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典型人物报导具有其它报道方式不可比拟的新闻舆论导向作用 ,它体现着一个时代先进思想的印迹 ,并成为该时代先进群体的代表。同时 ,抓住了典型也就抓住了宣传的关键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时代的气息。  相似文献   

2.
郑观应与中国近代化及其超前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观应是走在时代前列、观念不断更新的中国近代先进思想家。之所以说他“先进”,是因为他的思想体现了中国社会发展所迫切需要的近代化。所谓近代化,是相对于古代封建主义说的,在郑观应所处的时代,就是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来发展本国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并相应地进行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等一系列改革,其中尤其是变封建专制为民主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学习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重点论述了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关系 ,提出了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政治要求 ,党的先进性和革命性 ,又依赖于对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自觉坚持 ,在时代变迁 ,进入新世纪 ,中国共产党要努力过度于无愧伟大时代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相似文献   

4.
当前企业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形势下加强企业员工思想政治教育要必须跟上理论创新的步伐,站在时代发展的潮头,用先进理论解读现实问题。要有足够的勇气和胆识,带头解放思想,努力使思想政治教育的观点和内容与时代潮流合拍,与时代特征合拍,与时代要求合拍,与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合拍。新形势下,企业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注意掌握大量新知识,注意形象性和生动性,注意语言和沟通的艺术,大胆探索,积极尝试,采取喜闻乐见、新颖实用的教育方式,努力开拓企业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5.
科技要创新,体制要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同样也要创新。当前的思想政治工作,增强实际效果是关键;而增强实际效果的根本出路,在于继承我党历史上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并且结合改革开放的21世纪的社会发展而发展。与时代发展相结合,不断创新,这既是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实效、永葆魅力的关键,也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关键。(一)思想政治工作要与社会的文化发展水平相结合。当代社会,人们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文化传播的渠道也越来越多,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努力掌握先进文化,把握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成为群体中先进文化的代表者。在…  相似文献   

6.
王继霞 《阴山学刊》2007,20(4):35-38
回族形成于草原文化传承的重要时期蒙元时代,它的先民从中亚、西亚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丰富的思想文化,为草原文化的缔造、弘扬,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内涵的具体分析表明 ,江泽民站在时代的前沿 ,与时俱进 ,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和邓小平的文化思想。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质决定她必然以科学的理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定为自己的指导思想 ,是历史的正确选择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随着时代和实践不断发展而与时俱进 ,是保持党的先进性 ,始终站在时代前列 ,领导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9.
共产党执政规律是社会主义条件下 ,执政的共产党自身建设规律及其与先进社会生产力、与先进社会文化、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时代的发展变化的关系互动规律。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探索既受时代发展的影响 ,也受各国国情条件的制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 ,把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境界 ,包含了对执政规律认识的丰富内容。  相似文献   

1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立足于新世纪的高度和全球战略的沉思而提出的。因此,我们学习好、实践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必须树立时代精神和全球视野。从长远发展的观点看,世界的全球化趋势客观上必会将党派和社会制度,置于同一视域与规则之下由人民比较和选择。谁始终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谁就会最终赢得民心而成为时代发展的主导。我们唯有如此提出和认识问题,才能在增强信心的同时强化自身的责任感和危机感,才能透彻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刻时代内涵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而实践好“三个代表”。  相似文献   

11.
清廷守旧派对义和团迷信的认可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宏 《河北学刊》2012,32(1):195-198
庚子年,以慈禧为首的清廷守旧派因在"废立"等问题上与西方列强产生积怨,欲借助义和团仇洋排外,在八国联军入侵的形势下,对义和团"神道灭洋"不仅表示认可,且欲加以利用。清廷守旧派认可、利用义和团迷信,引起其他官绅阶层的坚决反对,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清政府统治危机因"庚子事变"而加剧的状况。  相似文献   

12.
程遂营 《北方论丛》2001,(1):124-128
传统的“二十四史”中有19史载有《循吏列传》,有10史给酷吏列传。循吏和酷吏(特别是循吏)具有十分明显的群体个性特点,即刚正不阿、直言敢谏,博学多识、明于礼法,具有地方(或基层)任职的经历等,而这几个方面正是中国古代监察官选任的基本条件。因而,循吏、酷吏与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发生了密切的关系。“二十四史”中《循吏》、《酷吏》两列传涉及人物约350人,其中大约有三分之一通过君主亲授、吏部铨选、台府辟署,或官员荐举等形式位至台谏,对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运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循吏、酷吏,特别是循吏参与台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皇权的稳固、吏治的清明,促进了封建社会的进一步延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雍正朝对官员在职期间的违制违纪行为都要予以问责、处分。其时,官员违制违纪的范围和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科举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而其中对官员在治政中行政失误的追查,成为清代问责官员的重心所在,是政府诸多问责内容中的主流。当时行政失误主要有,印务失误、文书失误与司法失误。这些失误直接关系到中央政令的传布、地方司法的威信。所以,朝廷在此方面的问责与处分是既周密又有力度的。  相似文献   

