衰患者(65.2%),体力劳动者(69.1%),心功能分级的增高和心衰年限长,伴冠心病者(61.8%);尤其心肌梗死或心绞痛者;住院前不合理用药(55.9%)者;ACEI、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不足(分别占50.0%、22.5%);未及时应用非药物治疗方法早期行血流重建者(84.3%);不做运动训练者;由配偶以外的子女等提供帮助者(64.3%);家庭成员的行为和态度处于中、低水平者(90.3%);家庭人均月收入≤600元者(53.9%)和医疗费自费者(27.9%);综合自护能力处于中、低水平者(85.3%),表现为自理能力和遵医行为不良。结论影响心衰患者生命质量的因素很多,有四项对策可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人心房颤动的相关基础疾病、临床特点及抗栓治疗现状。方法对黄山市人民医院老年病科经住院明确诊治的42例80岁以上高龄房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慢性持续性房颤33例(78.6),持续性房颤5例(11.9),阵发性房颤4例(9.5)。患高血压22例、心衰19例、冠心病12例。永久性房颤患者和阵发性、持续性房颤患者LA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组患者大都具有一种以上中危因素和或高危因素,35例患者选择抗血小板治疗,接受华法令治疗为0,4例患者存在抗栓禁忌证,3例患者放弃抗栓治疗。高龄房颤患者脑卒中发生率增高,因心衰致死率增高。结论慢性持续性房颤是高龄老年人房颤的主要特征,老年房颤同时伴有多种相关基础疾病,高血压、心衰、冠心病是高龄老年人房颤的主要因素,老年房颤常有多个卒中危险因素,脑卒中发生率高,但华法令抗凝治疗率低,应针对个体选用合适有效的抗栓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替米沙坦联合安体舒通应用于老年心衰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90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均给予强心、扩血管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联合应用替米沙坦40mg,每天1次以及安体舒通40mg,每天1次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安体舒通40mg,每天1次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NYHA、BNP、LVEDD、LVESD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更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安体舒通与替米沙坦合用于治疗老年心衰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房颤患者治疗中,归脾汤加减联合胺碘酮对患者心脏充盈及射血分数情况的影响。方法将76例老年慢性心衰合并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接受中药安慰剂联合胺碘酮治疗,观察组接受归脾汤加减联合胺碘酮治疗。分析两组治疗过程中心室充盈及射血分数的变化情况。结果在6个月的治疗过程中,两组LA、RA、LVD及RV均呈下降趋势,LVEF均呈上升趋势,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时LA、RA、LVD、RV及LVEF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治疗6个月时,观察组LA、RA、LVD及RV显著低于对照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归脾汤联合胺碘酮口服治疗可有效改善老年慢性心衰合并房颤患者心脏充盈情况,并提高患者的射血分数。  相似文献   

8.
黄维新 《老友》2009,(6):60-60
《老友》专家门诊:我自2006年4月起先后出现心衰,还多次发生房颤,经治疗心衰已缓解,但房颤还时有发生,脚踝也有少许浮肿。请问:应怎样治疗?  相似文献   

