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0年6月26日,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宣告初步绘制成功。这标志着自1953年詹姆斯·沃特森与弗朗西斯·克里克公布DNA双螺旋结构发现以来的基因革命又取得了一次重大突破。这场革命不仅是一次科学技术领域里程碑式的飞跃,更重要的是,它将对我们的整个现存社会产生巨大的冲击,我们的生活方式将发生比过去千年还要深刻的变化。它的巨大成功和深入推广必定带来一场“哲学上的风暴性大火”,对我们的传统社会伦理道德带来巨大冲击和挑战①。基因平等与社会公正美国华盛顿特区经济趋势基金会总裁杰里米·里夫金指出,在以基因革命…  相似文献   

2.
有科学家预言,21世纪是生物科学的世纪。作为生物遗传资源重要组成部分的基因,因其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人类在经历着信息时代的同时,又要跨入全新的基因时代。特别是人类基因组图谱的公布带来的突破性进展,引发了一系列新的法律、伦理等社会问题。单就法律而言,人类基因是否具有可专利性及其利益平衡机制等已经触及到法律的基本原则,给法律(尤其是专利法)带来了根本性的冲击,需要构建新的法律理念来解决。一、人类基因是否具有可专利性人类基因是DNA(有时是RNA)分子上具有遗传学效应的核苷酸顺序。它是人类遗传信息传递、表…  相似文献   

3.
科学家社会责任之缺失探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小华 《兰州学刊》2006,(8):173-175,184
科技成果的应用导致了日益增多的负面后果,科学家的社会责任问题也随之凸现。在现代“大科学”的背景下,造成科学家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科技行为主体的扩大造成了科学家社会责任的模糊;科技成果应用后果的难以预测影响了科学家对其社会责任的履行;当代科技经济功能、政治功能的不断强化,使科学家面临行为选择的困惑;社会责任的道义本质无法形成一种强有力的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4.
人类基因组计划 (HGP)是曼哈顿原子弹计划成功给人类带来破坏性重建的产物 ,HGP不仅将导致新的医学革命和生物学革命 ,而且具有重大的经济价值。这一计划成果的不适当的运用 ,又会给人类带来重建的破坏性。从伦理学的角度看 ,将会引发代际公正、人类平等和“非人化”三大问题 ,这些问题的出现是人们认识的三大误区所导致。  相似文献   

5.
《重庆社科文汇》2001,(11):F003-F003
在9日闭幕的中国工业高科技论坛上,中国科学家透露了一个引人注目的人类重返月球时间表:中国国家航天局正和欧洲空间局合作,正式启动“空间探测双星计划”,2010年将在月球建立人类永久居住地。这意味着,10年后月球上将可能出现中国人的身影。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未来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今时代的全球化现象,实质上是人类世界史历程的一个发展阶段。作为一种全球性运动和过程,全球化必将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亦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机遇。在此,我仅提出全球化背景下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若干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以就教于方家。第一,全球问题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域及体系建构。全球化运动和过程是全方位的,有诸如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信息全球化、交往全球化、全球一体化等具体表现形式。这表明人类社会的发展演进已经达到了全球一体即“地球村”层次,人们对人类整体的认识也已上升…  相似文献   

7.
社会保障是一项公民权利。农民社会保障缺乏是长期以来二元社会结构影响下形成的城乡保障体系分立的结果。“土地换社保”措施是在这一现实背景下,解决被征地农民的民生问题而采取的一项权宜之计,具有一定积极意义。但这一做法违背了社会保障权的权利主体平等性、义务主体特定性,侵犯了宪法赋予每个公民的平等的社会保障权,实际已背离社会保障的本意。  相似文献   

8.
对于罗尔斯而言,社会基本结构的正义是建构良序社会的基本前提,“差别原则”是捍卫平等价值的重要支撑,它能够最大限度地弥补偶然性因素引发的经济社会不平等问题。马克思式的学者从权利正义批判的维度,澄清了私有制条件下“差别原则”发挥收入分配再调整功能的界限,他们在解构资本主义社会正义幻象的基础上,否认了从正义原则层面建构新社会形态的可能性。对于马克思来说,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社会主义阶段)当然可以引入诸如“差别原则”或其他类似措施,但它们“落地生根”的有效性有着理想社会制度类型的要求,这意味着一种新社会形态的变革,或者说昭示着创造社会主义新文明形态的正当诉求。  相似文献   

9.
彭小燕 《东岳论丛》2006,27(5):109-113
物质生存匮乏与“平等—自由”意识缺失的生存现实迫使回国之后的鲁迅重构自己的思想。留日时期的鲁迅集中关注人在精神上的自由创造问题,回国之后,眼见他人以及自身的物质生存困境,鲁迅意识到了物质生存问题在中国现实中的重要性。而国民身心中充斥的等级观念、主奴意识也迫使鲁迅重新调整他对19世纪人类“民主—自由”文化的态度。留日时期的鲁迅并不认为19世纪人类的“民主—自由”文化就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最高范本,他认为,未来的人类文明必然有新的发展趋势以满足人类生生不息的自由创造意志。而归国之后,眼见蒙昧、守旧的国民精神现状与社会文化氛围,鲁迅意识到了“民主—自由”文化的生长对于中国现实的重要性,意识到了“民主—自由”文化的生命基石—国民精神中的“平等—自由”意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一、科学家的优势和劣势的累积 除却其宗教意义,完全置于世俗背景之中,马太效应观点反映的就是,假定这一过程必定导致财富不平等的无限扩大,那么,在人类活动的任何领域中财富的积累也是如此:对已富有的人还要给予,而不富有的人还要被剥夺,这肯定会导致富人越来越富而穷人越来越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