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从"一边倒"体制下的和平共处到"大三角"格局下的和平共处,这 不是简单地回到出发点,而是一个上升的螺旋。 "共同繁荣"理念的提出,表明中国领导人已经突破"亡我之心不 死"、"阴谋论"、"国际阶级斗争"、"零和博弈"等种种传统观念的 束缚,开始把外交视为争取"双赢"、"互利",创造良好国际环境, 服务于国家现代化发展总体目标的工具,而不是意识形态的工 具。 为了中国的"和平与发展",为了迎接可能的世界领导权禅让,中 国的外交战略必须长期坚持以下三条原则:发展自己,广结善缘, 争取主动。 为了"和平崛起",除了"和而不同",中国还应当积极倡导"负责任 精神",以一个建设性的、负责任的、受欢迎的形象崛起,这才是符 合时代趋势的崛起之道。  相似文献   

2.
《领导文萃》2010,(20):9-10
作为崛起中的大国,中国强调“核心利益”的潜台词,就是希望国际社会能理解和接受中国的正式崛起。“核心利益”外交是中国和平崛起战略的一部分,也是中国外交的一次主动出击。外交是原则,但也是艺术。中国“核心利益”外交成功的关键。在于中国是否能有效地向国际社会.  相似文献   

3.
周方银 《领导文萃》2013,(10):24-28
中国的崛起是在单极下的崛起,这意味着中国崛起是在十分不利的国际格局下展开。在中国崛起过程中,虽然国际环境具有总体上和平的性质,但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实现权力的和平转移,如何把中国上升的实力转化为在体系中的实实在在的影响力,则对中国外交提出了一个比较现实的挑战。中国的崛起无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的崛起成为当今国际社会的热门话题,中国的强劲发展引起了许多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的担忧,它们提出"中国威胁论"等论调。中国为了打消它们对中国发展的疑虑,提出了"和平崛起论"。中国"和平崛起论"的提出,是要向世界展示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致力于国内建设的和平形象,是要促使国际主流舆论开始意识到中国和平崛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崛起是21世纪以来国际社会中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崛起的中国将对世界产生怎样的影响?中国崛起是否会重复"国强必霸"的历史逻辑?针对这些质疑、猜测、忧虑,中国政府庄严地向世界宣誓,中国将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那么,中国的承诺是否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国际舆论对中国和平发展有着怎样的认知?这些认知背后反映出哪些主导理念?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舆论安全越来越成为国家安全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为此,我  相似文献   

6.
李少军  乔良 《领导文萃》2010,(24):127-135
<正>中国现在面临两难:为了国家利益,必须进行"权力政治"的互动,特别是发展和使用军力;为了和平发展,又必须尽可能避免其不利影响。基于此,中国应开展三类不同的外交,即实力外交、制度外交和公共外交。国际体系就像"蜘蛛网",每个国家网在其中李少军(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相似文献   

7.
《领导文萃》2015,(4):135
近年来,无论是大国外交还是周边外交,中国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韬光养晦"转向了"有所作为"。由中国外交的实际行为及话语来看,从十八大到今天,中国的大外交战略基本形成。新的外交思路就是"两条腿走路"的大外交:一方面是与美、欧、俄等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另一方面是面向发展中国家的"一带一路",连接这两个方面外交的则是"周边外交"。这个大外交战略的核心话语就是和平与发展,在维持和平的基础上求发展,在发  相似文献   

8.
从2004年开始,作为对国际社会不断上升的对中国发展的担忧和疑虑的回应",走和平发展道路"取代"和平崛起"成为中国正式的官方说法。2005年4月,国家主席胡锦涛参加雅加达亚非峰会,首次提出亚非国家应  相似文献   

9.
郑永年 《领导文萃》2015,(8):116-118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共新一代领导人形成了新的改革和发展模式。在外交方面,中国未来又该怎么走呢?如同内部改革与发展,这个问题对中国和世界同样重要。对中国来说,它关乎是否有能力塑造可持续的外部和平环境,不仅有利于自己的可持续崛起,而且也有能力承担大国维护国际和平的责任。对外部世界来说,则关乎崛起的中国会对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不仅仅希望中国的崛起不会颠覆现存世界秩序,而且更可以从中分享巨大的利益。  相似文献   

10.
外交     
<正>"核心利益"外交是中国外交的主动出击作为崛起中的大国,中国强调"核心利益"的潜台词,就是希望国际社会能理解和接受中国的正式崛起。  相似文献   

11.
《领导文萃》2013,(12):134-135
从俄罗斯、非洲再到海南博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最近出访及在国际舞台上的平实直白发言,让中国坚守和平发展的外交战略愈发清晰。受访学者认为,中国外交积极争取做到权衡兼顾的意图也越来越明显。刚接任国家主席不久的习近平不论是在非洲大谈"中国梦、非洲梦和世界梦",或是在博鳌将和平形容为"空气和阳光",和平发展与合作共赢始终是习近平对外演讲  相似文献   