9.
降压还须降心率高血压病人的心率有快有慢,而在治疗高血压时,往往只注意如何降低血压值,对心率快慢常没有足够的重视。近年来发现,心率对高血压、冠心病的进展有直接影响。β阻滞剂之所以能降低心肌梗死的死亡率,就得益于它能减慢心跳次数。根据对高血压患者的大规模调查,专家们肯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临床常用降压药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情况。方法对我院120例高血压患者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例患者使用利尿剂治疗,6例出现低血钾症,发生率为26.09%;22例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2例出现心动过缓,3例出现支气管痉挛,发生率为22.73%;23例患者使用CCB类降压药治疗,2例出现下肢水肿,发生率为8.70%;25例患者使用ACEI降压药治疗,4例出现低血压、咳嗽,发生率为16.00%;18例患者使用ARB降压药类治疗,2例出现恶心、头晕症状,发生率为11.11%,另有9例患者使用α受体阻滞剂降压治疗,1例出现低血压,发生率为11.11%。结论熟知各类降压药的适应症、禁忌症以及药物不良反应,依据患者的病情、心血管状态以及合并症情况,合理选择降压药,才能减少药物副反应的发生,充分达到降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文哲 《百姓生活》2011,(7):48-48
窦性心动过缓是指窦性心率〈60次/分钟,若出现头晕、眼前发黑等症状,应积极治疗,药物治疗无效时,需要安装起搏器。病窦综合征窦性心率〈50次/分钟;间歇性或持续性窦性停搏;快慢综合征。此病仅用药物治疗有一定困难,病情严重者用起搏器治疗是唯一可靠的方法。房颤开始时常为阵发性,隔较长时间才发作1次,发作多次以后可转为慢性。当房颤的心室率高达140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新活素治疗老年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10例难治性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时间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双盲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所有患者均限制水、盐摄入,给予对照组患者吸氧、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常规治疗,给予洋地黄、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抗心力衰竭。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新活素。两组治疗时间均为7天。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心率、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直径;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化指标:白细胞、超敏反应蛋白,并参照判断标准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率、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直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 0. 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率明显下降、左心射血分数增加、左室舒张末期直径明显减小,组间差异显著,P 0. 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白细胞、超敏反应蛋白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 0. 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白细胞、超敏反应蛋白明显降低,组间差异显著,P 0. 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 05。结论新活素作为替代药物治疗老年难治性心力衰竭,能改善患者心功能,疗效良好,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非瓣膜病性房颤伴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生存及复发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2002年在我院住院的非瓣膜病性房颤伴缺血性卒中患者386例,随访收集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对患者进行生存分析,并研究其复发的有关因素。结果非瓣膜病性房颤伴缺血性卒中患者的10年累计死亡率为51%,复发率为34%,Cox回归单因素发现,高血压,糖尿病,短暂性脑缺血作(TIA),高脂血症,附壁血栓是非瓣膜病性房颤伴缺血性卒中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而阿斯匹林治疗,华法令治疗与血压控制对复发有保护作用。Cox回归多因素分析发现高血压病、TIA发作史与附壁血栓为非瓣膜病性房颤合并缺血性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阿斯匹林与华法令治疗对非瓣膜病性房颤合并缺血性卒中复发有保护作用。结论高血压病、TIA发作史与附壁血栓为非瓣膜病性房颤合并缺血性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阿斯匹林与华法令治疗对非瓣膜病性房颤合并缺血性卒中复发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老年房颤的不同病因,发生机制及房颤对心功能,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分析153例确诊为房颤患者,男88例,女65例:非房颤患者150例,男79例,女71例,年龄均在50~80岁,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及彩色多谱勒观察其心脏结构,各瓣膜病变情况,室壁厚度,左室功能及各瓣口血流情况。结果 1.引起老年房颤病因以退化睦瓣膜钙化占首位,其次高心,慢性风心病,冠心病,心肌病,肺心病。2.房颤组左房扩大,左室射血分数<60%,二尖瓣膜钙化,二尖瓣返流,三尖瓣返流,肺动脉瓣返流,肺高压多见并与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老年房颤病因以退化性瓣膜钙化占首位,绝大多数伴左房扩大,同时房颤使血流动力学发生变化,心功能进一步减退。  相似文献   

15.
《社区》2004,(5):35-3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市读者买买提来信问:我老伴经常心律失常,常年吃药。最近听人家说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常常有副作用,不知此话是否科学?请专家帮助解答。答: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尤其是临床常用的而又有良效的抗心律失常药,如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以及β-受体阻滞剂心得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对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4年10月至2016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2例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为45例。对照组给予利尿剂、扩血管药物、强心剂及厄贝沙坦进行治疗,观察组外加胺碘酮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总有效率(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80.43%),P0.05;观察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疗效显著,心功能和心律失常改善效果明显,此方案在临床上可以广泛使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β受体阻滞剂基因导向治疗老年室上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老年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90例,平均年龄69.6±1.8岁。其中男性46人,女性44人,通过分型患者个体携带的β1受体基因(ADRB1)和药物代谢酶(CYP2D6*10)基因型进行分组观察,然后根据不同的药物代谢型(CYP2D6*10基因型,快代谢CC;中间代谢CT;慢代谢TT)和不同的药物敏感型(ADRB1基因型,不敏感型GG;中间敏感型GC;敏感型CC)选择美托洛尔缓释片剂量11.875~142.5mg,或达到最大耐受剂量进行口服个体化治疗。对不同基因型患者分组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用药2周后的血药浓度,比较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及血脂、血糖、肝肾功等指标。结果使用不同剂量美托洛尔缓释片进行基因导向治疗中,与携带CC/GG基因型组(0%)相比,CT/CC,TT/CC和TT/GC基因型组患者的药物治疗的显效率(75%,70.1%和60%)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老年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根据不同基因型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在应用美托洛尔基因导向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对临床合理化用药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脏康复训练对慢性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于我院行PCI治疗的慢性冠心病合并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8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与研究组(应用心脏康复训练)各44例。结果干预后研究组各项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评分、心率、左室射血分数均高于对照组与干预前(P0.05),左室舒张末内径低于对照组与干预前(P0.05)。结论心脏康复训练可以改善慢性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后的生活质量与心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性分析肝素辅助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的效果。方法203例确诊为CHF的住院患者分为两组:①循证标准治疗组(标准治疗组):分别或联合选用强心剂、利尿剂,ACEI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拮抗剂治疗;并注重病因及诱因治疗。②强化抗凝干预组(强化抗凝组):在循证标准治疗基础上,应用肝素静脉点滴或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至少7天以上。两组间在性别、年龄、病程、平均住院天数及入院时心功能评价分布无显著性差异。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06%和94.92%:住院期间死亡率分别为12.94%和5.08%;至随访结束总死亡率分别为18.82%和6.78%(P<0.004);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老年CHF患者在循证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肝素强化抗凝干预后,其近期疗效和远期预后明显优于标准治疗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采用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45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2例与观察组23例。对照组使用贝那普利,并辅助利尿剂与β受体阻滞剂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螺内酯进行联合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LVEDD、LVESD、LVEF与FS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VEDD与LVESD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VEF与FS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的LVEDD与LVES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