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广东省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上,史学工作者就胡汉民的评价问题作了讨论。有的同志通过评述胡汉民在辛亥革命时期的思想和活动,认为同盟会成立前,胡汉民东渡日本寻求救国真理。同盟会成立后,胡汉民担任本部秘书、评议员,又主编《民报》,在《民报》第一号上,以孙中山名义发表了《发刊词》,第一次公开揭示了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而在第三号上,发表了胡汉民写的《民报之六大主义》,其中前三条:(一)颠覆现今之恶劣政府;(二)建设共和政体;(三)土地国有.首先完整地阐述了三民主义。由他主编的早期《民报》,通俗、明白地宣传了三民主义,奠定了与保皇派论战胜利的基础。从一九○七年初到一九一一年武昌起义前,胡汉民随孙中山赴南洋,担任南洋支部长、南方支部长,参与策划领导了南方各次起义和南洋与保皇派的论战,事实上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代理孙中山的工作,成为这一时期同盟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胡汉民任广东都督后,又组织北伐,改选广东军政府,对发展全国革命形势,巩固广东政权都起了很大的作用。因此,辛亥革命时期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创立的三民主义经历了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的发展阶段。在这里,我们把旧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称之为早期民生主义,并从政治经济角度就其形成过程、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作一粗浅探讨。 一、孙中山早期民生主义思想的形成 孙中山早期民生主义思想,与他的早期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思想,并不是同步产生的。孙中山于1894年11月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时,只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政治主张,尚无“平均地权”一说,即当时尚无民生主义思想。在此八年后即1903年秋,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建立了革命军事训练班时,才首次提出了“平均地权”的经济政治主张,从而初步形成了民生主义思想。1905年10月,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正式问世。现在我们需要探讨的  相似文献   

3.
关于辛亥革命时期胡汉民的社会主义思想,至今学术界论者不多。笔者拟对此进行探索,亟望能收抛砖引玉之效。 辛亥革命时期,留日学生、中国同盟会重要会员、孙中山的得力助手胡汉民曾多次在《民报》上撰文主张社会主义,并将自己看作是社会主义者。如,1906年4月,他在《民报》第3号《民报之六大主义》一文中指出:在“近世文明国家”,“发生社会主义”,“言其大别,则分共产主义与国产主义”,他认为,同盟会所主张的“土地国有”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近代史著名教授彭明先生,去年底应邀来复旦大学历史系与部分师生就中华民国史诸问题进行座谈。 彭明说,中国共产党早在延安时期,就开始对中华民国史有所重视。毛泽东那时就常从蔡东藩的《民国演义》中,获得有关民国史的知识。新中国成立之际,毛泽东曾给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三项任务:一是写一部中共党史;二是写一部帝国主义侵华史;三是写一部中华民国史。周恩来总理生前一直过问此事。1956年民国史的编纂被列为中国科学院“12年科学规划”的重点项目,可是后来因为政治运动不断,编写民国史的工作只作了一些资料搜集。“文革”早期,这工作完全停止。直到1971年周总理在主持召开全国出版工作会议之际,重提编撰出版民国史之事,《中华民国史》才得以正式列入会议所制订的  相似文献   

5.
关于屈原《离骚》写成的时间,至今尚无定论。主要有三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离骚》作于楚怀王中期,即屈原遭谗被疏以后。这是自司马迁以来传统的说法。在文学史专家当中,陆侃如、冯沅君、林庚等先生也持此说。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写的《中国文学史》说:“楚怀王早期也曾想任用屈原,和他有‘成言’,答应屈原实行他的政治主张。但是,怀王周围的许多大臣都是一些代表反动势力的守旧派人物他们伺机陷害屈原,怀王后来竟听了他们的谗言。屈原在被排斥之后到了汉北,写了《抽思》和《思美人》。接着他又愤而写《离骚》。”实际上也是这种意见。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辛亥革命80周年,又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25周年。1956年11月,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中,高度颂扬了孙中山在中国民主革命准备时期、辛亥革命时期、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同中国改良派作了尖锐的斗争”、“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和“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丰功伟绩,颂扬他“全心全意为了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己”;并且指出,他“在政治思想方面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东西”。  相似文献   

