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额尔古涅—昆传说中的捏古思、乞颜两户是以狼和鹿为原型的图腾名称命名的两个氏族。因为,"捏古思"是蒙古语noqai(犬)的复数形态,在传说里是代指"狼"。犬和狼为同类,狼曾经是蒙古先民的图腾;传说中的乞颜或乞牙惕之名也是来自以鹿为原型的动物图腾名称。因此,该传说的神话原型为:在部落战争中,一部被另一部打败,惨遭屠杀,仅存两女。捏古思和乞牙惕两个动物救助此二女,携至额尔古涅—昆山谷中,双双交合,生息繁衍,故部族再生。该神话原型与古突厥语民族狼图腾神话、传说非常相似。  相似文献   

2.
“嫦娥奔月”是中国最古老的几大神话之一。本文运用西方学术界有关原始宗教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的考古发现,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对这一神话以及神话背后的文化历史背景做出了新的理解,并揭示了先秦神话至汉代所发生的传说化现象。  相似文献   

3.
马桑树传说建木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桑树自古是一种灌木,但中国西南地区却流传着马桑树是高大乔木,且能通天的传说。笔者认为此传说的产生是中华民族各地古老神话传说交流融合的结果。该传说可能是从古巴蜀通天神话吸收中原龙文化和东方扶桑神树复合而成,是华夏多元一体文化中的神话传说在传承过程中互相交融的产物,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4.
湖北长阳地区的廪君神话与向王传说在流传过程中相互影响,彼此相融,出现了神话、传说的“破圈”融合现象。廪君神话中土家族先祖廪君在开创基业时体现出的艰苦奋斗精神与向王传说中向辅治水的勇敢无畏精神具有相似性,两者在流传过程中发生了相交相融,形成了一个箭垛型人物——向王,廪君神话的内容也就逐渐被附着到上面,最后形成了“廪君向王为一人”的融合叙事。神话与传说的“破圈”融合,反映了当地民众的价值认同,符合当地民众的情感期许,正是民众认同与传播,最后才有了长阳民间叙事中“廪君向王为一人”的融合叙事。通过文化圈理论深入探究可以发现,地理空间上的相近分布与重叠、地方文化在时间上的叠压及当地民众价值认同和情感期许,是促成“破圈”融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神话、传说与民族精神是一种表与里的关系,民族神话、传说蕴含着民族文学的叙事密码和叙事精神。中国现代文学在理论上大力阐扬民族神话、传说的叙事精神,其意在恢复叙事效果上的“新鲜感”,实现叙事文风上的“古风”意韵,在叙事经验中抵达对“神思”的妙用。中国现代文学对民族神话、传说叙事精神的理论阐扬,实质上是“复元古”意识下的写作精神重构,沉潜地表达了对文化传统——民族精神的归心;在如何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成为时代潮流的当下,中国现代文学在理论上对民族神话、传说中深层次意蕴的发掘,于当代中国文学叙事的民族性建构,以及相关的文学批评等都有着重要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6.
在《莫一大王》型传说中,英雄能腾云驾雾,让太阳升起再落下,被砍头后还能骑马返乡,埋掉后的头化生为藏有兵马的竹子。这些奇异情节引起覃桂清、农学冠等学者的注意,他们曾对该传说中英雄被砍头后不死的情节做探讨,指出这一情节与古代文献记载的“飞头”传说和我国少数民族中曾有的猎头习俗有关。笔者不同意将《莫一大王》型传说中英雄断头不死的情节与“飞头”传说相联系,认为上古神话《刑天与帝争神》才可能是该传说的原型。  相似文献   

7.
源自古印度的湿婆神话经由时空洗礼,在云南大理民间形成包含吞瘟、除害、家事三大主题的大黑天神传说群。吞瘟传说秉承了古印度神话中大黑天神以身噬毒的崇高行为和舍生护命的精神大义;除害传说拓宽了英雄施救的对象和方式,包含斩蟒、斗龙、降妖三个亚型;家事传说颠覆了大黑天神一以贯之的正面形象,具有浓郁的世俗化气息。探讨大黑天神本主传说群的三大主题,对分析古老外来神话向当代地方传说演变的现象,探索民间叙事跨国跨民族传播的规律都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关于王梵志传说的探源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桂花丛谈》、《太平广记》转引的《史遗》王梵志传说,是研究王梵志诗的一条基础材料。半个多世纪来,中外学者对这条材料的认识和理解存在很大分歧,由此明显地影响到他们各自的观点趋向。本文认为,《史遗》传说是一个流传干当时民间的神话故事,它的主要情节系附会佛经“柰女降生”故事而成,连“梵志”这一名字也是对佛经原型中人物称谓的袭取。探明了该传说的来源,殊有助于我们弄清王梵志诗在创作和传播过程中的一些情况。  相似文献   

9.
伏羲是传说中的人物,他的形象是古人不断累造而成的。总的看来,时间越后,其说法越多,神话色彩越浓。新版《辞海》用“传说”的字样连缀了这样一则辞条: 伏羲氏:一作宓羲、包牺、庖牺、亦称牺皇、皇羲。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人类始祖。传说人类由他和女娲氏兄妹相婚而产生。又传他教民结网,从事渔猎畜牧,反  相似文献   

10.
神话与传说是一种古老的文学样式,从这些初始艺术创作中所散发出的种种信息中,我们看到了它所蕴藏的历史的、科学的、文化的、文学的价值内涵,尤其是那些鲜为人言的哲理价值在今天依然能激人警醒,喻人以理性。  相似文献   