12.
陈艳 《决策》2004,(6):36-38
和平崛起战略、和平崛起道路挺出以后.引起了国内的广泛计论。中华艮族的崛起、国家的振兴是没有分歧的,和平共处的外交方针也是没有争议的,但和平崛起却引起了很太的争论。争论的关键是中国是否能阻和平的方式崛起。4月6日,上海市社会科学院小礼堂.众多专家齐聚一堂.由上海市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主办的“建设经济强国与中国和平崛起”学术研讨套在此举行.有关和平崛起的不同观点与思想在此交锋、碰撞,表刊特约记者陈艳博士作为会议纪要整理人.自上海发回报道。现摘要编辑.以期启迪决策思维。  相似文献   

13.
新视野     
中国期待“和平崛起”“和平崛起”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着眼于中国发展战略而提出的一个新命题。日前,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发起召开了“中国和平崛起的国际环境与国际战略”学术研讨会,这是迄今为止首次公开对这一理论进行研讨。据有关专家透露,中共中央党校已经专门成立  相似文献   

14.
刘毅 《领导文萃》2015,(4):7-22
<正>新世纪以来,中国崛起无疑成为和平学研究的聚焦点。中国和平崛起的事实与东亚"长和平"现象在政策界与学术界引发持续关注。如何看待当今世界和平的总体图景?和平学理论如何解释历史与现实?如何理解中国和平崛起的创新含义?针对这些问题,本刊特约记者采访了在京出席学术会议的国际和平学权威专家、著名  相似文献   

15.
孙兴杰 《领导文萃》2013,(11):34-36
近日,英国著名国际关系理论家巴里·布赞教授在吉林大学作了一场题为"中国和平崛起的前景"的学术报告。相比两年前,布赞对中国和平崛起的前景的看法更加不确定,甚至更悲观了。他认为,目前中国在消极的和平崛起的道路上滑行,在积极的和平崛起方面却罕有作为。"和平崛起"的概念被提出以来,一直是媒体热议的焦点。即  相似文献   

16.
王卿 《领导之友》2008,(6):30-32
30年来中国外交取得了巨大成就,为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为国内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最有利的外部条件。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认真总结中国外交30年来的新理念,回顾中国对外战略的演变历程,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和把握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以及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新时期我国国际战略和外交路线。  相似文献   

17.
中国:建设性崛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家宝总理2003年12月10日在美国哈佛大学演讲时提到中国将走"和平崛起"的道路,这是中国政府对世界的一个重要承诺,也是中国今后一个重要的战略工作思路。中国领导人敏锐地注意到"人多、不发达"的中国要发展,如果  相似文献   

18.
未来15年是我国比较优势转换期,是中国作为新兴大国崛起的关键期,也是国际格局大调整期。新一轮技术革命、全球经济治理变革、大国博弈等重要因素,将深刻改变未来国际经济格局。未来,国际经济格局将呈现"十大变化"趋势:全球经济将处于低速增长期;全球经济格局多极化将更加明显;新技术革命推动的生产方式变革将重塑全球产业分工格局;国际贸易结构与格局将发生改变,数字化、服务化突显,规则更趋强调高水平的便利化、自由化;全球跨境投资将在波动中上升,跨境投资规则制定出现新趋势;全球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中国家中等收入群体将超越发达国家;绿色发展将成为各国制定发展战略的重要取向;全球能源结构与格局将深刻变化;全球粮食安全总体状况将有所改善;国际金融中心将多元化。外部环境的这些重大变化,将对中国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应把握好国际经济格局变化新趋势,在新一轮对外开放中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19.
徐九仙 《领导科学》2021,(6):119-124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的国家体系将更加矛盾、复杂和多元。一方面,中国积极抗疫积极开展抗疫对外援助,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对全球做出了牺牲和贡献;另一方面,中国抗疫对外援助面临各种国际压力。从外交伦理的视角来分析,中国抗疫对外援助是一种“强实力、强道义”的外交实践,道义目标与国家实力相匹配,既追求一定的道义目标同时也符合中国国家利益。后疫情时代,我们要理顺和创新中国外交中的道义、利益与实力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建立一种更平衡、稳健和进取的外交理念。  相似文献   

20.
<正>2013年的中国外交,开拓进取,积极有为,以理论和实践创新打造了外交升级版,亮点多,影响大,开创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向令人敬畏的负责任大国迈出了一大步。一、外交理论得到创新和发展(一)形成以命运共同体为核心的国际关系理念中国提升了"共赢"的外交地位,把"共赢"作为外交旗帜的新内涵,在国际关系中倡导"合作共赢",形成"共赢出安全"思想。强调扩大利益共同点和交会点,认为当今世界越来越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提出与各方建立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合作共赢"扩大了中国外交政策的国际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