7.
<正> 1994年7月5日,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惩治侵犯著作权的犯罪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填补了我国刑事立法的空白,拓宽刑法所保护的领域,同时,由于我国加入了《伯尔尼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公约》和《世界版权公约》,所以《决定》的颁布实施,也有利于对其他缔约国国民作品的保护,符合国际惯例。本文拟就其第1条的罪名确定和构成特征作些探究。 一、罪名的确定 目前,刑法理论和实践中,对《决定》第1条罪名的确定主要有三种意见:一是认为应定“侵犯著作权罪”,此主张得到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司法解释的认可;二是认为应定“盗版罪”;三是认为应定“非法复制发行他人作品或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术作品罪”。笔者认为,以上三种意见所主张的罪名均不能体现罪名的本质特征,也不能充分发挥罪名的识别、威慑等功能。  相似文献   

8.
1928年,在国民党统治集团内,由蒋介石、汪精卫、胡汉民之间的权力斗争而分裂出一个既反蒋反汪又反共的政治派别——再造派。它以《再造旬刊》为喉舌,公开阐明其政治主张:拥护胡汉民为国民党最高领袖;反对蒋介石“以军治党”、“以军治政”,力主提高党权,削弱军权,限制蒋为党领导下的军事领袖;排斥汪精卫“左派”,鼓吹“全民革命”,攻击改组派的“农工小资产阶级同盟”理论;叫嚣“反共救党”;对外主张“拒俄”、“联英”、“反日”。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先生的民族主义思想是其三民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三民主义思想由旧到新的发展变化一样,其民族主义思想也有一个由旧到新的发展变化。一孙中山先生的民族主义思想是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中国由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一步一步地变成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这个社会中,由于其主要矛盾: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的矛盾逐步尖锐化,中国人民不断地起来进行反对外国资本侵略和国内民族压迫的革命斗争,其首要任务就是“争取一般政治自由,尤其是争取民族权利的斗争”。(参看《列宁文选》两卷集,第一卷,第826、827页)作为承前启后的资产阶级革  相似文献   

10.
第三届《三国演义》学术讨论会于1985年10月22日至26日在江苏镇江市举行。会议着重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关于罗贯中的生平和思想(一) 关于罗贯中的籍贯主要有两种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罗贯中是太原人,主要根据是:(1)明代贾仲明《录鬼簿续编》明确记载:“罗贯中,太原人”,而贾仲明与罗贯中“为忘年交”,所记当不误;(2)罗贯中创作的几部小说中着意褒美的主要人物,如《残唐五代史演义传》中的李存孝,《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关羽,《三  相似文献   

11.
对胡汉民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汉民是中华民国史上的重要人物,近几年来已引起了史学界的重视,有关胡汉民的研究成果日益增多。但笔者认为,有关胡汉民的一些问题有必要再认识。一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同盟会时期胡汉民不赞成“平均地权”,也即不赞成“民生主义”。其实,这种观点值得商榷。笔者认为,同盟会时期胡汉民不仅赞成“平均地权”、“民生主义”,而且也是孙中山“民生主义”学说的阐述者与宣传者。  相似文献   

12.
《墨子·经说下》“为屦以买衣为屦,夫与屦也”条,一向被认为是《墨经》中极难读难解的文句之一。迄今为止,在已刊行的墨学著作和论文中,对这一文句主要存在两种不同的意见,而其关键在于对原文“为屦以买衣”的“衣”字的校释上。一种意见主张改“衣”为“不”,另  相似文献   

13.
当代(1996~1997)中国现代化进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1996-1997)中国现代化进程研究董正华胡绳先生《〈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再版序言》中,对“以现代化为主题”研究和写作中国近代史的意义作了如下概括:“考虑以现代化为主题来叙述近代史的意见,……我认为这种意见是可行的。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  相似文献   