14.
明清旱灾频繁,地处内陆的宁夏平原亦不例外。官民一方面在前代的基础上兴修水利工程,另一方面为了心理慰藉的需要求助于水神,新建或重修相关水神庙宇。故明清两代,宁夏平原的水利工程与水神庙宇数量都大为增加。不同社会应对方式,应是明清宁夏平原旱灾严重时在官民行动和心理上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郭红娟 《晋阳学刊》2008,6(2):90-94
每一种组织,由于自身特殊的环境条件,都会形成由自我意识所构成的精神文化体系。对资源委员会来讲,这一文化体系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在对国营事业的理解方面,他们坚信发达国家资本,发展国营事业是中国工业化的必由之路。其次,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灌输,塑造“公、诚、拼”的国营事业精神,不断强化组织成员对自己事业的认同和对事业应有精神和文化的体认,从而彰显出这一组织价值观念的独特个性。再次,资委会的技术官僚,不同于其它政府官员,他们的目标在于借行政舞台,圆富国强国的梦想。他们虽跻身官僚之列,但却不是以“官”的职能在那里活动,而是以企业者、专家或技术人员的身份在那里活动。因此,他们忠诚于民族国家而不是政府长官或某一阶级政党。正是这些精神文化因素使资委会与国民政府其它行政机构区别开来,并成为国民政府执政时期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16.
论秦汉的学吏教材——睡虎地秦简为训吏教材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金光 《文史哲》2003,(6):65-72
秦汉时期,为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官僚政治体制之需,迅速而大量地培养出办理官、民事庶务的吏员,便成为政府急切之要务。因之,此时学吏、训吏之风亦随之大盛。学吏、训吏必有教材,而且政府还统编过训吏教材。秦汉学吏教材的内容分为识字、学书教本,吏德教本,法律典章教本,民间庶务应酬知识等4种。睡虎地出土简书10种,除文字极简略而量少的《编年记》之外,其他9种全部切关吏事,乃是研习吏事比较完备的教材。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清政府官员曾经三次大规模集体出洋:第一次是1868年的蒲安臣使团。这是由外国人率领的近代中国第一个外交使团。第二次是1887年的海外游历使。这是清政府第一次通过考试选拔全部由中国官员组成的游历使团。第三次是1905年的五大臣出洋。这是清政府第一次派遣王公大臣集体出洋考察各国政治。这相隔各二十年左右的三次晚清官员集体出洋,可以看到他们走向世界的发展轨迹:从在洋人带领下走出国门,到中国人独立周游世界;从选拔中下级官员海外游历,到派遣王公大臣出洋考察;从泛泛调查异国风情,到重点考察外国政治;从回国后默默无闻几乎被历史遗忘,到推动立宪国策发挥重要作用,反映出晚清中国官员在走向世界、认识世界的艰难历程中一步一步地前进,逐步融入国际社会,登上世界外交舞台。但同时也暴露了清王朝的衰败和腐朽,终究不能挽救其灭亡的命运。  相似文献   

18.
欧磊 《兰州学刊》2008,(12):129-131
明代致仕官员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的致仕形式主要是按例致仕,但也有因病致仕、养亲致仕、勒令致仕等若干特例。他们致仕后享有一定的政治特权和经济待遇,但仍受明政府的管理。此外,他们致仕还乡后,在参与地方事务中,发挥了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Although many of the world’s most serious outbreaks of conflict and violence center on religion,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has had relatively little to say about religion’s unique role in shaping individuals’ attitudes about these events. In this paper we investigate whether Americans’ religious beliefs play a central role in shaping attitudes toward the continuing threat of terrorism and their willingness to assist officials in countering these perceived threats. Our analysis of an original data collection of almost 1600 Americans shows that more religious respondents are more likely to express concerns about terrorism. However, this relationship is mediated by their level of conservatism. We also find that more religious respondents are more likely to claim that they will assist government officials in countering terrorism. This relationship remained even after accounting for conservatism, and people’s general willingness to help police solve crimes like breaking and entering.  相似文献   

20.
西晋时期,特进、光禄大夫、侍中、散骑常侍等作为加官时具有一些特别的意义,其中特进、光禄大夫作为加官可以提高官员的地位,往往是官员升迁中的重要步骤,而散骑常侍、侍中、给事中等作为加官一般是对官员的格外优宠,作为加官时,侍中优于散骑常侍,在官员官职变迁时,加官变化随本官的迁转而由散骑常侍变为侍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