11.
神农或者神农氏,一般认为是汉族神话传说中农耕技术的发明者,关于他的所有传说,都围绕其对农耕技术的发明而衍生。神农的核心身份为农业神,“神农”一词的本义与另一农业神形象“后稷”之名等效,都是指对农业的发明和引出,并含有诸侯、首领之义。对神农祖先神身份的认同主要源于神农神话与炎帝神话的合流,这一合流始于西汉,成熟于晋代。战国时期,崇古思潮盛极一时,神农在这一历史浪潮中被推出,这一形象据农生民,以农教民,对农耕文明生态中道德伦理的成立具有极其关键和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叙事文学发展轨迹──神话、传说、故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话、传说、故事,乃民间文学中的三大叙事性文学。自古以来,它们因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而被人们视为三种不同类型的文学。其实从文学角度看,它们之间是互有联系的,而且这种联系又正好体现了叙事文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为便于论述,我们拟以侗族的神话、传说、故事为例,对它们进行比较说明,看看它们是怎样体现叙事文学的产生和发展的。一、神话神话是人类最古老的叙事文学,它产生于原始社会时期。钟敬文教授主编的《民间文学概论》中说:“神话作为民间文学的一种形式,是远古时代的人民所创造的反映自然界、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社会…  相似文献   

13.
苏童的长篇小说《碧奴》作为全球性的"重述神话"项目之一,以全新的形式书写了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小说通过瑰丽的想象和陌生化的叙事方式对古老传说进行了一次再创造,但在"重述神话"的外衣下,作品潜藏着对现代文明的隐喻,这让原本美丽的神话传说抹上了一层现代文明困境的宿命色彩.小说通过对碧奴寻夫之路的描述,展现了人性的冷漠、国家政治权力的强压和人类总也走不出的生存困境,这无疑是对人类历史现代化进程的隐喻.  相似文献   

14.
关于李白“捉月”传说──兼及临终传说的传记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李白“捉月”传说──兼及临终传说的传记意义松浦友久(一)引言李白晚年在长江采石矾醉酒入水捉月沉溺而死──这一传说已成为李白诗风和人品的象征而广泛流传于世。在一般中国诗人中,可以说李白是传说最多的一人,“捉月”传说只就其描绘了诗人一生中临终场面这点...  相似文献   

15.
古代达斡尔族先民,在原始氏族社会阶段,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神话和传说。其源起自初民与自然作斗争时“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极低,初民对自然的认识当然是有限的。他们往往借助想象去解释周围不可理解的宇宙现象——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以为那些自然物和自然力都在受神灵的支配;神灵又如何支配它们呢?这就产生了神话和神话色彩很  相似文献   

16.
台湾少数民族的神话与传说张崇根台湾少数民族的神话与传说,是他们对宇宙构成、异象和灾害等自然现象进行的猜想和解释,有太阳神话、洪水神话和创世神话等,这些神话传说,是他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太阳神话各族都有太阳神话流传于世,大致可分为拜日型与斗日...  相似文献   

17.
关于夜郎竹王传说,也有诸多版本,虽各说不一,但始终离不开“水、夜郎”两者的关系。本文利用大量的第一手历史资料,对各种各样的传说和记载进行逐一梳理,并对照于用爨文记载的绝版“夜郎竹王传说”,深入浅出地论述了自己的观点;从创造爨文的民族———彝族的“竹灵崇拜”习俗中,追溯和求证竹王神话的母胎要素一定与彝族古代社会的竹灵崇拜有关。  相似文献   

18.
白头山是屹立在中朝边界的东北亚最著名的古老名山之一。自古,朝鲜人称其为“圣山”,视为民族精气之所在;满族尊其为“神灵”,奉为祖先发祥之地。如今,她已成为世人瞩目的游览胜地,被列入联合国国际生物保护区。白头山巍峨耸立,景色瑰奇。她象一座巨乳,涌出松花、图们、鸭绿三江,源远流长,滋润着北国大地,孕育出了许许多多美丽动人的传说。这些传说呈彩于大自然,流  相似文献   

19.
入选国家“非遗”名录的董永传说深受壮族民众喜爱,其中广西忻城县的古壮字歌本《董永和仙女歌》在诸多壮族民间重构董永传说中较有代表性。通过壮、汉版本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该古壮字歌本主要借源于明朝话本《董永遇仙传》和黄梅戏电影《天仙配》。通过置换式重构,《董永和仙女歌》强化“孝”叙事与神话原型,暗示姑舅表婚叙事的失败,融合婚姻与家庭伦理叙事,彰显叙事的张力。通过增添式重构,《董永和仙女歌》阐释行孝叙事因果,展现“女强男弱”的重复律叙事,使得叙事节奏张弛有度,优化了叙事手法。董永传说的跨族重构,使得中华民族共有的董永传说获得了一定程度上的叙事增值,表现了各族人民建构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20.
“木石前盟”是《红楼梦》中主人公宝黛爱情的重要依据,也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借以表现自己自由思想和文化情结的依托,其原型来自曹雪芹所在的民族满族的古老神话,来自于满族这一古老民族的文化记忆。从悠远的历史文化出发,“木石前盟”的原型呈现出满族原始先民对生命的热爱和创造生命的自豪,因而也使得小说中“木石前盟”的最后毁灭有了更为深刻的意义,体现了曹雪芹对于清朝政权和满族民族命运的深深忧虑和痛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