14.
《老子》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哲学著作,它在我国哲学思想史上影响极其深广。解放以来,学术界对其作了大量的研讨工作。目前,对于老子其人即老聃,活动于春秋末年;《老子》其书基本上为老聃所著,大家的看法已趋于一致。但对于老子思想的主要方面——“道”论的性质,学术界的意见还十分分歧:除了“文革”前的唯物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观点外,最近又出现了老子的“道”具有“两重性”、“二元论”的主张。我们认为,老子的“道”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一元论,其它“唯物主义”和“二元论”的两种意见都是站不住脚的。本文即拟就这个问题,作详细的辨析。  相似文献   

15.
谢本书、冯祖贻主编的三卷本《西南军阀史》已出版,它弥补了中国近现代史,特别是民国史研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是民国史研究的一项突出成果。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作为民国史组成部分的西南军阀史的研究,取得较快的进展。张宪文先生在回顾民国史研究的情况时写道:“八十年代,对西南军阀史的研究,成果显著,西南地区的学者推出了一批有影响的论著。”本书的作者不仅是这些有影响论著的主要参加者或主持者,而且从1981年起即开始钩沉辑佚,整理资料,潜心研究,撰写《西南军阀史》。经过十余年的努力,直至1994年10月,《西南军阀史》三卷本终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全部出齐。它既体现了西南军阀史研究综合性的成果,又将把西南军阀史的研究,推向一个新台阶。这表现在:  相似文献   

16.
三民主义本体是《新生命》月刊检讨的重要议题。戴季陶、周佛海认为三民主义本体是广义的民生主义 ;阎伯伦认为是狭义的民生主义 ;章天浪、金鸣盛则否认三民主义有所谓本体。讨论三民主义本体实质上是为作为“共信”的三民主义寻找“最高概念” ,但国民党理论界对此却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17.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一生中最伟大的两个发现之一,列宁称之“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关于历史唯物主义产生的时间和标志问题,是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中一个重要的、尚有争议的问题。我国学术界主要有三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是《一八四四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第二种意见,认为是一八四五年春《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三种意见,认为是一八四六年《德意志意识形态》。以笔者浅见,第二种意见是切当的。  相似文献   

18.
关于王夫之的历史政治思想,主要有两种意见。一是认为,他的历史政治观虽然是仍代表中小地主阶级进步派的利益,但已带有资产阶级启蒙的性质;另一种意见则认为,他的历史政治观的核心内容是维护封建道统,因而是保守的,甚至是倒退的。 笔者认为,这两种意见,实质上是王夫之的哲学思想与他的历史政治观是否存在矛盾的问题。 认为王夫之的历史政治观是倒退的,主要根据王夫之曾说过:“帝王之受命,其上以德,商周是已,其次以功,汉唐是已。”(《宋论》卷一)“商周之德,万世之所怀,百王之所师也。”(《读通鉴论》)卷二十二)而来则…  相似文献   

19.
现代研究《史记》的人都爱引用鲁迅先生的“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两句话。笔者认为它高度概括了《史记》的基本特征和司马迁的著书态度。细论之有如下五个方面: (一)《史记》是司马迁受宫刑之后,“退论书策,以舒其愤”的发愤之作; (二)《史记》是“谬于儒术”的异端之学; (三)《史记》是效法孔子作《春秋》,即通过著书来寄托自己的政治主张和社会理想的著作;  相似文献   

20.
1993年8月23日至25日,“帮会与近代上海”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举行。与会者围绕近代上海这个多功能的国际大都市,对帮会与上海近代社会、上海帮会与民国政治、旧上海帮会的历史影响等问题,作了深入的研讨。与会者对帮会在近代上海崛起的原因、作用和性质作了全面的探讨。一种意见认为,上海是近代中国社会矛盾的缩影。另一种意见认为,近代社会结构的变动,是帮会赖以生存、发展的条件,上海因其优越的经济、地理等条件,成为外国资本主义在华着力经营之所在,故特别适宜帮会的形成。另外,与会者就帮会形成、发展与近代上海的贩运鸦片、私盐,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