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代无数文人与陶渊明之间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形成为一种挥之不去的"陶渊明情结"。中国文学发展到元代演变为雅俗文化合流、俗文化占据主流地位的局面,这种格局的形成与元代文人的"后陶渊明情结"密切相关。在特殊的社会氛围和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元代文人产生了较之唐宋更为普遍的隐逸风尚及"后陶渊明情结"。这一情结在元代文人那里发生了嬗变,蕴涵着特殊的文学意义和美学意义,反映了元代社会文化的多面性。  相似文献   

2.
莫砺锋 《学术月刊》2012,(1):109-117
被萧统选进《文选》的颜延之《陶征士诔并序》是有关陶渊明的最早文献,也是与陶渊明生前相识者叙述陶氏生平的唯一存世文献。颜延之是陶渊明的挚友,他对陶渊明的人生经历和处世态度有深刻的理解,此诔情文并茂,意味深远。它不但生动地描述了陶渊明的生平,而且准确地揭示了陶渊明的人格特征,从而深刻地剖析了陶渊明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巨大意义。此诔对陶渊明生平的叙述及评说有助于增进后人对陶渊明的理解。例如,以隐逸诗人名声永垂青史的陶渊明为何有几度出仕的经历?又如,王弘及檀道济同为江州的地方长官,陶渊明对他们的态度为何颇不相同?种种疑问,都能在其中找到相当确切的解说。在晋宋之际那个黑暗的时代,若不是文名震世的颜延之及时撰写《陶征士诔并序》对陶渊明进行揄扬,陶渊明其人完全有可能取湮当世,此诔堪称陶渊明接受史上具有开创意义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3.
隐逸与尽忠——元遗诗人接受史中的陶渊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渊明是规模庞大的元代遗民诗人群的共同话语特征,具体表现在咏陶和陶诗人规模庞大,诗歌众多,形式多样。元遗民诗人笔下的陶渊明不是单纯的隐士,而是不仕二姓的遗民典型,此点与宋遗民偏重陶渊明隐逸情怀有本质区别,在陶渊明接受史上有重要的意义,也极大地丰富了陶渊明的形象特征与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4.
陶渊明人文思想个性抉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渊明文化个性呈现了极其特殊的审美意义。其人文美学意义在于他所具有的独特的生命哲学思考与思想、人格的展现 ,表现了渊于儒道 ,又游离于儒道的独立审美特征。他的生命、自由、“真”、“和”思考与实践等方面的史实与理论展现出他在哲学、美学方面的独到见解和实践 ,其人文思想个性的深刻内涵在于 ,对生命的思考是陶渊明诗文的根本主题 ,自由是陶渊明的本质思想 ,“真”、“和”是陶渊明的基本人格  相似文献   

5.
论和陶诗及其文化意蕴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和陶是一种很特殊的、值得注意的现象 ,其意义已经超出文学本身。这种现象不仅证明陶渊明的影响巨大 ,而且表明后代的文人对他有强烈的认同感。和陶并不是一种很能表现创作才能的文学活动 ,其价值主要不在于作品本身的文学成就 ,而在于这种文学活动的文化意蕴。在研究了大量的和陶诗之后 ,本文所要强调的是 :陶渊明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中的一个符号。和陶在不同程度上表明了对清高人格的向往 ,对节操的坚守 ,以及保持人之自然性情和真率生活的愿望。真实的陶渊明也许并不很单一 ,我们不能排除后人对他的认识有理想化的成分 ,而这正是符号的特点。至于和陶的人 ,多数未能达到陶渊明那样的人生境界 ,有的只不过是借以自我标榜而已。陶渊明不断地被追和 ,说明这个符号在中国文化中不断地重复、强化。研究和陶诗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研究中国文化的切入口。  相似文献   

6.
申虞 《天府新论》1997,(4):96-96,F003
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位重要的古典作家,他的文化性格和诗文作品均极有特色,对后世发生了深远的影响。历代文人均对陶渊明予以极高评价。现今对陶渊明的研究虽有了很大的进展,然而学术界仍感到关于其生平事迹的考证,关于其思想的认识,关于其诗文的编年及解读,关于其在文学史上的评价等等问题尚有待辨证与探讨。怎样将这些学术问题加以归纳清理,为研究现状作一个总结,以作为新的学术起点;怎样分别对每个问题─—特别是疑难的问题就现有的研究水平给予解答,或提出新的探索性意见;怎样以我们现代的审美观念重新阐释其作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诗与酒文化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最具民族特色的孪生子,“酒朋诗侣”,似膝如胶。审视诗与酒文化,象参观历史博物馆,又象游览奇特的乐园,风光无限,目不暇给。它们所显示出巨大作用和各自的特色,它们结合后焕发的奇光异彩,令人惊叹不已!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分司着“出口”与“进口”的诗与酒,如同“双是日月照乾坤”,它们呈露着社会风貌、民俗人情,展示着中华民族求繁荣、爱和平,讲文明、盼幸福的文化心态。从远古以来,华夏大地几乎每一项社会活动都离不开诗与酒,中国几乎是诗酒的世界。从陶渊明的“酒中有深味”,到李白的“…  相似文献   

8.
李剑锋 《文史哲》2006,(4):102-107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首先在唐代入画。其画表现的是仙人的生活,风格以“魁奇”出俗为主,与宋代的淡远风格不同。历史上第一位有功于陶渊明的大画家是北宋的李公麟,第二位是元代赵孟頫,他对李公麟画法有继承也有开拓。宋元人请陶入画与他们崇敬陶渊明的态度密切相关。明清两代与陶渊明相关的画很多,陈洪绶的陶渊明画是很有特色的一家。历史上的陶渊明绘事留给我们的启示意义是多方面的:如它表明陶渊明及其作品对中国文化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诗和画是相通的,而中国的诗和画之间的关系又有其特殊性;应该注重以优秀作家作品为中心的深入研究等。  相似文献   

9.
近20年陶渊明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0年陶渊明研究综述□李华自1977至1996年这20年间,陶渊明研究出现了一派喜人的景象。而今,值此世纪之交,我们对过去20年陶渊明研究发展里程进行回顾,目的是为推动陶学向着更加纵深的方向开拓前进。这无疑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为此,本文...  相似文献   

10.
鲁克兵 《晋阳学刊》2006,(4):116-119
鲁迅赞赏陶渊明以追求自由的方式安顿人生;受佛道文化的影响,鲁迅的思想和陶渊明一样具有解构性,但更倾向于解构之后的建立;鲁迅认为陶渊明是“悠然”与“金刚怒目”的辩证统一,又强调后者,这是其社会关怀和时代要求的必然选择。我们可以从这些评价中透视鲁迅对陶渊明归隐乃至对传统文化的真正态度。  相似文献   

11.
经典化的陶渊明是他的读者塑造出来的。陶渊明的隐士身份和“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定论,影响了后世读者对陶渊明的接受。唐代独特的隐逸文化使陶渊明日益显扬,而宋代特定的文化氛围、文人心态和审美趣味,使陶渊明成为经典诗人。  相似文献   

12.
现代中国的陶渊明影像 在中国被陶渊明事迹感动的读者大有人在,非常普遍。那么,陶渊明又是如何被众多的读者所敬慕的,将这一点作为问题研究,就可以使它的内情明朗化。所以我们把陶研文化最前列的、活跃的、著名的研究者著作的前言或跋语作了相当部分的引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陶渊明研究札记三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渊明研究札记三题顾农关于陶渊明的出身陶渊明是东晋大司马陶侃的曾孙,其祖父陶茂、父亲陶逸两代连续出仕为郡守一级的官员,其家族有相当的文化传统,因此渊明的出身应视为"士族"(或"世族",这两个概念在一定范围内可以通用)。这本无疑义,但实际上还是出现了分...  相似文献   

14.
陶渊明的隐居有深刻批判社会的意义。陶渊明的隐居是建立在对黑暗虚伪的世道、人情极其清醒的认识基础之上的 ,是从官场回到丰富的生活中来。陶渊明把劳动看做是人与自然保持一体化的途径。陶渊明辞官归隐 ,也是深知官场禁锢自由、戕害人性而厌弃功名的结果。陶渊明心目中理想的社会是一种“自然”的社会。委运乘化、随顺自然的思想 ,是陶渊明思想的核心  相似文献   

15.
周作人的人生与文学创作都深受其偶像陶渊明的影响。他认为,陶渊明是"中古圣徒""千古旷达人"。周作人对陶渊明的双重文化定位,凸显了他以儒为名、以道为实、儒道表里的复杂文化心理和外儒内道、无为而为、以释补儒的带有"出世"倾向的人生观。虽然周作人学陶,某些方面也似陶,但二者质性迥异,这种差异源于两人对儒家理论的不同态度。  相似文献   

16.
2007年3月,日本颇具影响的陶学大家、茨城大学教授上田武先生的《陶渊明形象的生成》出版后,在中国产生了颇大的影响。上田武先生提出,“在中国被陶渊明事迹感动的读者大有人在、非常普遍”,而“陶渊明又是如何被众多的读者所敬慕的”“这一点作为问题研究,就可以使它的内情明朗化。所以我们把陶研文化最前列的、活跃的、著名的研究者著作的前言或跋语作了相当部分的引用”。  相似文献   

17.
生态危机的内在根源是人类现代性的文化危机,只有深刻反思现代性的文化逻辑,才能真正解决生态危机.现代性以智化与理性,摒弃任何具有神秘性的有魔力的事物,追求对"世界的祛魅".而新世纪的生态小说通过灵异动物的本性重塑,远古神话的回响再现、以及民间宗教的激活复归,演绎着自然世界神性,从而显示反拔着现代性对自然的祛魅,蕴涵着作家对现代性予以反思与质疑的立场.  相似文献   

18.
河南安阳商代后期文化,乃是远古人类文化的杰构,它的面世,使人瞠目,也使学界瞩目。然而对安阳文化的源头与发生却颇多争议。对此,从文化发生、发展过程的双向关系,结合同时期器物文化的特征分析,对于这安阳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问题再作研究。文章视野较宽,不无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9.
吴广义 《阴山学刊》2002,15(4):18-20
在思想的终极意义上依存于以庄子为代表的先秦文化,在人格意义上崇尚上古之人的古朴真纯,在人生价值追求上受家族先人演变的影响,在人生实践上由仕而隐,投身于自然,实践于田园,诸多方面的巧妙融合构成了陶渊明的田园模式.陶渊明以其人生田园模式的建构,为后世翻造出一块崭新的艺术天地.  相似文献   

20.
陶渊明思想的主旨是自然.道家哲学中,自然主义思想最彻底、最突出的是郭象哲学.通过对陶渊明<形影神>三首组诗的分析,可以看出,陶渊明任运自然的人生态度深受郭象哲学影响.二者所讲的自然又有不同之处,陶渊明之自然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对庄子和郭象的继承与创新.从总的倾向来看,由自然而自由是陶渊明与郭象的共同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